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案例:讓孩子在參與中學習

發(fā)布時間:2021-05-22

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么。

不為明天做好準備的人是沒有未來的,當一次工作學習即將開始時,我們通常會提前查閱一些資料。資料的定義范圍較大,可指代生產資料。有了資料的幫助會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加如魚得水!你知不知道我們常見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案例:讓孩子在參與中學習”,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語言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理解語言活動的內容,體驗其中的情感。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闭Z言發(fā)展不是讓孩子強化大量的詞匯,而是讓孩子樂意交談、注意傾聽,理解內容,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以前的語言活動,我們通常是讓孩子聽故事,然后通過幾個問題讓孩子理解內容,最后在進行一個故事的講述,通過反復的聽,強化幼兒的記憶,以此達到理解的目的。我們很少考慮這樣的方式孩子喜不喜歡,這樣的方式孩子是否從心底里真正的理解?!督o熊奶奶讀信》這個教學活動,我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的方式,讓孩子主動參與,通過看一看、試一試、說一說、聽一聽、再講一講、說一說、畫一畫,讓孩子在多種感官、多次參與下進行學習,孩子的積極性很高,效果也比較好,孩子從內心真正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我所應用的方法是:

1、在情景談話中吸引孩子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孩子就失去了學習的源動力。因此在這個活動中,我利用熊奶奶收到了一封信看看是誰寫來的?進行導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注意力非常集中,都被這封信吸引住了,信一出示,孩子們的眼睛都一下子盯住了信。當我把信打開時,幼兒都非常專注,認真地看。這個環(huán)節(jié)在看一看的過程中就解決了兩個問題:學會了看信封,了解了信的大致內容。

2、在體驗中表演故事,教師與幼兒互動

在平時的故事教學中,我只會提幾個問題,讓孩子領會其中的思想含義,通過幼兒的回答來完成教學的任務。但這一次活動我是以熊奶奶的角色讓小朋友幫忙讀信。讓幼兒自由地去看一看,讀一讀。幼兒更具有自主權,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能力。同時又體驗了故事的內涵,也發(fā)展了孩子的講述能力。教師參與其中,與幼兒建立了平等的師幼關系,孩子在教師的引導下,講得更有勁,膽量也更大。

3、重視操作,讓孩子在操作中學習

本次活動在設計的時候,幼兒在理解和講述故事、體驗小動物內心所想之后,讓孩子知道同一封信,用不同的語氣、語言讀就會有不同的效果,只要心里想著別人,就會受到大家的喜歡,如果心里老是想著自己,別人自然就不會喜歡你。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活動延伸,放在了區(qū)角活動中,利用“教師節(jié)”這個機會讓孩子們學小熊把自己心里想對老師說的話用畫畫的方法給老師寫封信。操作興趣濃厚。

本次活動,環(huán)節(jié)的安排緊湊,形式也比較多,因此幼兒學習興趣高,達成目標也比較好。綜觀活動,都將幼兒推在前臺,提問中都處涉及到你怎樣,這正體現(xiàn)了《綱要》中提出尊重孩子的理念。endrikfelipe.com

當然,整個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對于學生回答不太理想時,我的課堂應變能力及靈活性還不夠。孩子的語言講述能力還不夠等等。今后要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案例:我在觀察中學會了許多


實錄:

自主游戲的結束音樂響起,孩子們紛紛把玩具物歸原處。杰杰.煊煊和媛媛三人一起搬走大型積木。由于大型積木又大又高,他們三人各施其能,有的搬得又快又多,有的搬得又少又累。

杰杰是個急性子,拿了積木就走,而且每次只拿一塊,來來回回跑了十幾圈,也只不過搬了十幾塊積木而已,跑得氣喘吁吁。最后,她坐在一邊歇歇,不搬了。

煊煊個子高,一塊一塊地把大型積木疊起來,疊得有八塊這么高,眼看就要倒了,他這才住手不疊了??墒堑冒堰@疊積木搬過去呀,總不能放在這兒算了。于是他用力推,但是他推在上部,下部沒站穩(wěn),“嘩-”地一下,剛才那疊高高的積木全倒了,他傻了眼。

媛媛搬積木的方法與他們不同,三塊大型積木疊起來,捧好就走,再來疊三塊,再搬回去,就這樣來來回回跑了四次,她就把積木全搬走了。

思考:

