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培養(yǎng)寶寶運動鍛煉好習慣的6個策略

發(fā)布時間:2022-03-08

幫助寶寶養(yǎng)成吃飯的好習慣。

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家庭與學校合作,可以實現(xiàn)教育的質(zhì)量最大化!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jīng)常進行溝通與交流,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個家長與教師的責任與使命!那么,有哪些積極正確的教學觀念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培養(yǎng)寶寶運動鍛煉好習慣的6個策略”,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培養(yǎng)寶寶運動鍛煉好習慣的6個策略

1.首先樹立一個正確觀念——不生病不等于運動體能好

運動體能主要是指人在身體活動時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包括身體素質(zhì)和身體基本活動兩個方面。運動體能發(fā)展的過程是促進人體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機能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它的含義遠遠超過不生病的意義,不生病的孩子經(jīng)過持久的運動鍛煉才能使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掘并加以強大。

2.合理安排運動量

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身體素質(zhì)現(xiàn)狀,選擇合適的運動量。開始運動的時候,可以運動量小一些,慢慢把握孩子的體能特點,日后逐漸延長。

3.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

幼兒運動以身體練習為主,諸如爬、跑、跳、投、壓、郊游、拍球、跳繩、騎車、游泳、體操等項目。不同項目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鍛煉效果,要以孩子的生理特點為基礎,身體素質(zhì)哪方面欠缺就多練哪方面,需要提高速度可選擇跑、騎車等項目,需要增強耐力可選擇游泳、郊游、跳繩等項目,需要提高身體靈敏性和協(xié)調(diào)性可選擇跳舞、蕩秋千、拍球等項目,需要提高柔韌能力可選擇體操、按壓等項目。要由少到多、由簡入繁、由易到難地逐步增加鍛煉項目,并兼顧多種項目結合進行,使寶寶的身體得到全面鍛煉。

4.運動鍛煉游戲化

不要把運動鍛煉當成單調(diào)的技能訓練,像運動員那樣枯燥、嚴肅,這樣根本調(diào)動不了孩子的積極性。運動鍛煉游戲化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他才會跟父母積極配合,這一點對幼兒很重要。為此,父母要常常編造一些情境和故事,孩子才能放松地在游戲中得到鍛煉。帶孩子到一些休閑娛樂場合玩那些大型器械也是促進孩子身體運動的好辦法,只是要注意為孩子做好周邊的安全保護。

5.運動鍛煉生活化

一些運動項目雖然需要專門的時間和場地,但是還有很多運動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尤其對幼兒來說,運動不僅指身體大肌肉運動,還包括手指等小肌肉運動,小肌肉精細動作最適合在生活中鍛煉。很多生活環(huán)節(jié),大人不要包辦代替,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放手讓孩子嘗試,都是鍛煉的好機會。

6.用揚長促短的方式鼓勵寶寶

有的孩子喜歡表現(xiàn)自己的長項,回避自己的短項,尤其是當他在公眾場合覺得丟過面子的事情,為了維護自尊,他就是不愿意再做某些活動。這個時候不要直接刺激和強迫他,可以換別的運動游戲。父母還可以與幼兒園老師密切溝通,觀察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幼小銜接培養(yǎng)三個好習慣


幼小銜接培養(yǎng)三個好習慣

“孩子就快讀小學了,他不急,反倒急死我們這些家長了”、“孩子上小學前,我們能夠做些什么,讓他們更好的適應呢”……眾所周知,在幼小銜接階段,部分家長會出現(xiàn)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從而忽視了幼兒的可接受性,如此不但教育效果不好,而且還會使幼兒對小學和未來的學校產(chǎn)生恐懼感和不安全感。

在幼小銜接階段,家長該如何做呢?“訓子千遍,不如培養(yǎng)孩子一個習慣”家長應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的良好習慣。

入學情緒:當小學生的愿望

一般來說,由于環(huán)境、家庭、學校的影響,大班幼兒會開始羨慕小學生的生活,流露出要成為一名小學生的美好情懷。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聽到少數(shù)家長類似這樣一些話題,如“現(xiàn)在讓你多玩一下,以后上學就不能玩了”、“這么不聽話,,以后小學老師一定不會喜歡你的”。

孩子進入小學前,家長首先要讓他們擁有“我要做小學生”愿望,但要避免兩個誤區(qū):一是把小學生活妖魔化;而是過度渲染小學生活。家長要讓孩子有上學讀書的愿望,產(chǎn)生當小學生的光榮感、自豪感。

生活習慣:時間觀念走在前

幼兒園的孩子自理能力薄弱,對父母和老師的依賴性大。進入小學后,孩子過的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像系鞋帶、準備學習用品等問題,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的動作慢、能力差,就容易影響學習。

家長先從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做起,除了教會孩子辨別整點時間、半點時間外、再延伸到幾點幾分,最后讓孩子感知五分鐘、十分鐘大概有多長,在這樣的時間內(nèi)能做多少事情。這樣孩子上小學后,才會明白課間十分鐘到底能做什么事。

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還應該從生活中的沒一件小事做起,如,指導他學會整理房間、掃地等。

學習習慣:任務意識很重要

幼兒教育是在游戲和活動中進行,教學方式表現(xiàn)出很強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學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學任務,系統(tǒng)地進行教學的,與幼兒園教育相比,只是性較強。

“培養(yǎng)孩子的任務意識很重要”,剛入小學的孩子心理上的依賴性,行為上的無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適應小學生活,給學習帶來一些困難。家長從大班下學期開始要加強孩子的“承擔”意識,可從游戲中讓孩子懂得角色承擔的任務,從做家務中懂得值日生的任務,進入小學的學習后,孩子也才會適應學習的任務。

