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幼兒故事。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平日里的學習中,幼兒園教師時常會提前準備好有用的資料。資料所覆蓋的面比較廣,可以指學習資料。有了資料的協(xié)助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所以,關于幼師資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60秒計劃”糾正孩子壞習慣”,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0—10秒:迅速行動
如果孩子正拿著口紅或吃著餅干,首先應該將口紅、餅干立即拿走,而不是呵斥。自己也要暫時離開孩子制造的狼藉環(huán)境,以免忍不住心煩氣燥,做出不當?shù)呐e動。
10—20秒:保持冷靜
保持冷靜才能處理好問題。如果大發(fā)雷霆,甚至說他“你這個不懂事的孩子”等,只能影響他的健康成長。而且這會讓孩子只專注于你的激動情緒,卻不知道你要表達什么。
20—30秒:了解狀況
孩子亂發(fā)脾氣可能因為饑餓;看似不堪的涂鴉可能源于某個神話故事的啟發(fā)……發(fā)現(xiàn)原因后,你就會更加理解孩子的行為,從而幫助他們改善。
30—40秒:簡短對話
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孩子為什么做錯及其后果。注意,這個后果不是懲罰,是事情的直接后果。孩子越小,語言越少,讓孩子能明白,如“我們不在墻上畫畫,應該畫在紙上”等。
40—50秒:承擔后果
懲罰孩子是家教中的下下策,只有在多次教育和勸告后依然屢次犯錯時才可以適當為之。另外,讓孩子承擔做錯事的后果,如他打了其他小朋友,就會承擔沒人跟他玩的后果。
50—60秒:強化結果
教育孩子要堅持一致性。如果父母無法履行諾言,并總是嚇唬孩子,如“你再也吃不到餅干了”或“一個月不許玩”,這只能讓孩子傷心,到最后降低自己的權威。父母的自我約束和言行一致是教導孩子的最好榜樣。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導讀:寶寶怕生很正常很多家長發(fā)現(xiàn)寶寶6個月以前誰抱都高興,可是6個月以后卻越來越怕生。家里來了客人或換個環(huán)境就不開心,甚至大哭大鬧。事實上,“怕生”是一種成長現(xiàn)象。
很多大人喜歡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寶寶的一些“壞習慣”,并試圖去阻止和改掉。浙江省人民醫(yī)院兒科主任醫(yī)師羅曉明認為,寶寶的這些舉動其實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呢!
讓寶寶盡情地咬1歲以內(nèi)的寶寶都喜歡把能夠抓到的東西放到嘴里“嘗嘗”,大人覺得很不衛(wèi)生,通常都要把東西從寶寶嘴邊拿掉,甚至還會呵“不許吃,臟”!其實錯的是大人,而不是寶寶。12個月以前,寶寶感知世界的開始就是他們的小嘴,大人千萬不要強行阻止。
正確做法:找一些干凈、柔軟、安全的東西讓寶寶盡情地咬,適當給點磨牙餅,寶寶會很開心的!
