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原因。
家園共育講究的是快樂專遞,開心學習!教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幫助孩子們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園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6歲以前的孩子任性的原因”,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面對六歲以前的孩子任性有很多的原因,面對眾多孩子任性的原因,需要家長要怎樣去管理這樣任性的孩子的嫩。家長們可以通過我們下面的內(nèi)容了解對于不同原因任性的孩子應該怎樣處理。
1、孩子任性的性格原因
孩子任性的家教原因
典型個案:
一位來訪的年輕母親訴苦說:我們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任意妄為,全家人誰都得聽他的。那天非要晚上去買他喜歡的飲料。我們說已經(jīng)晚了,明天再說。孩子就以哭鬧甚至哭得死去活來相要挾。溝通中了解到,男孩不滿3歲,別看年紀很小,在家里權(quán)力卻最大。男孩主要由爺爺奶奶帶大,在他們家族中就這么一個男孩,爺爺奶奶非常溺愛,“要星星不給月亮”,結(jié)果越來越任性。而且,爺爺奶奶還把孩子任性當成口頭語掛在嘴上,當著孩子的面總是“這孩子真任性,誰都得聽他的”。
心理咨詢師解析:
性格是生活的產(chǎn)物?!皹O端自我中心”的生活環(huán)境必然培養(yǎng)出任性的孩子。有些家庭把獨生子女視為珍寶,“有愛無教”或“重愛輕教”,一味嬌慣溺愛,把孩子擺的地位過高,使之處于特殊化的地位,成為家里的“中心”,讓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過度膨脹。家長一切由著孩子,遷就放任,一切服從孩子,讓孩子指揮一切。獨生子女的這個問題在隔代教育中尤為明顯。獨生子女的成長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但研究發(fā)現(xiàn),獨生子女的確表現(xiàn)出一些不良的個性和心理問題,筆者的一項比較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任性。而成人當著孩子的面反復地述說孩子的任性,好比給孩子貼上一個消極的標簽,就足以把孩子“引導”成一個任性的人。這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也叫做“標簽效應”??梢哉f,孩子的任性常常是成人“培養(yǎng)”的結(jié)果。
2、孩子任性的生理原因
典型個案:
我的兒子今年4歲,我發(fā)現(xiàn)他最近越來越不聽話了,凡事都得由著他的性子來,非常任性。以前我們說什么,孩子都非常乖。記得好像是從不到兩歲,孩子就開始任性不聽話了。我和他爸爸對他說什么,他嘴上總是“不,不,就不”。而且開始不近情理地發(fā)脾氣,耍威風,嘴上一說要什么就非馬上到手不可,不肯妥協(xié)、忍耐和順從。后來好長一段時間似乎好了一些,但今年又犯病了,不光是嘴上說“不”,而且任性地發(fā)脾氣,跟大人對著干。那天他正蹲在臉盆前玩水,我看到他臉上的汗水,順口說道,快洗洗臉,看多臟。沒想到孩子盯住我,不動聲色,明顯地故意對抗。我連說幾次,孩子似乎上來任性的勁頭,就是不洗。結(jié)果,我大吵大鬧,他大哭大叫,鬧得非常不愉快。
心理咨詢師解析:
孩子的任性有時是年齡特征的表現(xiàn)。孩子的成長,不是勻速平穩(wěn)發(fā)展的,有比較好看管的平穩(wěn)階段,也有比較棘手的不平穩(wěn)階段。最初,孩子不知道“自己”,玩弄自己的小腳就像玩弄別的玩具一樣,表現(xiàn)很乖。伴隨語言的發(fā)展,開始有了自我意識的萌芽。一歲左右說出第一個詞,一歲半左右開始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兩歲左右開始會說“我”。這時,孩子的心靈面臨著對社會的順從和體現(xiàn)自我的對立和矛盾中。孩子開始要表現(xiàn)自我,凡事都喜歡說“不”,到處玩弄自己的“否決權(quán)”。為了確立自我意識,自然要對抗父母。于是讓人感到孩子開始學會任性了。這就是“第一反抗期”的表現(xiàn)。隨之而來的是一段較平穩(wěn)的階段。到四歲左右,孩子又進入一個特殊的年齡段。他們和處于第一反抗期的兩歲孩子一樣,心理不平衡,不安定,不調(diào)和,情緒不穩(wěn),脾氣暴躁,表現(xiàn)粗野,時常胡鬧,最喜歡拒絕別人的要求,和別人對抗,不顧忌別人的心情,有人稱之為是軟硬不吃的“小暴徒”,表現(xiàn)很任性。
3、孩子任性的病理原因
典型個案:
6歲的曉偉是個學前班的男孩,平時不愛惹是生非,很乖順,鄰里都說他是個“乖小子”??山?jīng)常一陣一陣地脾氣暴躁,沖動上火,在學校和老師、同伴沖突不斷。昨天,又和同學發(fā)生沖突,和老師頂撞。老師怕他沖動,請來了他的母親。沒想到這下更麻煩。曉偉一看媽媽被請來了,立刻激動起來,怒不可遏,當即沖進辦公室,打翻了老師的辦公桌,然后跑入教室,推翻了好些課桌,完了又沖了出去,就像一頭發(fā)怒的小獅子。老師和媽媽誰也勸不好,攔不住,面面相覷,一起搖頭嘆息:曉偉到底犯了什么毛病,這樣任性?
