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每天用心與孩子相處,需遵循哪些原則

發(fā)布時間:2021-09-14

新生開學需要做哪些調(diào)整。

學校與家庭分工合作,一個教育孩子日常生活習慣,一個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師與家長之間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良情況,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那么,有哪些積極正確的教學觀念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每天用心與孩子相處,需遵循哪些原則”,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用心與孩子相處

接下來,我將慢慢地講述一切。

我無意于夸大3歲前所謂早期教育的作用,但是我仍然認為3歲前母親給予孩子的一切都會對他產(chǎn)生極其深刻的影響。無論是孩子的智商還是情商,早期教育帶來的影響都是非常深刻的。

有研究表明,影響人智力發(fā)展的因素有遺傳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人類的性格也基本在3歲之前就已經(jīng)成型,所以中國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

毫無疑問,遺傳因素在卵子受精的瞬間就已定型,而環(huán)境則千變?nèi)f化,因此我們唯一可以調(diào)控的是環(huán)境因素,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早期教育環(huán)境。在寶寶早期發(fā)展的關鍵期里,如果有合適的方法加以干預,那么,個體的智力和其他能力、包括性格等等各方面都會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相反,如果寶寶早期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機會或被剝奪了學習的機會,即使寶寶有著優(yōu)越的天賦,也無法獲得良好的發(fā)展。寶寶是學習的天才,只要媽媽用心,并且采取合適的方法,就可以輕輕松松開啟寶寶智慧之門,養(yǎng)育出真正高智商高情商的寶寶。

有很多研究成果表明,在寶寶降生的那一刻起甚至當寶寶還在媽媽腹中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在接受周圍環(huán)境帶給他的一些信息,所以近些年才興起了胎教和早教的熱潮。不管這些研究成果能否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至少每個媽媽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從寶寶降生開始,他就會對媽媽的聲音與動作有反應,甚至做出某些回應。寶寶的潛能遠遠出乎我們的意外,因此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他總在帶給我們驚喜。

在每個父母的眼里,那個小家伙簡直就是一本書,一本深奧的書,我們每天都會讀懂他一點點,但是我們永遠不可能完全讀懂他。

記得兒子降生那天,從醫(yī)生倒提著他的兩條小腿到護士將他抱到我的胸前,僅僅隔了3個多小時。在我雙手接過兒子的那一剎那,他居然睜開眼睛看我了。我開心地輕聲地對著他說了一句話,而他居然用定定的眼神看著我,仿佛聽懂了我的每一個字。盡管隨后他就入睡,但這并不妨礙我堅定地相信他聽到了我對他說的第一句話。就因為這個堅定的信念,在我的心目中,兒子不再是個什么都不懂的小人兒。

相反,我堅信他是個什么都懂的聰明的小家伙,只是他以他自己的方式在理解我回應我。因此,盡管在他成長過程中,我們常常在付出很多以后看不到顯著的進步,因為看不到成效,甚至可能讓我們誤以為我們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但是請不要著急,也許某一天,我們會突然看到他在某方面產(chǎn)生一個飛躍,他會突然明白很多的事情。只有這時候,我們才會幡然醒悟,原來我們一切的付出終究都會得到回報。

從寶寶出生那天起,請記得每天跟寶寶相處時,遵循以下的原則:

●用溫柔的話語和他對話,親吻他;

●對著他微笑,并輕輕地撫摸他的小身子;

●給他聽優(yōu)美的音樂,給他讀一些優(yōu)美的兒歌,甚至給他講故事……(也許他聽不懂這一切,但是他一定能感覺到媽媽對他深深的愛意,并且這一切都將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沉淀,成為養(yǎng)育他的心靈沃土)。

●經(jīng)常捏捏他的小手指、小腳趾;

●給他翻看一些色彩鮮艷但是很雅氣的圖畫、適合寶寶的讀物、卡片;

●自創(chuàng)一些有趣的適合自己寶寶的游戲,逗寶寶發(fā)笑;

●不管寶寶能否對你的一切努力做出適當?shù)幕貞斈愫蛯殞毾嗵帟r,記得始終要把自己當成孩子,把孩子當成智者。

●利用寶寶熟悉的兒歌編一些聽起來很有趣甚至顯得有些愚蠢可笑的歌詞,培養(yǎng)寶寶的幽默感,帶給寶寶快樂,讓寶寶因此當你是朋友;

●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無知,無知并不可怕,不懂的東西和寶寶一起去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他會摸索到正確的思維和探索事物奧秘的方式;

●即便你是個百事通,也可以適當?shù)丶傺b自己是個白癡,讓寶寶失去依賴,逼著他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千萬別當全能父母。

●找機會和寶寶一起到泥巴里草地上摸爬滾打,和寶寶一起去發(fā)現(xiàn)一些新奇有趣的事物

●不管你認為寶寶的觀點有多可笑,他的發(fā)現(xiàn)多沒意思,都要滿腔熱誠地贊賞他,并充滿激情地參與寶寶的活動endrikfelipe.com

●永遠不要指望寶寶正頸危坐地讀書、學習,讀書、學習完全可以成為充滿樂趣的游戲

●如果寶寶犯了錯誤,不要苛責他,畢竟他是孩子,父母需要給他自己在錯誤中學習的機會,錯誤對孩子來說是最有說服力最有鞭策力的老師。

●如果寶寶有問題,首先是父母的錯,因為你不理解寶寶,或者你的行為無意識地對寶寶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經(jīng)常拿寶寶當自己的鏡子,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學有效。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與孩子的相處之道