從搬積木的方法與結果上可以看出:這三個孩子的經驗基礎與認知水平是有差異的,同時從孩子們的動作表現(xiàn)中,我也了解了他們不同的學習特點及個性。

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說過:“惟有通過觀察與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在需要與個別差異,以決定如何協(xié)調環(huán)境,并采取應有的態(tài)度來配合幼兒成長的需要?!边@就要求教師必須耐心地去觀察幼兒,關心他們的需要,理解他們的情感,協(xié)助他們的發(fā)展,并以審視的眼光來判斷他們所謂的無意義的行為和反應。

作為教師,只有在觀察中才能真正了解幼兒的個性、氣質,了解每個孩子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他們提供適宜的材料,滿足他們的的興趣和需要,給他們以最需要、最合適的教育,才能是他們的各種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案例:教師的參與不可少


中班的孩子喜歡觀察,但沒有堅持性。因此,連續(xù)性觀察往往半途而廢,沒有結果。如何引導孩子們做連續(xù)性觀察并獲得成功呢?我想用和孩子們一起做觀察記錄的方法試一試,因為孩子們在和老師一起做事情的時候興趣是最高的。

我找來綠豆和蕓豆來做“比一比誰先發(fā)芽”的試驗。在把綠豆、蕓豆分別泡在小盤子里的同時,我和孩子們一起設計了一張記錄表:用小綠點表示綠豆,用棕色的橢圓形表示蕓豆,在綠豆和蕓豆的下邊分別畫出一周五天的記錄空格立在自然角中。我鼓勵孩子們看看它們有沒有變化,怎樣變化,誰先發(fā)現(xiàn)它們的變化,誰就來做觀察記錄。

第一天一早,松松來到幼兒園就直奔自然角,拉過泡豆豆的小盤子仔細地看起來。不一會兒,松松興奮地告訴我:“老師,小豆豆變了!快看小綠豆的綠皮破了,上邊還有個小白點?!甭犓@么一說,我和其他小朋友趕緊圍過來仔細地觀察,還真的有三四個小綠豆破了皮兒,上邊的小白點是綠豆發(fā)的芽兒。但是我沒有直接告訴孩子,而想聽一聽他們的說法,了解一下他們有沒有關于種子發(fā)芽的經驗。這時,樂樂問:“那個小白點是什么呀,是小芽芽嗎?”明明說:“不像,媽媽買來的綠豆芽可比它長?!薄澳鞘鞘裁囱剑俊薄拔乙膊恢?。哎,你看蕓豆怎么起了好多皺紋呀,真難看?!薄笆撬莸陌?,像個老頭,嘻嘻……”孩子們捂著嘴笑了起來。為了鼓勵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特別是第一位發(fā)現(xiàn)者——松松,我讓他把小綠豆的變化畫在記錄表中,讓明明把蕓豆的變化也記錄在表中,用他們明白的符號做記錄,然后,請他們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為了直接肯定他們的行為,鼓勵其堅持連續(xù)性觀察并激起大家的觀察興趣,我則把他們的話記錄在與之相對應的符號下面,幫助其表達得更清楚。從此,每天都會有四五位小朋友熱心地關注著綠豆、蕓豆的變化過程,爭著做記錄,結果原定五天的觀察記錄表格已遠遠不夠使用。干是,我們又增加了一張表格,讓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連續(xù)性觀察活動當中。

由此可以看出,要培養(yǎng)孩子某種興趣并能夠將這種興趣保持下去,老師的積極參與對孩子們來說是最佳的鼓勵方式;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表現(xiàn)與展示的機會,是孩子們擁有成功感受、增強自信的最佳途徑;同時成功與自信又會促進孩子自主發(fā)展并保持對某一事物的興趣性,使之不斷探索再獲成功,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案例: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


這是我們小二班探究性主題活動——《球寶寶》中的一個真實活動的記錄。

雖然“六一節(jié)”的一系列慶?;顒痈蓴_了主題開展的進程,但小朋友對《球寶寶》還是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在玩滾珠畫《夏季的服飾》后,他們開始將興趣轉向于探究球的滾動。6月2日這一天,小朋友又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球寶寶”,帶著探索的欲望,到戶外的平地、草地、鵝卵石路上快樂地玩起了“球寶寶”,他們有的用手推,有的用手撥,有的用腳踢……充分體驗著滾球的樂趣。突然有幾個小朋友不小心地將球被踢進了沙池里,正當他們躍躍欲試地想走進沙池里去撿球的時候,我的腦子里馬上冒出這樣一個想法:何不利用這一“解決問題的現(xiàn)實情境”,為小朋友提供一個自己解決問題的平臺呢?于是我阻止他們的腳步,轉而用帶有挑戰(zhàn)性的口吻問小朋友:“如果人不走進沙池里,怎樣才能將球救出來呢?看看誰能想去好辦法來呢?”聽我這么一說,小朋友們的眼睛里馬上閃耀出思索的光芒,于是,一場熱火朝天的救“球”行動就展開了,我作為“小朋友‘救球’行動”的現(xiàn)場觀察者,用照片的形式及時記錄下來?,F(xiàn)將其整理成文字資料,并對小朋友的每一嘗試的行動的背后(幼兒在此行動中所蘊涵的學習)進行闡釋。

