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的教育向來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長的配合與幫助。教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以教師為主體,促進孩子健康、和諧發(fā)展!那么,家園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培養(yǎng)既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如何讓孩子“聽話又有主見”?這樣的問題通常從“教養(yǎng)的平衡”、“收放適度”或者“規(guī)則和自由”方面去探討,后來我發(fā)現(xiàn)從些角度去探討,很容易陷入“說起來很對,做起來很難”的窘境,因為那個所謂的“適度”、“平衡”很難確定。那么,有沒有更好的理解或者方法來幫助我們呢?我的答案是:有。請看下面兩句話:
我們到底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
我們到底要成為孩子什么樣的父母?
這是兩個相連相似但有本質不同的兩個角度。按照前者的邏輯,“我們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仿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是“我們”能“要”出來的,這顯然是不成立的,因為孩子有他先天的氣質,有他自己的選擇。“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其實是我們無法把握的,而“做什么樣的父母”是我們能夠把握的,這就是兩者的最大區(qū)別。當我們把著眼點放在我們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我們將體會到“能夠把握”的美妙感覺。
比如想讓孩子“聽話”,我們的著力點就是做一個“我的話孩子愿意聽”的父母。那么,接下來就是怎樣才能達成“孩子愿意聽我們的話”。其實,這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孩子自然就愿意聽我們的話:
1)言出必踐
不輕易許諾(如禮物或出游),許諾了就放在心里一定兌現(xiàn),萬一因特殊情況兌現(xiàn)不了,要真誠的道歉,就像對我們的朋友一樣懷有歉意;
規(guī)則明確,允許就是允許,不許就是不許,比如和孩子商定逛商場只能買一個玩具,但是孩子決定買什么。那么,孩子買完一個還要再買,就要鮮明而堅定的拒絕(不必生氣,只拒絕就好了)。同時,無論孩子想買的那個玩具性價比多么低、多么不適合孩子,我們都不能否決,要讓他來決定(其實,孩子一定能從錯誤的選擇中學習)。
2)確切地讓感到我們?yōu)樗?/p>
這個要點是孩子“感受到”才算數(shù)。很多父母用心良苦為孩子不惜代價,可是孩子卻跟父母不親,這是因為父母給孩子的是“父母想給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而且父母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也不愿去了解。孩子就想跟媽媽一起玩,媽媽認為花高價報班或者請家教是“愛”,卻不愿意花時間陪孩子玩,認為這個不重要,這種情況孩子就是感受不到,感受不到“愛”又被強給,孩子內心壓抑,就會反叛或者疏離。
教導孩子做或不做一些事,也可以讓孩子感到是“為他著想”。比如不能玩電器插座,要讓他感到是為他的安全,怎樣感到呢,就是把危險展現(xiàn)給他看;比如“現(xiàn)在好好學習,將來才有出路”,這種話孩子就是不能感受到的,因為他太小對“將來”沒有概念,所以能做的就是,讓他感受到“成績的成就感”和“學習本身的快樂”。
3)讓孩子信服
我們自己說的自己相信而且能做到,我們的建議是必要的而且是有價值又可行的,孩子不能做到的、不知道的、不懂的,我們能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教給他、幫到他,他就信服我們。反之,孩子就不信不服我們。比如我們教導孩子“要誠實”,其實“誠實≠實話實說”,別人請我們吃飯,我們不愿意去,會客氣地說“今天沒空,以后再約”,這就不是“實話實說”,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誠實。我們或許以為孩子太小不需要這么多,可是孩子很敏感很認真,這些都看在眼里,內心就沖突就懷疑。再比如我們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努力進取,如果我們在自己的生活中處于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我們這句話就沒有力量,因孩子相信他看到的遠遠多于相信他聽到的。
總之,如果我們能夠讓孩子感到我們說的話算數(shù)、有用,又為他著想,又不強加,孩子有什么理由不聽我們的話呢?孩子其實很依賴、很看重父母的,他不聽話,往往是我們的話不那么讓人家愛聽。如果父母的話人家孩子不愛聽,父母又非要人家聽,會是什么結果呢?看看身邊那些親子關系惡劣的家庭就知道了。
如何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
讓孩子有主見也不難,只要我們的期望在成為“一個讓孩子有主見的父母”。怎樣成為“一個讓孩子有主見的父母”呢?下面幾點值得注意一下:
1)允許孩子做他自己
小孩子的世界和成年人的有很大的區(qū)別,大人常理解不了孩子為什么“邊吃邊玩”、為什么那么喜歡玩;小孩子也理解不了大人為什么那么忙,為什么陪自己的時間那么少,為什么自己喜歡的大人會不同意,他們經(jīng)常會想:是自己不重要嗎?是自己不夠好嗎?是自己不值得嗎?(“重要”、“值得”這兩個詞小孩子可能不懂,但早早就有感受它的能力)
孩子很難理解大人的成人世界,但是大人可以通過學習、觀察來理解孩子,如果看到這些客觀上的不同,那么我們能不能就讓孩子做那個兩歲的需要大人操心和陪伴的孩子?
此外,盡管孩子是我們生下的,有遺傳在孩子身上,但孩子還是有很多很多不同于我們的地方,包括他的性格、喜好、習慣等,我們允許孩子按照他的需要和興趣來做他自己嗎?如果孩子的興趣和我們大相徑庭,我們能夠放下我們對孩子的期待而去為他的興趣買單嗎?如果孩子的性格不是我們欣賞的,我們能夠尊重這就是他的性格么?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會越來越有自己的見解,而因為親子之間在成長背景、成長經(jīng)歷、價值歸屬等諸多方面的巨大差異,孩子的見解很可能和我們不同。我們如何對待這些不同呢?如果孩子不同的見解不被允許,孩子的“主見性”從何而來呢?