與孩子的相處之道我很容易就和**進入權(quán)利斗爭的狀態(tài)。因為我有一個模式,覺得一定要“制”住他,這樣才覺得自己像個大人。但現(xiàn)在我的新體驗是,真正的大人,恰恰是不一定要孩子或者別人聽自己的,能容得下別人聽和不聽,甚至反駁、對抗自己。這樣的好處是,孩子會因為自己被尊重和重視而特別愿意聽你的。所以,如果想讓孩子聽大人的話,那大人先聽孩子的。

但孩子知道的不如大人的多,讓大人由著孩子去,豈不壞事?我發(fā)現(xiàn)壞不了事。一是孩子想要的只是個“我按我的想法試試”的權(quán)利,另一個是孩子如果發(fā)現(xiàn)按自己的想法行不通他會愿意聽大人的(在大人不評判抱怨的情況下),而最好的辦法是,我們聽孩子的,并且陪他一起按他的辦法嘗試,及時地提供幫助。這樣孩子的自主性和開創(chuàng)性也能夠慢慢培養(yǎng)起來。雙贏。關鍵是,大人愿意先放掉對“權(quán)利”的掌控權(quán)嗎?事實上只需要放掉對孩子的權(quán)利的掌控權(quán)。大人自己的權(quán)利還是照樣得行使。如此才能既獨立又和諧,達到互相尊重的狀態(tài)。

妥協(xié)在育兒過程中其實非常有效。但我過去常覺得如果妥協(xié)了,就意味著我“輸”了,我就會被孩子牽著鼻子走,最擔心的是,會亂了規(guī)矩,變成溺愛孩子。有心試的話,會發(fā)現(xiàn),往往,大人剛有一點妥協(xié)的意思,孩子就會乖乖地放下“武器”,和我們合作。而且,就按孩子的意思辦,大人的面子一點也不丟,小孩其實也更講規(guī)矩了,因為這些規(guī)矩他都有參與,他會因此而知道規(guī)矩只是為了讓事情更圓滿而不是來束縛他。

確實,有很多時候,一件事情會和好多人相關,比如好幾個人一起參加活動,各有各的想法,那就商量?!澳愕南敕ㄊ窃趺礃拥??是這樣啊,那我們還有一個情況也需要考慮,我們商量一下……你看這樣行不行啊?”

有不少時候,我們提出的商量方案孩子并不認同,因為他們難以延遲滿足。我碰到這些情況時非常為難,常常就采取強制措施:“我說了這個玩具就只能明天拆!今天不許拆!”結(jié)果孩子委屈大哭。之后,我想,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是需要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的過程就是先充分滿足。如果一個孩子從來不知道什么是“飽”,他就會一直很饑餓,并很急切地去索取,但假如他是飽的,或者有過很多飽的經(jīng)驗,他就有余力承受偶爾的饑餓,并慢慢知道飽和饑餓都是要學習和體驗的。充分滿足孩子的要求也很容易讓人擔心會變成溺愛,我劃分重視和溺愛的一個模糊標準是:孩子提的要求,是否超出我的承受能力范圍。

這樣的時候也是設置界限的好時機。我的體會是,想要關系和諧,必須要設好界限。當然,如何設置界限是很大的功課,以前我倒是說得很分明,界限清楚的樣子,其實關系也損壞了。我想好的界限是雙方都接受,雙方都感受到彼此的愛,即一個方案是對兩邊都有益有照顧的,如果是有一邊有損失,那也是完全愿意而另一邊充分認可的。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也容易讓孩子合作?!?*,我們說好要去公園玩,你想玩一個小時還是一個小時零十分鐘?”

和好。我和**內(nèi)訌后常說的話是:“**,我們和好吧?”多說幾句的話是:“剛才我那么拍你的屁股,我錯了,你打我的頭我也很不高興,但現(xiàn)在開始我們做好朋友,行不行?”這話作用很大,每次都使我和他冰釋前嫌。

由于我常會壓制**,他就會大怒,發(fā)脾氣,踢、打、捏、掐輪番上陣,用嚴厲的話來制止效果差,不過,如果我說:“媽媽錯了,你很生氣,媽媽抱抱你!”反而能夠有效制怒。

我越來越想“接地氣”,希望早晨曬太陽,假日去爬山,最好每天帶**進行一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但現(xiàn)實是早晨趕上班,假日想睡覺,天天只能將**往幼兒園趕。同樣,回到家后,我們都顯得懶散,同樣沒勁陪**玩。孩子無聊,注意力就會盯在電腦游戲、手機游戲和IPAD上。我為此很是憂心,現(xiàn)在想嘗試的是,換一個方式來休息,回到家后想想能做些什么比較有“正能量”的事來休息。比如一起做菜一起看書一起聽音樂。畢竟現(xiàn)在我不能指望**這么個年齡會完全獨立去“找樂子”不要大人陪。所以,我想大人可以常常邀請孩子與自己一起做事一起玩。

有人打過孩子,然后說孩子,其實我心里是愛你的。昨天我忽然想,我是相信這個說法的,心里愛,但是行動上展現(xiàn)的卻是非愛。如果一時做不到行和想一致,那分步走,先把心里愛面上打換成面上愛,心里打可能還好一些。

教養(yǎng)孩子常會講到習慣問題。習慣是為了滿足我們的需要。習慣會形成習慣,是因為我們的需要一直通過某個固定的模式來滿足。所以要改了習慣,就要先看清習慣背后的需要是什么,然后選擇更合適的方式取代原來的做法。按這個思路,我在想,我為什么訓斥**成習慣?因為我需要孩子迅速合作。知道了我這個需要,我就打算用商量取代訓斥。