寶寶怕生很正常很多家長發(fā)現(xiàn)寶寶6個月以前誰抱都高興,可是6個月以后卻越來越怕生。家里來了客人或換個環(huán)境就不開心,甚至大哭大鬧。事實上,“怕生”是一種成長現(xiàn)象。
正確做法:一開始,讓陌生人和寶寶保持一定距離,以防寶寶受到驚嚇,然后讓寶寶逐漸去適應。
“樂此不?!卑徇\工寶寶長到一歲多時,可以滿地亂爬亂走,還特喜歡搬東西,只要能拖得動的東西,就會從這頭搬到那頭,又從那頭搬到這頭,忙得滿頭大汗卻樂此不疲。其實,爸爸媽媽完全不必為此煩惱,當寶寶發(fā)現(xiàn)許多東西會因他的努力而發(fā)生改變時,就會很有成就感。
正確做法:要多鼓勵寶寶,在他能夠得著的地方放些容易搬運但不會讓孩子受傷的東西。
導讀:孩子的不良習慣,與父母照看的方法有關。已經(jīng)養(yǎng)成習慣的孩子在條件改變時,往往會哭鬧。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一、吮手指
吮手指是一種常見的不良習慣,在孩子3個月前,吮指是一種正?,F(xiàn)象,以后也會因好奇、饑餓而將手放到口中,但如果孩子在半歲以后仍然不時地將手放入口中,或孩子在1歲后學得他人吮手的動作,都可能使吮手形成習慣。
養(yǎng)成不良習慣的孩子,只要一遇到問題,或者在無事之時,就可能下意識地將手放入口中,長期吸吮手指會發(fā)生變形,并出現(xiàn)下頜發(fā)育不良,牙列不齊的現(xiàn)象,從而影響孩子的咀嚼功能。制止孩子吮手的方法是隨時將孩子放入口中的小手拿出來,告訴孩子這樣不好,讓孩子慢慢改正。如果孩子存在著孤獨、恐懼、不安時,要及時給予關注,不讓孩子靠吃手自慰。
二、咬指甲
咬指甲往往發(fā)生在孩子精神緊張之際,似乎對孩子有一定的安定情緒的作用,時間久了便會養(yǎng)成習慣。所以,要改掉咬指甲的習慣,先要消除引起孩子精神緊張的因素,對孩子舉止密切觀察,一旦發(fā)現(xiàn)咬指甲就應溫和地制止,或者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其慢慢改正。
三、摳鼻孔
習慣性地摳鼻孔是不文明的,不少孩子摳鼻孔是看大人摳而學習來的,所以,父母先要養(yǎng)成好的習慣。在每次給孩子洗臉時,都要注意清潔孩子的小鼻孔,將鼻涕擤盡,將鼻痂取出。如果孩子由于感冒等原因鼻涕增多,要及時擤干凈。擤鼻子要注意不能同時堵住兩個鼻孔,應先堵一側鼻孔,擤出后,再堵另一側鼻孔。平時要為孩子準備條潔凈的小手絹,也可以在孩子口袋中放一些手巾紙,讓孩子學著自己擦鼻子。
四、眨眼
孩子起初眨眼往往同眼部不適有關,例如炎癥、倒睫等的刺激,使孩子覺得眨一眨眼舒服些,以后逐漸形成習慣。眨眼又有不同的形式,有的孩子是用力擠一下眼,有的孩子是快速眨數(shù)下,糾正的方法是先檢查一下孩子的眼睛有無異常,如存在眼疾,要及時給予治療。與此同時,告訴孩子眨眼睛不好,當孩子因緊張等因素而眨眼時可分散其注意力。
五、咬衣被
許多孩子養(yǎng)成不良習慣都含有一定的自慰因素,有時是父母過忙,對孩子照顧不周,有時是父母過于強調讓孩子自立。這樣那些依戀心強的孩子就會為尋慰藉而養(yǎng)成某種固定動作,如咬衣角、被角、摸衣服的縫邊,摸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等。糾正這些主要是滿足孩子應有的心理需求,告訴孩子不要這么做并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六、戀物
有些孩子具有戀物行為,他們對某一種物品的依戀感過于強烈,離開它后,孩子就會哭鬧、不安甚至失眠和拒食。開始時候,戀物的行為常常是發(fā)生在入睡前,這些孩子也許存在著“皮膚饑餓”,希望能得到父母的愛撫,但這種需求卻得不到滿足。也可能是孩子感到不安、緊張而又得不到及時的撫慰,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孩子可能從撫摸這一物品中獲得快意和慰藉,漸漸地便形成一種固定的習慣。
糾正的方法是當孩子緊張不安時要及時加以撫慰,糾正孩子膽怯、孤獨、拘謹?shù)男愿瘢诤⒆尤胨盎蚝⒆蛹鼻械匦枰撐镂拷鍟r,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漸漸減少對該物的依戀,使戀物習慣慢慢被糾正。