總之,如果我們能夠尊重孩子和我們的不同,我們和孩子就能互相接納;如果我們能夠欣賞孩子的不同,我們和孩子就能互相滋養(yǎng)?;ハ嘟蛹{,親子關系就是融洽的,互相滋養(yǎng),親子關系就更親近而另人感激。
2)相信孩子能夠做好自己
人是天生喜歡自由自主的,而依賴是后天完全能夠“培養(yǎng)”出來的。怎樣能成功的“培養(yǎng)”依賴的孩子呢?大部分父母都有自己的訣竅。而其中最大的要領是“不放心”,“不放心”的背后是“不相信”。只要這個要領把握得好,培養(yǎng)“依賴的孩子”,指日可待。
怎么叫“不放心”呢?請看:
a“孩子,多吃點,不然等下會餓的”yJS21.CoM
b“今天冷,多穿點,不然要感冒的”
c“你還不會呢,我來吧”
d“這樣不行,你得……”
e“學習不管不行,不管他就知道玩”
難道孩子連吃飽穿暖也不懂么?餓一次就知道吃了,凍一次就知道穿了,問題就在于父母而不是孩子經(jīng)不起那一次餓或者一次凍;
孩子不會正需要學呀,有誰天生會呢?“這樣不行”,他要做過才知道呀,如果什么錯誤都不犯,從何學習和成長呢?通過嘗試來知道行或者不行,是人類最基本的學習方式呀!
對于學習來講,最主要兩個動力就是自主性——“他在學”、成就感——“他能學”,父母每多督促一次,孩子就少督促自己一次,自主性就被破壞一次。我的建議是父母一開始就這樣告訴孩子:這是你的事情,你需要自己決定和負責,你任何困難我都愿意幫助你,但由你來決定要不要我?guī)?。父母對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孩子對自己有要求”,唯一幫助就是“孩子能夠自己幫助自己,知道怎樣能做到以及怎樣獲得幫助”。
我們能不能相信:
a孩子能夠勝任那個年齡要求他做的事
b孩子不會,可以學會。學習常常通過犯錯或者失敗來進行,學習是一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
c孩子天生就有自主的愿望和能力
d孩子天生就是向上的、向善的
如果父母能真的相信這些,根據(jù)孩子的自主要求給予必要的支持、建議和幫助,而不是把支持、建議、幫助根據(jù)父母的理解強加給孩子,我不相信世界上真有“依賴”的孩子。
綜上所述,如果我們的著力點在“我們要做一個什么樣的父母”,“聽話”和“有主見”就不是不能兼得的魚和熊掌,而會是硬幣的正反面,兩者本是一體,并不沖突。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孩子乖巧聽話是每一個父母的心愿,同時認為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從而把聽話作為評判好壞的標準,但是孩子如何一味的聽話,就會沒有自己的主見,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要想讓孩子有主見,父母就要多訓練,孩子就要多“鍛煉”。這里的鍛煉并不是讓孩子去跑步鍛煉身體,而是,讓孩子多做一些事情。有主見,就要多做事,孩子不經(jīng)歷一些事情,就不會思考,也就不會有自己的想法,又怎么可能會有自己的主見。
所以,在家庭環(huán)境里,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安排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在自己做事情的過程中就會激發(fā)其自身的能力。比如帶孩子去超市購物,讓孩子自己去買一些日常所需用品,這都是鍛煉孩子的最好契機。那么父母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既聽話又有主見呢?小編為您提供四大技巧:一、穩(wěn)定情緒,不急不火
情緒是一切問題的導火索,很多父母就是因為不能調整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火冒三丈”。這種負面的情緒不僅讓自己失去分析和判斷的能力,也會讓孩子產(chǎn)生恐懼的心理,孩子在這種高壓的情況下,表面上會屈從,聽話,內心之中卻埋下了一顆抗拒的種子。 不論孩子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父母都要穩(wěn)定情緒,和孩子一起面對,這時也正是孩子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而不是火上澆油,父母遇事不慌、不急不躁的態(tài)度同樣會影響著孩子。
二、探討征求,不要嘮叨
在家庭環(huán)境里,不管孩子年齡多大,如果能夠遇事就和孩子說一說,特別是關于孩子的事情,提前征求一下孩子的建議,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這種形式會激發(fā)孩子的思考,從而鍛煉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父母能夠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也就會自然而然的聽話。 父母的嘮叨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因為,嘮叨會擾亂孩子的思考,不但不能夠起到讓孩子聽話的作用,還會因為嘮叨讓孩子產(chǎn)生反感。
三、就事論事,不要延伸
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協(xié)助孩子一塊去解決,千萬不要因為一件事情沒有處理好,又牽引出其它的問題。比如:當孩子犯了錯,很多父母會把之前的陳年舊帳翻出來,認為這樣才會起到“警示”的作用。父母這樣做不僅幫不到孩子,而且還會因為問題的延伸,引起孩子的反感,從而讓孩子不聽話,有時并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父母說的話不中聽。
四、多聽少說,不要打斷
當孩子在敘述一件事的時候,父母要耐心的聽完孩子所說的話,而不要從中打斷,或者過早的判斷,下定義。因為,很多事情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只有通過孩子的傾訴才會了解孩子內心的感受,傾聽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接納,父母的接納會讓孩子樂于表達,當孩子說完了自己的想法后,父母再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孩子就會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父母的“斷章取義”,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孩子也會因此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切事情都等著父母做決定,這樣的孩子又怎么能有自己的主見?
孩子最初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大多來源于家庭,來源于和父母日常的互動。所以,讓孩子聽話是有必要的,但是一定要講究策略,因為也只有孩子聽話,才能夠引導孩子有自己的主見。 不要單純的讓孩子聽話,因為聽話未必就是優(yōu)秀的孩子,也不要只讓孩子有主見,如果堅持自己沒有見解的主意,只能是固執(zhí)己見。聽話,就是能夠分析利弊,善于借鑒;主見,就是有主意,更有自己的見解,聽話又有主見才是真正優(yōu)秀的孩子。
如何培養(yǎng)有主見的孩子
怎樣培養(yǎng)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問題通常從“教養(yǎng)的平衡”、“收放適度”或者“規(guī)則和自由”方面去探討,但是很容易陷入“說起來很對,做起來很難”的窘境,因為那個所謂的“適度”、“平衡”很難確定。怎樣成為“一個讓孩子有主見的父母”?那么,有沒有更好的理解或者方法來幫助我們呢?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到底要做怎樣的父母?
