小學如何防范春季傳染病措施。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園教育非常重要!教師應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xié)商,幫助孩子們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園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課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寶寶常見惡習及應對防范措施”,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每個小寶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令人頭疼的壞習慣,比如:不洗手就吃東西、邊洗澡邊偷偷地喝口水、挖鼻子或者撿起地上的東西馬上塞進嘴里……等等。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現(xiàn)象對寶寶來說又非常正常,因為,小寶寶關(guān)于健康的那根弦可不像他們的爸爸媽媽那樣繃得那么緊。
但不管怎么樣,寶寶有惡習,父母們絕不能坐視不理。趁寶寶年齡小,一些行為習慣還未最終養(yǎng)成,父母應想法盡快糾正,一旦習慣成自然,那么糾正難度就更大了。在此,我們一起來看看寶寶的一些常見惡習及其應對防范措施。
1.摳鼻子
看著孩子摳完鼻子再吃手,真是讓人倒胃口。雖然他吃了鼻涕也不一定就會生病,但是摳鼻子卻會帶來麻煩──鼻孔里的鼻黏膜是遭受細菌感染的第一站。
如何制止:
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通常是一個有效的辦法。給他一件玩具、一本書,或者其他讓他雙手閑不住的東西。并且,要向孩子解釋摳鼻子的壞處是會使細菌傳播。另外,父母需要隨身帶著紙巾,隨時供孩子擦鼻子使用。
防范措施:
盡量保持周圍空氣潮濕,如果減少了孩子鼻孔發(fā)癢的次數(shù),也就減少了孩子摳鼻子的機會。準備一些凡士林油,或者其他滴鼻劑,當孩子鼻孔發(fā)干的時候,就給他使用一次。如果氣候干燥,或者長期居住在氣候干燥的地區(qū),那么就在孩子的房間準備一個加濕器,以免鼻黏膜經(jīng)常處于干燥的狀態(tài)。
2.喝洗澡水
帶有浴液的洗澡水,遠比浴盆上的污垢更令人擔心。如果孩子喝了幾大口浴液泡沫,那么他很可能要拉肚子了。
如何制止:
如果孩子是因為無聊而想吃浴液的泡沫,可以給他一些洗澡時玩的玩具。如果他已經(jīng)3歲或者更大一些了,可以在他洗澡的時候告訴他浴盆里的這些黏性泡泡到底是些什么東西,當他明白了,也就不再喝著玩了。多數(shù)孩子都會這樣。
防范措施:
孩子會不會是因為口渴了才喝洗澡水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最好及時給孩子一杯干凈的水讓他喝。
3.咳嗽或者打噴嚏的時不捂嘴
感冒或其他更嚴重的疾病,比如肺炎和腦膜炎,都是因為噴出的唾液顆粒中含有病毒,從而傳播開來的。
如何制止:
父母以身作則,平時自己就能夠做到咳嗽和打噴嚏的時候捂著嘴,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如果看見爸爸媽媽總是捂著嘴和鼻子,那么,久而久之,你的孩子也就會效仿著這么做了;
父母還要不厭其煩地及時提醒孩子這么做;
如果孩子是直接用手捂嘴,還要督促他把手洗干凈。
為了避免病毒的傳播,告訴孩子盡量不用手去捂著嘴,可以用面巾紙或手絹。如果馬上就要打噴嚏了,可手頭上沒有這些東西,彎曲胳膊捂著鼻子和嘴也行。
4.摳傷疤
小臟手去摳傷疤,可能導致傷口細菌感染。而且,傷疤反復被摳下來,還會留下疤痕。
如何制止:
先在孩子的傷口上涂抹好消炎藥膏,然后貼上創(chuàng)可貼,使孩子雙手都接觸不到傷口。現(xiàn)在有一些創(chuàng)可貼帶有孩子喜歡的卡通圖案,可以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貼上去,那么他就不舍得把它拿下來了。
防范措施:
如果看見孩子正在撓自己的皮膚,可以和他玩拍手唱歌的游戲,以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
5.不洗手
經(jīng)常不洗手的孩子,會增加感染疾病的機會,如蟯蟲病、痢疾和甲型肝炎等。
如何制止:
父母需要經(jīng)常耐心地給孩子提個醒,告訴他飯前要洗手,戶外活動后回家先洗手,最重要的是便后要洗手??陬^提醒之外,還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圖片,作為視覺提醒,比如讓孩子把雙手按在紙上,然后描出手的形狀,周圍再畫一些小小的肥皂泡,然后把這幅畫貼在洗手池周圍最醒目的地方。
防范措施:
為了戶外游玩的時候也能使孩子的雙手保持清潔,父母需要隨身帶著消毒濕紙巾,用來給孩子擦手。
6.啃指甲和摳指甲
摳指甲很可能使孩子指尖或指甲兩邊的表皮流血,甚至引起感染。用嘴去啃那些臟指甲,更容易導致細菌感染。
如何制止:
多數(shù)孩子是在感覺無聊的時候才啃指甲玩,比如坐車長途旅行的時候。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以讓他聽聽音樂,做做游戲來打發(fā)時間。
防范措施:
頻繁的提醒不可少。此外,如果媽媽不反對給自己的小女兒修指甲,那么就給她修飾得漂亮一點。當看見她啃指甲的時候,馬上提醒她指甲看起來有多么漂亮,她肯定就不再啃了。
7.撿起地上的東西就吃
如果碰巧在一些動物常來光顧的地方,那么地上就肯定有沙門氏菌、寄生蟲或者其他有害細菌,都是我們用肉眼所看不到的。
如何制止:
每次孩子要揀地上的食物時,及時告訴他不能這樣做。即便他還小,還不能自己去揀地上的食物,父母也要經(jīng)常擦地,使地面保持干凈和干燥,因為細菌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下繁殖很快。
防范措施:
食物掉在地上5秒鐘之內(nèi)揀起來吃是不是就安全了呢?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食物掉在有很多有害細菌的地上,在碰撞地面的一霎那就沾染上有害細菌了。所以,只要食物掉了就當垃圾馬上扔掉好了。
8.排便后擦不干凈
一旦孩子能夠自己坐在便盆上排便,父母會逐漸訓練他自己擦屁股。但是,如果孩子擦不好,就可能擦得滿手都是。對于女孩子來說,擦不干凈還有引起尿路感染或者膀胱感染的可能性。
如何制止:
4歲以下的孩子缺乏細微動作的控制能力,他們還不能正確地擦干凈,所以需要父母再擦一遍,確保完全擦干凈。即便是五六歲的孩子,也需要父母定期指點孩子該如何自己擦屁股。另外,看看他的內(nèi)褲往往就一目了然了。
防范措施:
有的孩子喜歡用能夠被水沖掉的濕紙巾,他們覺得比用普通衛(wèi)生紙更容易擦干凈。所以,如果他愿意,不妨試一試。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怎么辦?怎么辦?半夜不僅要給寶寶喂奶、換尿布,還要對付他的半夜哭鬧!爸爸媽媽既心疼又煩惱,半夜哭鬧,我該拿你怎么辦?
寶寶在出生的頭3個月,因每次吃得少、餐數(shù)多、睡眠周期短,使得他具有睡眠時間短、頻繁小睡的特點,很少連續(xù)睡眠超過4個小時。對這時的寶寶來說白天、夜 間沒有太大區(qū)別,只要感到暖和了、吃飽了,他就會呼呼大睡。3~6個月開始,寶寶睡眠進入穩(wěn)定期,夜間可以連續(xù)睡眠5個小時以上,中間醒來1~2次??墒?也有的寶寶晚上睡覺總是哭吵,鬧得爸爸媽媽疲憊不堪。到底有哪些原因會讓寶寶在半夜哭鬧不止呢?爸爸媽媽又該怎么辦?
