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淺談幼兒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體會

發(fā)布時間:2021-01-07

幼兒園活動組織與實施方案。

毋庸置疑,作為一位剛入職不就的教師來說,我們更應該觀察和分析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教育筆記有助于提高老師的教育水平。優(yōu)秀的教育筆記范文有哪些呢?請你閱讀小編輯為你編輯整理的《淺談幼兒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體會》,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那么幼兒園里有哪些教育活動呢?我們將幼兒園的各類活動分為五大塊:生活快、游戲塊、體育鍛煉塊、教學塊和自由活動塊。針對教育活動的相關問題我做重點談一下。幼兒教學活動總的來說,內容包括自然常識、社會常識、語言、藝術、數學等。它的要求是(1)培養(yǎng)幼兒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欲望,好奇、好問、愛觀察、愛想象、愛動腦)。(2)發(fā)展幼兒的智力和基本能力(正確運用感官的能力、語言交往能力和動手能力)。(3)增進幼兒對環(huán)境的認識,了解一些與生活有關的自然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象。(4)萌發(fā)幼兒初步的審美情趣(感受美、表現(xiàn)美)。教學活動的組織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育觀和教育綜合能力,也直接影響幼兒的學習能力,所以著重研究。我在此說的教學活動并不是上面所指的全部,而是只某一單位時間里的教與學,通過這一方面來闡述總體。它的特點是:目的具體明確、教學內容容量小,活動時間有限,活動環(huán)境以是室內為多,這符合我班實際情況。下面我談談對教學活動組織的幾點認識和體會。一、開門見山導入課題教學過程的開始,有的教師喜歡用玩具做引子,如“我請來一位小客人”。有時,這種玩具根本與課題無關,看了很別扭;有的教師則把教具人為神秘化,如用布遮起來;還有的教師則不厭其煩的交代上課紀律等等。我覺得這樣反而把幼兒的注意力白白浪費掉了。我認為開門見山,讓幼兒立刻清楚現(xiàn)在要干什么比較好。當然,不同的教學活動,導入課題的具體方法應有所不同。如故事活動,導入課題時我有時以提要求為引子,比如“請小朋友仔細聽故事里有誰,他們在干什么?”然后再講故事,故事講完后圍繞要求提問;有時則出示故事中主角的形象,請幼兒先講講角色的相關特點或知識,再接著講故事。技能性的教學活動,如體育、音樂活動,我改教師示范在前幼兒嘗試性操作在前。把示范活動移至教學活動過程中間,并把教師的示范改為幼兒自己展示動作,用剖析幼兒動作替代純粹的教師示范。即使是圖畫活動,我也改變了教師按部就班完整示范的模式,只作部分示范、重點示范。示范部分、示范重點的選取盡可能根據幼兒的要求來定。常識活動,一般在活動前讓幼兒自己收集有關材料,或將相關材料放入活動室供幼兒提前觀察?;顒右婚_始,就讓幼兒介紹自己的觀察事實,這樣幼兒就能很快的參與到活動中來。以上導入課題形式的改變,體現(xiàn)了我組織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必須尊重幼兒好奇、好動、好表現(xiàn)的心理特點;要充分估計幼兒潛在的學習能力;以帶著問題學習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有限的教學活動時間里保證幼兒投入的時間。二、讓幼兒充分感知教學內容我非??粗赜變涸谧杂勺匀粻顩r下的感知,如常識活動,認識物可在課前提供給幼兒觀察,正式教學活動先讓幼兒介紹觀察所得,緊接著幼兒在教師的提引下進行學習性觀察。這次觀察意在讓幼兒求得再一次的發(fā)現(xiàn),得到進一步的認識,必須時允許幼兒觸摸認識物,或流動觀察、小聲儀論。教師在這段時間里要注意傾聽幼兒的議論,發(fā)現(xiàn)新問題,以便再次集中教學時有更豐富的學習內容提供給討論。在再次集中時,教師要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疑點,這樣才有利于認識活動的深化。對于按順序觀察,我把它放在幼兒充分感知后,與幼兒共同整理知識時進行?!爸v述”類教學活動,我有時讓幼兒整體觀察,再分組或讓幼兒自己找伙伴小議圖片內容;有時先讓幼兒講敘整體搭建的初步框架,再逐張圖片講述;有時先取一張較為重要的圖片,供幼兒發(fā)散思維,廣泛尋求答案,再整體展示圖片完整講述。不管采用何種方法,目的都是讓幼兒更多參與到活動中來,努力改變語言教學活動中發(fā)言面不寬的局面和講述內容受圖片限制的現(xiàn)象,使語言活動與思想、想象更密切的結合。三、隨機調整計劃中的提問提問是幼兒和教師相互作用的一個明顯表示,問題的設計直接關系到相互作用的效益。過去我們常常低估了幼兒的學習能力,又加上課堂教學中很少給幼兒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所以幼兒的學習是被老師牽著走,提問中存在著全由教師發(fā)問和教師設計的問題過于細碎的情況。