孩子的不良習慣,與父母照看的方法有關,有些父母忙起來便把孩子放在“安全”處,給一個橡膠奶嘴讓孩子吮,有的母親在哄孩子入睡時,讓孩子吸吮乳頭或用手在身上摩挲,從而使孩子養(yǎng)成了壞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習慣的孩子在條件改變時,往往會哭鬧。因此,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長。
壞習慣往往是一種頑疾,一旦形成,改起來就難了。并非每一個孩子都幸運能夠輕而易舉地改掉。所以做家長的與其坐待孩子形成壞習慣后再費盡心思地幫他去改,不如提前了解壞習慣的家庭成因,早做預防,使之在未及形成之前便胎死腹中。這在家庭教育中顯得尤為實際而重要。
兒童不良習慣的家庭成因,除了不可掌控的先天因素(遺傳),主要有三:
(一)模仿
習慣源自模仿。調查發(fā)現(xiàn),一般孩子容易出現(xiàn)的壞習慣,絕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響,如大人睡眠時間晚、吃飯時間不固定或邊吃邊看電視、用完東西隨手放置、在家鼓勵孩子學習孔融讓梨,而在公共汽車上卻與老人、兒童搶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內(nèi)”的牌子下讓孩子爬到雕塑上擺pose等等。
嬰幼兒時期孩子的模仿力極強,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為孩子所吸引、模仿,進而造成一些不良習慣的養(yǎng)成。
一位父親在談到女兒的不良習慣時,檢討說:“女兒總是習慣隨手亂丟東西;做作業(yè)時,一會兒找削筆刀,一會兒喝飲料,一會又看動畫片……再三催促下寫完的作業(yè),字跡潦草錯誤很多,實在令我們頭痛,也不得不令我們反省。我想,壞習慣養(yǎng)成是有原因的,弄清原因,才能采取針對性措施予以糾正。女兒的情況不能說與我們無關,雜亂的屋子、無規(guī)律的生活方式,影響了她的注意力,是導致她形成上述壞習慣的主要原因?!?/p>
(二)重復
習慣是行為不斷重復制造出來,并根據(jù)自然法則養(yǎng)成的。一個動作,一種行為重復N次就會成為習慣。大哲學家柏拉圖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訓斥了一個小男孩,因為這個孩子總在玩一個很愚蠢的游戲。
小男孩不服氣:“您就為這一點小事而譴責我?!”
“你經(jīng)常這樣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圖回答說,“你會養(yǎng)成一個終生受害的壞習慣?!?/p>
重復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形成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則會終生受益;反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害孩子一輩子。所以,為人父母者應密切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盡可能地避免重復造成的不良習慣,抓好“第一次”,哪怕是挖鼻孔這樣的小毛病,在初起的時候也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設法制止。
(三)縱容
還記得臨刑前咬掉媽媽乳頭的那個盜竊犯的故事嗎?他之所以成為江洋大盜并最終被判處極刑,與小時侯母親對他的縱容是有直接關系的。試想,當他第一次偷人家東西的時候,母親及時予以制止而不是采取贊許和鼓勵的態(tài)度,他也許會有另一種人生。
很多孩子的不良習慣,都是在父母的縱容下形成的。當孩子第一次做了錯事,父母一定要明確地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并予以制止,否則一旦形成惡習,改起來就難了。
有時侯,父母對孩子偶發(fā)的不良行為,采取不聞不問的沉默態(tài)度,這也是不對的。須知沉默也是一種縱容,是一種心理的暗示。它會使孩子覺得這樣做沒什么不可以,于是放手去做,終成惡習,貽害終生。
后天環(huán)境和后天教育是可以人為控制的。家長了解了不良習慣的家庭成因,從改正自身不良習慣做起,給孩子做好的榜樣,并努力在家庭教育中加以預防,就能極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兒童不良習慣的形成。
遠離壞習慣,養(yǎng)成終生受用的好習慣,家庭教育就會事半功倍,孩子也就比較容易走向成功。這不正是我們做家長的都希望看到的事實嗎?