這是兩個相連相似但有本質不同的兩個角度。按照前者的邏輯,“我們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仿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是我們能“要”出來的,這顯然是不成立的,因為孩子有他先天的氣質,有他自己的選擇?!昂⒆映蔀槭裁礃拥娜恕逼鋵嵤俏覀儫o法把握的,而“做什么樣的父母”是我們能夠把握的,這就是兩者的最大區(qū)別。當我們把著眼點放在我們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我們將體會到“能夠把握”的美妙感覺。
比如想讓孩子“聽話”,我們的著力點就是做一個“我的話孩子愿意聽”的父母。那么,接下來就是怎樣才能達成“孩子愿意聽我們的話”。其實,這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孩子自然就愿意聽我們的話:
1.言出必踐
不輕易許諾(如禮物或出游),許諾了就放在心里一定兌現(xiàn),萬一因特殊情況兌現(xiàn)不了,要真誠的道歉,就像對我們的朋友一樣懷有歉意。規(guī)則明確,允許就是允許,不許就是不許,比如和孩子商定逛商場只能買一個玩具,但是孩子決定買什么。那么,孩子買完一個還要再買,就要鮮明而堅定的拒絕(不必生氣,只拒絕就好了)。同時,無論孩子想買的那個玩具性價比多么低、多么不適合孩子,我們都不能否決,要讓他來決定(其實,孩子一定能從錯誤的選擇中學習)。
2.確切地讓感到我們?yōu)樗?/p>
這個要點是孩子“感受到”才算數(shù)。很多父母用心良苦為孩子不惜代價,可是孩子卻跟父母不親,這是因為父母給孩子的是“父母想給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而且父母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也不愿去了解。孩子就想跟媽媽一起玩,媽媽認為花高價報班或者請家教是“愛”,卻不愿意花時間陪孩子玩,認為這個不重要,這種情況孩子就是感受不到,感受不到“愛”又被強給,孩子內心壓抑,就會反叛或者疏離。
教導孩子做或不做一些事,也可以讓孩子感到是“為他著想”。比如不能玩電器插座,要讓他感到是為他的安全,怎樣感到呢,就是把危險展現(xiàn)給他看;比如“現(xiàn)在好好學習,將來才有出路”,這種話孩子就是不能感受到的,因為他太小對“將來”沒有概念,所以能做的就是,讓他感受到“成績的成就感”和“學習本身的快樂”。
3.讓孩子信服
我們自己說的自己相信而且能做到,我們的建議是必要的而且是有價值又可行的,孩子不能做到的、不知道的、不懂的,我們能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教給他、幫到他,他就信服我們。反之,孩子就不信不服我們。比如我們教導孩子“要誠實”,其實“誠實≠實話實說”,別人請我們吃飯,我們不愿意去,會客氣地說“今天沒空,以后再約”,這就不是“實話實說”,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誠實。我們或許以為孩子太小不需要這么多,可是孩子很敏感很認真,這些都看在眼里,內心就沖突就懷疑。再比如我們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努力進取,如果我們在自己的生活中處于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我們這句話就沒有力量,因孩子相信他看到的遠遠多于相信他聽到的。
總之,如果我們能夠讓孩子感到我們說的話算數(shù)、有用,又為他著想,又不強加,孩子有什么理由不聽我們的話呢?孩子其實很依賴、很看重父母的,他不聽話,往往是我們的話不那么讓人家愛聽。如果父母的話人家孩子不愛聽,父母又非要人家聽,會是什么結果呢?看看身邊那些親子關系惡劣的家庭就知道了。
如何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
讓孩子有主見也不難,只要我們的期望在成為“一個讓孩子有主見的父母”。怎樣成為“一個讓孩子有主見的父母”呢?下面幾點值得注意一下:
1.允許孩子做他自己
小孩子的世界和成年人的有很大的區(qū)別,大人常理解不了孩子為什么“邊吃邊玩”、為什么那么喜歡玩;小孩子也理解不了大人為什么那么忙,為什么陪自己的時間那么少,為什么自己喜歡的大人會不同意,他們經(jīng)常會想:是自己不重要嗎?是自己不夠好嗎?是自己不值得嗎?(“重要”、“值得”這兩個詞小孩子可能不懂,但早早就有感受它的能力)。
孩子很難理解大人的成人世界,但是大人可以通過學習、觀察來理解孩子,如果看到這些客觀上的不同,那么我們能不能就讓孩子做那個兩歲的需要大人操心和陪伴的孩子?
此外,盡管孩子是我們生下的,有遺傳在孩子身上,但孩子還是有很多很多不同于我們的地方,包括他的性格、喜好、習慣等,我們允許孩子按照他的需要和興趣來做他自己嗎?如果孩子的興趣和我們大相徑庭,我們能夠放下我們對孩子的期待而去為他的興趣買單嗎?如果孩子的性格不是我們欣賞的,我們能夠尊重這就是他的性格么?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會越來越有自己的見解,而因為親子之間在成長背景、成長經(jīng)歷、價值歸屬等諸多方面的巨大差異,孩子的見解很可能和我們不同。我們如何對待這些不同呢?如果孩子不同的見解不被允許,孩子的“主見性”從何而來呢?
總之,如果我們能夠尊重孩子和我們的不同,我們和孩子就能互相接納;如果我們能夠欣賞孩子的不同,我們和孩子就能互相滋養(yǎng)?;ハ嘟蛹{,親子關系就是融洽的,互相滋養(yǎng),親子關系就更親近而另人感激。
2.相信孩子能夠做好自己
人是天生喜歡自由自主的,而依賴是后天完全能夠“培養(yǎng)”出來的。怎樣能成功的“培養(yǎng)”依賴的孩子呢?大部分父母都有自己的訣竅。而其中最大的要領是“不放心”,“不放心”的背后是“不相信”。只要這個要領把握得好,培養(yǎng)“依賴的孩子”,指日可待。
怎么叫“不放心”呢?請看:
a“孩子,多吃點,不然等下會餓的”
b“今天冷,多穿點,不然要感冒的”
c“你還不會呢,我來吧……”
d“這樣不行,你得……”
e“學習不管不行,不管他就知道玩”
請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難道孩子連吃飽穿暖也不懂么?餓一次就知道吃了,凍一次就知道穿了,問題就在于父母而不是孩子經(jīng)不起那一次餓或者一次凍。
孩子不會正需要學呀,有誰天生會呢?這樣不行,他要做過才知道呀,如果什么錯誤都不犯,從何學習和成長呢?通過嘗試來知道行或者不行,是人類最基本的學習方式呀!