1.饑餓或過飽
一般而言,小寶寶隔2~3個小時就可能要吃奶,有些媽媽卻喜歡固定3個或4個小時才讓寶寶吃一次奶,以養(yǎng)成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對無法忍耐饑餓的寶寶而 言,這種方式無疑十分痛苦,因此往往氣得哭鬧不止,而且在吃奶時會狼吞虎咽地狂喝,以至于喝入太多空氣,反而又造成肚子痛,只好再哭一次。
更為嚴重的是,有些爸爸媽媽以為寶寶哭鬧是因為沒吃夠,于是又喂了一次奶!可是你知道嗎?寶寶的神經(jīng)發(fā)育尚未成熟,仍舊保留著吸吮反射能力,無論什么 東西,只要放到寶寶的小嘴里,他就會用力吸吮,結(jié)果導致吃奶量過多,寶寶的小肚子越來越脹,進而因為感覺不舒服而哭鬧不止。
到底應該隔幾個小時喂一次奶,要依寶寶的具體情況而定,至于每次喝奶總是又快又急的寶寶,可在喂到一半時先給其拍背排氣,以免吸入過多的空氣。
2.缺鈣
寶寶缺鈣不積極治療很可能患上佝僂病,缺鈣的寶寶夜間常常煩躁不安,還會出現(xiàn)多汗、枕禿、方顱、囟門閉合晚、肋骨串珠等等癥狀。
對策補鈣
為寶寶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多帶寶寶曬曬太陽,寶寶夜啼的現(xiàn)象會得到改善。如果出現(xiàn)嚴重的佝僂病跡象,趕緊求助專業(yè)的兒科醫(yī)生。
3.驚嚇、需要愛撫
白天帶寶寶到人多嘈雜的公共場所,很容易讓寶寶受到驚嚇,半夜三更會突然驚醒,哭鬧不安,表情異常緊張,這大多是出于白天過于興奮或者受到刺激的原因。
有些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有安撫需求時,肌膚觸摸可以讓寶寶心靜,但有些父母由于白天工作忙,照顧孩子時間少,到了晚上寶寶會以哭泣來引起父母注意,讓父母抱抱自己獲得安撫。
對策多陪寶寶
平時少帶寶寶去喧嘩的場所,避免寶寶直接接觸使他害怕的物體或人,寶寶驚醒后安慰他,告訴寶寶沒什么好害怕的,讓寶寶安穩(wěn)入睡。父母應盡量抽出時間多陪寶寶,寶寶的“皮膚饑餓”得到滿足,就不會夜間哭鬧了。
4.肚子脹氣
由于消化功能不夠完善,所以寶寶會不定期出現(xiàn)腹脹狀況。
解決方法
吃奶后幫寶寶拍背排氣,或擦一些含薄荷油成分的嬰幼兒專用消脹氣藥膏。如果寶寶經(jīng)常脹氣,請考慮換一種配方奶粉,而哺喂母乳的媽媽則少吃一些產(chǎn)氣食物(如豆類、豆?jié){與地瓜等)。
5.想睡覺
有些小寶寶在睡覺之前顯得比較煩躁,如果寶寶的眼皮顯得很重或一直揉眼睛,那就表示想睡覺了。
解決方法
請給寶寶提供一個溫馨、安靜的睡眠環(huán)境。
6.媽媽吃了重口味的食物
哺喂母乳的媽媽如果吃了口味比較重的食物,如辣椒、洋蔥、咖哩等,寶寶可能會受到影響而哭鬧。
解決方法
哺喂母乳的媽媽盡量避免食用刺激性或含咖啡因、酒精的食物與飲品,以免影響到寶寶的情緒反應。
7.尿憋
睡前飲水太多,或是奶粉沖得過稀,寶寶到了夜間被尿憋醒,不能以言語只能用哭啼來表達。另外尿濕的尿布刺激寶寶也不能入睡。
對策訓練寶寶的小便規(guī)律
媽媽們應該逐步訓練寶寶的小便規(guī)律,讓寶寶能逐漸控制小便。睡前1~2小時不要給寶寶喝太多水。如果寶寶因為尿急哭鬧,媽媽們只要為寶寶把過 尿,寶寶就能繼續(xù)入睡。建議媽媽們準備一盞不太亮的小夜燈,給寶寶把尿或換尿不濕的時候開這個燈,這樣寶寶就不會因為強光的刺激而沒了睡意。
8.尿布濕了
這種狀況比較容易判斷,目前許多紙尿褲都有尿濕顯示功能。
解決方法
注意觀察紙尿褲是否已經(jīng)膨脹,以便及時更換。
9.有情感需求
小寶寶有時懷念在媽媽肚子里的溫暖感覺,所以通過哭鬧來獲得媽媽的擁抱和呵護。
解決方法
擁抱能夠有效安撫寶寶情緒,不妨就多抱抱他吧。
10.環(huán)境過于嘈雜
太多嘈雜的聲音、震動或視覺刺激,也會讓寶寶變得不安、愛哭鬧。
解決方法
適度的安撫或溫柔的觸摸,都可以有效環(huán)節(jié)寶寶的情緒。
11.太冷或太熱
小寶寶調(diào)節(jié)體溫的能力還不夠強,環(huán)境溫度過熱或過冷都會讓寶寶感到焦躁或不舒服。
解決方法
盡量在室內(nèi)維持舒適的溫度(22℃~24℃),在外出時及時給寶寶添減衣服。
12.腸絞痛
在腸絞痛發(fā)生時,寶寶的小臉會脹紅、下肢蜷曲于肚子上,這種情形通常發(fā)作得很急,常見于下午及夜間,好發(fā)于3~6周新生兒。當然,媽媽不要過于緊張,等寶寶到了3個月大左右時,腸絞痛的發(fā)生率將大大降低。
解決方法
對付寶寶腸絞痛有一些法寶,可以抱起寶寶,有規(guī)律地、輕輕地搖一搖,在寶寶小肚子上擦一些消脹氣的藥膏并按摩一下,或用溫毛巾放在寶寶胃部、唱 唱歌、洗個溫水澡等,都可以有效舒緩寶寶的不適感。如果上述方法均不能奏效,請盡快至醫(yī)院做進一步診斷,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一些抗組織胺、鎮(zhèn)靜劑等藥物。
13.其他兒科疾病
除了腸絞痛之外,中耳炎、腸胃炎或疝氣等也都可能是造成寶寶身體不適而哭鬧的原因。
解決方法
一旦寶寶出現(xiàn)不吃、不睡、體重不增加、行為突然異常等狀況,或是哭泣聲音和平時明顯不同,更像是疼痛、發(fā)燒等原因所引起的哭鬧,那就很可能患上了某些兒科疾病,請及時帶寶寶就醫(yī)診治。
14.“長牙有點疼,所以我才哭”
提醒你要注意的是,寶寶從5個月左右開始長牙,到2歲半長全,寶寶會有因為長牙帶來的不適而哭吵。白天有人陪他玩,可能會分散一些他對疼的關(guān)注力,可到了晚上,他安靜下來,嘴里有一點不適應或疼痛,就會讓他感到不舒服,所以才哭鬧。
解決方法
首先,你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臉頰、下巴,如果有明顯的口水紅疹、牙齦腫大、觸痛等,就要考慮是否有長牙疼痛困擾著寶寶。你可以使用局部冷敷的方法緩解寶寶的不適。等到寶寶牙齒長出后,睡眠會自然好轉(zhuǎn),所以不用過于擔心。
1、撿臟東西吃
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曾經(jīng)有過撿東西吃的行為,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因此形成了壞的習慣。
在寶寶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應當在日常生活中給他灌輸東西掉在地上就臟了,不能再撿起來吃的正確觀念。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食物掉到地上的情況,這時父母應該對孩子說:“喲,東西臟了,我們需要洗一下?!辈⒘⒓慈デ逑?;或者告訴孩子食物已經(jīng)臟了,不能要了,并立即將地上的臟東西打掃到垃圾桶里。而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浪費食物而將其揀起直接放入自己嘴中。
有統(tǒng)計顯示,有撿臟東西吃壞毛病的寶寶,其父母大多有那些食物掉在地上覺得扔了可惜,撿起來塞自己嘴里的做法。記?。寒斈愀嬖V寶寶“掉地上太臟了,媽媽吃了,給你新的?!钡臅r候,寶寶根本理解不了這么多,他只明白的是,既然媽媽可以撿起東西吃,那么我也可以……另外,因為小寶寶辨別事物和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差,所以在他看來,東西掉在床上、桌上和掉地上是一樣的。因此爸爸媽媽對于掉到床上、桌上的東西也要遵照上面的原則處理,不要以為干凈就撿起來吃掉,這樣會在無形中誤導了您們的小寶寶。