我總結(jié)的和孩子的相處之道關鍵詞包括:尊重、重視、滿足、自由、轉(zhuǎn)換、取代、商量、邀請、選擇、妥協(xié)、界限、陪伴、合作、和解、擁抱(親吻)……這些“道”,其實通用于每一種關系。我慢慢練習一番。:)

孩子犯錯家長需謹記的七大原則


緩一緩

家長在氣頭上批評孩子,難免會言語和行動過激。此時,最好先嘗試著讓自己放松,心平氣和后再選擇適當?shù)姆绞浇逃⒆印?/p>

避一避

批評孩子不能傷害其自尊心,切忌當眾訓斥孩子。

選一選

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來批評孩子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在融洽的氛圍中,孩子能夠輕松愉快地接受批評,并認真思考、改正。

繞一繞

借助講述寓言、故事、童話等加以引申、發(fā)揮,含蓄委婉地教育孩子,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冷一冷

有時候采取“冷處理”的方式,能夠使孩子感受到無聲的懲罰,從而反省自己的過失。

激一激

根據(jù)孩子好勝心強的特點,用激將法激勵孩子,使之改正缺點。

笑一笑

用幽默作為批評的手段能清除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其在笑聲中受到教育。

看看美國家庭教育所遵循的“華爾街原則”


我們一家在美國生活,女兒也在當?shù)匾凰鶎W校讀書。作為家長,我非常關注美國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并想從中汲取可以為我所用的教育“營養(yǎng)”。在不斷地耳濡目染中,美國家庭教育遵循的“華爾街原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天,女兒放學帶回來一張名片。上面赫然寫到:“冰箱清潔:想要一個干凈的冰箱嗎?請給庫珀打電話!”乍一看,我還以為是一家公司的名片,但仔細再看,發(fā)現(xiàn)上面寫著“庫珀·紹恩哈勒:8歲,但工作勤奮,起價5美元一個冰箱”,并有他的家庭地址和電話。再問女兒,才知道庫珀是班上功課頂尖的一個男孩子,起初是給父母清理冰箱,拿到了5美元的酬勞;嘗到了甜頭后,他就開始給鄰居清理冰箱,賺了不少錢;于是做了名片,開始擴大自己的生意。

另一個男孩子理查,也是功課頂尖的一位,立即效仿。于是兩人開始聯(lián)合經(jīng)營。庫珀一直學大提琴,他和理查上門服務,理查負責清理冰箱,庫珀給主人拉琴,收費翻倍,也就是清理一個冰箱10美元。這還不算,庫珀還在家里舉辦演奏會,一張票5美元,不少鄰居還真去聽了。不過,這樣掙來的錢,一半要繳給父母作為場地費,因為房子是父母的。

這種比金錢更有價值的東西,可以稱為“成功的品格”。而這種品格的傳承,需要通過教育來完成。我把這種教育的精髓,歸結(jié)為“華爾街原則”。

比如,《華爾街日報》經(jīng)常刊登如何教育孩子理財?shù)奈恼?。這種教給孩子的“錢經(jīng)”,對孩子有很大的好處,不僅僅體現(xiàn)在金錢上,更體現(xiàn)在做人的品德上。孩子需要盡早懂得:錢不是白來的,不能需要錢時就向父母要,也不能期望自己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想要的東西,要用錢來買。而錢是對工作的獎賞,是幫助別人的酬勞。想要滿足自己的需要時,就必須去工作。當你希望別人給你東西、為你做事時,你必須想到你給了別人什么、為別人做了什么。這種教育,使孩子理解什么是做人的責任,理解自己和他人及社會的關系。

家長應該學會如何與孩子相處


家長應該學會如何與孩子相處

1.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2.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nèi)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xiàn)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6.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yǎng)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tǒng)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quán)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quán)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7.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jù)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tài)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xiàn)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

10..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fā),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國外幼兒教育原則有哪些?


盡管世界各國關于幼兒教育的方法、形式繁多,但其基本的教育原則大體上是一致的。現(xiàn)概括如下。

一、教育要適應每一名幼兒的原則

這是幼兒教育最基本的原則。因為幼兒能否適應學前階段的教育,直接關系到他們以后的學校教育的成績。因此,許多國家特別注意研究每個幼兒的特點,然后根據(jù)幼兒不同的經(jīng)歷、素質(zhì)、獨創(chuàng)性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樣自然會提高每個幼兒對教育的適應性。

二、促進思維發(fā)展的原則

幼兒教育一方面要適應幼兒的思維發(fā)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幫助幼兒掌握越來越復雜的思維方法。要多讓幼兒接觸實際,觀察事物,在此過程中進行集中、分類、比較等思維技能的練習。鼓勵幼兒多角度、深入思考問題。

三、自主發(fā)展的原則

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強加于人的。幼兒教育只能在幼兒毫無對抗情緒的情況下進行,使他們自愿地得到發(fā)展。幼兒要自主加工各種知識、經(jīng)驗,在頭腦中主動建構(gòu)自己的世界。這一過程需要成人的指導,但要幼兒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完成,成人無法取代。為此,許多國家十分重視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幼兒廣泛持久的興趣。這是幼兒自我教育的動力。

四、重視能力培養(yǎng)的原則

應該讓幼兒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發(fā)現(xiàn)周圍五彩繽紛的世界,逐漸豐富感性知識。知識只有成為智力活動的內(nèi)容與基礎時才是活的有用的。

育兒觀念:教孩子與同伴相處


育兒觀念:教孩子與同伴相處

同伴交往是指孩子與同一年齡階段的伙伴之間的交往。由于大家年齡相近、興趣愛好基本一致、支配權(quán)平等,孩子容易在這種自由寬松的氛圍中表現(xiàn)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肯定自我,體驗積極而愉悅的心理感受。對孩子來說,那才是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世界。