而今,我主張設計的問題應指向一個范圍而不是一個點,以便讓更多的幼兒憑借自我理解而解答,以便讓不同水平的幼兒在不同層次上表達自己的理解。當碰上幼兒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再把大問題化成小問題。在此,我想強調的是:每位幼兒教師都應該重視教學過程中自己與幼兒面對面發(fā)生的教與學的矛盾,并鍛煉自己調整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學角度的能力,使提問更加有針對性。四、順其自然結束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進行到最后,常常是教師的小結、評價。我認為這時幼兒的注意力已經處于難以集中的狀態(tài),教師卻要再講一遍他們已經知道的內容,幼兒很難感興趣,還不如順其自然結束教學活動或布置一個小任務,留點懸念,以調動幼兒活動后再學習的興趣。此外,對教學的評價不一定都要放在教學活動結束時進行,可視情況做不同的處理。如對美術作品,可另設專門的評析活動,以提高幼兒相關技能;對于動作性的教學活動,評價可在活動過程中進行,即幼兒做出某一動作后,讓幼兒相互評價,教師及時組織大家學習這既可鼓勵每個幼兒參與表現(xiàn)的積極性,又可鍛煉幼兒的評價能力。以上是我對教學組織的認識。根據這些認識,我充分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具體說一下在繪畫活動中得體會。首先要喚起幼兒的興趣。孩子大都喜歡圖圖畫畫,但一旦正式開始學習繪畫,他們往往缺乏信心和熱情,常常是面對畫紙不敢下筆,我就讓不想畫畫的孩子坐在旁邊看別的孩子畫,等他們想畫再讓他畫;鼓勵表揚能大膽做畫的孩子,以輕松的口吻談繪畫的趣味,激起孩子參與活動的愿望;不給孩子施加壓力;不對孩子的作品吹毛求疵,而是與每個孩子分享參與的喜悅和驕傲。這樣孩子就會打消顧慮,拿起畫筆,漸漸的,他們也就喜歡繪畫了。其次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繪畫條件。單靠每周幾節(jié)集體繪畫活動是無法滿足幼兒繪畫愿望的。我從區(qū)域活動室挪出一塊角落專供孩子繪畫用,并在那里提供各種繪畫用具和參考書,幼兒在里面可自由選擇材料做畫。還鼓勵孩子們自己多觀察,把自己看到的各種景象畫下來。讓幼兒自由想象,這種形式無拘無束,幼兒非常喜歡。再次要傳授一定的表現(xiàn)技能。掌握一定的技能是幼兒把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出來的前提和基礎。一般來說,技能的學習是枯燥的。為了不讓幼兒對學習技能感到無味,我經常這樣做:(1)借助游戲激發(fā)幼兒學畫的愿望。如畫老鼠就說:今天老師和小朋友都扮黑貓警長捉老鼠,看誰本領大,捉到的老鼠有大有多?,F(xiàn)在,先看看我是怎樣捉老鼠的(老師示范老鼠的畫法)。(2)將枯燥的術語轉換成幼兒熟悉的語言。如把豎線、橫線說成“小棒棒站起來”,“小棒棒睡下去”;把大圈、小圈轉化成大皮球、小皮球等。(3)把要畫的內容編成生動、有趣的故事或兒歌。如畫狐貍:有一座房子(即頭的輪廓),上面開著兩扇小窗子(耳朵),屋里走出一個好孩子(嘴),種上四棵小樹(胡子),里面留下兩個樹洞洞(眼睛),房子后面拖著個大壇子(身體、位置由幼兒自由選擇),撐著四根小棍子(腿),壇子后面掛著一面大旗子(尾巴)。幼兒邊畫邊念,很快就掌握了畫狐貍的基本方法。還有激發(fā)幼兒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很關鍵。幼兒掌握了必要的繪畫技能后,最關鍵就是畫幼兒的所思所想,而不是一筆一畫臨摹老師的范畫。為了做到這一點,我總是先讓幼兒充分的觀察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并展開討論,然后作適當的講解提示,在布置作業(yè),讓幼兒思考怎么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最后在出示范畫。入讓小朋友劃猴子,賢納猴子的真實圖片,然后請他們講猴子學猴子。在此基礎上與幼兒一起分析猴子的面部特征,交給幼兒表現(xiàn)猴子的基本技能。然后啟發(fā)孩子說:“除了公園有猴子外,還有什么地方有猴子?猴子在哪里干什么?會發(fā)生什么事?怎樣解決?”這樣做開闊了幼兒的思路,全班幼兒的畫面無一雷同,畫面內容也很豐富。最后,鼓勵夸獎幼兒必不可少。對孩子的作品,不管畫的的好不好,我都把它貼在作品欄中,并適當稱贊。在評價孩子作品時,我不是做居高臨下的評價者,而是制作積極的參與者,做孩子的聽眾和參謀,讓孩子說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隊部成功的作品,我用商討的口吻說:“假如我畫,我將這樣畫……”這樣,氣氛就更融洽,更愉快了。綜上所述,我認為以幼兒的實際情況為依據組織的教學活動才是有針對性的,幼兒也只有在他們能適應的教學中才能快速的發(fā)展,所以我更應多學習,多總結,以便把各種知識傳遞給幼兒,讓幼兒各方面都提高。(楊晶晶)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淺談嬰班幼兒語言發(fā)展與語言教學