心理咨詢師解析:
曉偉的行為屬于爆發(fā)型人格障礙的表現(xiàn)。爆發(fā)型人格障礙的孩子,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發(fā)出非常強烈,而又無法控制的憤怒情緒甚至暴力行為。其情緒和行為具有突發(fā)性、不穩(wěn)定和反復性。由于控制能力差,容易與別人發(fā)生爭吵或沖突,往往可以因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突然爆發(fā)出非常強烈的憤怒或暴力行為。每次在暴怒或暴力行為之后,十分內(nèi)疚懊悔。在間歇期表現(xiàn)正常,能與人正常相處,但過不了多久,暴怒或暴力行為等又會重新表現(xiàn)出來。這種孩子的挫折耐受力差,遇到刺激強度即使很小,也能觸發(fā)強烈的情緒反應,給人的感覺是任性地胡鬧。
4、典型個案:
我的女兒今年6歲,就該上學了。各方面發(fā)展挺好的,有一點讓人不放心,就是從小脾氣非常大。一陣一陣的,有時候犯起脾氣,就任性地胡鬧,誰的話也不聽。那天,她說喜歡同伴穿的一件裙子。我知道她的脾氣,就趕緊給買來了。誰知又不對她的心思。好家伙,這就開始發(fā)脾氣,又哭又鬧,怎么勸說也不行。沒辦法,我和她爸爸只好先回自己的房間,讓她去鬧。說來也怪,不久就聽她在外面安靜下來,看起了電視。
心理咨詢師解析:
正所謂一個孩子一個脾氣。所謂脾氣,在心理學上叫做氣質(zhì)。氣質(zhì)是孩子身上最早出現(xiàn)的個性特征。如果有機會去婦產(chǎn)醫(yī)院參觀,您就會看到,小生命一降生,就有不同的氣質(zhì)特點:有的大哭大鬧,以宣告自己的誕生;有的則輕聲細氣,默默地來到世上……出生后不久,他們也有不同表現(xiàn):有的比較活潑好動,哭聲響亮,對外界刺激反應迅速;有的就比較安詳寧靜,聲微氣小,反應比較緩慢……這都是不同氣質(zhì)特征的最初表現(xiàn)。以后,不同的氣質(zhì)類型使童心中的個性特點更為鮮明。人的氣質(zhì)分為四種類型:膽汁質(zhì)、多血質(zhì)、粘液質(zhì)、抑郁質(zhì)。其中膽汁質(zhì)的孩子大多脾氣急,性子倔。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和父母“頂?!?,對著干,讓人感到非常任性。但他們的任性時間短暫,時過境遷,很快就會好起來。
不同的孩子任性有著不同的原因,家長如果想要徹底的改變孩子任性的壞毛病。家長只有先是了解孩子的壞毛病,才能找到解決孩子這些問題具體的原因。希望我們的內(nèi)容可以幫助到寶寶。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在網(wǎng)上看到太多太多媽媽們的擔心,因為孩子不能安靜坐下來看書,或是對好書不感興趣,或是只愛撕書不愛讀,就擔心孩子今后會不喜歡讀書。
我覺得,媽媽們是不是把“閱讀”的形式,看得太重要了?現(xiàn)在我們總是習慣把成人詞匯用于孩子,一說到“早期閱讀”,我腦海中呈現(xiàn)出的場景就是,一個小大人兒,安安靜靜地坐著,認認真真地看書。
其實,“閱讀”對小孩子而言,他最需要的,不是閱讀本身,而是聽故事。
我們小的時候,雖然沒有這么多精美的圖畫書可看,但是,我們可以從老人們那里聽到很多很多非常有趣的古老傳說和神話故事,那是我們童年中最美好的事情。荷馬寓言里面說:“我們是講故事的生命?!?/p>
遺憾的是,現(xiàn)在真正會講故事的人越來越少了。我自己就不會,如果手頭沒有書,讓我給孩子講故事,那一定會讓我很痛苦。忙碌一天下班回家,滿腦子漿糊,到了該哄好好同學上床睡覺的時候,抓過圖畫書,照著就講,很多書自己都沒看過,仗著認識字,張口就念。
我曾經(jīng)看過吳蓓老師示范華德福幼兒園是如何給孩子講故事的場景。老師要先把故事提前看熟、背下來,完全轉(zhuǎn)化成內(nèi)在的東西,然后,面對面地講給孩子。華德福教育反對讓老師看著書講故事,說如果老師面對的是書,不是孩子,會缺少和孩子在心靈上的溝通。
但是我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不能對我們這些父母要求太高了,至少我自己就做不到,我肚子里面沒有故事,每天背N個故事也做不到。所以,那些優(yōu)秀的圖畫書,還是幫了我們很大的忙,讓象我這樣的懶媽,雖然心中無故事,也能會給孩子講故事。只是,我們需要注重,更多地和孩子溝通、更多地啟發(fā)想象。
我認為,4歲以前,對于孩子而言,更多意義上——
書,是個玩具,書里面有好玩的圖畫、或是有趣的插件,書和其他玩具一樣,能給他帶來快樂;
書,也是孩子和爸爸媽媽親密溝通的紐帶,親子閱讀是一種享受,是溫馨快樂的甜蜜時光。
自然而然地,孩子就會認為,書是一個美好的東西。