有意注意的習慣:多傾聽會質(zhì)疑

注意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無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注意,有意注意則是有預定目的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幼兒的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因此,大班幼兒的家長要重視有意注意的培養(yǎng)——讓孩子學會更多地傾聽他人的話,營造家庭的讀書氛圍,與孩子彼此交流感受,讓孩子學會思考、觀察、質(zhì)疑、以此提高注意的穩(wěn)定性,以期適應小學生活的學習特點。

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的三個辦法


一切培養(yǎng)習慣的行為都要首先順應兒童的天性,讓他在愉悅感中去慢慢形成。習慣既是一種表達人與人之間差異的相對的行為,又有其普世適用的絕對的價值標準。

要養(yǎng)成學習的習慣,而不是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做出學習樣子的習慣;要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在教條中刻板地重復某些行為的習慣;要養(yǎng)成好的品行習慣,而不是見什么人說什么話的世故習慣……

面對一個有無窮可能的孩子,成年人應該有敬畏感,不要以為自己吃的鹽多,就具有了指點孩子一切的能力。

——尹建莉

在我接觸到的眾多案例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情感習慣,等等。因為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認可“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這樣的教導。

既然習慣最終會決定命運,那么,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擁有光輝的前程,好習慣的培養(yǎng)怎能不重視、不從小抓緊呢?于是乎,家長認真地制定出詳細的作息時間表和學習計劃表,有的還看似很民主地與孩子協(xié)商,征得孩子的同意后,由家長督促孩子身體力行地嚴格按計劃執(zhí)行。孩子執(zhí)行得好,家長暗自欣慰:我兒未來無憂也!一旦孩子稍顯松懈,甚至完全顛覆計劃,家長便焦慮不安:天哪!這樣下去還了得?將來還怎么成為人上人?不行!絕不能讓孩子我行我素!

于是,家長采取各種辦法試圖把孩子拉回“正道”上。

辦法一、講道理,好言相勸:

“好習慣對你很重要,你一定要保持好習慣??!”“這些計劃可都是經(jīng)過你同意的,你怎么能失信呢?”

辦法二、行使家長的強制執(zhí)行權。

力圖摒棄孩子沾染的“壞”習慣,堅決地讓孩子執(zhí)行原規(guī)定,以剝奪孩子的其他權利相要挾。

辦法三、怒斥甚至打罵。

軟硬兼施好像都沒有什么大的作用,因為無論哪種辦法,孩子感受到的是不被理解、是被控制、是恐懼、是內(nèi)疚、是無助、是憤怒……孩子年齡小尚無能力反抗,只能屈服,等到不滿的情緒積累到青春期,很可能大爆發(fā),那時親子關系將遭到嚴重損害。難道我們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就是為了讓他們失去快樂嗎?這顯然與我們的初衷是相背離的。

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本意是希望孩子好。但很多家長并不清楚好習慣的本質(zhì)涵義,而只是為了好習慣而好習慣,所以屢屢讓所謂的“好習慣”成為束縛孩子心靈的枷鎖。問題出在哪里了呢?

1.家長不清楚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培養(yǎng)好習慣最主要目標,是幫助孩子培養(yǎng)出會使他未來人生美好順利的品格——自制、負責、自主和愛心,即他是怎樣的人,涉及一個人的能力和無能之處、他的道德架構、人際關系,以及如何做事。當他需要表現(xiàn)時,是如何達到要求的?他懂得愛人嗎?他能負責任嗎?他有抉擇的能力嗎?他對人有同情心嗎?他能夠發(fā)揮才干嗎?他會解決問題嗎?他能處理失敗嗎?

但是,不能教條化地理解上述目標,說到底教育的本質(zhì)是使孩子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一個不依附于他人而能為自己負全責的人,一個自然而成熟的“人” 。

有些父母很少考慮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的終極目標,僅僅依據(jù)其原生家庭的規(guī)則,或者教條化了的育兒理念,便要求孩子必須遵守。有些規(guī)則并非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合理的。

比如,有的家長認為必須讓孩子養(yǎng)成懂禮貌的好習慣。家長的初衷是希望孩子懂得尊重別人,從而獲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然而,家長有沒有想過,我們做到尊重孩子了嗎?

看到孩子面對陌生人,沒有主動開口打招呼,家長就著急地催促孩子:“快喊阿姨!”“快說謝謝!”生怕別人說孩子沒禮貌,生怕自己被人認為教子無方。

見到陌生人,孩子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觀察和確定面前的這個大人對自己有沒有威脅,這是孩子自我保護的本能。還沒等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家長就突然打斷孩子的這個審視過程,孩子是什么感受呢?既感到茫然無措,又害怕父母對自己不滿,害怕失去父母的愛。我們家長無視孩子當下的感受和需要,逼迫孩子去做他暫時無法做到的事,這是尊重孩子嗎?如果孩子很少感受到被尊重,他如何學會尊重別人?

還比如,有的家長要求孩子洗腳后必須自己洗襪子,哪怕孩子生病或者特別困也不能有例外;有的家長要求年幼的孩子獨睡,不允許孩子害怕,無視孩子偶爾想與父母同睡的請求;有的家長要求孩子必須9點前入睡,不管在家里還是在親戚家或在旅館……規(guī)則里一旦出現(xiàn)“必須”的字眼,就很容易讓自己和孩子陷入僵局,從而產(chǎn)生焦慮感,甚至強迫性行為。

2.培養(yǎng)好習慣,卻沒有遵循孩子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

孩子從七八個月開始,特別喜歡扔東西翻東西;孩子自我意識萌發(fā)時,不許別人共享自己的東西;當三歲幼兒無法分辨幻想與現(xiàn)實時,往往會編織想象中的故事……家長若認為孩子有不愛惜物品、不懂得分享、撒謊等壞習慣,因而去阻止孩子,那無疑將破壞孩子與生俱來的心智和成長的動力。

另外,孩子的成長并非一成不變。有時乖順懂事,有時刁蠻叛逆;有時彬彬有禮,有時魯莽頂撞;有時關心小朋友,有時卻喜歡挖苦別人……這都跟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有關,與習慣無關。所以,真正懂得孩子的家長會允許孩子犯錯誤,允許孩子的行為有反復,而不總是用“習慣”來框制他。

因此,家長有必要學習和了解孩子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即使不了解也沒關系,只要尊重和順應孩子的天性,做到不破壞,就已經(jīng)不錯了。

3.