導讀:如果家長覺得有時候不能夠管住小朋友,那么就可以請長輩或者其他親戚、朋友扮演一些“壞人”的角色。家長要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寶寶一些懲罰,讓他們知道后果的嚴重性。在教訓完小朋友之后,你還要跟進,看看小朋友的壞習慣有沒有“復發(fā)”。家長可以把家規(guī)寫出來,讓寶寶知道自己的“行動準則”。
小朋友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染上一些壞習慣,身為家長的你,是否偶爾會為這些習慣而感到頭痛呢?
不用擔心,現(xiàn)在專家告訴你一些辦法來幫助小朋友戒掉壞習慣:
1.皆因外力權威學齡前的兒童都會比較聽家長以外的大人的話,好像小朋友比較聽爺爺奶奶的話。例如,帕克就非常聽他爺爺?shù)脑?。他爺爺以前是一名醫(yī)生,所以他看起來就是一個權威的代言人。因此,當爺爺叫帕克吃藥的時候,他就立馬把藥吃下去了。
所以,如果家長覺得有時候不能夠管住小朋友,那么就可以請長輩或者其他親戚、朋友扮演一些“壞人”的角色。
2.警告,然后跟進有一位母親這樣舉例到:我的女兒四歲的時候,我多次告訴她要收拾玩具,不過她就是屢教不善。最后我發(fā)怒了,拿出垃圾袋對她說‘如果你再不收拾東西,我就會在你睡覺的時候,把地上的東西給扔進垃圾袋!’女兒還是聽不進,于是我就趁她睡著之后,把東西收進袋子,然后藏了起來。女兒從這件事中學到了教訓,之后就學會了收拾的好習慣。幾個月后,我再把玩具悄悄地放回玩具籃。
所以,家長要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寶寶一些懲罰,讓他們知道后果的嚴重性。在教訓完小朋友之后,你還要跟進,看看小朋友的壞習慣有沒有“復發(fā)”。
3.明示規(guī)條當你把家庭法則寫下來之后,你就不用再多說廢話了。有這樣一個例子:卡爾為了訓練她那2歲的兒子,于是就在紙條上寫著“不能亂推,不能咬,不能踢,不能隨地吐痰”。雖然2歲的兒子還不識字,但每次,當兒子犯了上面的錯誤的時候,她就指著對應的紙條,然后告訴兒子他做錯了什么。之后,為了讓小朋友能獲得更多正面信息,卡爾又增加了一些新的紙條“可以隨便玩耍、大笑、唱歌、跳舞!”
所以,家長可以把家規(guī)寫出來,讓寶寶知道自己的“行動準則”。
導讀:首先必須明確孩子應該具有哪些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些習慣會對孩子生活與學習的哪些方面有重要影響;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要遵循八字原則。
經(jīng)常聽到許多家長或教師對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矯正不良行為習慣而大傷腦筋。在此我結合一些兒童心理學的知識與我自己的經(jīng)驗做一總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首先必須明確孩子應該具有哪些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些習慣會對孩子生活與學習的哪些方面有重要影響
有益于孩子身體健康的: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包括個人衛(wèi)生(衣物、身體)和公共衛(wèi)生(不隨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不挑食、按時吃飯睡覺等。
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當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獨立完成一點小事,家長如輔以贊同和鼓勵,孩子的自信心就會逐漸增強。自信的孩子會為自己的能力而驕傲,在今后生活與學習中也定當自立自強。而家長包辦代替一切的孩子反而會缺乏自信也很少能夠自立,這樣的孩子會面臨怎樣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際關系的:別人的東西不能拿,懂得關心、愛護、幫助他人,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則。比如不打人、不說臟話,與人分享食物和玩具,同情并幫助他人等。在當今社會如果擁有了良好的人際關系就意味著擁有了成功的鑰匙。
有益于孩子事業(yè)成就的: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這是影響孩子將來學業(yè)成就最重要的一個行為習慣。常聽說家長給孩子報了許多輔導班,整日疲于奔命卻又總是不了了之。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自己依興趣選擇一到兩件喜愛的技能堅持學習,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技能經(jīng)過日積月累終會有所成就,也并不需要“以文補武”或“以武補文”,因為無論學習什么技能都有益于注意力的集中,而這一習慣會自然向其他技能學習領域轉移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
請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具有了以上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的孩子哪個不愛?又怎會不成功呢?
