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早教故事。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園教育非常重要!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jīng)常進行溝通與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良情況,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那么,家園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課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這些早教誤區(qū),家長們應該知道!”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這是早教專家分享的關于現(xiàn)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多數(shù)父母的誤區(qū)。在你的引導下,她能保持強烈的探索欲望嗎?她的專注力有沒有被破壞……絕對值得一看的好文章!
一、不知道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現(xiàn)當成不乖的行為斥責孩子,違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隱患。
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nèi)在生命力的驅(qū)使,在某個時間段內(nèi),反復操作某一動作或反復學習某一項能力,并且學習能力特別強的時期。有依戀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腳等動作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細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膚觸摸的敏感期、執(zhí)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數(shù)學敏感期、繪畫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續(xù)到一歲多一點,是口腔敏感期。無論成人怎么阻止,孩子總把手放進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萬不要認為不干凈而去阻止孩子,否則會留下心理隱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證入口的東西相對干凈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用口腔去探索!
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如果順利渡過,以后再也不會用嘴啃食物之外的東西。有些孩子進入幼兒園、小學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習慣,甚至延伸成別的不良行為,例如:愛吃零食、吐口水、罵臟話!都在一定程度與口腔敏感期沒過好有關。
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疊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時愛用手扔東西、用手指摳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的練習)。
與手的敏感期后期重疊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時候常常兩三個敏感期同時交叉出現(xiàn)。
兩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quán)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里的東西。親愛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非要想辦法把他這毛病改掉不可。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quán)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quán)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系。國外的教育專家常說兩歲孩子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們也應該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亂貼標簽。
順利渡過物權(quán)意識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現(xiàn)特別明顯時不要和他較真順著他即可。這個時間差不多要三四個月(視孩子情況不同而定)。之后尋找到適當?shù)臋C會,即別的孩子與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時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給你玩,你高興嗎?”當他點頭時再告訴他:“你把玩具分給別人玩,他們也很高興”。就此可以打住,別馬上強迫孩子。
如此反復幾次之后,讓他嘗試把玩具分給別的孩子,通過練習他知道玩具是屬于他的,分給別人玩之后還是會要得回來,和別人分享大家都快樂,這樣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歲前后進入分享階段。
注意1:處在強烈的物權(quán)意識確認期的孩子,大人千萬不要去逗引孩子,強搶孩子手中的東西,讓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氣!”這是絕對不可以的行為!
注意2:當孩子能分享的時候,把東西分給我們吃,我們一定要接受,不要說“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這樣就是拒絕孩子的分享,將給孩子帶來的感覺是失望,孩子就會把分享和失望聯(lián)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樂,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三四歲的孩子進入秩序、完美、執(zhí)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塊餅掰掉一點給孩子,孩子會哭鬧不止拒絕接受,成人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們破壞了孩子對圓的感覺。
其他各個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現(xiàn),比如五六歲時有一個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讓孩子順利自然地渡過,才會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
二、錯把知識灌輸當早教,總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
人們常說三歲以前是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不是讓孩子學會多少知識,而是心理成長最重要的時期。心理成長才是早教的重要內(nèi)容,健康的心靈是一生幸福的源泉。這個時期溺愛孩子,以孩子為中心,讓他吃獨食,為他包辦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輕易地提前地滿足他物質(zhì)的需要,而忽略他內(nèi)心的感受等等,這種重物質(zhì)滿足輕精神滋養(yǎng)的方式,只能培養(yǎng)出一個不健康不獨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范。對于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認為我在瞎說,這個說法在我剛剛接觸之初也不理解,我經(jīng)歷了整整兩年,通過大量的觀察和實踐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來的。
舉個例子:當客人和小寶寶打招呼時,孩子沒有回應,成人通常出于禮貌和面子,都會督促說“叫啊,怎么不叫阿姨,怎么不回答,你應該叫阿姨呀,你這孩子就是這樣”等等,這樣做就是教,教就會給孩子壓力。如果一邊教還一邊指責,那更是折磨孩子。我們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氣回應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見!”“謝謝奶奶,我吃過了?!钡鹊取_@就是示范,而不是教。
手指靈活的孩子大約18個月就可以開始練習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長(微博)都會說:“錯了錯了,左右錯了?!弊笥义e了?以小寶寶的能力來說,是 沒有 對錯的,告訴他錯了會給他壓力,我們說話的口氣會讓他緊張:什么事,媽媽干嘛口氣這么不好?只要平靜地告訴孩子:“兩只鞋交換一下?!?/p>
這是把正確的做法告訴他,這樣就行了,不要去教這是左邊,那是右邊(孩子大腦很簡單,接受正確的指令就行了,太復雜他接受不了)。據(jù)我的經(jīng)驗,一兩個月的提示之后,孩子就會穿鞋,而且左右不會錯。
操作玩具時,也只要示范,“寶寶,看媽媽做”,媽媽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后,給孩子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反復調(diào)整反復操作,不要打擾他,不要在他發(fā)生一點點錯誤的時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錯了錯了,不是這樣做”。這樣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內(nèi)化的機會。
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沒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就是在我們的教當中失去的。孩子們的專注力就是這樣被我們破壞掉!我們應該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調(diào)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評。足夠的愛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千萬不要用學步車!一定要讓孩子爬行!
學步車對寶寶的健康有百害而無一益。學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礙,掌握技巧保持身體平衡,學步車不需要這么“麻煩”,輕輕松松稍一觸碰即可溜出很遠,這使得孩子難以克服心理障礙適應自已學走路這個辛苦的過程。所以用了學步車的孩子更慢學會走路就是這個道理。
另一種情況是:用了學步車的孩子腳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費很長時間讓寶寶學習整個腳掌著地。用了學步車,孩子爬行的機會大大減少。很多老 人常 常很得意“我的孫子不用爬,直接走路,真利害!”他們不知道,人類一定要經(jīng)過爬行發(fā)育才健康。沒有爬行的孩子,身體協(xié)調(diào)性不好,影響生活和運動。前庭神經(jīng) 發(fā)育不良,影響未來的閱讀、寫作,也會阻礙語言的發(fā)展。
四、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是建立良好性格的開始。
喜、怒、哀、樂、恐懼等都是老天賦于人類的正常的情緒表現(xiàn)。我們成年人總是喜歡高興的事,對于啼哭常常覺得很煩。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們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對孩子說“不要哭,不要哭”,這是非常大的錯誤??奘撬麅?nèi)心矛盾和沖突的釋放,不是壞事,成人只要輕輕地擁抱他,撫摸著他的后背,第一句話說“哦,寶貝,媽媽知道……(剛才發(fā)生的什么事),你非常難過,媽媽理解你”“哦,寶貝,媽媽知道你摔疼了,還有一點點嚇到了是嗎”,這是共情,表示我們理解他,接受他的悲傷是調(diào)整他的情緒的開始。
第二句話一定要說“媽媽知道你不開心(這很重要)”,這樣一說他會很快開心起來的,第三句話是“媽媽愛你,媽媽理解你”。最后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讓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覺呼出去效果更好。
如果您學會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淚還掛在臉上就跑開找小伙伴去了。(這個方法我屢試不爽,非常見效,別人常笑我,畢竟是做早教的,孩子讓你一哄就好。其實這方法不是哄,是共情產(chǎn)生的效果。)
我們在養(yǎng)育小男孩時最經(jīng)常說“男孩子,哭什么!”“羞羞,男孩子還哭!”男孩子在兒童時期釋放他的悲傷情緒時,常常被成人阻止,慢慢地長大后,他有悲傷也不知道如何釋放,喜愛也不懂表達,所以讓丈夫說聲愛你有多難,相信很多妻子都有同感。
也就是說這樣的男孩成年進入婚姻之后,他一定無法與妻子進行良好地溝通,將影響婚姻品質(zhì)。請各位爸爸媽媽想想,如果您的兒子未來婚姻生活可能因此不幸福,您還會制止小男孩的哭泣嗎?請無條件地接受他的悲傷!男孩哭泣不是丟面子的事!