當然,這里說的不僅是要在家中這樣,在戶外更是應當如此。
改正方法
因此爸爸媽媽要注意:
⑴細菌在潮濕的地方繁殖得比較快,因此要避免寶寶在這樣的地方撿拾東西吃。
⑵在戶外,任何東西掉到地上都不要撿起來吃,因為此處有可能曾留有貓、狗等動物的糞便。
⑶餐桌有小東西,一定要立即拿走,以免寶寶當成食物誤食造成嚴重后果。
⑷當孩子在地上撿東西吃時,父母一定不要怒斥孩子,也不要用手打掉他手里的東西,這樣會驚嚇到年幼的孩子。
2、扔東西
孩子一般到了6~8個月,就開始有扔東西的行為了。
當孩子在無意中扔起東西的時候,他會異常興奮,會認為自己又多了一項大本領(lǐng),因此會非常高興地進行多次重復,同時也希望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能夠給予他贊揚。在重復的同時,寶寶實際上也是在學習。比如:他會觀察物體的墜落軌道、方式,并注意不同物體落地時的聲音;他會逐漸發(fā)覺扔東西和發(fā)出聲音之間是存在著必然關(guān)系的,從而學習了邏輯知識;從扔出東西到等待聲音,從而學會心理期待等等。
所以,扔東西對寶寶而言,是必經(jīng)的一個成長階段,對于寶寶的智力和心理成長都有很大好處。
但是,父母在這件事情上的不同態(tài)度會導致孩子往不同的方向發(fā)展。
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在寶寶開始掌握這項技能的時候,提供給孩子一些適當?shù)耐婢?比如線球、皮球等等),并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寬敞的環(huán)境,讓寶寶扔個夠。在寶寶剛開始扔東西的時候,父母應當給予大量的表揚,這樣可以增強小寶寶的自信心和快樂情緒,讓他能快樂愉快地玩、輕松地接受知識。但當他慢慢長大后,應注意逐漸淡化他的扔東西行為,以免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
改正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因為年紀小,手、腦綜合協(xié)調(diào)能力不夠完善,所以在扔東西的時候,可能會不慎損壞物品(比如落下的球砸倒了桌上的花瓶),對此父母一定不要大呼小叫,也不要過于批評孩子,因為父母的反應會讓孩子感覺很特別、很夸張,這將無形中強化了他用扔東西的方式引起父母注意的意識,以后一旦他想引起別人注意或想表現(xiàn)自己,都會想到用扔東西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樣最終會讓他形成扔東西的壞習慣。如果孩子已經(jīng)形成了扔東西的壞習慣,那么媽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⑴設計各種扔東西的游戲,讓他扔個夠,把壞習慣變成一種技能。如扔球、擲沙包等,并可教給他各種投擲技能。
⑵寶寶兩歲以后已經(jīng)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了,爸爸媽媽要耐心地告訴他什么東西可以扔,什么東西不能扔。
⑶如果孩子扔東西影響了其他人休息、工作等,要對孩子提出正面批評,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⑷如果孩子是因為生氣、發(fā)泄而扔東西,那么爸爸媽媽應先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對孩子生氣的原因。如果理由是正當?shù)?,要對寶寶加以同情,并給予他安慰;如果是因為無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則可以采取轉(zhuǎn)移目標的方法進行處理。
⑸有時寶寶扔東西只是為了引起爸爸媽媽等成人的注意,所以只要稍微加強對寶寶的關(guān)注程度,讓寶寶感覺到父母在注意他,就可以避免孩子亂扔東西的壞習慣。
⑹告訴孩子扔出的東西要自己撿回來,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孩子亂扔東西的毛病。
3、破壞性行為
孩子隨著能力的提高,將越來越多地表現(xiàn)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它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寶寶長到快2歲的時候,好奇心開始逐漸增強,對所有的物品都很感興趣,喜歡東摸摸、西看看。但是由于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都還比較差,對各種物品的性能也不是很了解,所以難免會破壞一些東西(有時甚至可能是父母十分喜歡的東西),這應該得到父母的諒解。
另一種情況是:當孩子手中的工作遠遠超過了他的實際能力,多次嘗試失敗后的挫折感往往會激怒年幼的孩子,為了發(fā)泄自身的沮喪感,孩子就會做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
如果屬于這種情況,父母千萬不要訓斥孩子,因為這樣會使孩子感到很委屈和被誤解,感覺自己很孤立,從而產(chǎn)生憤怒的情緒,甚至有意采取更大的破壞行動來表現(xiàn)出他的憤慨,或者故意繼續(xù)破壞來挑逗父母,看父母生氣的樣子,從中獲得滿足抵消失敗的感覺。
改正方法:
對于孩子的破壞性行為,父母要注意采用以下幾種策略來幫助他改正:
⑴對于他所破壞的東西,凡是能恢復原狀的,父母要求孩子和自己一起將它加以恢復和修補。
⑵告訴孩子不管是因為什么,破壞東西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應盡量避免和改正。
⑶搞清孩子破壞的原因,不要過分批評,應采取措施安撫他的異常情緒。
⑷多陪寶寶做游戲,提高他的動手技能,幫助他取得小小的成功,培養(yǎng)他的成功感。
⑸對于孩子的各種情緒,成人要多用心加以體會,并適時地替孩子表達出來。當孩子明白爸爸媽媽理解他的意思后,他的憤怒就會大大地降低,從而放棄過激的破壞性行為。同時,這對親子關(guān)系也大有好處。
⑹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首先自己要平靜,要冷靜地處理各種問題,給孩子做出好的表率。
⑺要積極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并盡可能地提供給孩子一些可以滿足好奇心的玩具,如拼拆玩具。
⑻成人要仔細觀察是否有其他人惡意或無意地慫恿、縱容孩子的破壞性行為,如果有,一定要立刻加以制止。
4、任性與發(fā)脾氣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大多數(shù)的孩子會出現(xiàn)一些任性的行為,尤其是在2~4歲最為常見。
一些爸爸媽媽對孩子過于溺愛、嬌慣,凡事都順著孩子的心意。一旦某件事不能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孩子就會任性地大哭、大鬧。