-->

整理了關于幼兒社會培養(yǎng)論文論文《淺談嬰班幼兒語言發(fā)展與語言教學》,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幼兒期言語發(fā)展的特點

言語可根據不同的標準作不同的分類,最普通的分為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兩種??陬^言語是指說出的和聽到的言語。書面言語是指寫出的和看到的言語。書面言語是在口頭言語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兒童入學之前,言語的發(fā)展主要是口頭言語的發(fā)展。兒童在出生后的三年中,由于受到成人的言語教育,以及言語器官、神經組織的成熟,他們的言語在不斷發(fā)展,到了幼兒期,兒童言語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他們從“掌握本族語言的準備期”或“前言語期”、“最初正式掌握本族語言期”進入了“言語豐富化期”。

(一)語音的發(fā)展

隨著發(fā)音器官的成熟、言語知覺(言語聽覺、言語動覺)的精確化,幼兒的發(fā)音能力迅速發(fā)展,特別是三至四歲期間發(fā)展最為迅速。由于他們已能分辨外界差別微小的語音,已能支配自己的發(fā)音器官,一般來說,他們已能初步掌握本民族、本地區(qū)語言的全部語音,甚至可以掌握任何民族語言的語音。但在實際說話時,幼兒對于有些語音往往不能正確發(fā)出。班上的小雨寶寶在來園的第一個月的時候因為很多語音不能正確的表達就經常被誤解,當他給老師說:“我要粑粑,粑粑”老師以為他要拉粑粑所以就把他帶到了廁所,他跑出來指著米飯說:“諾要這舵”。

(二)詞匯的發(fā)展

從整個兒童期的詞匯發(fā)展來看,詞匯還是貧乏的;詞類的運用還偏重于動詞、名詞,代詞、形容詞等并不普遍;詞義的概括性還較低;詞的理解和運用還常常發(fā)生錯誤??傊?,詞匯的發(fā)展還不夠完善。幼兒園教師要利用課內外一切機會,在引導兒童認識事物的同時,發(fā)展他們的詞匯,特別要重視幼兒積極詞匯的發(fā)展,不要讓幼兒從小養(yǎng)成信口開河、詞不達意的習慣。

(三)語法的掌握

據研究,兩歲時復合句只占所有句子的3.5%,簡單句占96.5%。在幼兒期,簡單句仍占多數,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復合句所占的比例逐漸增加,陳述句仍占相當的比例,約三分之一,其他句型如疑問句、否定句等也都發(fā)展起來了。三歲幼兒像幼兒前期兒童那樣,句子結構往往松散,不嚴謹。在他們口頭言語中,往往缺漏主要詞類或詞序紊亂,以致造成句子意思不明確,別人如果不了解兒童說話時的情景,就很難理解兒童所要表達的意義。