同伴交往對孩子成長所具有的意義:

促進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在同伴交往中,每個孩子不同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基礎為孩子提供了分享知識經(jīng)驗、互相模仿和學習的重要機會。同時,同伴間的交流,互相指導以及協(xié)商和討論的機會也有助于擴展和豐富孩子的知識,促進他們思維能力、操作和解決問題等各種能力的發(fā)展。

有利于積極情緒情感的發(fā)展。同伴交往能使孩子產(chǎn)生安全感和歸屬感,使他們心情輕松、活潑、愉快。因為在交往中有那么多創(chuàng)造快樂的因素,如孩子的建議被同伴采納,共同搭建積木成功,一起發(fā)現(xiàn)了新東西等,所有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到快樂和滿足。

形成健康人格。同伴交往能幫助孩子形成自尊、自信、自強、自愛等各種品格,有助于孩子對自己形成明確的認識并建立合理、積極的自我期望。實踐證明,建立積極的同伴交往是改善孩子不良心理狀態(tài)和不良的心理行為問題,有助于形成健康人格。

獲得交往技能。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可以學會怎樣獲得同伴的認同,如何尊重同伴并得到同伴的尊重,如何做個受歡迎的人,等等。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習得的交往能力、獲得的社會地位等都為其成年后的人際交往能力奠定了基礎。

孩子成長過程需肯定與自由


自由

誤區(qū):擔心放任孩子會耽誤孩子的學習,通過限制孩子行動、零花錢、閱讀、興趣來管束孩子。

觀點:自由是心靈成長的基礎,要給孩子提供四種自由,一是孩子行動的自由,教孩子成為時間的主人。二是給孩子零花錢的自由,教孩子學會理財、學會量入為出。三是給孩子讀書的自由,讓孩子自主獲取知識。四是給孩子興趣的自由,發(fā)掘孩子內(nèi)在的潛力。不少家長抱怨孩子依賴性強、獨立性太差,其實,這都是給孩子太少自由的必然結(jié)果。

肯定

誤區(qū):一些父母喜歡用“笨蛋”、“沒用的東西”、“不爭氣的玩意”、“廢物”等話來諷刺挖苦孩子,看不到孩子自身的進步和努力,也看不到孩子的一些優(yōu)點、特長,眼睛只盯著分數(shù),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觀點: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有56.82%的孩子,希望爸爸媽媽看到他們的進步,肯定他們;有56.47%的孩子希望爸爸媽媽別總拿他和別人的孩子比,別總說別人的孩子比他強。父母要學會賞識孩子,鼓勵和贊美孩子。將習慣指責孩子的食指收起來,夸獎孩子的大拇指翹起來。

與家長的相處


發(fā)布者:顧宋所屬單位:太倉市實驗幼教中心,在平時,我和家長們總是像朋友一樣交談,聊聊孩子們的現(xiàn)狀,及時更新活動的照片,遇到問題時也和家長討論,并定期進行家訪活動。所以當有需要家長支持的活動時,我們的家長總是非常的配合,讓我也非常的慶幸。但總有當和他們的教育理念發(fā)生碰撞,或他的孩子和別的孩子發(fā)生了爭執(zhí)或其他情況時,面對焦急的家長前來“興師問罪”,我也有些手足無措。仔細思考對策后,我認為不妨換位思考,站在家長的立場,理解他們急切的心情,向他們耐心得解釋,家長總會理解我們也是為孩子好的心情,得到一個妥善的解決。

觀察“土豆”

發(fā)布者:陳奕文,班級自然角里的土豆先生每天成長著。午餐后孩子們陸續(xù)去給土豆?jié)菜?,結(jié)果他們發(fā)現(xiàn)了土豆生長的一些變化。小銘發(fā)現(xiàn)沙子里的土豆有一個沒有發(fā)芽,而且爛掉了,就動手把爛掉的土豆拔掉了;辰辰看到泥土里的土豆長得最高最好,而且已經(jīng)有小小的葉子了;小嚴看到水里的土豆也冒出了一根芽,還有很多細細根須包裹著土豆。孩子們對三種種植環(huán)境里土豆的觀察很仔細,也發(fā)現(xiàn)很多有關土豆成長的秘密。不同的環(huán)境會讓同一種植物生長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孩子們在觀察中也不斷豐富有關種植和植物生長的知識。

必看:孩子學會和小伙伴相處,家長采用“三不原則”


沒必要的介入,或不得當?shù)慕槿?,一方面會把孩子間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沒給孩子留出學習解決人際關系問題的機會,第三個壞處是容易讓孩子遇點小沖突就覺得是個大事,反而變得斤斤計較,心胸狹隘。

01

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互相發(fā)生點小矛盾小摩擦很正常,家長不必把這看成是問題,不必馬上出面干涉,更不必因此而生氣。

不嚴重的情況下,假裝沒看見,把矛盾留給孩子們自己解決;較嚴重時,簡單地拉開即可,不必計較自己的孩子吃虧了還是占便宜了。道理可以簡單講一下,不講也行,關鍵要保持友好輕松的態(tài)度。這看似有些不作為,卻正是培養(yǎng)兒童健康人際關系的最基本、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

我把這種方法總結(jié)為“三不原則”:不生氣,不介入,不怕吃虧。

我女兒圓圓4歲前的固定玩伴是婷婷和小哲,都是女孩,出生時間差不多,且在同一層樓住著。三個小家伙總是東家進西家出地在一起玩。婷婷和圓圓性格比較溫柔,小哲比較急躁,常常在搶東西時占上風,發(fā)生沖突時就會狠咬對方一口。我記得有兩次圓圓去小哲家玩,突然哭著跑回來,說小哲咬她了,胳膊上有明顯的牙印。