4歲半以后,孩子會進入閱讀敏感期,那時,他也逐漸具備對抽象事物的認識,才會發(fā)現(xiàn),書是知識的源泉,書能帶給他另一個世界。也許到那個時候,他就會真正愛上書了。
一
吸引父母注注意
有多少爸媽周末在家依然手機不離手,甚至帶寶寶出去玩,也常能看到父母坐在一邊玩手機,而寶寶卻在自己玩。這會使寶寶感覺自己受到冷落,總會借故哭鬧,就是想借此引起父母的關(guān)注,讓他們放下手機,陪自己玩一會兒。
父母必備技能:正確的關(guān)注方式
1. 放下手里一切事物,和他溝通:有時雖然你在和寶寶說話,但你正在忙別的事,寶寶會覺得沒有吸引到你的注意,他內(nèi)心依然沒有得到溝通的滿足,所以一定要放下手里所有的事來跟寶寶說話。
2. 蹲在她面前,贏得她百分百的注意力:一定要保持與寶寶眼睛在同一水平線上,這樣容易吸引他的注意力,讓寶寶感受到他得到了你足夠的重視。
二
為了達到目的
當寶寶在商場非要買一個家里有,或不適用的玩具時,如果父母不同意,他就會采取哭鬧的方式來企圖達到目的。
父母必備技能:延遲滿足
當寶寶情緒強烈地想得到一樣東西時,父母絕不可以馬上滿足。這樣孩子就會認為哭鬧奏效。正確方法是:帶寶寶去一個沒有人或人較少的地方,告訴寶寶現(xiàn)在不能滿足的原因,然后迅速轉(zhuǎn)移寶寶注意力,等寶寶情緒平穩(wěn)時再滿足,或跟寶寶商量交換一個其他東西。
三
受父母影響
平時父母可能會不注意在寶寶面前發(fā)脾氣,寶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會發(fā)脾氣!如果遇上父母教育態(tài)度不一,一個管教,一個袒護,會讓寶寶覺得有了“靠山”,他就會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動輒哭鬧將變成“家常便飯”。
父母必備技能:控制情緒
父母首先要從自身做起,不要在寶寶面前表現(xiàn)焦慮、緊張、憤怒等情緒,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要以發(fā)脾氣去解決事情。父母雙方要采取一致的教育態(tài)度來與寶寶溝通。
四
逃避責任
寶寶做錯事,選擇哭鬧的方式來轉(zhuǎn)移家長的注意力,或是企圖以此逃避家長的訓斥。
父母必備技能:不要強化
很多家長認為當孩子犯錯時必須就事論事地把錯誤討論清楚。其實不然,在寶寶很小時,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嚴厲的責備只會強化他的錯誤。他不僅意識不到錯,反而認為這樣做能引起你注意,以后變本加利。
五
感到恐懼或受到傷害
如果寶寶害怕蟲子,你把蟲子拿到他面前,他會感到非常害怕,如果沒有及時把蟲子拿走,寶寶就會因為恐懼而發(fā)脾氣、鬧情緒。
父母必備技能:同理心
當寶寶受傷或委屈的時候很多家長習慣說:“沒事兒、不疼?!逼鋵崒殞毭髅骶褪呛芎ε潞芴勐?。長此以往寶寶也會覺得你在糊弄他并不理解他。正確做法是告訴她媽媽知道你很難過,取得同理心,然后再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讓他度過。
根據(jù)實驗研究表現(xiàn):2-3歲是孩子學習口語的關(guān)鍵時期;4-5歲兒童通過朗誦來學習書面語言的關(guān)鍵時期。也就是說,4歲以內(nèi)是兒童形成觀感知覺的時期,這個時期是以情緒和感性為主,以后才是以知識為主。
因此父母對孩子應以進行感知訓練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品德觀念的培養(yǎng)為主,不要過分強調(diào)文化知識教育,更忌急躁。
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要講究科學,不能超越兒童的年齡特征,心理發(fā)展水平和認識能力。
然而,對孩子的啟發(fā),指導是必不可少的。在帶領(lǐng)孩子上公園。進大自然,游玩時,可運用自然景物及人文景觀中豐富有趣的知識,如昆蟲、植物、名勝古跡等,采用邊游玩邊觀察,邊講述以故事的形式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激發(fā)孩子觀察事物的興趣,培養(yǎng)孩子提問的好習慣。為入學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相比之下,那些不顧兒童成長規(guī)律,拔苗助長,一味地讓孩子讀英語、背古詩、做算術(shù),0歲識字,三歲掃盲的父母,并不可取。
但擔心孩子太小,怕用腦過度也是錯誤的。三歲孩子的大腦已達成人的80%,是智力發(fā)開的關(guān)鍵時期,孩子大腦在豐富的環(huán)境和合理的引導等外來刺激下,腦細胞反獲得急恰在此時生長,開始工作,并逐漸發(fā)育成長,成熟。因此對三歲以前的兒童進行適當?shù)慕逃欣谥橇Φ膯⒌稀?/p>