如果爸爸媽媽為此而心疼做了第一次讓步,這就讓孩子意識到了他的這種做法十分有效,以后就會不斷使用這種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滋養(yǎng)了孩子任性妄為的壞毛病。
此外,孩子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多次嘗試、努力做某件事情后仍舊失敗,這種挫折感也會讓孩子大發(fā)脾氣。
改正方法
對于這些情況,爸爸媽媽可以參考以下的一些方法:
⑴平日不要過于嬌慣孩子,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讓他知道爸爸媽媽不是萬能的,不是他的每一個要求都能夠?qū)崿F(xiàn)。
⑵年幼的孩子在情緒上比較多變,因此爸爸媽媽在處理事情時要思想先行,在考慮好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及處理的辦法之后再行動,以免到時不能應付孩子的任性撒嬌。
⑶對待孩子任性和發(fā)脾氣,雖然心里很著急,但臉上不要過于表露,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方式淡化法處理,孩子在自覺沒趣后會自己停止。
⑷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將精力投入新的事物中。孩子是健忘的,自然就會忽略剛才發(fā)生的事情。
⑸盡量不要讓孩子第一次發(fā)脾氣就得逞,勝利感會激勵他以后次次都使用這種方法。
⑹當著孩子的面多夸獎別的聽話的孩子,讓他多接受正面暗示,意識到任性的孩子爸爸媽媽不喜歡。為了博得爸爸媽媽的表揚,他也會學得很乖。
⑺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表現(xiàn)出自己沒辦法,也不要說諸如“再不聽話我揍你”等話語。
⑻不要輕易對孩子許諾,特別是做不到的事情,而答應了的一定要做到,這樣你說的每一句話,孩子才可能信任、明白它的分量。
⑼適當懲罰,告訴孩子因為他發(fā)脾氣而錯過了他盼望已久的活動,這足以令他在下次發(fā)脾氣前慎重考慮。
⑽家人態(tài)度要一致,不能一人一個態(tài)度,讓發(fā)脾氣的孩子鉆空子。
⑾讓孩子在多種選擇中自己做出決定,因為是他自己的選擇,他不太好意思發(fā)脾氣。
⑿要堅定,不要因為孩子的大哭而改變主意。
5、攻擊性行為
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會經(jīng)歷咬人、打人的階段,這是一種很正常的成長階段。一般情況下采用淡化的方法很快就會過渡過去。但是也有不少寶寶會進而養(yǎng)成具有攻擊性行為的習慣,需要大人加以糾正。
造成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很多。打人可能是一種自我保護方式;可能是他發(fā)泄不快的一種方法;也可能是模仿別的小朋友、父母或電視的行為等等。咬人可能是1歲半前口唇期寶寶的探索性行為;可能是模仿小動物的動作;也可能是親吻的表現(xiàn),不過是力度掌握的不準而已。
改正方法
對于這些攻擊性行為,父母要注意:
⑴父母要以身作則,平日不要有打孩子等攻擊性行為。
⑵不要讓孩子看暴力電視。
⑶平時要教育寶寶講文明,在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要友好,不要打人罵人,如果欺負了別的小朋友要道歉。
⑷要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技能,特別是社交能力和語言能力。
⑸教孩子講出憤怒的情緒,父母加以適當?shù)氖鑼А?/p>
⑹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打了,父母要勇于批評別人的孩子。否則,我們的寶寶會失去安全感,覺得只有打別人才能保護自己。
⑺不能雙重標準,自己孩子被攻擊就沒完沒了地大吵大鬧;自己孩子攻擊了別人就無所謂,甚至洋洋得意,這只能給孩子非常壞的影響。
以上列舉了一些寶寶常見的不良習慣,希望對各位媽媽爸爸有所提醒,您們的正確指導將影響孩子今后的行為規(guī)范。
根據(jù)調(diào)查,每年差不多會有100萬左右的兒童離家出走。據(jù)美國國家監(jiān)督總局估計,離家出走的年齡已經(jīng)從平均年齡16歲下降至15歲,且有38%的兒童年齡低于14歲。現(xiàn)在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只要有一些不順心的,就會拿離家出走來威脅爸爸媽媽。
事實上,對于孩子而言,之所以會離家出走,大部分的時候是因為爸爸媽媽的原因,所以作為爸爸媽媽,一定要避開這些問題。
離家出走的原因
國家監(jiān)督總局在1997年發(fā)表申明說,41%的孩子選擇離家出走主要是因為存在家庭暴力,其他的也可能是由于成績差,社會問題,來自家庭或?qū)W校的壓力等。
A.頻繁的家庭戰(zhàn)爭。
B.孩子害怕把自己的憂愁告訴你之后,你會責備他,比方說是在學校出現(xiàn)的麻煩事,包括欺凌,成績差,性取向或懷孕,喝酒或毒品問題。
C.有時候家里面出現(xiàn)一些事情,孩子無法解決,這也可能會導致孩子離家出走,孩子會把離家出走通常是一個求救信號。
孩子離家出走應采取哪些措施
對于大部分的爸爸媽媽來說,當孩子離家出走的時候,會首先想到是不是出現(xiàn)什么問題了。對于另一些爸爸媽媽來說,孩子可能是因為憤怒而威脅離家出走。
大部分的孩子離家出走以后都會自己回來的,但是離家出走依舊是一個比較危險的事情。爸爸媽媽要多跟孩子聊聊,明白孩子擔憂的事并幫助孩子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還可以通過他人,比方說朋友、親戚或者輔導員來安撫孩子。
如果孩子離家出走了,爸爸媽媽可以通過以下的一些方式來找尋孩子:
A.找一下跟孩子關(guān)系比較好的兒童或者是親戚朋友。
B.如果一直聯(lián)系不上孩子的話,最好是能夠馬上打電話給當?shù)鼐炀帧?/p>
C.當孩子回家后,你可能會覺得很生氣,但是請你先安撫孩子,讓孩子知道你愛他,在為他的安危擔憂。
D.通過聆聽然后理解孩子出走的原因,讓孩子能夠放心回來。
E.不要害怕去尋求外界的幫助。
當寶寶從幼兒園回來后眼淚汪汪地在家里呆坐著,
或者死活不肯去幼兒園,
當寶寶訴說在幼兒園受了委屈……你該怎樣與老師溝通,
又該怎樣安慰自己可憐的小寶貝兒?
三四歲的寶寶入園后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問題:不適應幼兒園嚴格的作息時間而被老師當做“搗蛋鬼”揪來批評;孩子帶去幼兒園的球和小自行車屢被其他孩子搶用;孩子好不容易被選上文藝匯演的舞臺,卻在最后一刻遭淘汰,而老師忙于最后的彩排,對“落選寶寶”并無一句安撫;幼兒園屢屢遺失公用玩具后,老師提出來,所有的孩子在離園前都要把褲兜翻過來檢查……遭遇這些“事件”,身為父母,我們的情緒可能是氣惱、憤懣,又特別地憐恤受委屈的寶寶……要不要就孩子的心態(tài)和情緒去跟老師溝通一次呢?到底哪種方式更有利于寶寶的教養(yǎng),也更有利于幼兒園師生關(guān)系的和諧發(fā)展呢?