幾個月的嬰兒一旦啼哭我們常常口中應叨著“來啦來啦”就十萬火急地沖過去,這樣不好,孩子會養(yǎng)成控制大人的心理,應該用輕松而平緩的語調(diào)說:“餓了是嗎?媽媽來了”。一旦孩子掙扎哭鬧拒絕某件事就用妥協(xié)的聲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其實應該用平緩的口氣說:“好,現(xiàn)在不要,我們等會兒再……(做 某件事)”。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可以用哭鬧控制大人,可以隨心所欲。
許多時候教育方法的實施要善于觀察總結(jié),而不是一以概之。
五、為什么兩至三歲的孩子越制止他越愛打人?因為攻擊行為是大部分孩子必經(jīng)的成長過程。
兩歲多至三周歲時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現(xiàn)打人的現(xiàn)象,成人千萬不要說“不要打人”“你怎么又打人了?”這是沒有任何作用的。這使得孩子認為這個動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發(fā)反復出現(xiàn)打人動作。
大多時候是因為孩子處于口、手和腳的敏感期,他熱衷于用口、手、腳探索世界,認識事物,探索的范圍當然會包括他人的身體,于是出現(xiàn)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擊行為。
還有一個原因是他還沒有掌握人際互動的方法。當他的語言還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維的時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現(xiàn)用有沖擊力的身體動作替代。他可能只是表達“你讓開別擋著我”“你不要弄我的東西”,但是話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搶奪過來了。
有的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 通過攻擊別人發(fā)泄不良情緒,或者想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給他貼上標簽“你是個壞孩子會打人”,只要不強化, 在他打人時,向?qū)Ψ郊议L和孩子致歉,及時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讓他繼續(xù)出現(xiàn)攻擊行為,平靜地離開。同時,及時調(diào)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給予他充分的安慰。這個 階段的孩子講道理是百分之百沒有用的。
同時被沖擊到的孩子的家長一定要冷靜,不要認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負了,很多孩子是通過肢體沖撞來交往的,要理解對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問題。 如果認為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會使得孩子養(yǎng)成受氣包的性格,會一輩子都受人欺負。回家也別向家里人訴說孩子被某某某打了什么的,這些都使得孩子覺得我就是容 易被人打,他會覺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好讓別人不喜歡,這樣會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正確的做法是,接受對方家長的道歉,對這個孩子說“你是個好孩子,我知道 你只是想和我們家寶寶玩(可以根據(jù)情況換個字眼),你們倆握握手吧?!?/p>
三周歲以后,孩子慢慢懂事些時,如果還打人,就要深層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時在他每一次攻擊別人時,告訴他“不可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負面的信息加進去。只要孩子出現(xiàn)負面的行為,第一原則,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強化!
孩子天生愛嘗試并重復那些能產(chǎn)生有趣、刺激后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為。正確的做法就是讓行為后果變得毫無意義,他自然就放棄了。
六、我們何以把孩子當成馬戲團演員?成人所不欲,勿施于童。
許多家庭家里來客人時,就招呼孩子:來來來,唱首歌,跳個舞。這是極不尊重孩子的行為。不要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節(jié)目,這會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將所有的注意力用于取悅別人,成年后,一旦別人不認可他,就會使他遭遇巨大打擊,不能很好地發(fā)揮自己應有的內(nèi)在的能力。
“你叫什么名字?”如果孩子有機會選出最令他們討厭的一句問話,這句一定排名榜首。請成年人想想看,如果一個身高是你兩三倍,體重是你幾倍的“外星人” 動不動就俯看著你用毫不客氣的口氣來問你,你樂意回答嗎?早就白了那個不禮貌的“外星人”一眼了,是嗎?那么孩子不喜歡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怎么可以責備他沒有禮貌呢?
我們應該:蹲下身子,目光與孩子的目光保持平行,自我介紹之后問孩子的姓名:“我是林老師(阿姨),非常高興認識你,可以告訴我你的名字嗎?”而且記住第一次見面千萬不要隨意觸碰孩子,這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修養(yǎng)!
如果有人這樣對你的孩子,千萬不要因為面子,甚至幫著別人奚落自己的孩子“對,他就是不愛說話!”“怎么這么沒有禮貌,快回答叔叔。”“他就是這樣 膽小”等等。如果一個孩子經(jīng)常被父母置于這樣不開心的境地,你要讓他外向活潑是很難的。所以經(jīng)常有家長反應說,我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外面就是小兔 子。孩子受到足夠的尊重,他的表現(xiàn)才會內(nèi)外如一。
爸爸媽媽您愿意別人嘲笑你嗎?不愿意對吧?所以當我們的孩子說出讓人忍俊不禁的童言時,千萬不要哄堂大笑。例如一個孩子說“我爸爸不穿衣服洗澡”,一家人在大笑之后又故意問這孩子“你是穿著衣服洗澡?”這不明擺著搞亂孩子的思維嗎?許多家庭常常對孩子開這種玩笑。
不要隨便戲弄孩子,面對別人對我的孩子的戲弄,我常常毫不客氣地予以拒絕:對不起,我的孩子不喜歡開這種玩笑。在孩子和面子之間,我們理應選擇孩子。
七、我們常常不知不覺間傳遞了許多負面的、消極的信息給孩子!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向別人訴說孩子的種種“劣跡”。比如很多媽媽常常在客人面前說:“他就是這樣膽小!”“他就是不愛吃飯!”這樣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為這樣的人。他會朝著你期望的方向達成結(jié)果:他一定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愛吃飯。語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裝作偷偷說給別人聽,但又讓孩子聽到:“你知道嗎,我們寶寶今天玩秋千時表現(xiàn)特別勇敢!”“你知道嗎,我家寶寶今天自己吃了滿滿一碗飯?!边@樣會在孩子心里傳遞一個信息:“啊?媽媽說我勇敢?是嗎?嗯,我明天還會更勇敢的!”“啊,媽媽這么高興,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边@就是積極的暗示,能直達孩子的潛意識,影響巨大。
不要威脅孩子“再吵鬧,媽媽不要你了?!边@是最大的威脅,最深的恐懼。因為幼小的孩子離開家庭,他是無法生存的。媽媽對孩子的語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開始。正確的說法是:“請安靜,媽媽愛你!”其它讓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會傷害他的話都不能說。
特別強調(diào):堅決杜絕說以下的這些話:“不要吵,再吵警察來了?!薄霸亵[,醫(yī)生來打針了?!薄翱焖?,大灰狼來了?!比绻悴贿@樣威脅你的孩子,他外出時就會落落大方、活潑開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萬不要和孩子開惡意的玩笑“你媽媽不要你了,她不來接你了”。對孩子說這樣話的人,你一定要讓孩子遠離他,這種玩笑話十分惡劣,對孩子的安全感的構(gòu)建極為不利。
八、一個奶話連篇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語言教育不當?shù)慕Y(jié)果。
不說奶話,例如“腳腳”“鞋鞋”“吃飯飯”,甚至自編些別人聽不懂的嗲語。自出生起,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語法正確,發(fā)音標準的母語。主要撫養(yǎng) 者與嬰兒對話時要用夸張的口形、清晰的聲音、緩慢的速度,例如:“寶-寶-睡-醒-了”。切忌說奶話,否則到了四五歲時仍然口齒不清。孩子能一次性學好標準的發(fā)音,為什么要讓他多學一次奶話?浪費時間、精力、神經(jīng)信息儲存區(qū)。
許多孩子到了兩歲多還分不清你我他,這也是成人不注意的結(jié)果。為了讓孩子盡快掌握第一、二、三人稱代詞,一周歲之后媽媽和寶寶交流時就應該采用人稱代詞,以便孩子模仿。應該多說“我倒水給你喝”,而少說“媽媽倒水給寶寶喝”。孩子說“寶寶的”,成人應該跟著說“是的,是你的”。當孩子說錯時,千萬不要哄堂大笑,那當下孩子會被笑懵的,失去了學習的機會。
九、不要對孩子說“聽話”,讓孩子愉快地遵守規(guī)則,將規(guī)則內(nèi)化到心中,成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中國的家庭教育、社會秩序中隨 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行為規(guī)范,但遵守者廖廖無幾,這是為什么?是中國人天生不守規(guī)矩嗎?是我們教育過程中不談規(guī)則嗎?肯定不是。隨著這幾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睜眼一看,我們和世界文明原來有這么大的距離。只要沒人監(jiān)督,我們就犯規(guī),還心存僥幸“應該沒有人看到吧?”這到底是為什么?