句子從短到長。幼兒期兒童口頭言語中所用句子的長度,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據華南師院的研究,三歲兒童主要使用三詞句(占21.5%),三歲半兒童句子長度發(fā)展到6~10個詞(占21.2%),四歲兒童使用句子的長度可達11個詞以上。以后,句子的詞數繼續(xù)逐年增長。

(四)言語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口頭言語又可分為對話言語和獨白言語兩種言語形式。當人們提出問題、要求或回答問題時,所用的言語形式即對話言語。它不需要將一切思想和事物都用言語表達出來,句子也不需要結構完整無缺,彼此明白就行。例如,當人們在等火車時,只要說“來了”一詞,大家都會明白是指“火車進站了”。而獨白言語,是說給別人聽的或向別人傳達自己思想、感情,或講述知識經驗等。如演講、作報告、講述故事等都是獨白言語。由于獨白言語是一個人比較長時間地獨自講述,沒有交談者的應答來支持,因而要求語句完整,講述的內容不能簡化。

三歲以前的兒童,他們多半是在成人的陪伴下進行活動,他們的交際采用的是對話形式。到了幼兒期,隨著獨立性的發(fā)展,常常離開成人進行各種活動,從而獲得各種自己的經驗、體會、印象等。同時,他們又處于集體中,在與成人或同伴的交際過程中,他們也有必要向成人或同伴表達自己的各種體驗或印象。這樣,幼兒的獨白言語也就發(fā)展起來了。

(五)內部言語的產生

言語可按活動的目的以及出聲不出聲,分為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兩類。內部言語發(fā)音隱蔽,不發(fā)出為人察覺的聲音,但言語的發(fā)音器官肌肉組織仍有活動,它向大腦皮層發(fā)送動覺刺激,這種活動可通過精密儀器測到。內部言語比外部言語壓縮、概括。內部言語常用一個詞或一個詞組來表達在外部言語中需要用一句話或一段話來表達的意思。內部言語不是用來和人交際的言語,而是對自己發(fā)出的言語,是自己思考問題時的言語。內部言語也具有調節(jié)自身心理活動的功能,與心理自覺性的發(fā)展相聯(lián)系的。內部言語是言語的高級形式,它是在外部言語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幼兒前期還沒有內部言語,他們還不能不出聲地考慮問題。到了幼兒期,內部言語才開始產生。在幼兒內部言語開始發(fā)展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一種介乎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之間的言語形式,即出聲的自言自語,也就是既是出聲的,又是對自己講的言語。據柳布林斯卡婭(A.A.Люблинская)分析,在出聲的自言自語中,又可分“游戲言語”和“問題言語”兩種?!坝螒蜓哉Z”是一種在游戲和活動中對行動的“伴奏”,即一面動作,一面嘀咕。這種言語通常比較完整、詳細、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如兒童在建筑游戲或繪畫中,邊干邊說的言語就是這種言語?!皢栴}言語”是在活動進行中碰到困難或問題時產生的自言自語,常用來表示對問題的困惑、懷疑或驚奇及解決問題所采用的辦法。這種言語一般比較簡單、零碎,由一些壓縮的詞句組成。對于不同年齡的幼兒,這兩種言語所占的比例不同。三至五歲兒童,“游戲言語”占多數;五至七歲兒童則“問題言語”增多。這是因為年幼兒童還不會獨立解決問題。

二、在幼兒此階段言語特征基礎上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

教育隨筆:游戲化教學在幼兒園集體活動中的組織與實施


幼兒的基本活動是游戲,而游戲又是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在幼兒園眾多活動中,游戲總是貫穿其中,使幼兒的各項活動豐富多彩,意義深刻。游戲為教師和幼兒的自主選擇提供了空間,在游戲中,幼兒盡情發(fā)揮想象,讓思維在想象與現(xiàn)實間自由馳騁?!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薄盀橛變禾峁┯螒虻臈l件,尊重幼兒游戲的意見,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滿足和發(fā)展?!?/p>