9歲的子軒是個聰明可愛的孩子,但是最近很苦惱,他突然問了我一個問題,“我的媽媽偷看我日記,她這樣做對嗎?”
我就問他:“你怎么知道媽媽偷看你的日記了?”
子軒說:“我一直就知道媽媽偷看我的日記啊,害得我不敢在日記本里寫秘密?!苯又v了這樣一件事情:
那天,他特地寫了一篇日記:“媽媽,今天早上我看到您有白頭發(fā)了,您這是為我累的呀!媽媽,您一定要愛護自己呀!為了表達我對您的愛,我把您的白頭發(fā)珍藏在日記本里?!?/p>
當天晚上,媽媽又去“偷看”兒子的日記,非常感動。等看到最后一句“我把您的白頭發(fā)珍藏在日記本里”,她找了半天也沒看到白頭發(fā),以為是自己弄丟了,就從頭上拔了一根白發(fā),夾在兒子的日記本里。
第二天,子軒打開日記本,看到了白頭發(fā),就對媽媽說:“媽媽,你又偷看我的日記了!”
媽媽說:“我沒看,那根白頭發(fā)不是好好的在里面夾著嗎?”
子軒說:“我根本就沒擱白頭發(fā),這根白頭發(fā)是你自己擱的?!苯K于,子軒找到理由把日記本鎖了起來,媽媽也不好意思再看。
我聽了子軒的故事,覺得這男孩兒很可愛,他的媽媽更可愛。
媽媽的可愛背后,是對孩子成長過程的擔心,擔心出現(xiàn)問題,擔心出現(xiàn)了問題孩子沒有辦法解決,而擔心背后,卻是對孩子的不信任!這樣的情況如果任由它發(fā)展下去,等孩子漸漸有了不想讓父母知道的秘密,這么可愛的媽媽,就要變成“可恨”的媽媽了。
當孩子有了獨立意識后,他們就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準則,開始嘗試獨立,這首先表現(xiàn)為在思想上逐漸掙脫父母的束縛,擁有獨立的自我空間。
父母習慣性地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父母就要知曉孩子的一切。但是,孩子之所以把他們的隱私藏在心里或者日記本中,就是不希望有別的人來分享他的秘密。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而不是孩子私人空間的“入侵者”。家長偷看孩子的隱私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失信于孩子,這樣家長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就變得更困難了。所以,為了保護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隱私,這才是聰明的家長應當采用的辦法。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的秘密
1、給孩子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
青青每次回到自己的房間里都要把門關(guān)上,媽媽對此很有異議,覺得孩子一定有什么事瞞著自己,或者是不好好做功課,于是總找借口走進女兒的房間或把門打開。直到有一天,青青在自己的房門上貼上了一個小小的紙條:進來之前請敲門。
這個年齡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準則,開始嘗試獨立,在行為上表現(xiàn)為需要有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空間。讓孩子有一定的自由,脫離開父母片刻不停的注視,會讓他們感到心理上放松許多。
2、保持傾聽的好習慣
孩子上學了,有些家長變得只關(guān)心孩子的學習,和孩子的談話常常只限于打聽有關(guān)學業(yè)的事。
飯桌上,佳佳正興致勃勃地對爸爸說著自己航??熳龊昧?,媽媽插話道:“你這孩子,怎么就知道玩,明天就要數(shù)學測驗了,你復習了嗎?”佳佳咕噥了兩句,停了一會兒,又說起了今天班里開的小小辯論會,同學們辯論時出的各種小笑話。剛說了幾句,媽媽又忍不住了:“你都說什么了,老師給你打了幾分?”佳佳這會兒卻什么也不肯說了,只顧埋頭吃飯。飯桌上的氣氛一下子沉悶了許多。
聽孩子說話很重要,這既是尊重孩子,也是跟孩子拉近關(guān)系的重要渠道。你不聽孩子的說話,孩子有什么秘密也都不想跟你說了。
3、和孩子一起分享秘密
如果你想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在生活中正經(jīng)歷著什么,不妨先說說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先和孩子分享你的秘密,孩子也會禮尚往來,和你分享他的秘密。
對于很多孩子喜歡的事,如電子游戲、卡通漫畫、童話書等,也許你不會像孩子一樣感興趣,但你一定要去了解、去體會,這將為你和孩子的談話提供充實的內(nèi)容。
幼兒任性表現(xiàn)及原因