家長不知道孩子要在高度的自律下才能養(yǎng)成真正的好習慣。

自律就是在內(nèi)在的驅動下而采取的行為,即“我想要這么做,因為這么做對我有好處”。因為有強勁的內(nèi)驅力,所以孩子的好習慣才可能長久地持續(xù)下去,且不易受外界的干擾。

如果好習慣要靠外在的壓力與控制,即“你要我這么做,我因為害怕而不得不這么做”,那么,這樣的習慣不會持久,而且壓制越深,反彈越甚。一旦外力的監(jiān)督減弱,孩子的行為就可能報復式地反彈。

舉個例子,家長要求孩子控制好玩電腦和學習的時間。在有家長監(jiān)督的情況下,孩子遵守得很好;一離開家長的視線,孩子便瘋狂地玩電腦。有的孩子在小學中學階段,玩的時間被大大壓縮,學習的時間大大增加,結果成績自然是很優(yōu)秀,但考入名校后卻再也不肯好好學習了,開始瘋玩起來。孩子振振有詞地說:“我要把玩的權利奪回來!”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其基本需求,一旦被壓制到一定程度,他就要加倍彌補回來。

那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呢?怎樣讓孩子內(nèi)化好習慣呢?

最重要的還是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生命成長密碼自由地發(fā)展自己。盡管孩子的某些行為不符合我們成人世界的規(guī)則,但只要意識到那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必經(jīng)階段,與他將來會成為怎樣的人沒有任何關系,那么就放手讓孩子做真實的自己。

家長能夠處理好自己的家庭關系,并全然地陪伴孩子,關注他、理解他、欣賞他,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他的內(nèi)心才能建立起安全感。因為安全,孩子的內(nèi)在是踏實的、開放的,不必卷入父母的關系中,不必擔心父母嫌棄他或不愛他,他才能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發(fā)展自我上。

若只從習慣上下功夫,意圖矯正孩子的行為,效果基本不明顯,而且也不會長久。

4.家長擔心孩子若不嚴加管教,一旦養(yǎng)成壞習慣,長大后就可能變成社會的害群之馬。

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不良行為,往往并非習慣本身的問題,而是孩子心靈的問題。孩子心靈的問題又源于家庭問題。

孩子長期受到父母的忽視或責罰,他對愛與歸屬感的需求無法在家里得到滿足,于是,一方面借異常行為來發(fā)泄內(nèi)心的空虛與不滿,一方面向外界尋求心理補償,這時就容易走上歪路。也就是說,一切問題源于不良的關系而非行為本身。因此,只要家庭關系正常,親子互動良好,我們就根本不用擔心孩子會變成壞孩子。孩子的不羈行為有可能就是他那個年齡段正常的表現(xiàn)。家長要多陪伴孩子,多與孩子玩耍、交流,多尊重和理解孩子,相信他一定能成長為一個成熟而完整的人。

有一對夫婦就做得特別好。他們的兒子從小就是個淘氣佬,隔三差五地捅婁子,學習成績也不好,鄰居和老師都拿他沒辦法。可就是這個出了名的調(diào)皮小子,竟然在高考結束后被北京大學錄取了。這實在讓周圍的人匪夷所思、刮目相看。

人們在震驚之余也很好奇:這個孩子是怎么考進北大的?他的父母在教育他的過程中,又有什么樣的高招呢?

父母的觀點是,孩子調(diào)皮一點,野一點,是孩子的天性使然,與道德無關,所以不需要阻止。如果對孩子的行為反應過激的話,孩子往往容易變得敏感膽小,繼而形成退縮行為。他們做到了無條件接納孩子。

后來,孩子上初中時,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在橋牌方面特別有天賦,對決中,連某些成人高手都不是他的對手。父母便全力支持孩子的這個興趣點。孩子上高中后,學習成績也因此突飛猛進,最后考入了理想的大學。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下,無憂無慮地成長。他回憶起小時候都是美好和快樂的感覺。

當然,我并不是說培養(yǎng)好習慣不重要,相反,我也很重視孩子好習慣的養(yǎng)成。但問題的關鍵是,好習慣只有在孩子心靈自由的前提下才能內(nèi)化為孩子美好人格的一部分。我們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體察孩子的心思,遵循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相信孩子純真的本質(zhì),理解他、尊重他、支持他,順其自然,讓孩子心靈舒展地做自己,盡情綻放生命的光

6個好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


1.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指導,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慢慢的建立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當孩子問為什么的時候給到回應,也可以經(jīng)常問孩子“為什么”,這樣我們就會知道他做某一種決定的原因,甚至和他一起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等孩子擁有表達的勇氣之后,要讓孩子盡量說清楚自己的想法。能夠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很好,但是更要讓孩子學會將自己的內(nèi)心準確表達出來。所以,在孩子說話前,一定要讓孩子想清楚自己要說什么。

2.制定目標并按計劃實施的習慣

要在孩子小時候就幫助他養(yǎng)成制定目標的習慣,因為對孩子來說,最大的價值是制定目標的時候,他們的學習能力會得到提高,他們會去制定各種方法,從而激發(fā)他們自我實現(xiàn)的快樂。