幼兒園課程是幼兒為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幼兒園老師所組織和指導的所有活動,也包括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園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注重體現(xiàn)教師的預設,反映教師在觀察幼兒最近發(fā)展區(qū)基礎上對幼兒發(fā)展的把握。是教師按照一定的教學目標,依據一定的原則,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面向全班幼兒實施教學過程的活動。集體教學活動能在不長的時間內使一大群幼兒快樂而又有效地學習,所以提高集體教學活動的效益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也是幼兒園教師所一直在追求的。

游戲化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改變重上課輕游戲的現(xiàn)象,突出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實現(xiàn)游戲對教育的服務功能。具體便落實在用教學目標來關注游戲,以教學的內容和任務來分類組織游戲活動,以兒童游戲的年齡特點為依據,加強對游戲的引導,使游戲對兒童的發(fā)展能夠迎合教育的方向。同時教學的游戲化,不僅包含游戲形式,也包括游戲化的語言,總之,其目的是更好地引發(fā)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手段。例如:在數學活動中,教師將抽象的數學概念通過真實情景變成幼兒容易接受的具體事物,幼兒就能覺得輕松、積極主動。因此,教師應注意創(chuàng)設發(fā)現(xiàn)問題的游戲情景,讓幼兒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充分感受探索學習的樂趣。如:教幼兒學習分類時,帶領幼兒玩“分水果”的游戲。先在教室里放下各種顏色、各種形狀、背面有算式的“水果”,然后將幼兒分組,要求各組開動腦筋將“水果”合理分類擺放在一起,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就大大的調動起來,他們會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可以將同顏色的水果放在一起;可以將同一形狀的水果放在一起;也可以將算式的答案相同的水果放在一起。這樣的游戲情景,既讓所有的幼兒都樂于參與,又讓不同水平的幼兒均得到提高。

實踐證明,游戲是一種有益于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自由活動,對于幼兒主體性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教師應把游戲化作為幼兒園的集體教育活動重要組織形式,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將游戲融入到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領域中,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全面的發(fā)展。

淺談幼兒音樂教學


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一種實施方式,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幼兒年齡偏小,各方面的能力都還沒有發(fā)展起來,如果要對幼兒實施較深層次的教育影響只能是一種設想,而無法真正施行。但是,人類對于音樂的敏感卻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所以通過音樂的影響達到教育幼兒的目的是一種較為可行的辦法。

那么,如何才能讓音樂教育在幼兒當中發(fā)揮作用呢?我覺得首先是要提起幼兒的興趣?!芭d趣是求知的興奮感與成功感的結晶,是在老師的不斷引導、啟發(fā)、練習、創(chuàng)造、反饋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fā)展的。”在音樂活動中,通過聽、說、唱、做、想,把幼兒的簡單情趣表現(xiàn)引向求知的樂趣之上,教育的目的就算達到了。接著,又出現(xiàn)了另一個問題:“究竟如何形成幼兒對于音樂的學習參與興趣呢?”或者,換一種方式說“怎樣才能開展好音樂教育活動呢?”

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探討:

一、音樂題材的選擇

幼兒音樂教育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它的靈活性,老師可以根據小集體中孩子發(fā)展的特點,適當選擇教學內容,這就為老師的教學活動提供了很多便利。針對幼兒好動但動作并不平穩(wěn)、喜愛模仿但經驗并不豐富等特點,我們在選擇音樂內容時可以適當考慮那些易于表現(xiàn)的、旋律感、節(jié)奏感較強的作品,最大限度地感染幼兒,調動幼兒的情緒,吸引幼兒初步的注意力。這樣,活動才能較好地繼續(xù)下去。

二、寓音樂教育于情景之中

為音樂作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將抽象的音樂形式以可聽的、可視的、可說的、可演的形式展示給幼兒,有利于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而接受它。如教幼兒學習歌曲《豬小弟》,老師若只是按傳統(tǒng)的方法教幼兒打打節(jié)奏、按節(jié)奏套歌詞,老師教唱、幼兒學唱,勢必提不起幼兒的興趣,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也是非常困難。但如果換一種方式,老師先不急于讓幼兒了解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而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了解“豬小弟”這個形象,在了解的基礎上進而模仿角色。這樣,在教學活動中,幼兒將不僅僅是在學習唱歌,而且還在享受唱歌,因為他們不再是被動群體,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孩子高興,老師也輕松。