我總是看看她的小胳膊,笑著對她說:“哦,又打架了?!比缓筝p輕地吹吹她被咬的地方,問她:“不痛了吧?”她如果說還痛,我就再吹吹,或輕輕地吻吻,媽媽的吻是最好的止痛劑。她如果說不痛了,我會愉快地說,好,不痛了,那就再找小哲玩去吧。

我的態(tài)度對圓圓的影響十分明顯,她往往是淚痕未干,情緒就完好如初,馬上返身又去找小哲了。偶爾會表現(xiàn)出持續(xù)的情緒,說不想去找小哲,要自己在家玩。我也笑笑說:“好,那就在家玩吧”,隨她的便。她多半堅持不了十分鐘,就又想找小哲,或是小哲自己就跑過來了,兩人很快又玩得熱火朝天。

事實上,婷婷也常被小哲打哭,或者圓圓和婷婷有時會倚仗比小哲個子高力氣大,情急之下會把小哲推倒,惹得小哲大哭。我們幾個家長持有的態(tài)度差不多,當然我們都會告訴孩子要和小朋友好好玩,不要打架不要搶東西,也盡量用引導的方式化解她們的矛盾。同時,對孩子之間的打架吵架,我們都坦然平和,一笑了之,沒有誰會在這里算計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吃虧了,或是抱怨別人的孩子如何等。所以三個孩子一直在一起玩得非常愉快。

02

家長的這種態(tài)度,給孩子傳達一個信息,即發(fā)生沖突是件很正常的事,不用在意,過去就過去了,無所謂誰對誰錯,該怎樣相處還怎樣相處——這樣一種心理的建立非常重要,是兒童能正常地發(fā)展人際關系的必不可少的基礎,是豁達、友善的生長土壤。

事實上孩子們確實很快就學會了協(xié)調(diào),鬧意見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圓圓4歲時,我們遷居煙臺,小哲也隨后和父母遷到青島。煙臺、青島離得不遠,兩個小家伙隔幾個月就要見次面,在我印象中,從那時起,她們不管在一起玩幾天,再也沒鬧過意見,總是那么快樂默契,每次分別都哭得淚水漣漣,迫不及待地期待著下一次見面。這份友誼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她們長大成人。

“三不原則”看似消極,意義卻非常積極,它的主要功能是避免了成人破壞性的參與,而且它內(nèi)含一種信念:兒童有能力自己解決相關問題。

這個信念的確立非常必要,它是科學兒童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遷移到其他問題的解決上。沒有這個信念,“三不原則”就失去了支撐的力量。很多家長在開始接觸到這個原則時,總是將信將疑,一旦在生活中嘗試驗證,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成果。對兒童的能力也會就此有新的認識。

這個原則不僅適用于鄰里小朋友的相處,在雙胞胎或多子女家庭,以及幼兒園或小學里,都照樣管用,因為天下的孩子都一樣。

03

有一對雙胞胎兄弟,經(jīng)常為搶東西或其他事情打架。媽媽開始的處理辦法是問清楚打架的緣由,判斷誰做得不對,就打誰的手,或者關小黑屋,并告訴孩子為什么要懲罰他。但小哥倆的矛盾并沒有因此減少,隨著年齡增長,反而越來越多,一天無數(shù)次地哭喊著來找媽媽評理,這讓媽媽非常抓狂,經(jīng)常發(fā)脾氣。而且兩個小家伙都越來越會推諉責任了,有時甚至為了把過錯推到對方身上而說謊。

這位媽媽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前的辦法肯定是有問題的,但一時又不知該如何辦,于是來找我咨詢,然后將信將疑地帶著“三不原則”回去了。

過了幾個月,我收到她的一封郵件,說咨詢的當天傍晚,她正在廚房做飯,聽到兩個小家伙又在客廳為什么事聲嘶力竭地爭執(zhí)起來,然后按慣例一起哭著來廚房找媽媽評理。當時她正要按慣例處理時,突然想到我說的“三不原則”,于是改變主意,一邊不停手地做飯,一邊輕松笑著對兩個小家伙說,哈,又打架啊,以后打架別找媽媽了,你們自己的事自己解決吧,媽媽忙,沒時間管你們。

兩個小家伙沒想到媽媽今天會是這種態(tài)度,一瞬間愣了,然后就在廚房吵鬧扭打起來,并大哭,都做出委屈萬分的樣子,邊打邊看媽媽,等著媽媽站出來評理。媽媽停下手中的活,笑著用溫和的語氣對他們說:“廚房太小了,打架伸不開手腳,想打就去客廳打吧?!闭f完把兩個小家伙送到客廳,自己回廚房繼續(xù)做飯。她剛回廚房還在擔心,別真打出問題來。沒想到孩子們的沖突好像也跟著自己離開了客廳,兩個小家伙居然沒有繼續(xù)接著吵鬧,且很快就聽到了他們的嬉笑聲,媽媽這才把懸著的心放下。

接下來的日子,這位媽媽總是采用這種辦法對待兩個孩子的沖突,令她感到神奇的是,小哥倆真的相處得越來越好,學會了協(xié)調(diào),也開始懂得互相謙讓,現(xiàn)在已基本上不再找她告狀。令她頭痛了好幾年的問題,就這樣輕松地解決了。