■思琦在沙池旁邊找來了一根小木棍,嘗試著鉤她的皮球,可是棍子不夠長,鉤不著。而旁邊的振華也使勁地伸長身體,試圖想抓住籃球,但還差一大截呢!(“找來木棍以及伸長身體”這一辦法,反映了小朋友在運用已有的經驗在進行解決問題的嘗試)

■振華觀察了一下沙池的情況,說:“到那邊,那邊的球比較近?!彼麄冏叩缴吵氐牧硪贿叄粗丝拷吵剡叺囊粋€黃色的波波球,“波波球救出來啦!”他們?yōu)樽约旱某晒g呼雀躍(尋找最佳位置,先解決“容易的問題”,體現(xiàn)了解決問題“先易后難”的策略),這時聽到泳淇高興地大喊:“我來了,我來了!”原來他跑到活動室用塑料積塑拼來了一根前端帶勾的救球工具,看來他的想法不錯,想用這個勾勾出球(制作一個“有帶勾”工具,足以看得出泳淇小朋友解決問題的技巧,確實比他人高出一籌,經驗似乎比較豐富)。

■“先救我的大籃球?!庇句坑镁惹蚬ぞ邍L試勾籃球,他的行動引來了其他孩子的觀望,他們緊張地為他加油、鼓勁。可是大籃球太重了,使得救球工具接連幾次脫節(jié),而籃球還是紋絲不動(蠻以為可以輕松地解決這一難題,但“籃球太重了”,新的問題的產生,促使小朋友再次動腦筋去思考)。

■旁邊的弘毅提醒他“這個太重了,勾不動,試試那個小皮球?!保ê胍憧此剖俏慌杂^者,而其實他也是“救球行動”的積極參與者,他也在積極地動腦筋地思索著,并將自己的建議及時地“告訴”泳淇,可以看得出他的“臨場”觀察還是非常仔細的。)于是泳淇接受他的建議,開始嘗試著勾籃球旁邊的小皮球,嘗試中他發(fā)現(xiàn)用撥的方法能夠使球滾過來,最后他把球撥到了沙池邊,大家爭先恐后地將球“撈”上來(幼兒在每次的“救球嘗試”,其實就是其將自己的“假設”付諸實踐的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

■看著泳淇汗流浹背的樣子,嘉釧自告奮勇地說:“輪到我來了!”他替換下泳淇,勇?lián)鹁取扒颉钡娜蝿?,他也是用撥球的方法救出了一個紫色的波波球(很顯然的,嘉釧小朋友在觀察泳淇小朋友的“救球”過程中,也學到了“救球”的訣竅,輕

而易舉地將球“救”了出來,這也許是幼兒間的“觀察學習”或“間接學習”吧)。

■嘉釧拿著波波球走到一旁玩去了。妍燁接過救球工具,右手扶著沙池圍欄,用左手試圖將大籃球撥到沙池邊,可是力氣不夠,籃球只是晃悠了一下,又回到原來的地方。圍觀的孩子認為一個人的力量不夠,紛紛表示“我來幫助你?!睗h彬、陳藝伸出援助之手,想同心協(xié)力將這個籃球撥到沙池旁。當籃球快撥到沙池邊時,拿著木棍一直站在沙池旁觀望的鴻琳伸出了木棍,在救球工具和木棍的共同配合下,最后籃球成功地被“救”出來了,“成功啦!成功啦!”大家歡呼雀躍(在幼兒有效合作的過程中,幼兒除了可以深深地體會到合作的快樂與重要性外,是否也在無形中感知著“外力與物體運動的關系”呢??。?。