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大部分人信仰上帝,深植于他們心中的是,我不能做對不起良心的事,上帝會看見的。所以德國的地鐵站口是沒有檢票員的,國外許多超市是自行過磅計價的,國際上無條件退貨是通行做法。
而我們從小被別人監(jiān)督著長大,小時候在家聽爸爸媽媽的,時時被提醒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上了學,聽老師的,遵守這個遵守那個,孩子從來就沒有機會自行判斷,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應自發(fā)地遵守的規(guī)則。
沖擊規(guī)則是孩子在試探我們的底線,其實就是遵守規(guī)則的開始,我們要寬容地對待,提醒他“你忘了什么”,而不是批評他,給他壓力。(“你怎么忘了”也不能說,“怎么”這兩個字會對孩子形成壓力,有責備的意思。)
同時,我們應當充分地尊重孩子自發(fā)的探索行為。當孩子自發(fā)的探索行為得到我們的尊重時,他就會開始遵守我們給他設定的規(guī)矩,也就是說他將學會有智慧地順從他人,這時候紀律的曙光就出現(xiàn)了,規(guī)則就內(nèi)化了。內(nèi)化的規(guī)則將伴隨孩子終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這個內(nèi)化的規(guī)則。
十、如何處理孩子在交往過程中搶奪玩具的問題。
從小寶寶們一開始交往,就應該確立一個原則,誰的玩具誰就有決定權(quán),成人不能強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給別的寶寶,也不能誘勸他讓給別人。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游戲器械,誰先拿到或是誰先開始玩,他就有權(quán)決定繼續(xù)玩還是離開,其他寶寶必須等待。
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會哭鬧,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氣說:“我們要學會等待!”也可以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暫時離開。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時候,成人千萬不要說他“你就是小氣”、“小氣包”等等,不斷地給孩子貼這樣的標簽他永遠學不會分享。
孩子清楚他對自己的物品擁有自主權(quán)之后,才談得上分享。如果成人出于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強行給別的孩子,那么就意味著你告訴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搶別人的玩具,所以無論何種情況,規(guī)則必須是統(tǒng)一的。正常在三歲之后,孩子了解到玩具分給別人玩,自己還是可以把它要回來的,這樣他就樂于分享了。三歲之前, 千萬不要急著培養(yǎng)孩子的大公無私的品質(zhì)。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專家表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fā)最為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個教育營養(yǎng)豐富的環(huán)境,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從而為其日后的發(fā)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從事早教的教師需要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順應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相關的教育,需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家長[微博]也不能不切實際地提高對孩子的期望值,從而無端地給孩子自身發(fā)展增添壓力。天津嬰智嬰慧中心劉建勛總經(jīng)理介紹說:“家長應謹慎選擇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在對孩子‘激活’的過程中,不論老師還是家長都要拋棄傳統(tǒng)的填鴨式灌輸知識的方法,應該通過豐富多彩的生活案例和積極有趣的課堂活動,生動形象地傳授知識,讓孩子在理解并掌握知識的同時,被激發(fā)思維潛力,最終達到孩子日后全方位能力的提高和主動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的目的。此外,早教機構(gòu)還可以以建立愛心基金的方式去‘激發(fā)’孩子的愛心,這樣不僅能夠?qū)⒆雍图议L進行關愛教育還能夠為社會困難家庭的幼兒提供免費早教捐助,還能呼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兒童早期的培訓,讓更多家庭的孩子可以進入到早教機構(gòu)的課堂,享受同等的教育機會?!?/p>
少兒培訓重在“啟發(fā)”
隨著國內(nèi)教育對英語的重視,學生學習英語的年齡逐漸變小,以前從初中開始學習英語到現(xiàn)在小學幼兒園就已經(jīng)開始學英語。但是孩子的年齡較小,心智相對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好玩易動,這不是缺點更不是錯誤,而是孩子完全正常的生理特點。如果強迫灌輸給孩子另一種語言,就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學習效果達不到還會得到負面的影響。因此,少兒培訓不僅要關注家庭教育,還應重視啟發(fā)式教育。
有些家長讓孩子背誦課文,要求孩子精確到一個詞都不能少,一個詞都不能錯。但是這種背誦,只能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文字的編排層,并沒有深刻到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層面。當然有些孩子是先理解后背誦的,但如果單單把書丟給孩子,讓其背誦,家長檢查,學習只能停留在大腦的淺表層,這種背誦,遺忘非常快。所以建議家長讓孩子多去理解地背誦,將語言的信息全部都理解了,經(jīng)過思考,這樣傳達出來的信息才是真正屬于孩子自己的。因此,少兒英語的學習主要在于啟發(fā),在這個時候,老師在關鍵的地方給學生指點一下,學生就有很大收獲,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學生沒有經(jīng)過自己反復思考,沒有急切的求知欲望,教師就先不必給學生講課,應該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和自信心。遵循孩子的天性,不強迫,不命令,不填鴨。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對孩子進行知識的輸入,對孩子的每一點小小的進步給予鼓勵和贊賞。
2.挑選正規(guī)的教育機構(gòu)。兒童教學培訓機構(gòu)很多,在挑選時需注意了解該機構(gòu)的教學方法和師資力量,選擇理念科學的教學機構(gòu)非常重要。
3.母子同學、母子同樂是成功學習的一大訣竅。很多父母只是讓孩子學習,自己不學,這樣就很難有好的效果。母(父)子同學,這樣才可能真正建造一個學習環(huán)境。同樂才可能給父母和孩子提供一個巨大的學習動力。
針對這種現(xiàn)象,在走訪了幾位兒童教育專家后,總結(jié)出了以下幾個家長必備的早教常識:
早教需要適齡化
早教施教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借助專業(yè)機構(gòu)的輔導和施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理想的早教需借助家庭、社會專業(yè)機構(gòu)、幼兒園共同完成,而父母往往是寶寶最好的早教老師,這也是許多國家都在提倡親子早教的原因。
另外,親子早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適齡化早教,而適齡早教遠遠不是混齡的早教中心就可以完成的,這需要家長的親自參與,與幼兒之間形成以互動為核心內(nèi)容的親子關系,讓孩子在愛和家的溫暖中體會到親子教育的歡樂的同時,輕輕松松學到適齡的文化知識,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1-2歲:在快樂的親子互動中,帶領寶寶探索世界,認識自我,并鍛煉寶寶的體魄,促進語言發(fā)展。
2-3歲: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共同發(fā)展,幫助寶寶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培養(yǎng)寶寶對閱讀的興趣,強調(diào)親子互動。
3-4歲:鼓勵孩子初步探索自然和周圍的社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理能力,發(fā)展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
4-5歲:注意培養(yǎng)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社會交往能力,感受傳統(tǒng)文化,增強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增進親子感情。(文/瑞麗)
5-6歲:注意鼓勵孩子進行科學探索,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和社會交往能力,為進入小學做準備。
早教不是越快越好,越早越好。
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但往往忽視“過之尤不及”的道理,希望可以孩子一夜之間成名成才。于是早教之風越刮越烈,孩子的負擔也越來越重,但是,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一味灌輸和盲目超前,會使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進而影響今后的成長。
早教不是特長教育。
也有一些家長,將早期教育等同于特長教育,認為學得越多越好,于是盲目攀比跟風。殊不知,特長教育一定要等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點之后再開始。當孩子處于心智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時,急于給孩子灌輸各種知識,反倒會讓孩子不知所措,起到反效果。
早教不只是學知識。
有些家長認為早教就是單純的找老師給孩子上課,提前學知識。這是極其片面的想法。早教是以情為先、以養(yǎng)為主、養(yǎng)教結(jié)合,重在品格素養(yǎng)和潛能開發(fā)的早期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孩子的方方面面,例如與人溝通的能力、樂觀的品質(zhì)等等,而不單純的知識文化知識的積累。
早教不只是讓孩子更聰明。
有的人誤以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開發(fā),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質(zhì)的教育。其實早教的含義包括感知、動作、語言、認知的訓練,也包括生活習慣、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養(yǎng)。如果認為早教單純的只是孩子變得比別人更聰明,那就違背了早教的初衷。
幼兒早期教育是個不容易忽視的問題。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幼兒。以下是孩子早教父母容易陷入的8大誤區(qū)!