家長們經(jīng)常抱怨說現(xiàn)在的孩子不懂得忍讓,歸因為獨生子女問題,或是“溺愛”問題。其實根本原因是家長們對孩子的矛盾介入太多了。很多家長見不得孩子們鬧矛盾。孩子間一發(fā)生點什么事,家長馬上出面,似乎不出面就沒盡到責任,也擔心別人說自己不好好管教孩子。沒必要的介入,或不得當?shù)慕槿?,一方面會把孩子間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沒給孩子留出學習解決人際關系問題的機會,第三個壞處是容易讓孩子遇點小沖突就覺得是個大事,反而變得斤斤計較,心胸狹隘。

04

有一個5歲的小男孩,周末和媽媽一起去姥姥家,舅舅和舅媽也帶著自己3歲的兒子過來,兩個小家伙見面后都分外開心。玩了一會兒,5歲的孩子突然把3歲的弟弟抱起來,想要走幾步,可由于他力氣太小,一下摔倒了,弟弟的頭磕在沙發(fā)扶手上,大哭起來,5歲的孩子一下子不知所措,羞愧地向大家看去。舅媽過來一看,孩子頭上被磕出一個小包,大驚失色地叫起來。5歲孩子的媽媽見自己的孩子闖禍了,非常不好意思,擔心弟媳不高興,立即沉下臉批評孩子,要孩子給弟弟道歉,跟弟弟說對不起。

5歲的孩子可能因為害怕,也可能覺得委屈,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任憑媽媽怎么說,都不吱聲。姥姥看這情況,沉不住氣了,也過來給孩子講道理,要求他給弟弟道歉。

舅媽一邊安慰自己的孩子,一邊用暗示的口氣說,小哥哥不是故意撞弟弟的,讓小哥哥給道個歉,寶寶就不哭了。3歲的孩子聽大家都這樣說,就一直哭個不停,似乎也在等著小哥哥道歉。

5歲的孩子在一伙人的逼迫下,終于招架不住,低低地說聲“對不起”。姥姥嫌孩子聲音太低,說沒聽清楚,鼓勵孩子“大聲點,再說一遍,好孩子就要勇敢承認錯誤!”孩子不說,大家就又鼓勵他再大聲說一次。孩子終于提高聲音又說一句“對不起”。話音剛落,大家正要松口氣時,孩子“哇”一聲哭起來,開始發(fā)脾氣,亂踢亂打媽媽,拉著媽媽要離開姥姥家。

讓我們體會一下5歲孩子的心情。

他和弟弟玩得愉快,情不自禁地抱起弟弟,一定是出于一種好的愿望,或是表示對弟弟的喜愛,也可能是想要展示一下做哥哥的強壯,甚至是想獲得大家的某種贊賞,結(jié)果卻是闖了禍,可以想象孩子當時多么尷尬,多么沒面子,且多么擔心。假如這時家里人能換一種方法來處理,給孩子一個臺階下,效果一定不一樣。

比如態(tài)度輕松地對弟弟說:“小哥哥是想試試能不能抱得動你,不小心摔倒了。沒事,讓媽媽給吹一吹,一會兒就不痛了。”或者故意轉(zhuǎn)移一下弟弟的注意力,對哭泣的弟弟說:“小哥哥剛才可能是沒抱好,摔倒了。要么再讓小哥哥抱一下,這次小心點,看能不能抱得動你?!蔽蚁嘈沤?jīng)家長這樣一說,小弟弟會很快忘記自己的痛,不再哭泣,很樂意配合。小哥哥這時也一定愿意更小心地去抱弟弟,以免摔倒。這時大家可以順便告訴小哥哥,以后想抱弟弟的話,遠離茶幾桌子等硬物,那樣即使摔倒了,也不會碰傷。

當然也有這種可能,這時小弟弟不愿意再讓小哥哥抱,或小哥哥不想再抱小弟弟,大家同樣可以理解地說,“嗯,寶貝真懂事,是擔心再摔倒吧。你們現(xiàn)在確實太小了,可能抱不動,過幾年再抱吧,再長三年,估計哥哥就能抱得動弟弟了,說不定弟弟也能抱得動哥哥了?!毕嘈偶议L的話說到這里,全家人的感覺都很輕松,孩子也絕無再計較的可能。

有人擔心,如果當時不要求5歲的孩子道歉,是不是他以后會變成一個沒有教養(yǎng)的人,做了錯事也不懂得內(nèi)疚?

這種擔心完全沒必要,這就又涉及我們前面提到的信念問題:兒童有能力自己解決相關問題——只要他們成長中獲得過友善和尊重,只要他目睹過得體的禮貌和修養(yǎng),他就得到了這樣的滋養(yǎng)。反之,成年人如果對孩子的一點無心之過不能表現(xiàn)出體恤,大驚小怪,上綱上線,逼迫孩子說“對不起”,這樣才會損害孩子的友愛心。

05

兒童的世界非常單純,很多所謂的問題,其實是成年人強加的,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把孩子間的沖突關系看成是“犯錯誤”,尤其是看成欺負和被欺負的關系?,F(xiàn)在很多家長會對孩子說:我們不欺負別人,但也絕不讓別人欺負。或直接告訴孩子:你不要主動打別人,如果別人打你,你必須要還手。甚至有的家長為了強化孩子的自我保護,會對孩子說:如果你在外面挨了打,不還手,回家我就打你。

這樣一種教導,可能讓孩子學會不吃虧,但人生很長,“不吃虧”到底是一道護身符,還是一種隱患?發(fā)生在成年人世界中的無數(shù)事實已讓我們看到,從不吃虧的人或報復心重的人,反而活在十面埋伏的危險中。

比如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女朋友和他分手后,另找一個男朋友,他就去把人家殺死,然后再自殺。這樣一種行為,表面上出于愛,實際是出于恨。狹隘的復仇心理讓他不惜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去毀滅一個讓他有吃虧感的人。

大部分“不吃虧”的人雖然可以活得一生平安無事,但“不吃虧”真的為他贏來更多的幸福了嗎?