對于學習來講,最主要兩個動力就是自主性——“他在學”、成就感——“他能學”,父母每多督促一次,孩子就少督促自己一次,自主性就被破壞一次。我的建議是父母一開始就這樣告訴孩子:這是你的事情,你需要自己決定和負責,你任何困難我都愿意幫助你,但由你來決定要不要我?guī)?。父母對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孩子對自己有要求”,唯一幫助就是“孩子能夠自己幫助自己,知道怎樣能做到以及怎樣獲得幫助”。
我們能不能相信:
a孩子能夠勝任那個年齡要求他做的事。
b孩子不會,可以學會。學習常常通過犯錯或者失敗來進行,學習是一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
c孩子天生就有自主的愿望和能力。
d孩子天生就是向上的、向善的。
如果父母能真的相信這些,根據(jù)孩子的自主要求給予必要的支持、建議和幫助,而不是把支持、建議、幫助根據(jù)父母的理解強加給孩子,我不相信世界上真有“依賴”的孩子。
綜上所述,如果我們的著力點在“我們要做一個什么樣的父母”,“聽話”和“有主見”就不是不能兼得的魚和熊掌,而會是硬幣的正反面,兩者本是一體,并不沖突。
1.言出必踐
不輕易許諾(如禮物或出游),許諾了就放在心里一定兌現(xiàn),萬一因特殊情況兌現(xiàn)不了,要真誠的道歉,就像對我們的朋友一樣懷有歉意。規(guī)則明確,允許就是允許,不許就是不許,比如和孩子商定逛商場只能買一個玩具,但是孩子決定買什么。那么,孩子買完一個還要再買,就要鮮明而堅定的拒絕(不必生氣,只拒絕就好了)。同時,無論孩子想買的那個玩具性價比多么低、多么不適合孩子,我們都不能否決,要讓他來決定(其實,孩子一定能從錯誤的選擇中學習)。
2.確切地讓感到我們?yōu)樗?/p>
這個要點是孩子“感受到”才算數(shù)。很多父母用心良苦為孩子不惜代價,可是孩子卻跟父母不親,這是因為父母給孩子的是“父母想給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而且父母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也不愿去了解。
3.讓孩子信服
我們自己說的自己相信而且能做到,我們的建議是必要的而且是有價值又可行的,孩子不能做到的、不知道的、不懂的,我們能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教給他、幫到他,他就信服我們。
如何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
1.允許孩子做他自己
小孩子的世界和成年人的有很大的區(qū)別,大人常理解不了孩子為什么“邊吃邊玩”、為什么那么喜歡玩;小孩子也理解不了大人為什么那么忙,為什么陪自己的時間那么少,為什么自己喜歡的大人會不同意,他們經(jīng)常會想:是自己不重要嗎?是自己不夠好嗎?是自己不值得嗎?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會越來越有自己的見解,而因為親子之間在成長背景、成長經(jīng)歷、價值歸屬等諸多方面的巨大差異,孩子的見解很可能和我們不同。我們如何對待這些不同呢?如果孩子不同的見解不被允許,孩子的“主見性”從何而來呢?
2.相信孩子能夠做好自己
人是天生喜歡自由自主的,而依賴是后天完全能夠“培養(yǎng)”出來的。怎樣能成功的“培養(yǎng)”依賴的孩子呢?大部分父母都有自己的訣竅。而其中最大的要領是“不放心”,“不放心”的背后是“不相信”。只要這個要領把握得好,培養(yǎng)“依賴的孩子”,指日可待。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有家長抱怨“孩子沒主見”,自認為攤上了不爭氣的孩子。其實,這個問題的源頭在我們的教育從來沒教。
如何讓孩子變得有主見、獨立思考呢?不妨學習以下”批判性思考“:
不管大事還是小事,都有用得著批判性思考的地方。
想想看,有無數(shù)的電視、小說、電影甚至新聞,都是在表現(xiàn)有人作了決定以后,處理那些隨之而來的,可能預見到也可能沒預見到的結果!這引出了故事背后的故事,如何利用批判性思考,做出最好的決定。
我們希望自己身邊的人都很善于批判性思考。
我們希望政府領導能夠盡最大可能,保證我們國家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達。
我們希望經(jīng)濟情況不好的時候,老板能力挽狂瀾。
批判性思考的核心是不斷尋找真實可靠的信息,以指導我們的想法和行為。有時候這個任務是自己給自己的,有時候尋找信息的任務是別人給我們的,老師、父母、朋友或是老板。
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出現(xiàn)于兒童時期,成熟于成年期,但是需要經(jīng)過反復練習。需要找出要解決的問題,提出假設,用公正的實驗來驗證假設,最后做總結。
如何幫助孩子進行批判性思考?
建議1:觀察你的孩子如何形成事物運作方式的理論
孩子玩游戲的時候,在旁邊觀察,看他想要了解什么。游戲時孩子實驗自己想法的方式。我們也會這么做,不過通常都在自己的大腦里實驗,而孩子們則會把想法反應在行動中。
建議2:增強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生就有學習的動力——好奇心,但是父母的行為能夠增強或減弱他們的好奇心。如果一件事情與他們預先的想法不一樣,或是“沒有辦法證明到底哪個想法才是對的”,孩子會特別好奇。尤其是在他們想要找出一件事情發(fā)生的原因時更是如此。
為了增強孩子的好奇心,如果他們自己想要修好什么東西,不要太著急地過去幫忙。因為處理這些復雜情況正是培養(yǎng)批判性思考的好方式。如果可能的話,還應該幫孩子想想有什么辦法可以讓他自己解決問題。比方說,如果孩子在拼拼圖,有一塊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不要拿過來幫他拼,要和他一起找找線索,看看這塊放在哪里比較合適;“這塊拼圖是藍色的。你看看圖上哪個部分是藍色的?放那兒看看合適嗎?”