三、角色轉換

在音樂教育活動中,老師最容易走的誤區(qū)就是太強調自己是一位老師,于是在實施活動時,拼命地按照計劃操控活動的發(fā)展,希望最大程度的達到教學目的,而在很多方面限制了幼兒,讓幼兒的情感沒能得到釋放。其實,在音樂教育活動中,老師完全可以將主動權交給幼兒,讓幼兒充分體驗音樂帶來的歡樂感受。

很多時候,我們在教給幼兒一首歌曲,或是一個小律動時,老師總是花盡心思,事先編出一些舞蹈動作等,然后在活動中灌輸給幼兒。

這樣做到底是利是弊呢?從比較科學的角度來說,這樣做的后果是限制了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和想象,是弊大于利。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閱讀到相關方面的一些書籍,才發(fā)現(xiàn)到自己也是多次走進這樣的誤區(qū)。于是,我努力嘗試把主動權交給幼兒。在學習歌曲《蝴蝶找花》這首歌曲時,我改變以往自己編動作教給幼兒的方式,而是讓幼兒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xiàn)蝴蝶飛舞、玩耍的情景。為了讓幼兒能自己創(chuàng)編出比較符合音樂內容的形體動作,我設計了一個關于蝴蝶的故事,并讓幼兒成為故事中的主角“蝴蝶”,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換動作。結果,孩子們出人意料地表現(xiàn)出少有的興趣,他們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更讓我感到驚奇不已!所以,相信孩子,給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間,實施音樂教育將能事半功倍。

四、賦予音樂以色彩

孩子天生就對顏色非常的敏感。給他們一些五顏六色的畫筆、一張白紙,讓孩子盡興涂畫,是他們最熱衷的活動之一。如果在音樂教育中抓住了這一點,也能讓我們的教學活動變得輕松而多彩起來。一個音樂活動結束以后,孩子學會了一首歌曲,或者是一個舞蹈,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呢?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我們不能停滯。給孩子連續(xù)的想象,延伸音樂的感染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而要達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就是賦予音樂以色彩。在學習歌曲《彩色的世界真奇妙》后,我讓孩子們描述歌曲中表現(xiàn)的畫面,孩子們興致勃勃,討論越來越激烈,看孩子們的情緒上來了,我趕緊抓住機會,提出“把它們畫下來”的建議,馬上得到孩子們的贊同。他們一邊唱著“藍藍的天、綠綠的草……”,一邊揮動手中的彩色筆,用心地一筆一筆勾畫著,幾個小腦袋還在不停地議論著該用什么樣的顏色……二十分鐘左右,孩子們的作品完成了,我看到了一幅幅精彩的畫面,藍藍的天,綠綠的草,紅紅的小花,五顏六色的彩虹高高架在天上……他們的畫面雖然不是很精美,甚至有些還顯得有點亂,但是卻將歌曲的內容出色地表現(xiàn)了出來。孩子們驕傲地舉起自己的畫,用手點著畫面搖頭晃腦地唱了起來。以后,他們常常會翻出這些畫來,對著畫面猛唱“藍藍的天、綠綠的草……”。更有孩子在看一些圖畫書的時候,居然也會跟著畫面自編自唱。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小例子,我們并不需要將每個音樂作品都去讓孩子畫一通,這是不實際的。但是,作為幼兒音樂教育的施行者,我們應該了解到這些,而且不僅僅是只了解到這些。我們應該在教育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突破點,創(chuàng)新教育,讓孩子能夠更輕松、更愉快地接受音樂,通過音樂的學習得到美的享受!

淺談做好常規(guī)工作的點滴體會


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贬槍?—3歲幼兒年齡特點,思維是直覺行動性,喜歡模仿成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我意識逐漸加強。因此,作為教師在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行為習慣等常規(guī)教育中,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做孩子們的好榜樣。其次,要把常規(guī)教育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來,讓幼兒在不知不覺地游戲中,體驗常規(guī)教育給自己帶來的方便與快樂。下面我簡單的談談我們班是怎樣做好常規(guī)工作的。

一、教師間密切配合、要求一致、持之以恒我認為教師間密切配合、要求一致、持之以恒是做好常規(guī)工作的基礎。作為班長對班集體負有管理的責任和義務,要善于對班組教師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要知人善任,善于協(xié)調,使之揚長避短,人盡其才,充分調動每位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營造寬松、和諧的工作氛圍,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學期初,我們首先根據園內的大目標,在了解本班幼兒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常規(guī)教育的具體目標與實施方案,教師們做到心中有目標。其次,工作中積極發(fā)揮個人優(yōu)勢,取其之長補己之短,每周五召開班務會,進行教師行為、