我曾遇到一件事。我女兒上幼兒園時,有一天我去接她,帶她在幼兒園院子里玩滑梯時,突然聽到旁邊一位媽媽叫起來,原來她發(fā)現(xiàn)兒子胳膊上有一塊青,上面有牙印,看來是被哪個小朋友咬了。這位媽媽馬上聲色俱厲地問孩子“誰咬的?”正在高興地玩著的男孩被媽媽的語氣嚇著了,一下子哭起來。這位媽媽又大聲詢問孩子“這是怎么回事,誰咬的?”邊說邊用眼睛向周圍的孩子看去,好像每個孩子都有嫌疑。小男孩不回答,立即拉著媽媽的手就要走,邊哭邊說:“我不玩了,咱們回家吧,回家吧?!边@位媽媽卻不依不饒地拉著孩子去找園長,要問個究竟。

看著這位母親一臉怒氣地拉著孩子往園長辦公室走去,我心里真替她的孩子難過。相比孩子的純美和自尊,這位媽媽的行為多么粗俗不堪。她不光在丟孩子的臉,也在破壞孩子的人際關系。她這樣做,與其說是出于愛孩子,不如說是出于計較和報復。事實上她最愛的不是孩子,而是“不吃虧”的感覺。她這樣處理,只是讓自己的感覺好一些,卻已經(jīng)讓孩子“吃虧”了。

中國傳統(tǒng)智慧“吃虧是?!北粺o數(shù)人奉為一種生存哲學。它強調(diào)的不是忍氣吞聲,而是以豁達之心看待世事。所以它不是來自壓抑,而是來自氣度和容量。可是,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被教導不吃虧,怎么指望他能在成年后體悟出“吃虧是?!钡纳钜猓趺茨苡小巴艘徊胶i熖炜铡钡男亟??

當然沒必要走極端。

有些家長深諳吃虧是福的道理,也希望培養(yǎng)孩子無私的品格,遇到孩子和別的小朋友搶東西時,總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出讓,這種做法也不對,也是走極端了。

因為自私是人的天性,就像盧梭說的那樣:我們原始的情感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我們所有的一切本能的活動首先是為了保持自身的生存和自身的幸福。所以,第一個正義感不是產(chǎn)生于我們怎樣對別人,而是產(chǎn)生于別人怎樣對我們。一般的教育方法有一個錯誤就是:首先對孩子們只講他們的責任,而從來不談他們的權(quán)利,所以開頭就顛倒了。

幼兒尚未建立合作的概念,自己的玩具不讓別的小朋友玩,或搶別人的玩具,這都是正常表現(xiàn)。強迫孩子出讓自己的利益,這種做法并不能培養(yǎng)孩子的大度精神,反而強化他的緊張感。如果一個孩子感覺別人總是侵犯他的私人領空,干涉他的事情,他會變得特別警惕,表現(xiàn)得更自私。

孩子間的矛盾,無非起源于搶玩具,或打鬧間沒分寸感,不小心碰痛了對方等。成人對待這些小矛盾的態(tài)度,比告訴孩子如何做更重要,影響更大。要用最道德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但不要用很高的道德標準來要求孩子。天生不會和人相處的孩子其實不多,只要成人減少干涉,他們多半能進行自我協(xié)調(diào)。

“三不原則”的核心內(nèi)涵是兩點:第一給孩子做出好榜樣,第二營造豁達和善意的環(huán)境。兩者要的都是家長自身的修養(yǎng)。

06

曾有一位單身母親向我咨詢,她說4歲的女兒很喜歡去幼兒園,但在和小朋友玩耍時,總是扮演邊緣角色,受別人的支使,還總是受氣。比如搶某件東西,搶不過別人時,就不會再搶,轉(zhuǎn)而玩別的東西去了。有時別的小朋友打了她,淚痕還沒干,人家過來找她,她就馬上高興地又去和人家玩,全然忘了剛才被打的事情。這位母親覺得孩子太懦弱,沒有自尊,為此她給孩子講過道理,也狠狠地教訓過女兒多次,卻總是沒效果,孩子似乎越來越膽小了。她將此歸因為孩子在單親家庭中成長,因缺少父親的關愛和保護而自卑。所以她的問題是,如何給孩子做心理輔導,是不是需要馬上給孩子找個父親?

尋找同伴并迎合同伴,這是孩子正常天性的表達。在和小朋友發(fā)生沖突時,孩子能根據(jù)具體情況,主動退讓,并且能通過轉(zhuǎn)移注意力自我化解情緒;在小朋友得罪她后,不計前嫌,快速進行情緒代謝,重新投入友好的玩耍中。所有這一切,都是孩子在用天性中的純潔、豁達和自愛,努力發(fā)展自己的人際協(xié)調(diào)能力。這是一種潛能,這種潛能幾乎深藏在每個兒童體內(nèi),只要沒有錯誤的外力干涉,他們都可以在未來的成長中把握好各種交往的分寸。

家長對孩子的負面評價,其實都是她自己心理的投射。她的自卑感和斤斤計較,讓她無法完成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diào),這種不協(xié)調(diào)性甚至可能影響了她的婚姻關系。她下意識的自我保護,就是讓自己遠離他人,拒絕交往。現(xiàn)在又不由自主地拽著女兒往這個方向走。