建議3:讓孩子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在本書中,我一直在講“檸檬水攤”的重要性,名字來自我的女兒勞拉六七歲時對檸檬水攤的熱愛。后來她把這份熱愛轉移到了別的地方,開始去了解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以及不同歷史時期女性的生活。
所以,他們班剛開始學習紐約城早期歷史的時候,7歲的勞拉就開始找荷蘭在曼哈頓殖民時期跟女性有關的一切資料。他們班級學到埃及、中國或是古希臘時,她總是在論文、讀書報告、課堂報告和表演中加入當?shù)嘏缘脑掝}。這樣她就抓住了一個點,不斷深入學習下去。
建議4:成為專家——給孩子確切可靠的知識
不斷了解孩子已經(jīng)到了學什么知識的階段,鼓勵孩子問問題,回饋給他們正確的信息,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起到進行批判性思考的示范作用。
這個過程包括,如果有的知識不知道或是不記得,可以去查資料。不管他們的問題有多難,都去查查看。
建議5:幫你的孩子找到其他可以學習的“專家”
孩子年齡越大,就越知道應該向誰去尋求建議。想想你的家人、朋友、鄰居和同事,把他們當作某方面的專家,可以跟你的孩子分享他們的知識、經(jīng)歷和熱情。我的朋友曾經(jīng)跟我的孩子講過制陶技術、尋找泰坦尼克號的故事、埃及歷史、地震的知識、中式康復訓練、畫蠟筆畫等好多有意思的事情。
建議6:幫助孩子判斷從他人那里得到的信息
請記住,孩子判斷他人信息可靠度的能力是不斷發(fā)展的。一開始只了解別人也許是不知道,后來才開始明白也許別人是在有意無意地撒謊。如果你覺得孩子得到了一個錯誤信息,幫他學會分辨流言和現(xiàn)實。你可以問他們:“你怎么知道這個消息是真的?”尤其是孩子大一點以后,幫他們學會查找證據(jù),在可靠的地方尋找信息,比如書或者是靠得住的網(wǎng)站。
如果你覺得有人撒謊了,幫孩子找出事實。但并不是到此為止,進一步鼓勵你的孩子找出這個人撒謊的原因:“你覺得他是不想給你留下一個好印象?希望你喜歡他?”可以在教會孩子說真話的同時幫他們理解別人撒謊的原因。
建議7:提高關鍵的觀察能力
我們跟學齡前兒童一起看電視的時候,可以跟他們仔細分析廣告,像那些電影評論一樣,可以聊聊這些:
這個廣告想要賣的商品是什么?
你覺得這個廣告為什么要選擇這種廣告方式?他們是不是想給你所有的酷小孩都穿這個牌子的衣服的印象?他們用來吸引顧客的東西是攀比心理、冒險還是幽默?
你覺得這個廣告有用嗎?你看了廣告以后能記住商品的名字嗎?你想買嗎?為什么?
這個廣告說得對嗎?他們的廣告詞說的是事實嗎?
菲利普上高中的時候,他覺得電視上的青少年男孩的形象都特別單一,他很生氣。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電視旁邊放了一個本子,分別記錄以正面和負面形式表現(xiàn)男孩們次數(shù)有多少。這就是批判性思考!
建議8:幫孩子理解那些混亂的情況
對很多孩子而言,像菲利普一樣自己選擇項目研究是個相當不錯的點子,因為大多數(shù)孩子肯定都有自己的情感訴求,這個項目能幫他們分清不同的原因。每天的生活中都有很多機會讓孩子思考,不要匆匆忙忙地下結論。
建議9:如果遇到教育子女的難題,使用批判性思考來解決問題
如果你和你的孩子用下面的方法解決問題,你們就使用了大腦的執(zhí)行功能,也讓它得到了鍛煉。
1.找出問題到底是什么。問一系列的問題:我在做什么?我想讓事情怎么樣?有哪些辦法可以讓我把現(xiàn)在的情況變成我想要的情況?
2.找到你的目標。因為解決問題總是和目標有關,所以找出你自己的目標或是你給孩子的目標非常重要。如果你在教孩子自己用這個方法解決問題,那就幫他找到目標。
3.找出二選一的解決方式。找出解決方式需要我們抑制住自己“按照以前的做法來做的傾向”。也需要我們靈活思考,找出不同的可能性,還需要一些想象力。
4.想想這個兩個辦法會有什么結果。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從他人的角度來觀察我們的解決辦法,不要考慮自己的想法。
5.找出一個辦法來試試。這個當然需要反思和批判性思考。
6.評估結果,如果這個辦法不行,再換一個試試。
中國式的教育是家長處處呵護、擔心孩子受一點傷,結果使孩子弱不禁風,遇到困難時總是一臉的沮喪,這樣勢必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育兒錯誤1:害怕孩子之間爭搶
很多父母帶著孩子出去玩時,常常會叮囑:別和人家搶。因為他們都想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家長,希望孩子不去搶;另外,萬一對方個頭大,可能自己的孩子吃虧,退一步海闊天空,家長們早已深諳此道。
實際上,孩子之間的爭搶是否真的這么可怕呢?也未必。懂得爭搶是人性的一種本能,關鍵在于我們怎樣去引導??梢試L試告訴孩子,屬于自己的不妨爭回來,自己喜歡的不妨去爭取,但不能不擇手段。如果孩子連爭搶的本能都不具備,連爭搶的勇氣都沒有,長大以后,面對競爭,誰又會去幫他爭取呢?
育兒錯誤2:對孩子的行為過分擔心
中國式的教育是家長處處呵護、擔心孩子受一點傷,結果使孩子弱不禁風,遇到困難時總是一臉的沮喪,這樣勢必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如果你連爬上一張矮凳子這樣的主動權都不交給她,那么以后她做什么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
育兒錯誤3:自以為是善意的“謊言”
大人經(jīng)常會無意中說謊,比如和同事通電話的時候,明明正在家里和孩子玩,卻告訴對方正在寫東西,為的是不讓對方打攪……
大人的謊言有時是善意的,卻沒有想到在孩子心里留下了烙印,到他也說謊的時候,大人有什么資格擺出一副“你不能”的姿態(tài)。
育兒錯誤4:過分強調“贏”的觀念
在每次孩子們有比賽時,最激動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他們的爸爸媽媽,他們會參與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比賽,例如幫他們鉆空子,幫他們出主意,提醒他們正確答案……
事實上,父母對輸贏觀念的強調,更容易讓孩子處在輸不得的處境之中,滋長驕傲自滿的情緒,把成功看的過重,從而讓心理變得脆弱。
育兒錯誤5:害怕孩子向你提出要求
4歲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學會主動跟父母提要求,甚至用各種方法來獲得批準。因此,一些父母很怕孩子提要求,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拒絕,或者怎樣做才能兩全其美。
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jīng)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了,因此當他提出要求的時候,我們不妨聽聽他們的想法,和他們制定一個規(guī)劃,如條件符合,就滿足他的要求,這樣,孩子在愿望滿足時會格外珍惜。
育兒錯誤6:做家務給報酬
如果一個6歲的孩子主動幫你干家務活,如掃地、擦桌子、澆花等,你應對他的這種表現(xiàn)給予表揚,但切勿說:“你天天這樣做,媽媽每星期多給你10元零用錢?!被蛘哂梦镔|引誘的方法:“乖乖,將自己的碗筷端到廚房,我就給你吃一杯冰淇淋!”