不僅如此,還要讓孩子按照計劃一步步的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態(tài):他是否了解自己,從而能更有效的幫助他的成長。

3.系統(tǒng)閱讀的習慣

當前是一個網(wǎng)絡化、信息化時代,碎片化閱讀已經(jīng)成為家常便飯,系統(tǒng)的閱讀、安靜的思考已經(jīng)成為一種奢侈品,但如果想要成長,就一定要讓孩子具備系統(tǒng)閱讀的習慣,以某個主題詞、某個事物、某個觀點為線索,搜集相關書籍、資料,進行系統(tǒng)、廣泛的閱讀,將一個問題搞徹底、搞清楚。

4.關心他人的習慣

關心他人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在今天更加重要,家長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關心他人的機會。關心他人,先從關心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開始。一個連親人都不會關心的人,讓他去做慈善,捐助愛心圖書、衣服,這些都是徒勞的。

5.充滿自信的習慣

自信和自卑往往一念之差。如果一個人善于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自己,就容易自信;如果總是用消極的心態(tài)去看自己,則容易自卑。因此父母要在這方面多引導,幫助孩子看到事情的積極一面。所以,父母們不要給孩子設立不切實際的奮斗目標,那樣非但不能幫助孩子成功,反而會打擊孩子的自信。

父母不僅要給孩子講道理,還要多帶他到大自然中去,讓他感受大千世界、山水花草,讓他們真正明白世間萬物皆有其特點、有其作用。

6.堅持到底的習慣

一定要告訴孩子,做任何事要有始有終,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縮、遇到坎坷就閃躲,堅持自己的目標和信念不動搖,人生才有價值。沒錯,就是:不拋棄、不放棄!

有的父母認為毅力就是天生的東西,是沒有辦法培養(yǎng)的。其實,毅力完全可以培養(yǎng),當孩子堅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時,給他一個獎勵,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或者為他做一個進步記錄。這樣就可以讓他逐步明白堅持的重要性,體會不拋棄、不放棄后獲得的快樂,慢慢便會養(yǎng)成堅持到底的好習慣!

孩子好習慣如何培養(yǎng)?


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家長對孩子的基本要求,那么怎樣來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呢?

對于早期教育來說,我們要求從小就要注意小兒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問題。當然,對3歲以前的小兒我們認為可按體、智、德、美的排列來給予教育和發(fā)展。這里我們將體放在第一位,因為這是小兒發(fā)展的基礎,是主干,是支柱,沒有體質(zhì)的發(fā)展做保證,其他都談不到。而智育和德育就像是兩翼,要同時發(fā)展,如僅偏重某一方面,就會造成偏頗,難免今后會走歪路。

德育教育對于小嬰兒來說應該怎樣進行呢?由于此時小兒的語言及思維尚未很好發(fā)展,不可能采用一般說教的教育方法,但并不等于此時就不需要德育教育,而是要從培養(yǎng)小兒的良好的行為習慣著手。

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衛(wèi)生習慣、與人交往的習慣、勞動的習慣、助人的習慣、思考的習慣等等。這些,家長要在養(yǎng)育兒童的過程中貫穿。比如,小兒6個月以后就會與人打招呼,學說話后也是首先學會稱呼,這時家長就要注意培養(yǎng)小兒這種見人打招呼的習慣。開始是教他(她)這種行為,反復強化,使之形成一種固定的行為模式。再如,小兒在具備了一定的行走、抓物等能力后,他(她)就很喜歡自己做些事情,這時家長可有意識地讓他(她)做些事情,在他(她)做成后給予一定的鼓勵,這樣日積月累,小兒就會養(yǎng)成為己、為他(她)人做事的習慣。還有看書的習慣,集中注意的習慣等等也都是從小可以培養(yǎng)的。

當然,家長一定要注意,有時只是隨意的行動,可能會使小兒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比如,有時家長經(jīng)常與小兒打著玩兒,媽媽抱著打爸爸玩,或被什么東西碰了就去打這個東西,多次如此表現(xiàn),孩子就可能養(yǎng)成打人的習慣,到幼兒園后就會表現(xiàn)出來。所以,家長在平時的育兒活動中,要有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的意識,要注意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地給孩子一些好的影響,好的行為塑造。

在培養(yǎng)小兒良好行為習慣時,還要注意調(diào)動小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要尊重小兒,多給予情緒、情感上的支持,對一些問題態(tài)度要明確,對稍大一點的孩子要簡單地講一些道理。不要一切都包辦,什么都替小兒做,也不要過度加以限制,使小兒無所適從。

總之,小兒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對今后的生活是有很大影響的。良好的習慣,長大明白道理后會更鞏固、更完善,而不良的習慣在今后再校正,則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甚至造成一定的痛苦。所以希望家長要有意識地使小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她)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寶寶6歲前好習慣勝于苦讀書


我們了解到,一部分知識豐富,看似“小神童”的孩子,由于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欠缺,成為適應能力最差的孩子。

現(xiàn)象:吃飯一直不肯上桌

某幼兒園的陳老師介紹,今年有一個叫貝貝的男孩子進入他們幼兒園近一個月,不和小朋友打招呼、做游戲;其他小朋友都做操的時候,他卻一個人蹲在甬道上玩;同學們在教室里上課,高高興興地圍成半圓,他卻孤獨地坐在角落里;吃飯的時候一直不肯上桌,都是老師一點一點地喂,自己從來不拿勺子。

貝貝的媽媽是一位全職母親,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在生活上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一個眼神,媽媽就知道兒子想要什么,根本不用孩子說話。在智能開發(fā)上,這位家長也很下工夫,給孩子講故事、讀兒歌,教孩子背古詩,孩子比同齡人“聰明”很多……但是由于長期在母親的過度呵護下成長,貝貝不懂得如何與其他小朋友相處,也不愿意與小朋友相處,開始入園的一星期里,貝貝媽媽甚至要陪著兒子一起呆在幼兒園里。