我詢問了這位家長童年的一些情況,她也是成長于一個單親家庭中,她對自己幼時狀況的描述和對女兒現(xiàn)在情況的描述如出一轍,而她自己在陳述中也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對女兒的態(tài)度、方法簡直就是當年母親對待她的翻版——到這里,她是開始觸摸到問題的根源了,這才是改變的開端。

孩子天性各不相同,不要指望孩子在人際交往上的表現(xiàn)恰好符合你的理想。他可能是強勢的,也可能是柔弱的;可能是狡黠的,也可能是厚道的。這些特征并不代表他將來就是怎樣一個人。只要他在和同伴玩耍時是快樂的、內(nèi)心是純凈的,就是好的。良好的同伴關系本身就是成長的營養(yǎng)品,能讓孩子的心理得到滋養(yǎng),成長得健康。

當下還有一種令人擔憂的現(xiàn)象,一些人由于自身的不如意或眼界太低,經(jīng)常給年幼的孩子灌輸社會是險惡的、人心是無常的等等這類負面觀念,讓孩子從人生初始,就對家門以外的世界不抱有信任和好感。這不但降低了孩子在人際交往上的坦蕩,也束縛了他接納世界的心胸,甚至會培養(yǎng)出反社會人格。

對世界懷有美好的信任,和具有基本的安全防范常識并不沖突。家長應該把人際交往中各種潛在的危險告訴孩子,比如周圍的人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或媒體上報道了什么相關內(nèi)容,就事論事地跟孩子談談,讓孩子增加些常識。生活本來就是有悲有喜,有常規(guī)有意外。知道世界有灰暗,不等于要把世界看得灰暗;知道世界是光明的,也不等于毫無防范心理。這是你對社會應該有的態(tài)度,也是教育孩子應拿出的示范。

正面教育永遠是最可靠的辦法,正如避免得流感,應通過平時強壯肌體來預防,而不能采用一出家門就戴防毒面具的辦法。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表現(xiàn)出一匹駿馬的飄逸,就不要從小教唆他以一只刺猬的姿態(tài)活著。

最后要強調(diào)的是,“三不原則”的成功運用,必須是三條戒律同時執(zhí)行,才能有效。很多家長在執(zhí)行這一原則時,容易注意到不介入和不怕吃虧,卻往往忽略自己的脾氣,動輒打罵孩子,那么這一方法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原因是家長自己給孩子做了一個不體諒、不寬容、不友好、愛發(fā)脾氣的壞榜樣。這也是需要家長特別注意的。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對兒童形成宜人的熏陶。

相信《每天用心與孩子相處,需遵循哪些原則》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新生開學需要做哪些調(diào)整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如何讓孩子與同伴相處 幼兒園是培養(yǎng)友誼的好地方,孩子們在一起游戲、玩耍,分享玩具。在和同齡人的交往中,他們慢慢懂得如何與同伴相處。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真愛友情這些可貴的品質(zhì)都可以從小培養(yǎng),并對孩子今后的生活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2020-12-09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如何與孩子相處 教育隨筆:如何與孩子相處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
    2021-06-16 閱讀全文
  • 與孩子的相處之道 與孩子的相處之道我很容易就和**進入權(quán)利斗爭的狀態(tài)。因為我有一個模式,覺得一定要“制”住他,這樣才覺得自己像個大人。但現(xiàn)在我的新體驗是,真正的大人,恰恰是不一定要孩子或者別人聽自己的,能容得下別人聽和...
    2020-12-07 閱讀全文
  • 孩子犯錯家長需謹記的七大原則 緩一緩 家長在氣頭上批評孩子,難免會言語和行動過激。此時,最好先嘗試著讓自己放松,心平氣和后再選擇適當?shù)姆绞浇逃⒆印?避一避 批評孩子不能傷害其自尊心,切忌當眾訓斥孩子。 選一選 選擇合適的時間、地...
    2021-10-07 閱讀全文
  • 引導孩子與同伴友好相處 孩子們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除了游戲、學習、日?;顒右酝?,還有一件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那就是告狀,凡是告狀,就是小朋友之間有了爭執(zhí),對于一些小小的告壯我們會感到心煩,因為孩子們告的都是些很小很小的我們認為不值得...
    2020-11-06 閱讀全文

幼兒園是培養(yǎng)友誼的好地方,孩子們在一起游戲、玩耍,分享玩具。在和同齡人的交往中,他們慢慢懂得如何與同伴相處。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真愛友情這些可貴的品質(zhì)都可以從小培養(yǎng),并對孩子今后的生活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2020-12-09 閱讀全文

教育隨筆:如何與孩子相處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

2021-06-16 閱讀全文

與孩子的相處之道我很容易就和**進入權(quán)利斗爭的狀態(tài)。因為我有一個模式,覺得一定要“制”住他,這樣才覺得自己像個大人。但現(xiàn)在我的新體驗是,真正的大人,恰恰是不一定要孩子或者別人聽自己的,能容得下別人聽和...

2020-12-07 閱讀全文

緩一緩 家長在氣頭上批評孩子,難免會言語和行動過激。此時,最好先嘗試著讓自己放松,心平氣和后再選擇適當?shù)姆绞浇逃⒆印?避一避 批評孩子不能傷害其自尊心,切忌當眾訓斥孩子。 選一選 選擇合適的時間、地...

2021-10-07 閱讀全文

孩子們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除了游戲、學習、日?;顒右酝?,還有一件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那就是告狀,凡是告狀,就是小朋友之間有了爭執(zhí),對于一些小小的告壯我們會感到心煩,因為孩子們告的都是些很小很小的我們認為不值得...

2020-11-0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