1、不準掰手指數(shù)數(shù)
有些父母、幼兒園老師,教寶寶數(shù)數(shù)時,看見他們掰著手指頭數(shù),就會要求他們放下手,要求心里記。心理學家說,這種教寶寶數(shù)數(shù)的方法,并不科學。
心理學家認為,2~5歲幼兒的數(shù)字概念發(fā)展,通常是由口頭數(shù)數(shù)開始,然后是點著實物數(shù),接下來孩子能夠推算出總數(shù),最后,才是根據(jù)抽象的語言數(shù)字拿取相等的實物。
幼兒掌握初步的數(shù)概念,需經(jīng)過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由具體到抽象是幼兒對周圍事物形成各種概念的一般認識過程。所以在教的幼兒數(shù)概念時,要從具體出發(fā)。從具體出發(fā),就是要從接觸具體的事物開始,從親自擺弄、接觸、看具體事物中獲得有關物體數(shù)量方面的感性經(jīng)驗開始。這種對數(shù)量的感性經(jīng)驗越豐富,就越有利于幼兒形成抽象數(shù)概念。
正確做法:數(shù)數(shù)時不妨讓他們數(shù)數(shù)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讓他們從具體的東西開始。
2、過分溺愛
有時候,父母的精心呵護反而會“傷”了寶寶。比如,有些父母,總怕寶寶走著會摔倒,會累著,于是喜歡用車推著寶寶或是抱著寶寶。這樣一來,寶寶活動量小,協(xié)調(diào)能力、大肌肉的鍛煉都不夠,活動能力就特別差。寶寶吃飯、穿衣、收拾玩具,家人總是包辦代替,會造成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寶寶和小朋友發(fā)生爭執(zhí),父母挺身而出,為寶寶討公道,這種看似對寶寶的愛,會使寶寶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對外面的社會。
其實,孩子有著驚人的適應能力。他們需要運動和交流,甚至稍微還要有一點冒險,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掘他們身上的各種潛能。
正確做法:放開手,讓寶寶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飯、摔倒后自己爬起來,能使寶寶更快樂,更有成就感。
3、過分專制
有的父母認為管教寶寶,就要從小做起,讓寶寶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寶寶想要紅色的玩具,媽媽卻認為綠色的好看,于是買下綠的。寶寶想看天線寶寶,媽媽卻認為另外的歷史故事更有意義,一切都是家長做主,寶寶沒有任何可選擇的余地,不聽話就會挨批評。日久天長,寶寶就會變得畏畏縮縮,心里總是處于被壓制狀態(tài),從而局限了寶寶的智力發(fā)展,寶寶變得膽小、怕事。
正確做法:假如寶寶提出的要求合理,盡量尊重寶寶的選擇,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維強加給寶寶。
4、拔苗助長
有的家長對寶寶的智力發(fā)展和成長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寶寶的過程中操之過急,不遵循寶寶身心發(fā)展和智力成長的規(guī)律,“拔苗助長”,卻往往適得其反,造成寶寶負擔過重,難以適應壓力而產(chǎn)生消極的心理傾向和行為。比如,有的家長讓2歲的寶寶學英語,讓3歲的寶寶背唐詩、做數(shù)學題,這種方法不值得推廣。
正確做法:對孩子來說,學就是玩,玩皮球鍛煉寶寶的眼、手、腳協(xié)調(diào)能力,玩積木鍛煉寶寶的創(chuàng)造力,玩插片鍛煉寶寶的動手、動腦能力。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識學習。
5、完全照書本養(yǎng)孩子
許多年輕父母多數(shù)以書為標準喂養(yǎng)孩子,有的過分認真地執(zhí)行書本上的要求,認為這樣才是科學的。比如書上說8個月會爬、1歲半會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寶寶不會,就異常著急,以為是寶寶的智力發(fā)育有問題。其實,書本上的知識和要求不一定與孩子的實際情況相符。有的可能說話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個寶寶的成長路線都是不一樣的。
正確做法:把書作為參考,一旦覺得寶寶與書上說的哪點不一樣時,不要著急,綜合考慮寶寶的發(fā)展,比如不會爬是不是因為穿得多啦,不會說話是不是因為沒給他說話的機會。
6、以孩子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飯時,有好吃的要先給寶寶,寶寶要愛吃哪樣,父母就不能動。這樣一來,寶寶覺得只有這樣才是正確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愛吃的東西,他會哭鬧,而且寶寶會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也會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只有自己重要。這樣的寶寶會變得不懂分享,不懂愛。
正確做法:把寶寶看成是家庭成員之一,吃東西時,無論父母愛吃與否,也要讓寶寶分給每人一份,讓寶寶學會分享,懂得關愛。
7、滿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寶寶想要某個玩具,想吃麥當勞,父母一定要滿足他嗎?不一定。無節(jié)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會讓寶寶覺得一切太順利,而太容易獲得的東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從中獲得的樂趣也沒了。
正確做法:寶寶想要買某個玩具,可以對他說,假如堅持一周都去幼兒園,媽媽就買給你。要是寶寶想吃麥當勞,可以告訴他生日的時候在這里開生日PARTY。這樣讓寶寶有一種期待,有一種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實現(xiàn)自己的承諾,不能騙寶寶。
8、父母替寶寶道歉
二三歲的寶寶一起玩時,寶寶把別人打哭,這時有些父母會挺身而出,替寶寶道歉。這樣一來,寶寶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而且也沒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好。他長大后不會自己承擔責任。
正確做法:做錯的事情,父母要及時糾正寶寶,因為寶寶不知道哪樣做是正確的,哪樣做是錯誤的,正誤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訴寶寶打人是不對的,要向人道歉,讓他自己承擔后果,這樣才能讓他記住,明白對與錯。
對于以上列舉的誤區(qū),家長們可要注意了,千萬別在早期教育的這關鍵的一步上對孩子造成了阻礙。
說到早教一詞,相信沒有家長不熟悉,但是說到具體的早教問題,卻鮮有父母有著正確的觀念和方法,甚至還有一部分家長連一些基本的早教常識也不具備,這勢必會對孩子的早教產(chǎn)生負面影響,甚至產(chǎn)生難以估量的不良后果。針對這種現(xiàn)象,在走訪了幾位兒童教育專家后,總結(jié)出了以下幾個家長必備的早教常識:
常識一:早教需要適齡化
早教施教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借助專業(yè)機構(gòu)的輔導和施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理想的早教需借助家庭、社會專業(yè)機構(gòu)、幼兒園共同完成,而父母往往是寶寶最好的早教老師,這也是許多國家都在提倡親子早教的原因。
另外,親子早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適齡化早教,而適齡早教遠遠不是混齡的早教中心就可以完成的,這需要家長的親自參與,與幼兒之間形成以互動為核心內(nèi)容的親子關系,讓孩子在愛和家的溫暖中體會到親子教育的歡樂的同時,輕輕松松學到適齡的文化知識,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1-2歲:在快樂的親子互動中,帶領寶寶探索世界,認識自我,并鍛煉寶寶的體魄,促進語言發(fā)展。
2-3歲: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共同發(fā)展,幫助寶寶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培養(yǎng)寶寶對閱讀的興趣,強調(diào)親子互動。
3-4歲:鼓勵孩子初步探索自然和周圍的社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理能力,發(fā)展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
4-5歲:注意培養(yǎng)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社會交往能力,感受傳統(tǒng)文化,增強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增進親子感情。
5-6歲:注意鼓勵孩子進行科學探索,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和社會交往能力,為進入小學做準備。
常識二:早教不是神童教育。
相關調(diào)查表明,在社會群體中,超常和低智力的兒童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九成以上的兒童都是“正?!焙⒆印6诩议L中,希望孩子“正常發(fā)展”的卻只有三成,由此一些教育機構(gòu)打出類似“培養(yǎng)超常兒童”的口號,就對家長們產(chǎn)生了極大的吸引力,但是結(jié)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因為違背規(guī)律的方法,自然不會對事物發(fā)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常識三:早教不是越快越好,越早越好。
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但往往忽視“過之尤不及”的道理,希望可以孩子一夜之間成名成才。于是早教之風越刮越烈,孩子的負擔也越來越重,但是,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一味灌輸和盲目超前,會使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進而影響今后的成長。