交流中貝貝媽媽認為,學前幾年是孩子成長非常重要的階段,必須打好基礎,讓孩子領先一步,所以她想盡辦法發(fā)展孩子的智力,讓孩子能有一個好的開端。在習慣養(yǎng)成方面,貝貝媽媽認為,穿衣、吃飯、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戲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孩子長大后自然就會做了,所以還是應該抓緊時間,著重開發(fā)孩子的智力潛能。

觀點:好習慣勝于苦讀書

從事幼教工作的老師分析,貝貝媽媽的問題反映了很多家長在早期教育方面的誤區(qū)。

首先,很多家長過多地注意到0—6歲是智力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但是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其實也非常重要,交往能力、表達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欠缺,會造成孩子能力低下。長此下去,看似小事的“不會自己吃飯”、“不參與小朋友的各種活動”等,都會使孩子產(chǎn)生心理負擔,覺得自己處處比別人差,不能融入同齡人中,漸漸失去自信心,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來。

學前兒童教育中,能力培養(yǎng)比智力培養(yǎng)更應該得到重視,早期教育對孩子能力和習慣養(yǎng)成的培養(yǎng)開始得越早越好。而眼下不少家長過早、過多地要求孩子學習各種知識,這樣并不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其次,在孩子智力培養(yǎng)方面,家長們普遍認為開發(fā)智力要多背誦古詩、識字、學習英語、數(shù)數(shù),這是典型的“授之以魚”的做法,過分地強調(diào)知識灌輸。有些家長把教育片面地理解為傳授書本知識,他們不顧嬰幼兒心理發(fā)展的特點,硬性地給孩子規(guī)定學習任務,讓嬰幼兒像學生那樣坐下來學習,剝奪了他們玩耍的時間,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育兒心得:給孩子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


育兒心得:給孩子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

現(xiàn)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對于培養(yǎng)和教育是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都希望自己能培養(yǎng)出成績優(yōu)異,才華出眾的孩子,都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可是什么樣才是優(yōu)秀的孩子呢,什么才是贏在起跑線上呢,對于初為人母的我來說真的是很頭痛的一件事??戳撕芏嚓P于孩子教育的書,從中也學會了很多,最終我明白了我能給他的就是在生活、學習中培養(yǎng)一個好的習慣。

好習慣是堅持出來的,現(xiàn)在孩子5歲半了,雖然還有很多需要成長和學習的地方。但就目前來說,自己我感覺有幾上點上做的還是挺好的,也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好的結果,雖然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jié),但在此還是想與大家分享一下。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記得小寶8個月開始就自己能坐在餐桌上跟我們一起吃飯了,每到吃飯時間給他穿好衣服,把碗放在小餐桌椅上他就自己開始吃了,雖然每次都會吃的滿臉都是,搞的很臟,剛開始的時候他自己吃不飽,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媽媽會不忍心,覺得搞的太臟了,怕孩子吃不飽,其實這樣是沒關的,慢慢堅持幾次就會好的,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因為讓自己吃除了能滿足他對食物的好奇心之外,還能很好的鍛練他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這對他以后的動手能力也是有所幫助的??粗愕臐M臉都是,有時他自己也會很著急,可是當他能成功的把食物送進嘴里,他的滿足感也是很強烈的。

在自己吃飯這一點上他做的非常好,所以后來上幼兒園在吃飯這點上一點麻煩都沒有。很多朋友家的孩子都是媽媽、奶奶追著喂,都在說吃飯?zhí)y了,上幼兒園剛開始都不會自己吃,還得老師喂,每每聽到他們這樣說我都很開心,證明了我的做法是正確的,讓他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多小事都是可以從小培養(yǎng)的。

2.閱讀對孩子的影響

每天的睡前故事是從小寶一歲就開始做的,最初的時候是每天聽著故事機講故事睡著的,到他會說話的時候就是大人讀他在一旁邊玩邊聽,當時我覺得他可能聽不懂,想就當是睡前的親子娛樂吧,這樣比較好睡覺。其實并非這樣,他對故事中很多的內(nèi)容還記得很清楚的,有的故事反復多次后,如果我在讀的過程中讀錯了他會說出正確的內(nèi)容,有時候看他聽的不認真故意問他幾問題,他也都能回答的很正確。后來發(fā)現(xiàn)他講話的時候和同齡孩子相比詞匯量大很多,講話也很清楚,比較有條理。

再大一點的時候就開始指讀,為了能讓他能靜下來,后來就給他買了一些新的成套的繪本如《巴巴爸爸故事》、《巴巴爸爸故事新故事》、《神奇校車》《恐龍》等等這些都是非常棒的幼兒讀物,他非常非常喜歡,每天睡前都堅持讀一本,在讀之前他會自己先看遍,然后坐在旁邊認真的看著我一字一句的讀給他聽,很多都是讀了一遍又一遍,有時候晚上回家晚了,過了讀書時間,如果跟他商量說咱們今天不讀了,明天補上可以嗎?他會堅決反對,不同意的,所以從來不會因我們的原因而停止過閱讀。就算是出去旅行他也會主動選好他喜歡的繪本放進行理箱里,囑咐我不要忘記給他帶好。每天的閱讀除了增進我們之間的感情,還在這個過程中識了很多字,學會了很多的成語,就這樣5年來不斷的堅持,每天40分鐘,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爸爸、媽媽扮演著言傳身教的角色,我們除了要給孩子全身心的愛之外,還要給孩子培養(yǎng)一身好習慣,而這個好習慣不是要求孩子自己去做,而是需要父母用心去引導,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的堅持和努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比一個人的專業(yè)技能更加重要。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理財?shù)暮昧晳T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理財?shù)暮昧晳T對孩子理財?shù)慕逃龝且粋€長期持續(xù)的過程,重在當下。節(jié)約和儲蓄兒子是一個比較注重節(jié)約的孩子,和家庭環(huán)境有一定關系。我和多爸是工薪階層,能知道什么地方該花錢,什么地方不該花錢,即使有一天賺錢很多了,還想著做做公益的事。家庭生活物質(zhì)上不一定有多富有,必要的物質(zhì)條件具備了,有愛,有溫馨,有自己所追求的小幸福,足矣!記得再兒子去超市還用我找車推著的時候,他就會有所取舍:這個東西(比較奢侈一點的)我不要。最愛駐足的,就是玩具處。每一次,我都會給他做引導,這幾個玩具什么區(qū)別,價錢是怎樣的差距,最多的時候,是光顧那些物美價廉的玩具?;仡檭鹤映錾浆F(xiàn)在,家里的書籍、家里的玩具大多都是我精心選擇積累而來的,有時是我自己,有時是我?guī)е鴥鹤?,有時是帶著兒子和老公。想想這些,心里都會涌起一陣暖流!