■“耶!”最后一個皮球也成功救出來了,大家松了一口氣,孩子們邊喘著氣邊向我報告“老師,我們成功了,球都被救出來了?!笔前?,這次救球行動還真是費了他們不少勁。我贊許地點點頭,夸他們真能干(可以看得出:在問題的圓滿解決后,幼兒除了有一種按奈不住的高興外,更有一種如獲重釋之感,對于小班幼兒而言,“這樣的行動”,不管是從“活動的堅持性”,或是“活動操作的難度”,畢竟還是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而在幼兒“力所能及”范圍內的“挑戰(zhàn)”,是最能促進其更大程度上的“發(fā)展”)。

在我們凱旋而歸的路上,泳淇和黃鑫一同抬著工具,邊走邊議論:“這根工具要收起來,可以用來救球?!笨吹焦ぞ呱系纳常句咳滩蛔∠氚阉拇蚋蓛?,一使勁,工具給拍斷了,黃鑫說:“這個工具都是沙,我們還是把它洗干凈,再收起來吧!”于是他們一人拿一截,邊說笑邊跑開了……

我為當時的“我”有如此“靈機一動”的處理而慶幸,如果當時的“我”沒有敏銳地意識到這其實是幼兒在真實情景中學習的一次好機會,而是“習以為?!钡刈屗^,那么,幼兒如此生動的“可以看得見的學習”怎能出現(xiàn)呢?幼兒的發(fā)展也就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機會。幼兒的發(fā)展就在平日的活動中,教育的契機就在尋常的時刻中。

從這一案例中,我還深深地體會到: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除了物質環(huán)境、精神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外,還應注重設置有利于幼兒發(fā)展的認知情境,就如建構主義者所強調的“學習的情境性”,提倡在教學中使用真實性任務,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合作來解決情境性問題,使所學的知識與一定的真實性任務情境掛起鉤來,以此建構起能靈活遷移應用的知識經驗。為了促進學習者的知識建構,教師要創(chuàng)設平等、自由、相互接納的學習氣氛,耐心地聆聽他們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同時還要多為學生設計情境性的、多樣性的學習情景,幫助學生利用各種有力的建構工具來促進自己的知識建構活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具有正確的兒童觀,學會觀察,捕捉教育契機,及時調整計劃,創(chuàng)設認知情境,尊重孩子的想法,當這種情景對孩子們的認知構成挑戰(zhàn),是他們能通過“跳一跳,夠得著”時,他們便會積極思考,采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運用工具不斷實踐、驗證,勇于面對失敗,最后獲得成功的經驗,這次經驗將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遷移到處理我們生活中的其他事件。有些孩子作為旁觀者,通過觀察行動者的現(xiàn)場經驗性操作,間接獲取了一定的經驗,從而“無師自通”。同時在活動中孩子的合作意識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是很不容易的,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不同的人可以對某種問題形成不同的假設和推論,而他們通過相互溝通和交流,相互爭辯和討論,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務,共同解決問題,會形成更豐富、更靈活的理解,孩子們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這些都是孩子們一種過程性學習,我們要支持孩子的這種學習、鼓勵他們大膽探索,適時地推動他們的發(fā)展。

案例:讓孩子們在自然角中獲得更多的發(fā)現(xiàn)


情景一:早晨戶外活動的時候,楊凌峰小朋友從草叢中發(fā)現(xiàn)了一只大蝸牛,于是建議把蝸牛抓回去,放在班級的自然角。蝸牛一到班級來做客,吸引了全班小朋友的目光。做完早操上來,小朋友都往自然角里鉆,遲遲不肯離開,怎么也舍不得去洗手吃點心。蝸牛一下子成了小朋友們的焦點,大伙在那七嘴八舌地議論起這個小客人來。楊凌峰說:“這只蝸牛好大啊,你看他的殼是咖啡色的,一圈一圈的?!标愳常骸翱炜?,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線!”王亮凱:“蝸牛的殼好重哦,害他爬的那么慢?!眲Ⅷ欥危骸澳銈兛?,蝸牛越爬越高了,順著葉子爬到屋頂了!”……課后,小朋友第一時間又跑到了自然角去,這時,小朋友驚奇的發(fā)現(xiàn)蝸牛產下了一只小寶寶,小朋友們更是興奮了,提出了許多問題:蝸牛媽媽是怎么生寶寶的,從哪里生下來?寶寶生下來吃些什么?哎呀,蝸牛媽媽怎么死了?……