常識四:早教不是特長教育。
也有一些家長,將早期教育等同于特長教育,認為學得越多越好,于是盲目攀比跟風。殊不知,特長教育一定要等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點之后再開始。當孩子處于心智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時,急于給孩子灌輸各種知識,反倒會讓孩子不知所措,起到反效果。
常識五:早教不只是學知識。
有些家長認為早教就是單純的找老師給孩子上課,提前學知識。這是極其片面的想法。早教是以情為先、以養(yǎng)為主、養(yǎng)教結(jié)合,重在品格素養(yǎng)和潛能開發(fā)的早期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孩子的方方面面,例如與人溝通的能力、樂觀的品質(zhì)等等,而不單純的知識文化知識的積累。
常識六:早教不只是讓孩子更聰明。
有的人誤以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開發(fā),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質(zhì)的教育。其實早教的含義包括感知、動作、語言、認知的訓練,也包括生活習慣、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養(yǎng)。如果認為早教單純的只是孩子變得比別人更聰明,那就違背了早教的初衷。
誤區(qū)一:只選貴的,不選對的“只選貴的,不選對的”,這樣的消費理念,同樣發(fā)生在年輕父母給小孩選擇早教機構(gòu)上。
小寶媽給孩子選了8000多元一個月的早教課程,平均算下來一節(jié)課就要200元?!暗谝淮稳ンw驗時,就覺得那邊的環(huán)境非常好,服務也好,不過上了一個月,便發(fā)現(xiàn)了問題?!?/p>
“那個早教機構(gòu)沒有室外場地,小孩子都是在室內(nèi)學習或者玩耍。而且,我家寶寶兩歲半了,本來說話挺流利的,可上了一個月的英語課,說話反應變慢了。母語和英語混雜在一起,我感覺不對勁,就停止去那邊了。”小寶媽一臉后悔地說。
據(jù)很多家長反映,一些高檔的早教機構(gòu),室內(nèi)環(huán)境明顯好于價格低的,而且服務也殷勤,可是這些機構(gòu)一般照抄國外的育兒課程,有時并不一定適合中國孩子。比如,有些就開設了三周歲以下孩子的英語課。
對此,很多早教專家提醒家長:三周歲以下的小孩其實并不適合學英語,嚴重的會引起語言選擇性障礙,影響母語的正常鞏固。而且,如果一個早教機構(gòu)沒有操場,一天到晚在一個大廈里吹空調(diào),沒有新鮮的空氣和陽光,對孩子也很不利。因為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接觸自然界的光線、空氣和水,空氣浴、陽光浴、水浴,三種自然浴是對寶貝成長最有利的。
誤區(qū)二:僅圖便利,忽視自我學習麥麥媽是個全職太太,家庭經(jīng)濟條件優(yōu)越,孩子剛出生就讓保姆帶著,等孩子長到兩歲,她發(fā)現(xiàn)家附近開了一家國外品牌的早教機構(gòu),就帶著孩子體驗了一把,然后決定把其交給他們。據(jù)麥麥媽介紹,她之所以這樣做,除了讓孩子能如早教機構(gòu)承諾的那樣比別的孩子更優(yōu)秀,還想著讓自己更省事一些。
“一些家長會覺得把寶寶交給早教機構(gòu),自己就高枕無憂了,其實恰恰相反。要想提高育兒水平,家長就得花更多的心思自我學習育兒知識,因為自己有足夠的育兒理念,就能在這方面有判斷的準繩?!苯?jīng)驗豐富的冬冬爸說。
誤區(qū)三:過高期望,忽略性格培養(yǎng)在育兒方面,一些家長還存在著對孩子的成長有不切合實際的高期望值。他們將孩子的早期教育簡化為早期的智力開發(fā),把一些超前的背誦、計算、識字等知識灌輸給孩子。這也被一些家長作為孩子聰明與否的評判標準。
幼兒的健康成長所需要的不僅是識字、計算,還有怎樣做人、怎樣與人相處、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從某種意義上講,后者是幼兒更加需要的。對于孩子來說,游戲是最好的學習方式,生活是最好的學習內(nèi)容。
誤區(qū)四:完全放手,父母角色缺失很多媽媽在休完產(chǎn)假后,就回單位上班了。于是,年幼的孩子只能托付給老人和保姆,在進入幼兒園前,所受到的教育是不正規(guī)和不科學的。因為很多老人對孩子往往溺愛有加,凡事以包辦代替為主,導致其缺乏生活能力,生活范圍的局限性導致其在入園后顯示出缺乏社交能力、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游戲的現(xiàn)象。有位媽媽生完孩子后就把兒子放到了奶奶家撫養(yǎng),結(jié)果爺爺奶奶奶特別寵愛,孩子一直到上幼兒園還沒學會自己吃飯。
某幼兒園劉老師表示:在孩子幼年時期,父母的言行和榜樣力量在日后是任何一位好老師、好學校都無法代替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師,因而父母一定要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早教中來,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兒童早教是年輕的家長都很感興趣的課題,有的家長早早地把寶寶送進早教班,有的家長購買大量早教教材,潛心研究……專家提醒家長,早教是好事,但要注意別陷入這些誤區(qū)。
什么是早教
所謂“早教”簡單來說就是在孩子0-6歲,特別是0-3歲嬰幼兒期大腦發(fā)育的快速增長期,挖掘其最大潛力,使孩子達到早慧的目的,同時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
幼兒早教應避免三個誤區(qū)
專家表示,目前家長對早教普遍存在以下幾個誤區(qū):
1.把早教簡單地理解為“孩子智力的培養(yǎng)”
專家強調(diào),這種想法是片面的。早期教育應注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健康、聰慧、性格好”,而不是有些家長理解的僅僅為了智力發(fā)育好,人人夸孩子聰明,不參加早教班會讓孩子低人一等。
2.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評估不足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太小不會學習,不給他們學習的機會。其實小孩學習的能力遠遠超過成年人,在孩子的眼中從來就沒有“難易”之分,覺得好奇就接受,感到厭煩他們就拒絕。
人腦潛能的開發(fā)主要依賴早期,兒童大腦發(fā)育在6歲時基本完成,其中0至3歲是關鍵期,因為此時是腦細胞發(fā)育最迅速的時期。腦結(jié)構(gòu)的發(fā)育完成、腦功能的基本完善是在學齡前,尤其是3歲前。這個時期就是腦潛能儲存及早期挖掘的關鍵期。
現(xiàn)在研究已經(jīng)證明:4歲時孩子已發(fā)展出大約50%的學習能力,在8歲前會發(fā)展出另外的30%。在那短短幾年里,大腦已經(jīng)構(gòu)建了主要的學習途徑,攝取了大量的信息,孩子已經(jīng)具備極強地學習能力。
3.對于孩子的培養(yǎng)過早定向
現(xiàn)在好多家長喜歡四處報培訓班,孩子心理、生理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nèi),就不存在負擔,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我們提倡的早教是讓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早教其實就是引導孩子快樂的玩耍,這樣他們是樂意的,是不會產(chǎn)生負擔的,對學習有趣的知識也不會感到困難。
“生活式早教”是最好的早教方式
“生活式早教”就是倡導“在日常生活中促進兒童早期發(fā)展”。對于0-3歲孩子來說,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里,在家人的陪伴下度過,所以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非常重要,也是開展早期教育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場所。
家庭對孩子心理品質(zhì)和行為發(fā)展的影響是早教中心及幼兒園、學校等其他環(huán)境無法比擬的,帶有“啟蒙性、長期性、情感性、感染性”等特點。
孩子自發(fā)地專注于玩水、玩沙、玩米、玩牙刷、翻馬桶蓋、爬上爬下、翻箱倒柜、抓住扔掉,都是重要的學習過程,因此家長可以利用這些機會不失時機地幫助孩子成長。采取的融入生活、潛移默化的早教。在這些充滿“早教元素”的日常生活和游戲玩耍中,孩子的各項能力都將得到鍛煉和提高。
這是早教專家分享的關于現(xiàn)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多數(shù)父母的誤區(qū)。在你的引導下,她能保持強烈的探索欲望嗎?她的專注力有沒有被破壞……絕對值得一看的好文章!
一、不知道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現(xiàn)當成不乖的行為斥責孩子,違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隱患。
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 內(nèi)在生命力的驅(qū)使,在某個時間段內(nèi),反復操作某一動作或反復學習某 一項能力,并且學習能力特別強的時期。有依戀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腳等動作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細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膚觸摸的敏感期、執(zhí)拗 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數(shù)學敏感期、繪畫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續(xù)到一歲多一點,是口腔敏感期。無論成人怎么阻止,孩子總把手放進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萬不要認為不干凈而去阻止孩子,否則會留下心理隱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證入口的東西相對干凈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用口腔去探索!