媽媽經(jīng)驗:哪些情況需要父母介入溝通
丁丁媽:當幼兒園嚴格的作息時間已經(jīng)成為孩子對幼兒園抵觸情緒的源泉時。
丁丁去了幼兒園,別的還好,就是時間長達兩個半小時的午睡成了丁丁的夢魘。他是那種白天睡得很少的孩子,晚上8:00上床,早上7:00醒,睡得很足,非常不適應幼兒園里漫長的午睡。丁丁躺在小床上煎魚,只要老師一轉(zhuǎn)身,他就撩撥附近床鋪的其他小朋友,做鬼臉,翻筋斗,發(fā)怪聲,受到老師的多次批評。我也很急,求救于其他小朋友的媽媽,她們對我“秘授機宜”說,應該盡量縮短丁丁晚上的睡覺時間,比如,讓他熬到10點鐘再睡。這個法子我試了,行不通,一到晚上8:30,丁丁已經(jīng)困得不行,好像用火柴棒去把他的眼皮撐起來,都撐不住。丁丁老受批評,越來越不喜歡幼兒園,每天吃午飯的時候就緊張,生怕睡不著。丁丁越緊張,就越睡不著,等孩子們?nèi)c鐘起床去玩桌面游戲時,丁丁反而哈欠連天,直想睡覺。老師更生氣了,更認為丁丁是有意在搗蛋。
解決方法
因為丁丁委屈得不得了,我只有背著他去跟老師做了一次溝通。我說了我們?nèi)已舆t丁丁睡眠的努力,老師的態(tài)度馬上和緩下來,她反而安慰我說:“丁丁的作息時間也是不錯的,將來去了小學是沒有機會午睡的,丁丁會很習慣,其他小朋友反而要重新適應。”我提出可不可以讓丁丁不午睡,老師很為難,說這樣做可能會引發(fā)其他小朋友的攀比——比如有的孩子純粹是為著貪玩不午睡,他也許會說“為什么丁丁可以不睡覺我不行,這不公平!”老師認為這會引發(fā)管理上的混亂。最后,我與老師商議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與丁丁約定先睡半小時,如果半小時后還睡不著,老師就帶他去活動室玩一些折紙類的游戲(此時,別的孩子都睡著了,不會發(fā)現(xiàn)丁丁的“特殊待遇”)。一個人玩紙藝是很容易發(fā)困的,一般玩了半個多小時,丁丁的眼皮就耷拉下來,老師會帶他去睡覺?,F(xiàn)在,丁丁對上幼兒園要午睡這件事,已經(jīng)完全沒有心理負擔了。
媛媛媽:當孩子在幼兒園的正常權(quán)益老是受到其他孩子搶占時。
我家媛媛所在的幼兒園是一所有著體育傳統(tǒng)的幼兒園,從中班開始,孩子們都要學習滑旱冰、騎小自行車和打少兒排球。旱冰鞋、小自行車和排球都是自備,原則上都是自用。我們都給媛媛買了最好的裝備,生怕孩子的運動安全有個差錯。結(jié)果呢,全班小朋友的裝備都放在一起,老師一說“開始”,媛媛的好東西都被別人搶走了,輪到她拿時,球是癟的,小自行車是沒有輔助輪的。媛媛回家哭得梨花帶雨,奶奶心疼地說:“你可以告老師呀!”媛媛哭道:“老師不管這事,讓我自己找小朋友解決!可是我不敢……”
解決方法
我很快意識到這可不是一個小問題,看著媛媛無助而傷心的眼神,我知道這件事給她造成的陰影可能一時半會兒難以消除,長此以往,她會認為人的本性就是欺負人的,就是恃強欺弱的,這不好。我去找老師溝通,老師聽了媛媛的情緒反應也很吃驚,她說,把所有的裝備放在一起混著玩是她的主意,目的是不想讓四五歲的小孩過早地覺察到“貧富差距”,她卻沒有料到孩子之間,卻由此有了“強弱差距”。經(jīng)過反復思量,我們一起想了一個“相對公平”的辦法,將全班36個孩子分成四組,每組輪著有一次選裝備的優(yōu)先權(quán),這就使得買了普通裝備的孩子,與我家媛媛一樣瘦弱膽怯的小朋友,一樣有著選擇較好裝備的機會,同時又不讓他們覺得老師在幫他們,不傷及他們的自尊。
這兩天,這個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媛媛很高興地回來告訴我說,孩子們已經(jīng)打破了一個人獨玩的局面,三三兩兩組合起來玩。因為,誰都想玩好球,騎好車,如果你這次不想到別人,下次別人也不帶你玩了!
玲玲媽:當孩子成為委屈的“陪練”,而老師又沒有及時安撫時。
到文藝匯演前一刻,老師才通知我家玲玲說,16個打小鼓的寶寶,最后只需要12個上臺表演,她和另外三個小朋友被淘汰了。這事兒前一天沒有預兆,孩子還在興高采烈練習打鼓,結(jié)果,老師說,“你不用準備演出服了”,玲玲整個人都焉了。文藝匯演那天,她鬧肚疼,死活不肯去幼兒園??粗倚膯蕷獾哪觾海倚奶蹣O了。
解決方法
我去找她們老師講了自己的看法:“幼兒園的選拔和競爭,要避免最終只淘汰四分之一的小朋友的這種情況,16人當中選12人,與24人或32人中選12人,對被淘汰的孩子的打擊是不一樣的。少數(shù)幾個小孩子被淘汰,他會認為自己是這個群體中表現(xiàn)最差、最笨拙,或者是老師最不喜歡的小朋友。”老師聽了我的分析,道歉說,她們忙昏了,真的沒想過這么深;當時只想著舞臺的縱深度不夠,不能容納四排孩子打小鼓,換作三排孩子上場,可能效果更好。“事已至此,可怎么彌補呢?”我和老師商議了半天,一致認為該給這4個淘汰的孩子組織一場“復活演出”,讓她們給來開家長會的小朋友的爸爸媽媽表演一場“花樣小鼓”,為此,老師和正式參演的小朋友,都紛紛為她們的重新排練出主意、想辦法,開心的笑臉終于又回到玲玲的臉上。
彬彬媽:當孩子被評價為“問題小孩”,而流露出對未來小學學習的懼怕情緒時。
一上大班,一學習拼音和算術(shù),彬彬就仿佛成了一個問題小孩,他屢屢把p成q,d寫成p,u寫成n,又把2和5寫反,好像成了“2”和“5”鏡子里的影像。這種錯誤講了多遍不改,老師就有點著急上火,有一次老師開玩笑說:“你這種情況還擇什么校呀!白花錢。”我兒子回來一臉愁容,說,媽媽我怎么這么笨,沒有小學老師會喜歡笨小孩的,我怕從幼兒園畢業(yè),怕去上小學。我的心像被揪了一下。也許幼兒園老師是無意的,但一句無心的玩笑話很可能被孩子都放大成對自己根深蒂固的評價。長此下去,孩子自然對學習越來越畏懼,對就要到來的小學生活越來越畏懼。
解決方法
我把我的看法委婉地跟老師提了,建議她多增加對孩子的鼓勵,也增加對小學老師的“正面宣傳”,不要一味強調(diào)小學老師要求嚴、懲罰多,要多對孩子說:“小學的學習也很有意思,老師組織小朋友做游戲,上體育課還玩‘老鷹抓小雞’呢。”“小學里的很多內(nèi)容老師都教給大家了,大家還小嘛,所以學起來會有一點困難,不要緊,大家都是聰明孩子,慢慢來!”老師有點慚愧地說:“彬彬媽你真的很有辦法?!庇终f:“看來教彬彬這樣敏感的小朋友,咱還真得多講究方法,多付出觀察和耐心。”
其他有賴于與老師溝通的情況
1.當孩子有不舒服但又必須拜托幼兒園看護時
雖然有晨檢,但有些孩子的健康狀況不佳,卻未必能引發(fā)老師的關(guān)注。此時父母必須將孩子的病況告知老師,說明沒有傳染問題,以便于老師安排食堂做一份清淡的病號飯,并提醒孩子增減衣物,減少活動量并安排休息。
2.當孩子昨日受傷而老師未及時發(fā)現(xiàn)時