情景二:第二天,一位小朋友跑來跟我報告:“老師,自然角又來了一位小客人,是大一班小朋友帶來的螳螂,裝在瓶子里呢?!甭牭搅诵∨笥训膱蟾?,立刻走過去,發(fā)現(xiàn)螳螂的身邊早已經圍著一群好奇的寶寶。他們又在觀察這可愛的小動物,陳文濤還模仿起《3edu》里的螳螂跳起“大刀舞”。一到下課,小朋友更是按耐不住興奮,第一時間往自然角跑,平時遭受冷落的自然角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教師的體會:自然角是孩子們的主要活動區(qū)之一,以往我們總是常常在這里擺花養(yǎng)魚。然而孩子們很少“光顧”,即使停留一下,也很短暫;孩子們的活動也就是給植物澆水;給魚喂食、換水。還記得上學期,自然角來了三位小客人——巴西龜、春蠶和金魚,這三位小客人受到了小朋友的熱情款待。我們?yōu)樾∨笥言O計了“**到我家做客”的觀察記錄表格,小朋友們都能很認真地對待,為了能讓烏龜寶寶活的更好,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上網找資料,尋找巴西龜的飼養(yǎng)方法,了解它的生活習性;小朋友還為蠶寶寶、金魚寶寶取名字,小心照料,仔細觀察它們一點一滴的變化。一到自選活動的時間小朋友都往自然角里鉆,放學也爭著要把小動物帶回家照料。自然角成了小朋友充分發(fā)揮愛心,接受情感教育的橋梁,成了豐富幼兒知識經驗,發(fā)展觀察能力的紐帶。孩子們在與動植物的接觸中探究和發(fā)現(xiàn),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和探索,建構知識,從而獲得真正內化的知識經驗。不僅如此,孩子們在親身經理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還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發(fā)展了科學思維的品質,學會了學習。這一學期,由于工作的疏忽,忽略了自然角賦予的重要的教育意義。結合《3edu》的主題,開學的第一周我們請孩子采來了許多野花野草,經過孩子和家長以及老師的共同裝飾擺放在自然角中,但是只吸引了孩子短暫的目光,隨著花草的凋謝,孩子們觀看的熱情也隨之熄滅了。自從孩子把蝸牛和螳螂請進了班級的自然角后,我發(fā)現(xiàn)孩子更感興趣的是活生生的小動物。一切要從孩子的興趣入手,下周起將調整自然角的內容,和孩子們一起商討自然角的布置方案,一起動手將自然角布置起來,延續(xù)上學期較好的做法,通過表格記錄等形式,進一步調動起孩子們觀察的積極性,使自然角更加活躍起來,充分發(fā)揮出自然角的教育作用,讓孩子在自然角中獲得更多的發(fā)現(xiàn),讓孩子用自己的雙手、雙眼和智慧發(fā)現(xiàn)自然界的奧秘,目睹自然界的奇妙,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今后,將不斷提醒自己要用科學的理念、創(chuàng)造的熱情和智慧來重新審視和重建小小的自然角。通過極力孩子探究動植物,萌發(fā)他們對自然、對科學的敬畏和尊重,萌發(fā)他們對自然、對科學的崇尚和追求。

案例:讓科學在大自然中順利體現(xiàn)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大自然充滿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們的教科書。”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在孩子們的眼中是新奇的,是充滿疑問的。他們往往會產生一些成人難以琢磨的問題。作為教師,必須做一個忠實的傾聽者,認真的釋疑者和快樂的共享者。怎么樣才能讓科學探索滲透在幼兒的生活實踐中呢?我覺得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有目的性的設疑,允許幼兒有希奇古怪的想法,并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從而加深對有關問題的理解。如有一次在散步時,吳瑩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一大群螞蟻,其余的幼兒也“呼啦”一下全圍了上去,并紛紛開始議論,有的說螞蟻在這里找糧食呢?有的說螞蟻在游戲呢?有的說螞蟻在開會呢?聽了這些疑問,我沒有斥責他們,要求他們馬上安靜下來,只是在一旁說“是呀,小螞蟻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會聚集到這里來呢?大家一起來想一想。”孩子們聽我這么一說,又都開始熱烈的討論起來,這時孩子們已初步開始對這件事情感興趣,并增添了對周圍大自然的探索欲望,于是我進一步向他們解釋,螞蟻為什么會聚集在一起的原因,孩子們聽后恍然大悟,佩服螞蟻還有預知天氣的本領。