二、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八字原則
1.以身作則
家長隨地吐痰、扔垃圾就不能指望孩子會講公共衛(wèi)生,或者說教師如果打罵孩子就不可能要求孩子別打罵小朋友,孩子身邊的成人自私就不會有寬厚仁愛的孩子……這就是榜樣的力量。作為家長和教師,必須明白孩子的行為習慣都是后天學習形成的,成人以身作則示范表現(xiàn)好的行為,孩子學會不良行為的幾率會大大下降,或者即使出現(xiàn)不良行為矯正起來也較為容易。
2.贊揚為主
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調皮好動,做什么都不專心,讓他學書法養(yǎng)養(yǎng)性子”,有的說:“我的孩子膽小怕羞,讓他學武術鍛煉膽量”。文藝武藝是各有長處,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一種氣質特征,或外向好動或內(nèi)向羞澀,氣質同時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并且一個人的優(yōu)點往往也是一個人的缺點。因此家長與教師不應逆水行舟,正確辦法是發(fā)現(xiàn)孩子所擅長的、所感興趣的,在此基礎上多表揚多鼓勵孩子的些許進步,逐漸引導孩子發(fā)揮長項糾正短項。試想哪個孩子不喜歡被夸,他有了自信才有膽量嘗試他原先不擅長的。
比如對好動的孩子可以這樣說:“寶寶表演得真好,媽媽再講個新故事你來表演”,他會不會安靜坐下聽故事呢?對好靜的孩子可以這樣說:“寶寶畫畫都這么棒,跳個舞肯定也很棒”,在鼓勵下他如果開始跳舞,家長更應立即稱贊。和開始舉例的那些隱含貶義的用語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效果?試試就知道了。
還有一點必須強調,孩子的每一點小小進步都需要及時地、大張旗鼓地稱贊,使他認識到這樣做的重要性和可以得到成人的注意,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
目前中國的獨生子女已是第二代,由于家中只有一個寶寶,養(yǎng)育者又不一定具備正確的教育理念,難免對孩子有所溺愛和嬌縱,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表現(xiàn)出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在家庭這個小環(huán)境中,家長對孩子的行為已習慣成自然,但孩子一旦進入幼兒園這個社會環(huán)境后,孩子所暴露出來的不良行為習慣就會引起小朋友間、家長與教師間或家長之間的矛盾。對此大家都抱怨重重又苦無良策。我們只有意識到孩子所表現(xiàn)的不良行為習慣會對孩子今后的身體、學業(yè)、人際關系有多么重要的負面影響,才能明白矯正孩子不良行為的重要性,才能痛下決心采取行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不良行為是正?,F(xiàn)象,簡單粗暴的打罵不僅不解決問題反而可能使情況惡化。正確的矯正手段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對待第一次
很多家長往往意識不到孩子某種不良行為的第一次出現(xiàn)而沒有認真對待。我的孩子在一歲半左右,上街第一次哭著要買糖,第一次打小朋友或拿別人東西,我都非常嚴肅地先告訴他這樣不對,同時給予小小懲戒,比如讓他獨自站在一邊或大家不理睬他一段時間。然后抱著他再次認真地告訴他這樣做為什么不好,應該怎樣做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孩子的不良行為第一次就被及時責罰,即使以后二次出現(xiàn),稍作勸阻孩子就聽從了,出現(xiàn)三次、四次的可能性更少,甚至不會再出現(xiàn)。但遺憾的是很多家長總抱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現(xiàn)在講沒用”的態(tài)度,錯過了第一次最佳教育機會,導致以后的矯正確實困難重重。下面再介紹幾個經(jīng)心理學研究證實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孩子不良行為的矯正。
2.及時懲罰
不良行為一旦出現(xiàn)必須立即施以懲罰,千萬不要采用有些家長的口頭威脅“等你爸(或其他人)回來收拾你”。學前兒童的思維能力只能了解眼前的直接后果,不能想象更不能顧及將來的可能結果。相信家長一定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此年齡段的孩子哭的同時轉眼就笑,更不用說一個漫長白天之后他怎能記得爸爸(或其他人)回家批評他的原因,而且家長自己往往也已經(jīng)忘記了應該責罰孩子。及時懲罰孩子的作用在于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因為什么錯誤行為被責罰的,他也才明白應該改正什么錯誤?