也許,我的一些消費觀念,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兒子,當兒子從一年級開始,在大人的指引下,給他錢去商店買些生活日用品,去菜鋪買點菜,去文具店買點文具,大多數(shù)時候,他都會有所選擇,買到的東西也幾乎滿足“物美價廉”的標準。到了自己帶錢外出(比如今年暑假和老師去煙臺踢足球)或者有一定零花錢支配的時候,他也大致沒離大格。慢慢地,竟也知道了儲蓄的好處。往往,總會拿出一點自己零星的儲蓄,想買個玩具,或者慷慨給我用?;蛘呓杞o爸爸,等待爸爸的“高利貸”??傊?,目前兒子的消費習慣還算好。孩子總是隨著年齡的增加,環(huán)境的變化,總會有些變化,對待理財也會有變化。到時再耐心教育?!板X從哪里來”和“如何掙到錢”對于這兩方面,自覺引導地不夠。

舉個例子:兒子目前對于壓歲錢等而額外收入,總認為是自己得到的。兒子的壓歲錢不多,從二年級我?guī)鹤右黄鹑ャy行開了個賬戶。進行兒子的“大額”錢財管理。數(shù)量其實也并不多。我思量來思量去,對于這部分錢,目前還是引導者他去消費,比如今年暑假去煙臺,在我的建議下,他取出兩千作為活動經(jīng)費。等到一定時期后,計劃再做理財投資的教育。一來,現(xiàn)在積累額度大點,會成為他和同學吹牛的“資本”(兒子的班里同學就有說壓歲錢壓歲錢有多少多少的);二來,積累的額度太小,他又會想著花完,會有“反正也不多”的心里。三來,可以讓他更重視自己的選擇和活動的意義??傊瑢τ趬簹q錢如何管理的把握,我還是有點掌握不太準確的。

原因何在,我認為根源是兒子不懂壓歲錢和親戚朋友給的錢的來歷。目前,長輩或者一些親戚朋友再給錢的時候,會說:因為你的努力(比如學習,比如參加一些活動)獎勵給你的。而大多時候,總不會說明具體理由。更多的靠我和多爸來傳達。有時兒子對我倆的反方面意見總會持有懷疑態(tài)度,并且,有時家長忙了也會疏于引導。所以兒子對于這個錢的來歷總覺是自己掙得。中國的家庭,都會有一些習俗,也給孩子一些美好的向往。所以,對于這部分錢,我目前采取的處理方法是:盡量給孩子當場解釋?;蛘?,對于可以溝通的長輩,讓他們變換一些方式獎勵孩子。更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是:通過多爸和我的行動,對長輩及親戚朋友付出,盡量讓孩子看到愛是等價的,想要得到是需要付出的。隨著孩子慢慢地長大,他也會明白的。

關于這方面,聽了老師的建議和各位媽媽的分享后,我覺得也很受益。結合兒子,我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積極搜索一些信息,積極參加一些活動,比如一些組織孩子去學著賺錢做公益的活動。實在沒有此類活動,就自己或聯(lián)合一些家長創(chuàng)造孩子體驗賺錢的機會。比如賣報紙、賣礦泉水、賣自己或家庭廢舊的物品等。

二、關注周圍信息,及時給孩子做觀念教育,比如“啃老可恥“教育,靠技術和靠勞力賺錢的差別,”攀比可恥“教育,同齡孩子正面形象的教育?!皭邸焙汀袄碡敗钡慕逃衔缈戳藊x媽的一篇博文,也很有感觸,說xx因把媽媽同事的玩笑當真,不和別人分享好吃的,心理上不會感謝別人的幫助。我覺得xx媽寫得太真實了。這一點在兒子身上表現(xiàn)明顯。玩笑話很難分清,偏偏周圍就有那種愛和孩子開玩笑的朋友,甚至是爸爸有時也會。兒子總是很難分辨。我曾經(jīng)”教育“過爸爸幾次,爸爸倒是認可我的觀點,但是也會不自然而然地去開個玩笑。這需要我進一步地去識別和”教育“身邊的朋友。

對于在家庭里,分配家務活方面,如何和孩子談家長的錢的規(guī)劃。這一點真得把握度。過于強調(diào)哪一個方面都不好。

記得上個星期,我去接兒子,我們做公交車回家,對于兒子重重的書包,我還是有點舍不得他背,我背著,都累得有些出汗。下了車,到了小區(qū),他又想吃根雪糕,我也同意了。起初兒子還有些“感激”我的樣子,后來,自己大口吃著雪糕,踱著小方步,我是背著重重的書包,還得注意著路況。我的火氣噌地就上來了,但我還是忍了忍,大聲對兒子說:我在憧憬呢。憧憬著有一天,我老了的時候,我吃著愛吃的東西,你背著沉重的背包。兒子這一次非常認真地看了看我說:媽媽,是的,那時我也會像你一樣工作。雖然表達的不是很完整,很準確?!皭邸弊忠矝]說出來,但我知道兒子的心情和心里。此刻我和兒子都被愛包圍著。