即使你不想追究誰的責任,遇到這種情況也要告訴老師,提醒老師對全體小朋友進行安全教育,如有“肇事者”,應找他特別認真地談一次話,以杜絕“事故”苗頭的再次發(fā)生。這也是對幼兒園的關(guān)注與負責。
3.當孩子沒有聽清回家后的功課時
發(fā)生這種情況,要么是自家寶寶注意力不夠集中,而老師沒有發(fā)現(xiàn);要么是老師布置的口頭作業(yè)和任務沒有以書面通知的形式寫在黑板上,孩子和家長都會有遺忘。提醒老師改進“布置功課”的方式,可以方便父母和孩子共同執(zhí)行。
專家指路
想取得更好的溝通成效,要注意三原則
原則一:換位思考
畢竟兩三個老師要照管三四十個孩子的生活起居、活動安排,留心到他們每個人的情緒變化,是非常累的一件事,所以平時要求孩子們步調(diào)一致也是為了方便管理,帶著某種不得已的成分。父母跟老師去做溝通,多數(shù)是希望老師給予自家孩子更多的精力和關(guān)注,照應到孩子的個性化需求,而這些要求可能會給老師帶來額外的壓力和不便,對此,千萬不要以指責、對峙的態(tài)度去參與溝通,不要說“您有沒有學過教育學心理學?”或者說,“我家寶寶受了這么大委屈您都沒有注意到,您太疏忽了?!币獙蠋煹男量啾б愿屑ぶ?。在與老師的溝通中,應該換位思考,對老師的些微疏忽予以充分諒解。
原則二:找準溝通的時機
如果在早上入園時找老師溝通,一般來說,老師只能給你兩三分鐘來談問題。因為這個時候老師很忙,要觀察每個小孩的情緒,檢查必帶的東西是否帶齊,因此除非孩子帶病帶傷入園,要拜托老師照應,此時不是深談的良機。下午四點到五點之間,是家長接孩子的高峰期,老師也是應接不暇的。過了下午五點,大部分孩子都被接走了,老師的情緒完全放松下來,此時的溝通才有利于雙方談得深入,談得心平氣和。
原則三:最好避開孩子這個“當事人”
很多溝通話題不可避免地將議論到孩子的性格缺陷、生活能力缺陷,以及孩子在人際交往上的缺陷。因此避開孩子的在場是十分重要的,否則會強化孩子在這方面的自卑與不安。怎樣避免孩子在場呢?很簡單,談話當天可由父母雙方一起去,其中一方帶孩子去玩幼兒園的大型器械,另一方留下來與老師交流即可。
涵公主一直以來,所有見過她本人的,大家都夸的乖寶寶??勺罱恢?,竟然發(fā)現(xiàn)她亂吐口水(故意的那種),前幾天發(fā)現(xiàn)時就跟涵爸狠狠地教育了一番后,得到了一點點改善。
昨天接她放學回來,在公園玩,公園里有很多小朋友在玩,我就坐在一邊看著她玩。涵看到一個正在玩翹翹板的小妹妹,那個小妹妹由她外婆及奶奶帶著在玩,涵走上前,我還以為她有想玩的意思。但沒想到,等到那個小妹妹下來,她立即走到翹翹板前,朝翹翹板上面吐了口水。我的天,頓時我傻眼了,火也上來了,這還了得,我立即沖上前去一把拉過涵寶,說你為什么要吐口水?臟不臟?有沒有禮貌?......
當時小妹妹的奶奶這樣講了一句:‘這小孩怎么這個樣子’。讓我聽了覺得羞愧不已,仿佛是在對我說,這么年輕的媽媽怎么把小孩教成這樣。
趕緊把涵寶領(lǐng)回家,教育一番,完了問她,她說再也不吐口水了。我看她態(tài)度誠懇,也就沒在說什么了。
誰知......晚上看電視的時候,我跟涵寶瘋著玩,玩得正高興地,涵寶突然朝我臉上吐口水,我滴個天啦!我愣在那,涵看到我這個樣子嚇到,連忙叫媽媽媽媽。我拉過涵,在她PP上狠狠地打了二下,問她,你不是答應媽媽不再亂吐口水了嗎?怎么又亂吐了?
涵寶哭了,我命令她不準哭,然后讓她站在原地不許動,又開始教育她,給她講道理。這次教育的時間加長了,因為我覺得事情已經(jīng)到了嚴重性的地步,再不好點教育,養(yǎng)成了習慣就麻煩了......
問她如此做對不對,她也知道是不對的,還會主動跟我說,媽媽,我再也不亂吐口水了,希望通過這次教育能改掉......又是一個小女孩家的,這樣的壞壞習慣可真是讓我頭疼。以前在家跟著我時,雖然好動了點,但打人罵人之類的壞習慣還真是從來沒有過,這才上幼兒園,就學了壞毛病了。
可能由于班上孩子多,幾位老師顧不過來。涵的這個壞毛病,才剛開始,今天下午去接涵,一定要給他們老師反應下,希望通過老師和我們父母的努力,早早幫涵改掉這個壞毛病。
導讀:情緒也是一種表達方式,只要父母多用心觀察,就一定就能了解寶寶鬧情緒的真正原因。
別看寶寶年齡不大,但是鬧起情緒來動靜卻不小,總是讓父母感到無可奈何。其實,情緒也是一種表達方式,只要父母多用心觀察,就一定就能了解寶寶鬧情緒的真正原因。在掌握了“PK幼兒3大情緒”的法寶之后,父母擔心寶寶鬧情緒的壓力將大大緩解。
3大幼兒常見情緒處理法
1、焦慮
在幼兒情緒的發(fā)展過程中,焦慮問題相當常見。在幼兒5個月至1歲期間,就開始出現(xiàn)“陌生人焦慮”現(xiàn)象,到了1~2歲則出現(xiàn)與主要照顧者的“分離焦慮”現(xiàn)象,只要一眼看不見父母,就會開始哭鬧,并且感到不安,這都是正常的情緒發(fā)展現(xiàn)象。一般而言,在進入幼兒園1個月后,分離焦慮就會逐漸緩解,如果持續(xù)太久還未見改善,父母就需帶孩子就醫(yī)評估。
專家建議
造成幼兒分離焦慮的原因,多半與幼兒生活環(huán)境以及親子互動有關(guān)。一般來說,如果家長平日保護過度,凡事都幫孩子處理好,很少給他自己做的機會,就很容易造成幼兒的依賴心理過重,自然很難與父母分開。另外,親子互動過于缺乏也是分離焦慮的原因之一。根據(jù)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正是因為過度渴望父母的關(guān)愛與呵護,才出現(xiàn)比其他同齡孩子更為嚴重的分離焦慮。所以,父母應特別注意幼兒的情感需求,以免加重幼兒的分離焦慮。
如果幼兒的先天氣質(zhì)比較細膩、敏感,那么焦慮情況也可能比較嚴重,建議父母不要用過于嚴厲的方式教導幼兒,以免加劇焦慮現(xiàn)象。焦慮通常有許多表現(xiàn)形式,例如分離焦慮、抗拒上學、特定畏懼癥、社交恐懼癥等,如果幼兒的焦慮情況已嚴重到影響與人正?;樱瑒t建議盡快采取治療措施。
從醫(yī)學角度來看,并不建議對6歲以前幼兒實施藥物治療,心理療法的成效反倒更為理想。具體方式可分2種,即“洪水法”和“逐步減敏法”。就“洪水法”來說,假如幼兒怕蛇,那么就讓孩子一次性看見很多蛇,那么今后再看見一兩只蛇的時候,他的恐懼感就會下降。不過,考慮到“洪水法”對精神的刺激較大,所以一般多采取后者,即用漸進性方式改善幼兒焦慮問題。比如幼兒有分離焦慮癥,那么剛一開始入園時,父母就坐在一旁陪讀,每天都逐漸拉遠一點距離,直到幼兒能夠自己上學為止。
2、耍賴
當大多數(shù)孩子剛剛表現(xiàn)出“耍賴”的情緒反應時,其實基本都是希望表達“反叛”的想法,并且以此獲得家長注意。畢竟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都愿意得到他人的關(guān)心和注意。不過,如果幼兒長期持續(xù)以這種行為來索取他希望獲得的人、事、物,那就有可能是完全不懂如何利用正面方式去達到目的。