寶寶任性的表現(xiàn)
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會兒竄到沙發(fā)上,一會兒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亂不堪,他自己也渾身大汗,滿臉通紅;有的孩子看電視時,總愛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簡直無法談話、學習和休息,誰要說他幾句,他就大吵大鬧,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發(fā)“人來瘋”,客人來了,喜歡拿著東西亂扔,一會兒投個布娃娃,一會兒又拋個小枕頭,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進一盆香噴噴的雞湯里。
放任寶寶任性的危害
任性是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放任幼兒的任性,將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因為任性的幼兒很難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協(xié)商,他們往往隨心所欲,很難作出利他(如關(guān)心、謙讓、助人、同情等)的行為。幼兒任性還會影響成人、同伴對他們的評價,并由此影響他們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滾、不停地哭鬧、亂扔東西等行為來表現(xiàn)他們的情緒、要求與脾氣。如果這些消極行為經(jīng)常發(fā)生,就會強化他們的不良個性品質(zhì)。同時,幼兒任性時通常會伴隨著煩躁、忿怒的情緒。一次情緒失控對身心影響不大,經(jīng)常性的情緒失控,就會對健康產(chǎn)生較大的不利影響了。
寶寶任性的原因
寶寶上幼兒園,老師評價寶寶各方面都不錯,就是脾氣非常大。其實,寶寶從小就一股牛脾氣,一陣一陣的,有時候犯起脾氣,就任性地胡鬧,誰的話也不聽。寶寶說喜歡同伴玩具車。家長知道寶寶的脾氣,就趕緊給買來了。誰知又不對寶寶的心思。寶寶就開始發(fā)脾氣,又哭又鬧,怎么勸說也不行。
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出父母過分嬌寵、縱容是寶寶任性的結(jié)果。現(xiàn)代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呵護倍至,對孩子的要求誠惶誠恐。無節(jié)制、無原則地對孩子有求必應,生怕照顧不周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孩子自然會得寸進尺。
1.隔代喂養(yǎng)。
這很常見,也極具中國特色。祖輩不僅溺愛孫子,也不敢嚴加管教。現(xiàn)在盡管許多年輕的爸媽都已經(jīng)意識到其中的弊端,但由于雙方都得上班,又信不過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喂養(yǎng)進行到底。
2.父母缺乏耐心。
孩子一不聽話,爸媽開始還堅持原則,可當孩子繼續(xù)為所欲為時,爸媽覺得煩,認為“反正教了他也不會聽”、“孩子還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會好的”,而不再堅持。這些父母其實不知道,幼兒的自制力還沒有覺醒,他們大多都希望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因此父母必須堅持原則。一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基本道理很簡單: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時候不盡教導的責任而是一味妥協(xié),就不要期待孩子將來自動會“變”好。
3.幼兒自制能力差,易沖動。
思維帶有片面性及刻板性,因此容易任意所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問原由地用訓斥、打罵等方式回應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從而導致幼兒產(chǎn)生逆反心理,以執(zhí)拗來對抗父母的粗暴,因而助長幼兒的任性行為。
4.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不當。