因為說到底,物質獎勵不能幫助孩子從小樹立助人為樂、 熱愛勞動的品德。
育兒錯誤7:立即滿足孩子的愿望
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更有很多父母通過對孩子察言觀色來了解其愿望,并立即給予百分之百的滿足。殊不知,這會使孩子從童年時代起就失去渴望和追求感,更不會明白真正的幸福只有通過努力才能爭取到。
所以,如果對孩子的愿望一流露,甚至還沒有流露之前,就千方百計地予以滿足,就會使你孩子的童年失去魔力和魅力。
育兒錯誤8:“主動”幫他分辨是非
主動幫孩子分辨是非,聽起來是件好事。仔細想想,你這么主動地幫助孩子辨別是非,跨過一些挫折的門檻,已經(jīng)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了,這樣做只會束縛他自己的思維。
育兒錯誤9:隨意泄露孩子的個人隱私
如果你與鄰居私下談論你5歲的兒子夜晚睡覺還離不開奶嘴,孩子知道后自尊心就會大受傷害;如果爸爸在熟人面前訴說他8歲的孩子還尿床,這種揭短行為也會使兒子對父親失去好感和信任。
每一個人,即使他還完全是一個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領域,即使是他的父母也不能隨意干涉。因此,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孩子某一方面如果牽涉其個人私事或隱私,大人應予以尊重,千萬別向外人揭短。
育兒錯誤10:飯桌上的妥協(xié)者
這個菜不吃,那個菜也不合口味,孩子總對飯菜百般挑剔,可你卻百依百順:嫌魚肉腥,就改吃紅燒肉;青菜不吃,就改吃水果;要吃漢堡包、炸薯條,就去快餐店。
久而久之,孩子就摸透你的心理,一不稱心如意,就飯碗一推,耍起賴來,餐桌上的鬧劇愈演愈烈。孩子正確飲食的基本法則是:給孩子吃什么,何時吃和怎樣吃,由父母決定;而孩子是否愛吃和吃多少由孩子自己決定。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有家長抱怨“孩子沒主見”,自認為攤上了不爭氣的孩子。其實,這個問題的源頭在我們的教育從來沒教。
如何讓孩子變得有主見、獨立思考呢?不妨學習以下”批判性思考“:
不管大事還是小事,都有用得著批判性思考的地方。
想想看,有無數(shù)的電視、小說、電影甚至新聞,都是在表現(xiàn)有人作了決定以后,處理那些隨之而來的,可能預見到也可能沒預見到的結果!這引出了故事背后的故事,如何利用批判性思考,做出最好的決定。
我們希望自己身邊的人都很善于批判性思考。
我們希望政府領導能夠盡最大可能,保證我們國家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達。
我們希望經(jīng)濟情況不好的時候,老板能力挽狂瀾。
批判性思考的核心是不斷尋找真實可靠的信息,以指導我們的想法和行為。有時候這個任務是自己給自己的,有時候尋找信息的任務是別人給我們的,老師、父母、朋友或是老板。
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出現(xiàn)于兒童時期,成熟于成年期,但是需要經(jīng)過反復練習。需要找出要解決的問題,提出假設,用公正的實驗來驗證假設,最后做總結。
如何幫助孩子進行批判性思考?
建議1:觀察你的孩子如何形成事物運作方式的理論
孩子玩游戲的時候,在旁邊觀察,看他想要了解什么。游戲時孩子實驗自己想法的方式。我們也會這么做,不過通常都在自己的大腦里實驗,而孩子們則會把想法反應在行動中。
建議2:增強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生就有學習的動力——好奇心,但是父母的行為能夠增強或減弱他們的好奇心。如果一件事情與他們預先的想法不一樣,或是“沒有辦法證明到底哪個想法才是對的”,孩子會特別好奇。尤其是在他們想要找出一件事情發(fā)生的原因時更是如此。
為了增強孩子的好奇心,如果他們自己想要修好什么東西,不要太著急地過去幫忙。因為處理這些復雜情況正是培養(yǎng)批判性思考的好方式。如果可能的話,還應該幫孩子想想有什么辦法可以讓他自己解決問題。比方說,如果孩子在拼拼圖,有一塊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不要拿過來幫他拼,要和他一起找找線索,看看這塊放在哪里比較合適;“這塊拼圖是藍色的。你看看圖上哪個部分是藍色的?放那兒看看合適嗎?”
建議3:讓孩子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在本書中,我一直在講“檸檬水攤”的重要性,名字來自我的女兒勞拉六七歲時對檸檬水攤的熱愛。后來她把這份熱愛轉移到了別的地方,開始去了解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以及不同歷史時期女性的生活。
所以,他們班剛開始學習紐約城早期歷史的時候,7歲的勞拉就開始找荷蘭在曼哈頓殖民時期跟女性有關的一切資料。他們班級學到埃及、中國或是古希臘時,她總是在論文、讀書報告、課堂報告和表演中加入當?shù)嘏缘脑掝}。這樣她就抓住了一個點,不斷深入學習下去。
建議4:成為專家——給孩子確切可靠的知識
不斷了解孩子已經(jīng)到了學什么知識的階段,鼓勵孩子問問題,回饋給他們正確的信息,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起到進行批判性思考的示范作用。
這個過程包括,如果有的知識不知道或是不記得,可以去查資料。不管他們的問題有多難,都去查查看。
建議5:幫你的孩子找到其他可以學習的“專家”
孩子年齡越大,就越知道應該向誰去尋求建議。想想你的家人、朋友、鄰居和同事,把他們當作某方面的專家,可以跟你的孩子分享他們的知識、經(jīng)歷和熱情。我的朋友曾經(jīng)跟我的孩子講過制陶技術、尋找泰坦尼克號的故事、埃及歷史、地震的知識、中式康復訓練、畫蠟筆畫等好多有意思的事情。
建議6:幫助孩子判斷從他人那里得到的信息
請記住,孩子判斷他人信息可靠度的能力是不斷發(fā)展的。一開始只了解別人也許是不知道,后來才開始明白也許別人是在有意無意地撒謊。如果你覺得孩子得到了一個錯誤信息,幫他學會分辨流言和現(xiàn)實。你可以問他們:“你怎么知道這個消息是真的?”尤其是孩子大一點以后,幫他們學會查找證據(jù),在可靠的地方尋找信息,比如書或者是靠得住的網(wǎng)站。
如果你覺得有人撒謊了,幫孩子找出事實。但并不是到此為止,進一步鼓勵你的孩子找出這個人撒謊的原因:“你覺得他是不想給你留下一個好印象?希望你喜歡他?”可以在教會孩子說真話的同時幫他們理解別人撒謊的原因。
建議7:提高關鍵的觀察能力
我們跟學齡前兒童一起看電視的時候,可以跟他們仔細分析廣告,像那些電影評論一樣,可以聊聊這些:
這個廣告想要賣的商品是什么?