專家建議
如果孩子一直持續(xù)利用“耍賴”這種負面方式尋求關(guān)注,那么父母首先應該自我檢查一下,平時多留心親子互動的過程,注意孩子是否出現(xiàn)了太多負面情緒,以至于他根本不懂得如何尋求正面渠道來表達自身需求。如果情況果真如此,家長就要及時改變對孩子行為的回饋方式,避免只對孩子的負面行為表示關(guān)注。一旦孩子出現(xiàn)值得鼓勵的行為,要馬上給予足夠的正面回饋。不論是糾正還是肯定,都要盡量以簡單直接的方式告知孩子,漸漸幫助孩子學到如何以正面方式獲得別人關(guān)心。
當孩子出現(xiàn)耍賴情緒時,父母或老師不能堅持一貫的原則,反而與孩子妥協(xié)而滿足他的無理要求,這更是造成幼兒長期耍賴的一大原因。父母一直沒有對幼兒的耍賴行為采取有效措施,正好導致他持續(xù)使用這種方式來滿足自身需要。
雖說幼兒的邏輯觀念尚未完全成熟,但是他既然能夠長時間地不停耍賴,那就說明他已經(jīng)從單純的回饋反應發(fā)展到自主行為階段,也就是說他的耍賴是來自內(nèi)心的自發(fā)行為,并不是主要由外因所觸發(fā)。要克服幼兒長期耍賴的弊病,家長可嘗試用“忽略”的方式來處理,同時避免給予任何負面關(guān)注,直到幼兒停止無理取鬧行為后,才給予正面關(guān)注并繼續(xù)與之溝通,這就能讓幼兒逐漸明白,用耍賴的方式并不能從父母身上得到任何關(guān)注,于是耍賴情形便能慢慢改善。
3、人來瘋
只要是幼兒,一般都會出現(xiàn)“人來瘋”現(xiàn)象。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從眾行為,也就是孩子看到別人“瘋”起來之后,自己很快就跟著“瘋”起來。查究“人來瘋”的具體原因,主要是幼兒有過在眾人面前勇于表現(xiàn)自己的經(jīng)歷,而且因此獲得不少正面關(guān)注,比如他人的注意和稱贊,久而久之,他就學會繼續(xù)用這樣的方式獲得情感滿足。
專家建議
就幼兒的正常心理發(fā)展來看,到了2~3歲之后,基本都有表現(xiàn)自我的念頭,以獲取他人更多的認同。除非是特別嚴重的自我表現(xiàn)行為,一般都可看作是特殊心理發(fā)展階段的正常行為,沒必要太過擔心。
不過,一旦發(fā)現(xiàn)幼兒的人來瘋情緒特別嚴重或者“瘋”的方式很不恰當時,建議立刻向幼兒說明,以引導幼兒建立正確認知觀念。例如說話聲音太大很容易影響到別人,所以最好控制一下。請父母時刻牢記一點,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本來就不成熟,所以不要對單純說教的效果抱以太高的期待,不要認為“這次已經(jīng)教育過了,孩子自然就會記住,下次就能改正”,而必須輔以實際的行為來處理。比如和幼兒事先約定好,下次再有客人來家里時,記得說話不要太大聲,如果確實有明顯改善,就給予一定的獎勵。
多動兒特別容易出現(xiàn)“人來瘋”問題,這和先天生理因素有很大關(guān)系,建議家長用弱化幼兒多動行為的方式來處理。比如在人多的情況下,如果孩子仍舊能乖乖呆在大人身旁而不發(fā)“瘋”,那就立刻給予表揚,這就能讓孩子明白有很多方式都能獲得大人的注意和贊賞,并不一定非要刻意表現(xiàn)或是情緒激動才行。
現(xiàn)在敏感型的寶寶越來越多,我們越早發(fā)現(xiàn)就越早讓寶寶脫敏,可是現(xiàn)在許多家長太寵愛寶寶,不管什么事,都順著來,生怕孩子“吃苦”,恐有“虐兒”之嫌,于是他們把寶寶保護進來。
敏感并不是性格優(yōu)點,家長視而不見,置之不顧,只會讓敏感寶寶的性格向更不良的方向發(fā)展,妨礙健康成長。下面談到了不同類型的敏感寶寶,希望能給父母們一些參考!
類型一:不讓碰的“含羞草”寶寶
事件1:9個月的小寶寶Tony,不讓人抱,喝奶哭,穿衣哭,換尿布哭,摸一下就尖叫,睡覺哭,起居沒規(guī)律;動作遲緩,不愛動彈,怕吵,對周邊事物似乎都沒有興趣,連新鮮玩具也很少能吸引他,通俗的說,不好帶!
事件2:每當有客人來訪時,薇薇總是拉著媽媽的衣角躲在身后,不愿意跟客人打招呼,完全不跟對方講話。很怕生,總是不肯跟外人接觸。
面對類型一寶寶,怎么辦?
把握好依附關(guān)系主要建立期的教育
小朋友會怕生應該由他的“社會化發(fā)展”來看起。孩子到了6個月或是8個月之后,會出現(xiàn)特別認父母角色的情形,就會看到寶寶老是要找爸爸媽媽抱,或是老是黏在父母屁股后面,其他的照顧者反而被冷落一旁,其實這就是寶寶正處于要開始建立“依附關(guān)系”的階段。這些事例都是因為孩子的依附關(guān)系建立得不健全,事件1中的寶寶情況更加嚴重,連家人也會排斥,成為敏感怕生的“含羞草”寶寶。
6個月或8個月~1歲半的孩子,他會開始展現(xiàn)獨立,例如自己爬行,這是因為這時候正是孩子發(fā)展“自我”的巔峰期。在6個月或是8個月之前,外界的事物對孩子來說不具任何特殊的意義,但之后他開始了所謂的“社會化”發(fā)展,寶寶就會開始想要接觸、了解外界人事物,開始認知、建立他與外人的關(guān)系。
1、讓孩子適性發(fā)展。當孩子正在建立依附關(guān)系,父母卻強迫他一定要去跟外人接觸,這樣反而可能讓有些孩子在未來出現(xiàn)退縮的狀況??催^許多錯誤的教法,深怕您再次犯了同樣的錯誤,發(fā)展依附關(guān)系時,孩子主要從認知父母的角色開始再衍生到建立與其他人的關(guān)系,在關(guān)系基礎培養(yǎng)的階段,就不要硬要孩子與第三者產(chǎn)生互動。
2、教養(yǎng)態(tài)度很重要。孩子會怕生一方面跟他本身的氣質(zhì)有絕對的關(guān)系之外,家長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方式跟孩子整個行為模式有相當大的關(guān)聯(lián),觀察多位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會怕生,追根究底,都跟家長有關(guān),當孩子處于分離焦慮期,家人更要以正向的態(tài)度去接受孩子的行為,以耐心、愛心去關(guān)懷他,而不是覺得寶寶很煩,強迫孩子學習獨立,反倒讓發(fā)展分離焦慮的時間持續(xù),所以有些小朋友甚至到了上幼兒園或是小學時,還是會出現(xiàn)依賴家人的情形。
類型二:隨時警覺型寶寶
事件:1歲半的豆豆,入睡困難,一點聲響都能覺察得到,睡著后容易醒,醒來后很難專注;到了陌生新環(huán)境,就總抱著媽媽的腿,縮在媽媽身后!