3.冷處理
心理學上又稱“愛的剝奪”。比如孩子有罵人現(xiàn)象,一旦他臟話出口就應采取罰站并不許周圍人理睬他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單獨處于房間的角落,使他更深刻地體驗到不被人理睬的孤獨難受滋味,當然之前先告訴他為什么罰他。需要強調的是很多人不了解合適的冷處理的時間期限,并不是越長越好。應該是年齡幾歲就罰幾分鐘,比如孩子三歲就應只罰站三分鐘并在此期間周圍人不理睬他的任何舉動。這樣既讓他認識到為什么被罰與體驗孤獨的滋味,又沒有超過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長會問:“孩子哭著往我懷里撲不認罰怎么辦?”,很好辦,家長在告訴他為什么之后,只要閉起眼睛不理他,到應該的時間,效果是一樣的。粗暴的打罵反而可能使孩子也具有暴力傾向,進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
4.教給孩子合適的行為標準
大多數(shù)家長認為責罰過孩子就完事了,其實并非如此。孩子的行為都是有自己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欲望。矯正的極有效的方法是,責罰之后教給孩子合適的滿足自己欲望的方法。比如孩子拿其他小朋友或幼兒園的玩具回家,不用說那些不予處理的家長會給孩子帶來多么不好的影響,很多家長也是簡單批評一句“不能拿別人東西”。這種情況下責罰反而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告訴孩子:“明天把它還回去。你想玩別人的玩具要先經(jīng)過別人同意,玩一會以后要還給人家?!焙⒆又挥兄懒苏_的行為,才不會再出現(xiàn)錯誤的行為。
5.抓住重點,持之以恒
這是非常重要并不能忽視的。聽過家長如此抱怨嗎?“才批評過你,又忘了,沒長記性?。 边@樣說倒的確是歪打正著。事過就忘,哭過就笑正是學前兒童的特點。況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良行為的形成非一日之果,自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間得到矯正。因此在一段時間內(nèi)應先針對最不能忍受的不良行為進行矯正,反復責罰以使這種行為徹底消失。不應該一會為孩子罵人、一會為孩子不寫作業(yè)而不停地批評他,孩子會無所適從的。
相信《“60秒計劃”糾正孩子壞習慣》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習慣的幼兒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媽媽應該如何糾正孩子的常見壞習慣呢?孩子有些壞習慣是容易犯的,媽媽對于孩子的這些壞習慣可不能視而不見,一定要好好糾正,以下就是建議! 不主動收拾玩具 孩子的東西總是很多,他的房間也是亂糟糟的:衣服、鞋...
很多母親在得知孩子的劣習后,第一反應是雷霆大怒,孩子無比委屈。這時,你可以用60秒法則。 0-10秒: 快速反應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你應該馬上采取行動進行干涉。“安全第一”是與孩子相處的首要原則,任何...
家中有了小寶貝,爸媽就有操不完的心,從生活上的吃喝拉撒,到各種安全問題,再到習慣和性格的培養(yǎng)。但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不是爸媽想怎樣,他們就會如何,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些事情孩子不愿意做或有很強的抵觸情...
熱播劇《虎媽貓爸》第2集,虎媽趙薇要求5歲的女兒茜茜自己刷牙,小姑娘哭得梨花帶雨,一會兒要媽媽幫刷,一會兒要爸爸幫刷。 爸爸佟大為屁顛屁顛跑過去,想要幫茜茜,虎媽趙薇堅定決絕地把他攔在門外,并把門給關...
案例: 到朋友家去玩,主人家的小男孩很是可愛,四歲多了,有禮貌,也很潑辣。結果在吃飯的時候,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景:孩子的母親端著飯,來到客廳,一一把飯放在茶幾上,接著打開電視,調好頻道,然后才把孩子叫了過...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