總之理財教育既要堅持原則,又要靈活掌握;既要有大局觀念,又要思路清晰,做好細小事情的引導。重在當下。

培養(yǎng)孩子看電視的好習慣


和朋友聊起孩子看電視的話題,她說只要孩子在家,那電視誰也別想看,全成孩子的了。而我的女兒溪溪在這件事上很聽話,說看幾分鐘就看幾分鐘,然后會主動關掉電視。朋友睜大眼睛看著我,滿是驚訝與羨慕。

記得剛開始溪溪要看動畫片,我先是答應了她,接著又問:“你準備看多長時間???”我這一問讓溪溪感到了壓力,不耐煩地說:“就看一會兒嘛!”“一會兒是多長時間?時間不能太長啊,20分鐘必須關電視?!蔽业膱詻Q態(tài)度令溪溪本能地反抗,“不嘛,我就要看我就要看?!边@時,溪爸走過來給我使了個眼色說:“你不用急,溪溪現(xiàn)在可乖了,不用媽媽提醒,到時候自己就會主動關電視。”我明白了溪爸的意思,配合他唱雙簧,“是嗎?我怎么不知道?”溪爸說:“你等著,20分鐘后她肯定自己主動就關了?!薄罢娴膯??好,我看看。”溪溪邊看電視邊聽到了我和溪爸的談話。此時,我和溪爸都不再出聲,各干各的事兒。過了一會兒,“奇跡”真的出現(xiàn)了:溪溪看完動畫片,主動拿起遙控器關了電視。此時,溪爸表情夸張地說:“你看見沒?看見沒?溪溪不用你催,她自己就會主動關電視的。我說的沒錯吧?”“嗯,爸爸說的沒錯,溪溪確實很棒!”我回應道。溪爸的信任與夸贊繼續(xù):“她知道看電視久了會得近視眼,所以不用爸爸媽媽催促,她自己會管住自己的?!贝藭r溪溪一邊聽著爸爸對她的夸贊,一邊靦腆地離開客廳,跑去自己的小屋拿玩具玩去了。

如今,溪溪每次看電視,在我們約定好看幾個節(jié)目后,她就會主動關電視。這已成為她的一個生活習慣。

因為我很早就意識到無節(jié)制地看電視對孩子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從孩子能聽懂大人的話開始,我就想盡各種辦法豐富她的生活,以吸引她的注意力,而不是讓孩子無所事事地待在電視機前。

搭積木、講故事、做手工、玩游戲,凡是孩子喜歡做的事情,我都不厭其煩地陪她玩兒。這樣一來,溪溪基本就沒有多余時間去看電視了。因為生活中有很多比看電視更有趣的事情,她自然就不會惦記電視了。

高招媽媽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


一、獎勵

及時且經(jīng)常地獎勵孩子的良好行為,可以增進孩子的良好行為,使其繼續(xù)鞏固與提高。

這種獎勵,必須孩子表現(xiàn)出良好行為后立即做出的才能有效。

獎勵有許多種,我主要實施的為精神獎勵和物質(zhì)獎勵兩種,其中精神獎勵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尤為重要。

1、精神獎勵

精神獎勵包括微笑、擁抱、親吻、鼓掌、拍肩、口頭表揚等等。

兒子愛上了識字卡。上月底,我為兒子買了一套無圖識字卡。買回的當天晚上,我像同兒子玩其他玩具一樣與他玩認字游戲。我先教他認六張卡片,當讀了幾遍后,我開始將卡片扔在床上,隨便說一個字,讓他在卡片堆里找。當兒子找對一個卡片后,我馬上給兒子一個親吻,并夸張地說聲“真棒,棒極了?!?。兒子見媽媽如此高興,立刻來了精神,一個勁地讓媽媽說,他找。就這樣,一個晚上,兒子都拿著小卡片玩?zhèn)€不停。直到現(xiàn)在,每晚臨睡前的認字游戲成了我與兒子的精典保留節(jié)目。在玩中,我鼓勵的花樣也不斷翻新,兒子在媽媽的鼓勵下,自信心越來越強,一百張的卡片,不消半個月就已認識了大半。

2、物質(zhì)獎勵

用獎勵小玩具或孩子最喜歡吃的小食品等辦法,促進孩子改善某種行為。

兒子喜歡看書,喜歡玩玩具,但是在看過玩過后,常常將書及玩具亂扔一氣。有時候,當你給他講書中的某個故事時,他便突然想要看那本書,可是望著床上、地上、桌上、椅上的書,一時還真找不到他要的那本書。為了使他養(yǎng)成做事有規(guī)矩的習慣,我采用了自身找原因加物質(zhì)獎勵的辦法。自身找原因,主要是反省自己是不是自身表率做得不夠,再者是否能動動腦筋。我首先為兒子買了兩個布制小書架。買回后,我將他看的書和玩具分別放入了兩個書架內(nèi)。兒子看完書后,剛要扔在地上,我忙走過去對他說:“讓我們把它送回家好不好?!闭f完,用手指了指書架,兒子馬上心領神會,將書乖乖地放入了書架??粗M步的兒子,我高興地對他說:“來媽媽獎勵一個QQ糖?!?。通過幾次小恩小惠加甜言蜜語,還別說,兒子慢慢地養(yǎng)成了不亂扔東西的習慣。比如吃完香蕉,他會將香蕉皮扔到垃圾桶里。