孩子任性時家長的態(tài)度如何,家長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等等,這是關(guān)系到孩子是否任性的重要原因。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么著就怎么著,缺乏行為規(guī)范和自我約束意識。還有的家長對孩子在知識方面要求嚴格,而在個性品質(zhì)、行為習慣、社會適應性等方面沒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樣的教養(yǎng)方式必然會造成幼兒的消極創(chuàng)造性行為。
5.同伴交往機會缺乏。
隨著人們居住條件的改善,出現(xiàn)了不少“高樓兒童”,這些孩子很少有機會與其他孩子一起玩。同伴的缺乏,導致幼兒的玩伴由成人來替代。由于親子交往常常炒是一種平等的交往,因此往往是成人造就孩子。在這種不平等的交往情景里,如不是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培養(yǎng),孩子就會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識,缺乏謙讓、自制的行為。
社會環(huán)境
造成孩子怕生
寶寶認識了父母后,對父母有了依賴感,也開始怕見生人了。山東大眾華澳雙語幼兒園的楊春梅園長認為,造成孩子怕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與遺傳有關(guān);另一方面,與后天的環(huán)境有關(guān),而環(huán)境起主要作用。
濟南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學前教育中心的喬蓮蓉主任也說,社會環(huán)境造成了孩子怕生。有些家長怕孩子出去“被人欺負”,就限制孩子的交往,使得孩子的活動空間只有學校和家里兩個地方,缺少和陌生人接觸的機會,孩子一旦見到生人,就很茫然很害怕。
走出去
給予孩子自信
楊園長說,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有意識地加以培養(yǎng),讓他多接觸陌生事物。社會是個鍛煉人的大課堂,多讓孩子走出去,和社會接觸,與不同的人“碰撞”,利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場景和對象,有意識為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勇敢和自信,學會與人交往。比如帶孩子出去吃飯,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告訴服務員想吃什么菜;帶孩子乘車,教孩子去向售票員買票或者問路;在公共場所游玩,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和散步的老人、玩耍的孩子主動搭話。
通過參與社會生活,讓孩子在不斷和人接觸的過程中體驗和感悟,從而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為了鍛煉自己的孩子,楊園長曾經(jīng)在孩子9歲的時候讓他自己去銀行存了4000元錢,這對孩子的膽量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楊園長說,當時為了鼓勵孩子完成這項工作,她繪聲繪色地為孩子講了小馬過河的故事,慢慢引導孩子,讓孩子終于鼓起勇氣,自己去銀行存上了款。
請進來
鍛煉孩子膽量
客人來訪也是鍛煉孩子的好機會,可以趁著有客人的時候教孩子怎樣做,告訴寶寶主動和客人打招呼、讓座、倒水等,孩子做了這些事一定要表揚他們,在小事中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寶寶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應該讓他主動和好朋友打電話,約好朋友到家里來玩,還應該讓孩子自己到幼兒園或者學校打電話請假,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交際能力,又鍛煉了孩子的膽量。
理解孩子
消除其疑慮
即使寶寶真地怕生,家長也要理解孩子,多和他談心,了解孩子不安和擔心的原因,努力消除孩子心中的疑惑和恐懼。同時要尊重孩子,如果孩子真地不愿意叫陌生人“叔叔”“阿姨”,或者不肯在陌生人面前表演節(jié)目,家長也不要勉強孩子,以免適得其反。
家長可以事先跟孩子溝通一下,介紹一下陌生人的簡單情況以及自己對孩子的希望。比如可以這樣跟孩子說:“今天媽媽要帶你見一些你以前不認識的人,他們都是媽媽的同事,和媽媽是好朋友。他們都很喜歡小孩,見到你一定會喜歡的。如果媽媽讓和他們打招呼,你能問叔叔阿姨好嗎?”