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如果順利渡過,以后再也不會用嘴啃食物之外的東西。有些孩子進入幼兒園、小學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習慣,甚至延伸成別的不良行為,例如:愛吃零食、吐口水、罵臟話!都在一定程度與口腔敏感期沒過好有關。
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疊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時愛用手扔東西、用手指摳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的練習)。
與手的敏感期后期重疊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時候常常兩三個敏感期同時交叉出現(xiàn)。
兩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quán)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里的東西。親愛的爸爸媽媽千 萬不 要認為孩子自私,非要想辦法把他這毛病改掉不可。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quán)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quán)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系。國外的教育專家常說兩歲 孩子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們也應該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亂貼標簽。
順利渡過物權(quán)意識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現(xiàn)特別明顯時不要和他較真順著他即可。這個時間差不多要三四個月(視孩子情況不同而定)。之后尋找到適當?shù)臋C 會,即別的孩子與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時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給你玩,你高興嗎?”當他點頭時再告訴他:“你把玩具分給別人玩,他們也很高興”。就 此可以打住,別馬上強迫孩子。
如此反復幾次之后,讓他嘗試把玩具分給別的孩子,通過練習他知道玩具是屬于他的,分給別人玩之后還是會要得回來,和別人分享大家都快樂,這樣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歲前后進入分享階段。
注意1:處在強烈的物權(quán)意識確認期的孩子,大人千萬不要去逗引孩子,強搶孩子手中的東西,讓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氣!”這是絕對不可以的行為!
注意2:當孩子能分享的時候,把東西分給我們吃,我們一定要接受,不要說“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這樣就是拒絕孩子的分享,將給孩子帶來的感覺是失望,孩子就會把分享和失望聯(lián)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樂,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三四歲的孩子進入秩序、完美、執(zhí)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塊餅掰掉一點給孩子,孩子會哭鬧不止拒絕接受,成人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們破壞了孩子對圓的感覺。
其他各個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現(xiàn),比如五六歲時有一個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讓孩子順利自然地渡過,才會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
二、錯把知識灌輸當早教,總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
人們常說三歲以前是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不是讓孩子學會多少知識,而是心理成長最重要的時期。心理成長才是早教的重要內(nèi)容,健康的心靈是一生幸福的源 泉。這個時期溺愛孩子,以孩子為中心,讓他吃獨食,為他包辦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輕易地提前地滿足他物質(zhì)的需要,而忽略他內(nèi)心的感受等等,這種重物質(zhì)滿足 輕精神滋養(yǎng)的方式,只能培養(yǎng)出一個不健康不獨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范。對于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認為我在瞎說,這個說法在我剛剛接觸之初也不理解,我經(jīng)歷了整整兩年,通過大量的觀察和實踐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來的。
舉個例子:當客人和小寶寶打招呼時,孩子沒有回應,成人通常出于禮貌和面子,都會督促說“叫啊,怎么不叫阿姨,怎么不回答,你應該叫阿姨呀,你這孩 子就 是這樣”等等,這樣做就是教,教就會給孩子壓力。如果一邊教還一邊指責,那更是折磨孩子。我們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氣回應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 姨,再見!”“謝謝奶奶,我吃過了。”等等。這就是示范,而不是教。
手指靈活的孩子大約18個月就可以開始練習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長都會說:“錯了錯了,左右錯了?!弊笥义e了?以小寶寶的能力來說,是 沒有 對錯的,告訴他錯了會給他壓力,我們說話的口氣會讓他緊張:什么事,媽媽干嘛口氣這么不好?只要平靜地告訴孩子:“兩只鞋交換一下。”
這是把正確的做法告訴他,這樣就行了,不要去教這是左邊,那是右邊(孩子大腦很簡單,接受正確的指令就行了,太復雜他接受不了)。據(jù)我的經(jīng)驗,一兩個月的提示之后,孩子就會穿鞋,而且左右不會錯。
操作玩具時,也只要示范,“寶寶,看媽媽做”,媽媽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后,給孩子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反復調(diào)整反復操作,不要打擾他,不要在他發(fā)生一點點錯誤的時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錯了錯了,不是這樣做”。這樣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內(nèi)化的機會。
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沒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就是在我們的教當中失去的。孩子們的專注力就是這樣被我們破壞掉!我們應該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調(diào)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評。足夠的愛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千萬不要用學步車!一定要讓孩子爬行!
學步車對寶寶的健康有百害而無一益。學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礙,掌握技巧保持身體平衡,學步車不需要這么“麻煩”,輕輕松松稍一觸碰即可溜出很遠,這使得孩子難以克服心理障礙適應自已學走路這個辛苦的過程。所以用了學步車的孩子更慢學會走路就是這個道理。
另一種情況是:用了學步車的孩子腳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費很長時間讓寶寶學習整個腳掌著地。用了學步車,孩子爬行的機會大大減少。很多老 人常 常很得意“我的孫子不用爬,直接走路,真利害!”他們不知道,人類一定要經(jīng)過爬行發(fā)育才健康。沒有爬行的孩子,身體協(xié)調(diào)性不好,影響生活和運動。前庭神經(jīng) 發(fā)育不良,影響未來的閱讀、寫作,也會阻礙語言的發(fā)展。
四、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是建立良好性格的開始。
喜、怒、哀、樂、恐懼等都是老天賦于人類的正常的情緒表現(xiàn)。我們成年人總是喜歡高興的事,對于啼哭常常覺得很煩。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們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對孩子說“不要哭,不要哭”,這是非常大的錯誤??奘撬麅?nèi)心矛盾和沖突的釋放,不是壞事,成人只要輕輕地擁 抱他,撫摸著他的后背,第一句話說“哦,寶貝,媽媽知道……(剛才發(fā)生的什么事),你非常難過,媽媽理解你”“哦,寶貝,媽媽知道你摔疼了,還有一點點嚇 到了是嗎”,這是共情,表示我們理解他,接受他的悲傷是調(diào)整他的情緒的開始。
第二句話一定要說“媽媽知道你不開心(這很重要)”,這樣一說他會很快開心起來的,第三句話是“媽媽愛你,媽媽理解你”。最后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讓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覺呼出去效果更好。
如果您學會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淚還掛在臉上就跑開找小伙伴去了。(這個方法我屢試不爽,非常見效,別人常笑我,畢竟是做早教的,孩子讓你一哄就好。其實這方法不是哄,是共情產(chǎn)生的效果。)
我們在養(yǎng)育小男孩時最經(jīng)常說“男孩子,哭什么!”“羞羞,男孩子還哭!”男孩子在兒童時期釋放他的悲傷情緒時,常常被成人阻止,慢慢地長大后,他有悲傷也不知道如何釋放,喜愛也不懂表達,所以讓丈夫說聲愛你有多難,相信很多妻子都有同感。
也就是說這樣的男孩成年進入婚姻之后,他一定無法與妻子進行良好地溝通,將影響婚姻品質(zhì)。請各位爸爸媽媽想想,如果您的兒子未來婚姻生活可能因此不幸福,您還會制止小男孩的哭泣嗎?請無條件地接受他的悲傷!男孩哭泣不是丟面子的事!
幾個月的嬰兒一旦啼哭我 們常??谥袘吨皝砝瞾砝病本褪f火急地沖過去,這樣不好,孩子會養(yǎng)成控制大人的心理,應該用輕松而平緩的語調(diào)說:“餓了是 嗎?媽媽來了”。一旦孩子掙扎哭鬧拒絕某件事就用妥協(xié)的聲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其實應該用平緩的口氣說:“好,現(xiàn)在不要,我們等會兒再……(做 某件事)”。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可以用哭鬧控制大人,可以隨心所欲。
許多時候教育方法的實施要善于觀察總結(jié),而不是一以概之。
五、為什么兩至三歲的孩子越制止他越愛打人?因為攻擊行為是大部分孩子必經(jīng)的成長過程。
兩歲多至三周歲時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現(xiàn)打人的現(xiàn)象,成人千萬不要說“不要打人”“你怎么又打人了?”這是沒有任何作用的。這使得孩子認為這個動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發(fā)反復出現(xiàn)打人動作。
大多時候是因為孩子處于口、手和腳的敏感期,他熱衷于用口、手、腳探索世界,認識事物,探索的范圍當然會包括他人的身體,于是出現(xiàn)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擊行為。
還有一個原因是他還沒有掌握人際互動的方法。當他的語言還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維的時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現(xiàn)用有沖擊力的身體動作替代。他可能只是表達“你讓開別擋著我”“你不要弄我的東西”,但是話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搶奪過來了。
有的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 通過攻擊別人發(fā)泄不良情緒,或者想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給他貼上標簽“你是個壞孩子會打人”,只要不強化, 在他打人時,向?qū)Ψ郊议L和孩子致歉,及時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讓他繼續(xù)出現(xiàn)攻擊行為,平靜地離開。同時,及時調(diào)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給予他充分的安慰。這個 階段的孩子講道理是百分之百沒有用的。
同時被沖擊到的孩子的家長一定要冷靜,不要認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負了,很多孩子是通過肢體沖撞來交往的,要理解對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問題。 如果認為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會使得孩子養(yǎng)成受氣包的性格,會一輩子都受人欺負。回家也別向家里人訴說孩子被某某某打了什么的,這些都使得孩子覺得我就是容 易被人打,他會覺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好讓別人不喜歡,這樣會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正確的做法是,接受對方家長的道歉,對這個孩子說“你是個好孩子,我知道 你只是想和我們家寶寶玩(可以根據(jù)情況換個字眼),你們倆握握手吧?!?/p>
三周歲以后,孩子慢慢懂事些時,如果還打人,就要深層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時在他每一次攻擊別人時,告訴他“不可 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負面的信息加進去。只要孩子出現(xiàn)負面的行為,第一原則,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強化!