面對類型二寶寶,怎么辦?
1、家長要根據(jù)孩子自身特點靈活地掌握方法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不能一味地向孩子灌輸“要警惕陌生人”等信息,否則孩子對周圍的人或事都會抱有警惕的態(tài)度。
2、可以鼓勵他與親戚、小伙伴交往,讓他感受友愛的快樂。小孩子自己也會有鑒別力的。
3、讓他融入小朋友的圈子里,應該會好些。我們大人多創(chuàng)造這種機會,帶孩子與別的小朋友玩,主動與人握手或擁抱。
4、去幼兒園或親子班應該會有所好轉(zhuǎn)。讓孩子感受到有些游戲和活動是需要合作才能玩得起來或完成的。
5、以愉快的語調(diào)與孩子進行親子溝通,降低他的焦慮,久了就會建立寶寶的安全感,同時,讓寶寶放松心情。
6、給孩子一種有秩序的生活,能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并且建立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
類型三:防范過度型寶寶
事件1:2歲10個月的Jack,聰明,反應快,常常一語驚人,可是冒失,脾氣犟,很難與小朋友共處,還會把“我的,不要,打”掛在嘴上!玩玩具時,爭不過就搶,搶不過就生氣發(fā)脾氣,甚至揮手、操起東西就打人,哭號不止!誰也安撫不下來!
事件2:有一天,童童媽聽別人說,常常讓別人摸臉蛋會引發(fā)寶寶濕疹?!昂⒆幽敲磱赡鄣钠つw起了濕疹還了得?”童童媽想。從此以后,童童媽帶著孩子外出時,一看到鄰居就遠遠地躲開,如果不巧撞上了,她也會對鄰居們摸孩子臉蛋的行為加以制止。不過最近,童童媽發(fā)現(xiàn)童童的防范意識越來越強,對陌生人總有排斥和抗拒的心理。看到家里來了陌生的客人,童童總是表現(xiàn)出防范的表情;帶她到醫(yī)院體檢,醫(yī)生一碰她就哇哇大哭……如今童童2歲半了,開始上幼兒園,老師說童童在幼兒園里不讓別人碰,誰碰她她就打誰。
面對類型三寶寶,怎么辦?
1、家長應注意自己平時的行為。因為孩子的行為習慣,大部分都是從父母的言行中獲得的。孩子之所以會防范過度,一方面是因為家長平常對待周圍事物的反應,另一方面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如過于約束、限制等。
2、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要漸漸消除孩子過強的防范意識,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脫敏”。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讓別人多觸碰孩子,糾正孩子為了防衛(wèi)而打人的做法。如果孩子在被摸了臉后想去洗臉,家長也要進行制止。應讓孩子在盡情的玩樂中,體會到放下防衛(wèi)、結(jié)識好朋友的樂趣,讓孩子漸漸消除防衛(wèi)心理。
3、家長還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應酬。讓孩子處在人多的環(huán)境中,接觸更多的人,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放下防衛(wèi)、走出狹隘、增長見識,還能鍛煉和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類型四:容易擔心的“宅寶寶”
事件1:雯雯已經(jīng)進入幼兒園2個學期了,雖然在家里愛說愛笑,可是一到開學還會哭兩個星期,相比戶外活動,雯雯更愿意呆在教室里玩,課堂上經(jīng)常神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喜歡自己做手工卻不愿意沾顏料,喜歡音樂可是跳舞時動作僵硬,身體不太協(xié)調(diào),打濕了衣服鞋子或者不按她的流程會很生氣;懂事、貼心,對家人特別依戀,甚至會擔憂害怕,比如家人的安全,電器與房門是否關(guān)閉。
事件2:每天傍晚,小區(qū)綠地上孩子們彼此追逐嬉鬧,玩得不亦樂乎。媽媽也準備帶然然下樓,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然然正在看動畫片,說什么都不愿意把視線從電視上挪開,任憑媽媽磨破了嘴皮子,他就是賴在沙發(fā)上不動。媽媽很生氣,“啪”地關(guān)掉電視,然然就皺著眉頭大哭大鬧,又是扔東西又是滿地打滾。
面對類型四寶寶,怎么辦?
1、讓孩子多動手做。代替用錢買,找回孩子的動力,也找回他玩的快樂。既然孩子對某些領(lǐng)域感興趣,就一定要讓孩子親自動手去實踐?,F(xiàn)在孩子的動詞只剩下“買”,這已經(jīng)成為吞噬孩子學習動力的怪獸了。
2、帶孩子到戶外去。
3、讓孩子經(jīng)歷不同的體驗,培養(yǎng)多元興趣。
4、多陪陪孩子。
5、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伙伴意識。
總而言之,家長不應忽視家中敏感寶寶的行為,應當根據(jù)寶寶的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及時干預,讓寶寶及早“脫敏”,找回童趣與快樂。
喜歡《寶寶常見惡習及應對防范措施》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小學如何防范春季傳染病措施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在生活中經(jīng)??梢砸姷酵ㄖ纳碛?。根據(jù)分配的工作,我們需要寫一則臺風防范通知,通常來說它都是由標題、主送單位、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組成。您是否正在尋找有關(guān)臺風防范通知的模板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園做好臺風防范措施通知》,敬請閱讀,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幫助!...
強對流天氣是指天氣劇烈、破壞力強的一種災害天氣,我們需要結(jié)合強對流天氣歷來的影響,制定出一份或者幾分應急預案。那么,好的強對流天氣應急預案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我們?yōu)榇蠹艺淼摹白龊脧妼α魈鞖夥婪洞胧鳖A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幼小銜接工作是教育工作者與家長長期關(guān)注的一個話題,它直接影響到兒童入學后的適應和今后的健康成長。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幼兒教育新綱要的施行與深入,幼小教育之間的差距已日益縮小。但也有不少研究者認為,幼...
怎么辦?怎么辦?半夜不僅要給寶寶喂奶、換尿布,還要對付他的半夜哭鬧!爸爸媽媽既心疼又煩惱,半夜哭鬧,我該拿你怎么辦? 寶寶在出生的頭3個月,因每次吃得少、餐數(shù)多、睡眠周期短,使得他具有睡眠時間短、頻繁...
1、撿臟東西吃 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曾經(jīng)有過撿東西吃的行為,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因此形成了壞的習慣。 在寶寶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應當在日常生活中給他灌輸東西掉在地上就臟了,不能再撿起來吃的正確觀念。日常生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