二、懲罰

這里所說的懲罰是指溫和懲罰,而不是體罰或變相體罰。我常實施的有以下幾種:

1、故意忽視

故意忽視是指大人的注意力從孩子的不良行為移開,故意不予理睬。

這種方法對減少孩子無意識養(yǎng)成的不良行為習慣尤為有效。

兒子吐舌頭。一次,我與老公帶著兒子去姥姥家。走著走著,兒子突然注意到馬路對面的一個小女孩在吐舌頭。兒子覺得很新奇,也伸出了舌頭,并笑著看著我們。爸爸看不下去,馬上對兒子說:“快別吐舌頭了?!?。兒子聽了,不但不縮舌頭,反而吐得更起勁了。到了姥姥家,兒子繼續(xù)向姥姥吐舌頭。姥姥剛要制止,我示意姥姥別提這件事,而是拿出了許多好玩的玩具,以轉移兒子的注意力。過了一會兒,兒子不再吐舌頭了。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我都采取了忽視的方式,可以說屢試不爽。

2、責備和不贊成

當孩子剛發(fā)生不良行為時,大人要走近他身邊,注視他的眼睛,表情嚴厲,指出那種不良行為,并下命令讓他停止。一般來說,對許多幼兒,大人使用這種責備和不贊成的方法,就足以制止他的不良行為。但對經(jīng)常爭吵的幼兒,這種就不一定有效,可考慮用其它懲罰形式。

一天中午,我剛一進門,就見兒子拿著藍球在廚房里往頭頂上扔。球剛一扔出去,就掉在了他的腦袋上,并彈了出去。兒子不但不怕疼,依舊扔個不停。我家的廚房是用玻璃鋼窗隔成的,如果球扔得過猛,很可能砸壞玻璃。砸壞玻璃事小,萬一扎著兒子可事大了。我忙走到他身邊,繃著臉,用眼睛盯著他,并大聲說:“兒子,不能在廚房里往上扔球,如果再扔,我可要把球沒收了?!?。兒子看著我嚴歷的表情,停止了扔球。我蹲下身去,指著玻璃對他說:“萬一把玻璃砸壞了扎著你咋辦?!?。兒子似乎明白了。乖乖地抱著球到客廳里扔去了。

這里要指出的是,大人下命令,必須嚴肅、清楚、明確、有力,讓孩子感到有紀律約束,必須執(zhí)行。

3、自然結果

自然結果是指孩子不良行為發(fā)生后產(chǎn)生的必然結果。這種方式是讓他咎由自取,以達到懲罰的目的,不再發(fā)生這樣的不良行為。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培養(yǎng)寶寶運動鍛煉好習慣的6個策略》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幫助寶寶養(yǎng)成吃飯的好習慣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個案——怎樣培養(yǎng)寶寶誠實的好習慣 導讀:在寶寶的早教方面,家長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老話說言傳不如身教是很在理的。要讓寶寶不說謊,首先自己做事就要分寸。 在寶寶的早教方面,家長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老話說言傳不如身教是很在理的。要讓寶寶不...
    2021-11-24 閱讀全文
  • 幼小銜接培養(yǎng)三個好習慣 幼小銜接培養(yǎng)三個好習慣 “孩子就快讀小學了,他不急,反倒急死我們這些家長了”、“孩子上小學前,我們能夠做些什么,讓他們更好的適應呢”……眾所周知,在幼小銜接階段,部分家長會出現(xiàn)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從而忽視...
    2020-12-07 閱讀全文
  • 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的三個辦法 一切培養(yǎng)習慣的行為都要首先順應兒童的天性,讓他在愉悅感中去慢慢形成。習慣既是一種表達人與人之間差異的相對的行為,又有其普世適用的絕對的價值標準。 要養(yǎng)成學習的習慣,而不是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做出學習樣子的習慣...
    2022-01-25 閱讀全文
  • 如何培養(yǎng)寶寶形成良好習慣 導讀: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教孩子做人,做一個符合社會需求的人。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所能做的就是打好做人的基礎,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孩子終身受益的東西。從長遠來看,這個基...
    2021-11-26 閱讀全文
  • 6個好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 1.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指導,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慢慢的建立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當孩子問為什么的時候給到回應,也可以經(jīng)常問孩子“為什么”,這樣我們就會知道他做某一種決定的原因,甚至和...
    2021-02-26 閱讀全文

導讀:在寶寶的早教方面,家長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老話說言傳不如身教是很在理的。要讓寶寶不說謊,首先自己做事就要分寸。 在寶寶的早教方面,家長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老話說言傳不如身教是很在理的。要讓寶寶不...

2021-11-24 閱讀全文

幼小銜接培養(yǎng)三個好習慣 “孩子就快讀小學了,他不急,反倒急死我們這些家長了”、“孩子上小學前,我們能夠做些什么,讓他們更好的適應呢”……眾所周知,在幼小銜接階段,部分家長會出現(xiàn)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從而忽視...

2020-12-07 閱讀全文

一切培養(yǎng)習慣的行為都要首先順應兒童的天性,讓他在愉悅感中去慢慢形成。習慣既是一種表達人與人之間差異的相對的行為,又有其普世適用的絕對的價值標準。 要養(yǎng)成學習的習慣,而不是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做出學習樣子的習慣...

2022-01-25 閱讀全文

導讀: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教孩子做人,做一個符合社會需求的人。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所能做的就是打好做人的基礎,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孩子終身受益的東西。從長遠來看,這個基...

2021-11-26 閱讀全文

1.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指導,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慢慢的建立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當孩子問為什么的時候給到回應,也可以經(jīng)常問孩子“為什么”,這樣我們就會知道他做某一種決定的原因,甚至和...

2021-02-2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