你覺得這個廣告為什么要選擇這種廣告方式?他們是不是想給你所有的酷小孩都穿這個牌子的衣服的印象?他們用來吸引顧客的東西是攀比心理、冒險還是幽默?
你覺得這個廣告有用嗎?你看了廣告以后能記住商品的名字嗎?你想買嗎?為什么?
這個廣告說得對嗎?他們的廣告詞說的是事實嗎?
菲利普上高中的時候,他覺得電視上的青少年男孩的形象都特別單一,他很生氣。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電視旁邊放了一個本子,分別記錄以正面和負面形式表現(xiàn)男孩們次數(shù)有多少。這就是批判性思考!
建議8:幫孩子理解那些混亂的情況
對很多孩子而言,像菲利普一樣自己選擇項目研究是個相當不錯的點子,因為大多數(shù)孩子肯定都有自己的情感訴求,這個項目能幫他們分清不同的原因。每天的生活中都有很多機會讓孩子思考,不要匆匆忙忙地下結論。
建議9:如果遇到教育子女的難題,使用批判性思考來解決問題
如果你和你的孩子用下面的方法解決問題,你們就使用了大腦的執(zhí)行功能,也讓它得到了鍛煉。
1.找出問題到底是什么。問一系列的問題:我在做什么?我想讓事情怎么樣?有哪些辦法可以讓我把現(xiàn)在的情況變成我想要的情況?
2.找到你的目標。因為解決問題總是和目標有關,所以找出你自己的目標或是你給孩子的目標非常重要。如果你在教孩子自己用這個方法解決問題,那就幫他找到目標。
3.找出二選一的解決方式。找出解決方式需要我們抑制住自己“按照以前的做法來做的傾向”。也需要我們靈活思考,找出不同的可能性,還需要一些想象力。
4.想想這個兩個辦法會有什么結果。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從他人的角度來觀察我們的解決辦法,不要考慮自己的想法。
5.找出一個辦法來試試。這個當然需要反思和批判性思考。
6.評估結果,如果這個辦法不行,再換一個試試。
楊威接受采訪時說,楊陽洋的悶騷遺傳自他,而有主見和堅持自己的想法則是遺傳了媽媽楊云。到底哪些因素是來自于父母的遺傳呢?關于遺傳,你了解多少?
“我今年叫楊文昌,我屬狼……”不少朋友通過《爸爸去哪兒》第二季認識了楊威的兒子——楊陽洋(大名叫楊文昌)。
從低氣壓男孩到泥地足球場上為了隊友而爆發(fā),從在艱苦的“水云間”給爸爸扇扇子到鼓起勇氣獨自一人勇闖雞窩拿雞蛋,不少觀眾喜歡這個小男孩身上體現(xiàn)出的獨立、堅強、懂事,還有一些小悶騷。
近日,楊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得意的表示,楊陽洋的悶騷遺傳自他,而有主見和堅持自己的想法則是遺傳了媽媽楊云。
“遺傳了我小時候的悶騷”
不少網(wǎng)友認為楊陽洋有一股可愛的小“悶騷”。他那狡黠的小眼神、賊精賊精的笑容,還有時常陷入思考的表情,都讓觀眾覺得楊陽洋是一個“悶騷男”。
楊威說,其實兒子跟他小時候一模一樣,有時候在家可以半天不講話,一調皮卻根本停不下來,“我們那時候管這叫蔫兒壞,但后來進入國家隊,比賽壓力越來越大,就慢慢變正經(jīng)了。我兒子遺傳了我小時候的悶騷,還有我現(xiàn)在的沉穩(wěn)。”
尊重規(guī)則:父子倆如出一轍
運動員出身的楊威很注重比賽規(guī)則。在第一站武隆天坑搶早餐環(huán)節(jié),原本跑得最快的楊威反而被其他抄近路的爸爸無情趕超;浙江新葉村“鐵人五項”,他又一馬當先,沒想到跑錯路變成最后一名。
楊陽洋身上也表現(xiàn)出了對規(guī)則的尊重。在新葉村籃球賽上,他委屈的向“村長”申訴,提出吳鎮(zhèn)宇不應該用左手投籃,而應該和大家一樣用右手。
盡管這個提法讓人忍俊不禁,但是大家還是看出了楊陽洋和爸爸楊威一樣,對規(guī)則十分認可和尊重。
“也繼承了媽媽的有主見”
在新葉村的服裝走秀中,楊陽洋帥氣的打扮為自己加了不少分。他不僅用給自己打扮成了“國際范兒”。在節(jié)目的訪談中,楊威也提到,兒子也繼承了他媽媽的有主見。“他特別明確地知道自己的想法和喜好?!?/p>
說說遺傳的那些事
1.遺傳到底聽誰的?
事實上,遺傳由基因做主。根據(jù)遺傳基因的孟德爾定律,基因在體細胞內成對存在,其中一個成員來自父本,另一個成員來自母本,二者分別由精卵細胞帶入。
爸爸的精子帶著23條爸爸的染色體,媽媽的卵細胞則帶著23條來自媽媽的染色體,它們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寶寶的23對染色體。那么孩子會更多繼承哪一方呢,難道就像電腦合成圖一樣,是“相加然后除以二”?遺傳學可沒這么壞,孩子更像誰,這主要是由等位基因決定的。
每對染色體上相同位置的基因就叫等位基因,它們控制的是同一性狀,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蛴酗@性和隱性之分,如果一對染色體上兩個等位基因都是顯性或者一個顯性一個隱性,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都是顯性性狀,只有當兩個等位基因都是隱性時,才表現(xiàn)出隱性性狀。
2.性格會遺傳給孩子嗎?