肯定鼓勵中
讓孩子成長
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孩子有進步后,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使孩子的努力得到回應,滿足孩子心理上的期待,促使他努力有更大的進步。肯定與表揚要注意適時適度,表揚要具體,以便讓孩子明白自己究竟進步在哪里。要幫助孩子從一點一滴做起,不要指望一下子解決,也不要因為收效不明顯而輕易放棄,幫助孩子改變一種行為需要時間和方法,需要循序漸進。
寶寶可以先與比他年齡小的孩子一起玩開始,在他逐漸適應了與比他小的孩子玩的時候,可以過渡到與他同齡的孩子,然后逐漸過渡到比他大的孩子,最后過渡到成人,不停地給他鼓勵和支持,讓孩子一步一步走出去。幼兒園也可以組織孩子參與演出、講故事比賽等小活動,從孩子的潛意識里增強孩子的自信。同時,也要掌握一定的分寸,要教育孩子不要任意和陌生人說話,注意自身的安全也很重要。
導讀:雖然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是家長不加約束,放縱教育的結(jié)果。但是,孩于的任性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從心理上加以糾正。
一般說來,兒童由于心理發(fā)展還不成熟,對許多事情缺乏認識和判斷能力,多少都有點任性。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放任孩子的任性,將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因為任性的孩子很難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協(xié)商,他們往往隨心所欲。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滾、不停地哭鬧、亂扔東西等行為來表現(xiàn)他們的情緒和要求。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是個性偏執(zhí)、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表現(xiàn)。環(huán)境是導致兒童產(chǎn)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想怎樣就怎樣,缺乏行為規(guī)范和自我約束意識。還有的家長對孩子知識方面的要求嚴格,而在個性品質(zhì)、行為習慣等方面沒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樣的教養(yǎng)方式必然會造成孩子的消極創(chuàng)造性行為。再就是隨著人們居住條件的改善,出現(xiàn)了不少“高樓兒童”,這些孩子很少有機會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與同伴交往機會的缺乏,導致孩子的玩伴由成人來替代,這就會使孩子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識,缺乏謙讓、自制的行為。有位家長說:“我們孩子鬧起脾氣來,任何人都吃不消,他吃飯從不按時三餐,想吃時就吃,而我們吃飯時,他準是在一旁玩?zhèn)€不停,且最好由人陪在他身邊,如果硬勸阻他,他會哭鬧不止。”像這樣的兒童就可以被認為有任性心理癥結(jié)。
雖然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是家長不加約束,放縱教育的結(jié)果。但是,孩于的任性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從心理上加以糾正。
兒童任性心理得不到糾正的話,會妨礙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發(fā)展。同時,孩子任性時通常會伴隨著煩躁、憤怒的情緒,經(jīng)常性的情緒失控就會對健康產(chǎn)生較大的不利影響。因為任性會導致無法正確認識和判斷事物,個性固執(zhí)不明事理,妨礙生活能力的發(fā)展,不善與人交往,難以適應環(huán)境,不被別人接受而陷人孤獨,經(jīng)不起生活的考驗和挫折,對孩子健康成長不利。嚴重的還會由于易沖動而犯罪。作為家長首先要明確要求,預防在先:家長平時對孩子的行為要有明確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簡單、明確的規(guī)則。規(guī)則一旦制定,就要堅決執(zhí)行,以此來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如待人接物的禮貌要求、作息時間的安排等。這些規(guī)則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并不是隨心所的,而應該受到一定的約束。當然由于孩子任性的表現(xiàn)干差萬別,因此解決任性的方法也要根據(jù)因人因時因事加以實施,宗旨在于給孩子提供適當?shù)募s束,增加其心理自控能力,可參照以下幾種方法:
1、采用“負強化”的方法
任性,哭鬧,家庭教育當孩子任性時,有的家長大聲訓斥、恐嚇,甚至打罵,這不僅無益于問題的解決,還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進一步用任性的行為來與家長抗爭。家長可以用“負強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來對待孩子的任性。例如,孩子吵著要買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滾,父母可采取不勸說、不解釋、不打罵的方法,讓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這些行為。當孩子鬧夠了,從地上爬起來時,父母可以說:“我們知道你不開心,但你現(xiàn)在不鬧了,真是一個好孩子。”并表示出高興、滿意和關(guān)心,跟孩子講道理,分析他剛才的行為對不對。
2、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父母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想辦法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改變孩子的任性行為。如一個跟著母親購物的兒童,在商場里玩得很上癮。母親急著趕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親說,“我們回家吧?!彼赡軋猿忠谏虉鐾妫蝗绻赣H說,“走,媽媽帶你去坐汽車?!彼赡苡淇斓卮饝?。然后媽媽領(lǐng)著他坐公共汽車回家。
3、在情緒上表示理解,但在行為上要堅持對他的約束
如吃飯的時候,孩子忽然想起愛吃的菜今天沒有,就生氣地拒絕吃飯。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親也不應該遷就孩子給他做,應明確表示飯菜準備好了,就不應該隨便更換。如果孩子繼續(xù)鬧,可以讓他餓一頓,等他感到饑餓時,自然會找食物吃。
4、有時可以采用暫時回避的方法
有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糾纏不休,這時,家長可以暫時不去理他,讓他感到哭鬧的方法是無效的,他就會停止。事后可以與他坦誠地交流,讓他說明原因。在這時再進行說服教育工作。這種方法對于理智水平較差的家長可能難于做到。
5、榜樣暗示法
當孩子出現(xiàn)任性行為時,家長可以用電影、電視或圖書故事中的典型人物的具體形象、具體情節(jié)和行為活動給孩子看或講給孩子聽,使他從中受到暗示,得到啟發(fā)和教育。
6、吸引法
家長可以從孩子任性的指向性和動機中發(fā)現(xiàn)一些蘊藏著的積極的可培養(yǎng)的心理因素,即所謂的“閃光點”加以誘發(fā)和引導。這樣做,可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當然,解決孩子任性的方法還很多,關(guān)鍵在于培養(yǎng)孩子認識和判斷事物的能力。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p>
打罵孩子時,雖然孩子表面上誠惶誠恐,內(nèi)心深處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根本沒有反省,更不會去思考該如何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甚至有些極端的孩子會想辦法趕快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的管束。
新時代的父母,已經(jīng)沒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觀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讓自己不打孩子。這應該是一種社會的進步。
【支招】
雖然體罰孩子有許多負面的影響,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時候,有時候,一時氣不過打了不聽話的孩子,也是許多父母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情形。那么,如何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如何讓“打”孩子發(fā)揮更有效的作用呢?