二、教師要善于抓住重點、指明方向,讓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并積極進行探索。如讓幼兒區(qū)分生熟雞蛋,我在玩之前先提出要求,讓幼兒知道應該怎樣玩,指明方向,然后再讓幼兒說一說那個是生的,那個是熟的,幼兒一開始沒有付諸于操作,瞎猜。當他們了解了操作的重要性時,紛紛開始自覺地操作起來,開始動腦操作,并及時做好記錄,這樣幼兒有了明確的要求,,收獲就更多了。

三、教師要對幼兒探索的結果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激發(fā)幼兒對下次活動的興趣,每次的探索活動結束,不管幼兒探索的結果對錯與否,作為教師應及時激勵

幼兒。有一次大部分幼兒發(fā)現(xiàn)樹上的黃葉掉了下來,他們就會問樹葉怎么會掉下來,而且掉下來的葉子中黃葉比較多?針對這一情況,我及時表揚了這些提問的孩子,并鼓勵他們自己回去種植小植物進行觀察,幼兒聽到老師的表揚,都表示回去仔細觀察。經過一段時間我都把這事淡忘了,但還有幼兒提及此事,并向我匯報觀察結果,可見幼兒對這次活動探索的興趣有增無減進一步激發(fā)了探索的欲望。

所以大自然是幼兒最喜歡的一本帶有問號的書,如果教師要想把問號變成句號,只有多觀察、多傾聽、多思考才能明白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求。

幼師資料《案例:讓孩子在參與中學習》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師資料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讓孩子在活動中學習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白尯⒆釉诨顒又袑W習”!最近我們班開展的等分活動是如火如荼啊,不管是在教學活動中、區(qū)域活動中還是在孩子的生活活動中,我們無時無刻地都在讓孩子認識等分...
    2020-06-24 閱讀全文
  • 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 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最近,xx小朋友不愿意去上幼兒園,于是我就把工作辭了,提前給xx小朋友放了暑假,可是,小丫頭一個人在家確實不好玩,總是纏著我要我跟她玩,于是,我每天除了干家務基本就是陪著她玩了,但是...
    2020-10-28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讓孩子在游戲區(qū)角活動中學習 最近我們班開展的等分活動是如火如荼的,不管是在教學活動中、區(qū)域活動中還是在孩子的生活活動中,我們無時無刻地都在讓孩子認識等分。對于我們大班的孩子來說,圖形的基本特征他們都已經了解了。于是,我們結合我們...
    2021-06-09 閱讀全文
  • 如何讓寶寶在游戲中學習?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想讓孩子學習的知識更多,然而讓孩子學習不一定要看書,寫作業(yè),上輔導課,玩游戲也是可以讓孩子學到東西的。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游戲適合寶寶玩?讓孩子在游戲當中學到知...
    2019-12-16 閱讀全文
  • 在失敗中學習 晨晨是個內向的孩子,在廢舊奶制品包裝盒制作活動中,她認真地制作著,但是在作品展示時卻不見她的成果。其他的孩子都高興地和同伴互相介紹著自己的作品,她低著頭不語,一臉的懊惱和失望……她的作品呢?這是怎么回...
    2021-01-04 閱讀全文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白尯⒆釉诨顒又袑W習”!最近我們班開展的等分活動是如火如荼啊,不管是在教學活動中、區(qū)域活動中還是在孩子的生活活動中,我們無時無刻地都在讓孩子認識等分...

2020-06-24 閱讀全文

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最近,xx小朋友不愿意去上幼兒園,于是我就把工作辭了,提前給xx小朋友放了暑假,可是,小丫頭一個人在家確實不好玩,總是纏著我要我跟她玩,于是,我每天除了干家務基本就是陪著她玩了,但是...

2020-10-28 閱讀全文

最近我們班開展的等分活動是如火如荼的,不管是在教學活動中、區(qū)域活動中還是在孩子的生活活動中,我們無時無刻地都在讓孩子認識等分。對于我們大班的孩子來說,圖形的基本特征他們都已經了解了。于是,我們結合我們...

2021-06-09 閱讀全文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居多,家長想讓孩子學習的知識更多,然而讓孩子學習不一定要看書,寫作業(yè),上輔導課,玩游戲也是可以讓孩子學到東西的。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游戲適合寶寶玩?讓孩子在游戲當中學到知...

2019-12-16 閱讀全文

晨晨是個內向的孩子,在廢舊奶制品包裝盒制作活動中,她認真地制作著,但是在作品展示時卻不見她的成果。其他的孩子都高興地和同伴互相介紹著自己的作品,她低著頭不語,一臉的懊惱和失望……她的作品呢?這是怎么回...

2021-01-0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