孩子天生愛嘗試并重復那些能產(chǎn)生有趣、刺激后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為。正確的做法就是讓行為后果變得毫無意義,他自然就放棄了。
六、我們何以把孩子當成馬戲團演員?成人所不欲,勿施于童。
許多家庭家里來客人時,就招呼孩子:來來來,唱首歌,跳個舞。這是極不尊重孩子的行為。不要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節(jié)目,這會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將所有的注意力用于取悅別人,成年后,一旦別人不認可他,就會使他遭遇巨大打擊,不能很好地發(fā)揮自己應有的內(nèi)在的能力。
“你叫什么名字?”如果孩子有機會選出最令他們討厭的一句問話,這句一定排名榜首。請成年人想想看,如果一個身高是你兩三倍,體重是你幾倍的“外星 人” 動不動就俯看著你用毫不客氣的口氣來問你,你樂意回答嗎?早就白了那個不禮貌的“外星人”一眼了,是嗎?那么孩子不喜歡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怎么可以責備 他沒有禮貌呢?
我們應該:蹲下身子,目光與孩子的目光保持平行,自我介紹之后問孩子的姓名:“我是林老師(阿姨),非常高興認識你,可以告訴我你的名字嗎?”而且記住第一次見面千萬不要隨意觸碰孩子,這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修養(yǎng)!
如果有人這樣對你的孩子,千萬不要因為面子,甚至幫著別人奚落自己的孩子“對,他就是不愛說話!”“怎么這么沒有禮貌,快回答叔叔?!薄八褪沁@樣 膽小”等等。如果一個孩子經(jīng)常被父母置于這樣不開心的境地,你要讓他外向活潑是很難的。所以經(jīng)常有家長反應說,我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外面就是小兔 子。孩子受到足夠的尊重,他的表現(xiàn)才會內(nèi)外如一。
爸爸媽媽您愿意別人嘲笑你嗎?不愿意對吧?所以當我們的孩子說出讓人忍俊不禁的童言時,千萬不要哄堂大笑。例如一個孩子說“我爸爸不穿衣服洗澡”,一家人在大笑之后又故意問這孩子“你是穿著衣服洗澡?”這不明擺著搞亂孩子的思維嗎?許多家庭常常對孩子開這種玩笑。
不要隨便戲弄孩子,面對別人對我的孩子的戲弄,我常常毫不客氣地予以拒絕:對不起,我的孩子不喜歡開這種玩笑。在孩子和面子之間,我們理應選擇孩子。
七、我們常常不知不覺間傳遞了許多負面的、消極的信息給孩子!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向別人訴說孩子的種種“劣跡”。比如很多媽媽常常在客人面前說:“他就是這樣膽小!”“他就是不愛吃飯!”這樣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為這樣的人。他會朝著你期望的方向達成結(jié)果:他一定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愛吃飯。語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裝作偷偷說給別人聽,但又讓孩子聽到:“你知道嗎,我們寶寶今天玩秋千時表現(xiàn)特別勇敢!”“你知道嗎,我家寶寶今天自己吃了滿滿一碗飯?!边@樣 會在 孩子心里傳遞一個信息:“啊?媽媽說我勇敢?是嗎?嗯,我明天還會更勇敢的!”“啊,媽媽這么高興,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边@就是積極的暗示,能直達孩 子的潛意識,影響巨大。
不要威脅孩子“再吵鬧,媽媽不要你了?!边@是最大的威脅,最深的恐懼。因為幼小的孩子離開家庭,他是無法生存的。媽媽對孩子的語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開始。正確的說法是:“請安靜,媽媽愛你!”其它讓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會傷害他的話都不能說。
特別強調(diào):堅決杜絕說以下的這些話:“不要吵,再吵警察來了?!薄霸亵[,醫(yī)生來打針了。”“快睡,大灰狼來了?!比绻悴贿@樣威脅你的孩子,他外出時就會落落大方、活潑開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萬不要和孩子開惡意的玩笑“你媽媽不要你了,她不來接你了”。對孩子說這樣話的人,你一定要讓孩子遠離他,這種玩笑話十分惡劣,對孩子的安全感的構(gòu)建極為不利。
八、一個奶話連篇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語言教育不當?shù)慕Y(jié)果。
不說奶話,例如“腳腳”“鞋鞋”“吃飯飯”,甚至自編些別人聽不懂的嗲語。自出生起,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語法正確,發(fā)音標準的母語。主要撫養(yǎng) 者與嬰兒對話時要用夸張的口形、清晰的聲音、緩慢的速度,例如:“寶-寶-睡-醒-了”。切忌說奶話,否則到了四五歲時仍然口齒不清。孩子能一次性學好標 準的發(fā)音,為什么要讓他多學一次奶話?浪費時間、精力、神經(jīng)信息儲存區(qū)。
許多孩子到了兩歲多還分不清你我他,這也是成人不注意的結(jié)果。為了讓孩子盡快掌握第一、二、三人稱代詞,一周歲之后媽媽和寶寶交流時就應該采用人稱 代 詞,以便孩子模仿。應該多說“我倒水給你喝”,而少說“媽媽倒水給寶寶喝”。孩子說“寶寶的”,成人應該跟著說“是的,是你的”。當孩子說錯時,千萬不要 哄堂大笑,那當下孩子會被笑懵的,失去了學習的機會。
九、不要對孩子說“聽話”,讓孩子愉快地遵守規(guī)則,將規(guī)則內(nèi)化到心中,成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中國的家庭教育、社會秩序中隨 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行為規(guī)范,但遵守者廖廖無幾,這是為什么?是中國人天生不守規(guī)矩嗎?是我們教育過程中不談規(guī)則嗎?肯定不 是。隨著這幾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睜眼一看,我們和世界文明原來有這么大的距離。只要沒人監(jiān)督,我們就犯規(guī),還心存僥幸“應該沒有人看到吧?”這到底是為 什么?
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大部分人信仰上帝,深植于他們心中的是,我不能做對不起良心的事,上帝會看見的。所以德國的地鐵站口是沒有檢票員的,國外許多超市是自行過磅計價的,國際上無條件退貨是通行做法。
而我們從小被別人監(jiān)督著長大,小時候在家聽爸爸媽媽的,時時被提醒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上了學,聽老師的,遵守這個遵守那個,孩子從來就沒有機會自行判斷,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應自發(fā)地遵守的規(guī)則。
沖擊規(guī)則是孩子在試探我們的底線,其實就是遵守規(guī)則的開始,我們要寬容地對待,提醒他“你忘了什么”,而不是批評他,給他壓力。(“你怎么忘了”也不能說,“怎么”這兩個字會對孩子形成壓力,有責備的意思。)
同時,我們應當充分地尊重孩子自發(fā)的探索行為。當孩子自發(fā)的探索行為得到我們的尊重時,他就會開始遵守我們給他設定的規(guī)矩,也就是說他將學會有智慧 地順 從他人,這時候紀律的曙光就出現(xiàn)了,規(guī)則就內(nèi)化了。內(nèi)化的規(guī)則將伴隨孩子終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這個內(nèi)化的規(guī)則。
十、如何處理孩子在交往過程中搶奪玩具的問題。
從小寶寶們一開始交往,就應該確立一個原則,誰的玩具誰就有決定權(quán),成人不能強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給別的寶寶,也不能誘勸他讓給別人。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游戲器械,誰先拿到或是誰先開始玩,他就有權(quán)決定繼續(xù)玩還是離開,其他寶寶必須等待。
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會哭鬧,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氣說:“我們要學會等待!”也可以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暫時離開。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時候,成人千萬不要說他“你就是小氣”、“小氣包”等等,不斷地給孩子貼這樣的標簽他永遠學不會分享。
孩子清楚他對自己的物品擁有自主權(quán)之后,才談得上分享。如果成人出于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強行給別的孩子,那么就意味著你告訴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搶別 人的玩具,所以無論何種情況,規(guī)則必須是統(tǒng)一的。正常在三歲之后,孩子了解到玩具分給別人玩,自己還是可以把它要回來的,這樣他就樂于分享了。三歲之前, 千萬不要急著培養(yǎng)孩子的大公無私的品質(zhì)。
人們對早教認識的五大誤區(qū)
誤區(qū)1.早教課的主體是孩子
很多家長以為,上早教課就是把孩子扔到課堂上,去跟著老師學東西。所以,自己心不在焉,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在一旁聊天或隨意走動或者打電話。其實,早教課,教的是家長,不是孩子!