1.盡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想的狀態(tài)。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急于打孩子,因為沖動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這時候,你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比如,告訴孩子“我現(xiàn)在心情不好!”“你這樣做我很不滿意!”“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你的表現(xiàn)很讓我傷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靜自己的情緒,也有助于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從而促進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后果懲罰孩子
孩子犯了錯,無須過多批評,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的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后果。對于年幼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指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時,孩子還需要自己來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這樣不但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什么結(jié)果,也能夠讓孩子在承擔后果的過程當中產(chǎn)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類錯誤。
3.用間接的方式懲罰孩子
如果孩子的過錯不大,家長可以對孩子已經(jīng)發(fā)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而是通過給孩子使個眼色、對他的行動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歡的東西、限制他娛樂的時間等間接懲罰的手段與方式,讓孩子記住這次教訓。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動畫片的時間。
當然,父母最好還要對孩子以后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孩子應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動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動畫片的時間。
4.打孩子時不要情緒化
如果出現(xiàn)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況,比如,在多次勸告無效的情況下,孩子依然不停鬧騰而影響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圍人和周圍的環(huán)境時,父母首先要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冷靜面對孩子的問題。因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打孩子,不僅不能指出孩子的錯誤,還會讓孩子感到難堪,從而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這時候的孩子,因為著眼點在父母激烈的情緒上,往往不會認為自己有錯了,只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
5.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他為什么會挨打,這次要打幾下,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
打的時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來發(fā)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讓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媽媽也很傷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即使他錯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打他只是為了讓他記住,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6.不要打2歲內(nèi)和6歲后的孩子
2歲前的孩子由于心智發(fā)展不成熟,缺乏規(guī)則意識是正常的。打孩子對于孩子來說,沒有警示作用,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fā)展。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完善,自尊感也越來越強。6歲后的孩子就已經(jīng)是懂道理的年齡了。這時,父母更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避免打罵在孩子心里產(chǎn)生負面影響。
相信《6歲以前的孩子任性的原因》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厭學原因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在網(wǎng)上看到太多太多媽媽們的擔心,因為孩子不能安靜坐下來看書,或是對好書不感興趣,或是只愛撕書不愛讀,就擔心孩子今后會不喜歡讀書。 我覺得,媽媽們是不是把“閱讀”的形式,看得太重要了?現(xiàn)在我們總是習慣...
一 吸引父母注注意 有多少爸媽周末在家依然手機不離手,甚至帶寶寶出去玩,也常能看到父母坐在一邊玩手機,而寶寶卻在自己玩。這會使寶寶感覺自己受到冷落,總會借故哭鬧,就是想借此引起父母的關(guān)注,讓他們放下手...
孩子是降臨人間的天使,是家長眼里的心肝寶貝,隨著孩子懂的事情越來越多,也開始變得任性起來,任性是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放任幼兒的任性,將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因為任性的幼兒很難與同伴友好合作、分...
一歲內(nèi)的孩子:伸手抓物,翻身打滾,撕紙,傳遞積木,放盒子,找物,爬行,玩水,玩沙子,玩拼板。 一歲半左右,是孩子開始使用工具的關(guān)鍵期,她不再是簡單的拿東西,無目的的玩,而是把它當成可以操作的工具。這是...
根據(jù)實驗研究表現(xiàn):2-3歲是孩子學習口語的關(guān)鍵時期;4-5歲兒童通過朗誦來學習書面語言的關(guān)鍵時期。也就是說,4歲以內(nèi)是兒童形成觀感知覺的時期,這個時期是以情緒和感性為主,以后才是以知識為主。 因此父母...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