是的,孩子性格的形成跟遺傳密不可分。心理遺傳學認為,兒童的性格的遺傳包括直系親屬的DNA遺傳以及血型遺傳。如果從父母一方獲得的遺傳物質DNA可以確定子女的身體特征,那它也會影響他們性格的某些方面。
因此,像激動、膽怯或者外向這些性格表現(xiàn)都是從母親或父親的基因中遺傳下來的。
心理遺傳學尚未系統(tǒng)化。據(jù)說性格一半來自遺傳,一半來自后天?!案拘愿瘛笔切睦磉z傳學中性格的深層部分,即:活潑、開朗、冷靜、急躁等幾方面受遺傳影響很多,現(xiàn)在幾乎已經(jīng)成為定論?!案拘愿瘛钡倪z傳,關系到家庭氣氛,而一個家庭輕松民主或嚴肅沉悶的氛圍,又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最終性格的形成。
3.男孩像媽、女孩像爸,是真的嗎?
坊間一直流傳這樣的說法:男孩像媽,女孩像爸。一些家長也樂于聽到這樣的評價。那么,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專家觀點:這個說法不科學
事實上,孩子從爸爸媽媽那里獲得基因的影響力是相同的。“男孩像媽、女孩像爸”的說法并不科學。媽媽的卵子和爸爸的精子通過遺傳因子將基因傳給了寶寶,從眼睛、鼻子、嘴等面部特征到體形特征,寶寶會同時從父母那里繼承到各種身體要素的遺傳因子,因此很難說父母哪一方的特征更容易遺傳給寶寶。
很多女孩父母更是為此苦惱不已:
“我家女兒太脆弱,我一批評她、或說她做得不對,她就哭個不停,弄得我都不敢批評她了。”
“每次對女兒嚴厲管教之后,她都會變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歡,她甚至還曾邊哭邊問我:"媽媽,我還是不是你的好寶貝了?"搞得我不知所措?!?/p>
“女兒總是很有自己的主意,任我怎么說都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她根本就不怕我。”
……
家長們的苦惱,大體可分為兩方面:一是,女孩子太脆弱,禁不起嚴厲的批評;二是,因為家長在平時沒有樹立起權威,所以孩子根本就不認為父母的批評是正確的。
以上這兩點,的確是很多女孩父母都要面臨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對女孩的批評難問題,父母不僅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還要注重樹立自己做家長的權威。這兩方面問題的解決,父母可參照本書其他章節(jié)所述。
此外,就如同表揚女孩是有竅門一樣,批評女孩同樣也有技巧可言。很多時候,女孩子所表現(xiàn)出的脆弱、自尊心強等特點,往往是她們更在乎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
因此,作為女孩父母,就一定要掌握女孩這種的心理特征,順應其個性特征進行正確的批評。
給父母的建議
雖然現(xiàn)在社會賞識教育很流行,但批評作為一種教育和溝通的方式,并不能因此而退出教育的“舞臺”。對于女孩那些有意違反規(guī)矩等行為,還是要用到批評的教育方法。因為,正確、恰當?shù)呐u會使女孩更為快速地吸取教訓、更為快速地成長。
方法:用愛感化你的小公主
事實上,批評男孩的方法與批評女孩的方法,差別是很大的。對于男孩子來說,父母需要重在讓他明白錯誤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法;而對于女孩子來說,父母最終的任務卻是——在批評之后,如何讓你的女孩子既聽話,又能深切地體會到你對她的愛。
對于女孩子來說,愛就是她所期盼得到的一切,也是讓她正確行事的唯一理由。所以,批評女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在批評之后,告訴你的女孩:父母依然是深愛著你的!
有個小姑娘性格非常叛逆,整天跟父母對著干。媽媽什么方法都試過了,卻無法扭轉孩子的心。
有一天,媽媽無意中翻出自己當年的育兒日記,那里面記錄著女兒成長的一點一滴。她拿出來給女兒念,從她出生時的喜悅,到她得病時媽媽的恐懼,以及對孩子的美好期望,全都包含在這幾本日記里。
剛開始女兒還似聽非聽,漸漸入了神,漸漸眼里有了淚。終于,她忍不住撲到媽媽懷里,哭著向媽媽道歉。
愛可以感化一切。女孩子再叛逆,也對父母有著很深的愛。她之所以表現(xiàn)如此,是因為她覺得爸爸媽媽不愛她了。當她明白了父母對她的愛有多深,她就會用百倍的愛來回報父母。
喜歡《培養(yǎng)既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孩子乖巧聽話是每一個父母的心愿,同時認為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從而把聽話作為評判好壞的標準,但是孩子如何一味的聽話,就會沒有自己的主見,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要想讓孩子有主見,父母就要多訓練,...
如何培養(yǎng)有主見的孩子 怎樣培養(yǎng)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問題通常從“教養(yǎng)的平衡”、“收放適度”或者“規(guī)則和自由”方面去探討,但是很容易陷入“說起來很對,做起來很難”的窘境,因為那個所謂的“適度”、“平衡”很...
如何培養(yǎng)有主見的孩子?怎樣成為“一個讓孩子有主見的父母”?那么,有沒有更好的理解或者方法來幫助我們呢?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到底要做怎樣的父母? 1.言出必踐 不輕易許諾(如禮物或出游),許諾了就放在...
你一直是個可愛容易害羞的孩子,平時請你為大家唱首歌都會臉紅,卻在今天很積極的選擇了表演區(qū),你和我說:“賀老師我在家里看巧虎學回了跳舞,你幫我放巧虎的音樂好不好?”我當然是同意了,于是你來到教室后,脫下...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有家長抱怨“孩子沒主見”,自認為攤上了不爭氣的孩子。其實,這個問題的源頭在我們的教育從來沒教。 如何讓孩子變得有主見、獨立思考呢?不妨學習以下”批判性思考“: 不管大事還是小事,都...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