早教課的意義在于幫助父母建立科學的早期教育理念,了解一些育兒知識,包括飲食、健康和開發(fā)智力等等;幫助家長及時把握寶寶的敏感期,協(xié)助寶寶一起感受新事物;讓家長懂得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的特點、興趣和能力;強調(diào)親子互動,使家長通過與孩子共同游戲,掌握一些教育的方法與技能,等等。這就是為什么 前面我說,感覺上早教課我比孩子還累的原因。因為,真正受教育的,是我啊。
誤區(qū)2.早教課的責任在老師
有些家長把教育的責任全部寄托在早教課的老師身上,以為早教課的老師就像幼兒園老師或者小學老師一樣,教書育人。其實,早教課的老師,主要是示范和引導,幫助家長和孩子進行互動游戲。
很多家長花錢報了早教班,因為自己工作繁忙,就讓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保姆,來陪孩子參加早教課,完成“陪讀”的角色,心想反正有老師嘛。這都是不對的,最好由父母親自陪伴孩子參加早教班,才能起到受教育的目的。
誤區(qū)3.早教課是開發(fā)智力,能讓孩子更聰明
有些家長錯誤地認為:只要上了早教課,我的孩子就會更聰明,就比其他孩子贏了一個起跑線。其實,早期教育不僅局限于智力開發(fā),早教也不是培養(yǎng)“神童”,早教課的內(nèi)容還包括為孩子創(chuàng)建一個成長環(huán)境,引發(fā)孩子的探索行為,促進孩子在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認知能力、情緒和社會行為這五大領域的全面發(fā)展。早教班并不是想象的神奇班,不是所有上過早教的孩子將來就有所作為,而沒上早教班的孩子就什么都不是。
誤區(qū)4.早教=早學習
我曾聽一個反對早教課的媽媽說:“現(xiàn)在的孩子真是累,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就要到處上課?還在吃奶的小屁孩,就開始學習?”她對早教課產(chǎn)生了一個誤解,其實,早教課并不是讓寶寶來學習知識的。
很多家長喜歡用“會認多少個字”、“會背多少首詩”、“會數(shù)幾個數(shù)”這樣的標準來衡量孩子早教的效果。然而,早教課的最大意義并不在于教會寶寶唱一 首歌、認一個字或者背一首詩,而是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于樂,生動有趣,讓寶寶學的開心,在游戲中提高寶寶的獨立性、想像力、記憶力、專注力、適應能力、社交能力等等。
誤區(qū)5.早教課的效果立竿見影
有的家長說,感覺寶寶上了早教課,也沒什么改變沒什么進步。其實寶寶的學習都有一個積累的過程,特別是1歲以下的小寶寶,接觸的東西不會馬上表現(xiàn)出來,不可能上了課立即就有效果。而且,因為早教課更注重潛能的培養(yǎng)和開發(fā),所以早教效果短時期內(nèi)難以發(fā)現(xiàn)。
家長不能只重視結(jié)果,忽視過程,過分關注孩子是否有所進步。另外,也需要有心理準備,那就是:早期教育是有效的,但不等于所有的早教課程都是有效的。事實上,相當多的早教課程被染上了商業(yè)味,炒作成分多。
查了查資料,更加一頭霧水,而且各有說法,貌似各有道理。我決定,我也要拿出我自己的主張!我覺得,整明白下列問題,早教這事就算折騰清楚了。
1、早教到底是啥意思?我覺得早教的意思就是早期教育。而教育的范疇就大了。生活行為習慣、思想品質(zhì)的樹立、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
2、早教得多早?既然是早期教育,應該是越早越好,從胚胎期開始也不為過,不,從孕準期開始也不算太夸張?。ù蚝眠z傳基礎嘛)。不過早字固然重要,“什么人上什么菜”更重要。也就是說,順著孩子的發(fā)育特點和時機切入相適宜的教育方法最重要。教一個剛出生幾天的孩子建立小便規(guī)律,這就是違反客觀規(guī)律。而放任一個正在語言敏感期的孩子不理不睬也有點暴殄天物,超級浪費。
3、為啥要早教?其實我對早教這個說法本身就有些排斥。我覺得教育是個有始有終的事,不管任何階段都要進行教育,如果非要分早教,那就也要有相應的“中教”、“晚教”。而孩子要教育要引導,這沒啥為什么可問了。教育的意義誰都明白的。
4、早教要教啥?早教如何教?
1)我先了解了下孩子的各個敏感期,了解了下孩子的發(fā)育基本過程,然后注意一一對上“號”,根據(jù)各階段不同情況施教。
2)我覺得愛心、耐心和持續(xù)性是教育孩子的基礎。起碼有五個媽媽和我說,她們當初也教過自己的孩子識字認卡片背兒歌和唐詩,但三歲后全部忘記了。我追問了下,她們?nèi)渴呛⒆右粚W會就作了罷,而我現(xiàn)在經(jīng)常定期給xx復習復習,還根據(jù)某種情景而讀出某首兒歌或詩歌,加深他的感受。就算xx三歲后完全忘記了現(xiàn)在背下的詩歌兒歌,我覺得之前的教育也不是浪費,而是絕對發(fā)揮了作用,起碼,在建立良好親子關系這方面起過作用。重要的其實根本不是結(jié)果,而是過程。
3)自己要做好表率。檢舉下我自己:今天早晨我捏了個提子抱著xx出門,打算路上讓他吃這粒提子,剝了皮便隨手扔在了地上。老貓見了便批評我:你這樣沒公德心。還真是。我以后一定要注意再注意。
4)因材施教??吹轿浵佒v螞蟻,看到機器說機器。反正不放過機會,說個不停。當然,一切順著孩子的興趣轉(zhuǎn)。只要他不愿意聽立即叫停。
5)不打擾孩子的游戲。只要不是不安全不衛(wèi)生,都讓他接觸,擺弄,哪怕自己要收拾得很辛苦。
6)盡可能多地陪孩子。及時地回應孩子的需求。
7)讓孩子快樂了,我覺得就是早教成功了。
好象還是沒折騰清楚呀。不管不管了。我在這地方?jīng)]處去上親子班或者早教班,曾經(jīng)體驗過一次,出來后我比較狂傲地對我同事說,那早教班的老師還不如我呢。反正我對早教班不抱特別高的幻想,我對我自己比較抱以重任。
相信《這些早教誤區(qū),家長們應該知道!》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早教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專家表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fā)最為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個教育營養(yǎng)豐富的環(huán)境,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從而為其日后的發(fā)展打...
針對這種現(xiàn)象,在走訪了幾位兒童教育專家后,總結(jié)出了以下幾個家長必備的早教常識: 早教需要適齡化 早教施教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借助專業(yè)機構(gòu)的輔導和施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理想的早教需借助家庭、社會專業(yè)機構(gòu)、...
幼兒早期教育是個不容易忽視的問題。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幼兒。以下是孩子早教父母容易陷入的8大誤區(qū)! 1、不準掰手指數(shù)數(shù) 有些父母、幼兒園老師,教寶寶數(shù)數(shù)時,看見他們掰著手指頭數(shù),就會要求他們放下...
說到早教一詞,相信沒有家長不熟悉,但是說到具體的早教問題,卻鮮有父母有著正確的觀念和方法,甚至還有一部分家長連一些基本的早教常識也不具備,這勢必會對孩子的早教產(chǎn)生負面影響,甚至產(chǎn)生難以估量的不良后果。...
家長給孩子實施早教需避免哪些誤區(qū) 如果家長們真的是為了孩子健康著想,那么就讓孩子們遠離電子產(chǎn)品吧!兒童(0-6歲)操作電子視頻產(chǎn)品時間每次不宜超過20分鐘,每天累計時間建議不超過1小時,2歲以下兒童盡...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