幼兒活動情況反思,找不足,擬定具體的改進措施,進行再實踐。我們就是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這條有效的道路,使本班幼兒常規(guī)活而不亂,使每位幼兒在其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我們班申老師善于繪畫,心靈手巧,經常利用業(yè)余時間制作一些玩教具,幫助幼兒在與環(huán)境材料的互動中,形成良好的常規(guī)。如:為了使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收放玩具的常規(guī),申老師繪制了與玩具相一致的圖卡標記,粘貼在玩具柜上,使幼兒玩完玩具會主動地把玩具送回家,這樣不僅使幼兒養(yǎng)成了良好的收放玩具的好習慣,而且還在自然而然中學會了對應與匹配。王老師善于積累兒歌、小歌曲、短小的故事等,在配班工作中經常利用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幫助個別幼兒學會輪流與等待,有效的緩解幼兒的不良情緒與焦慮的心情,在教師的幫助下使幼兒在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接納小伙伴,與人友好相處,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常規(guī)。徐老師做事認真,一絲不茍,經常在幼兒進餐時,用游戲的口吻鼓勵孩子們細嚼慢咽,從不催促,用短小的兒歌引導孩子們不邊吃邊玩,為孩子們愉快進餐,保證進食量提供了寬松的氛圍,同時,肥胖兒得到了有效控制。再有,與幼兒游戲時,我們教師間經常用一些詼諧的動作,幽默的語言,運用唱雙簧的手法,根據幼兒的不適宜行為隨機編制短小故事,表演給幼兒看,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學習好的榜樣,使幼兒分清是非,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二、趣味法培養(yǎng)好習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對于兩歲多的幼兒來說,趣味教育法將使教師組織的活動事半功倍。過去我們給幼兒準備的水杯、毛巾的標志是一些小動物,這樣對剛入園的幼兒來說很是困難,為了使我們的工作更人性化,更適宜幼兒的辨認,我們收集幼兒的一寸照片,塑封后作為水杯、毛巾的標志,這樣孩子們很容易記住自己的水杯、毛巾的位置,增強了自我意識,有利于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

排隊,應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對托班幼兒來說,卻非常困難,他們顧前不顧后,顧后不顧前。如果采用機械式的反復練習和枯燥的語言引導,效果肯定不佳。于是,我們經常運用“開火車”的游戲,上火車后同老師一起‘擦車廂’‘擰螺絲’‘擦玻璃’等讓幼兒有事情做,且幼兒喜歡同老師做一樣的動作,有時老師還可以用給火車加油的辦法,摸摸每個小朋友。不僅排隊問題迎刃而解,而且滿足了幼兒對肌膚接觸的渴望。又如,幼兒進餐前,洗好手后還會玩這玩那,不能保持手的清潔。于是,我們請孩子們用手開一朵‘小花’,經常拿一些幼兒喜歡的玩具恐龍、毛絨動物等,為小花澆水,同時引導幼兒說出自己開的是什么花,即養(yǎng)成了良好的常規(guī)又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再如:孩子們起初不會舉手示意添飯,我們會用童趣化的語言,提示孩子們,想再吃飯時,不用小嘴巴說話,用你的小拳頭說話,老師看到你的小拳頭說話,會給你送去飯和湯。當孩子們忘記時,教師只要做一個手勢,孩子們馬上就會改正。

結合語言教研,我們經常創(chuàng)編一些短小精悍的兒歌,如:“小方巾,四方方,親親小嘴巴,擦擦小飯粒?!薄靶∷种心?,排排隊來接水,雙手端杯輕輕走,回到座位把水喝?!钡鹊龋@樣,孩子們即學會了說兒歌,豐富了詞匯,又在兒歌的提示下,理解并養(yǎng)成了好習慣。趣味教育法真的是事半功倍。

三、家園共育、達成共識促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闡述“家庭是幼兒園的合作伙伴,幼兒園把家園合作納入整體教育工作計劃之中,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理解與支持?!焙⒆觽儊碜圆煌募彝?,受著不同的家庭教育與影響,為了使孩子們形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行為習慣,我們利用家園聯(lián)系冊、家長會、個別交談等形式架起與家長溝通的橋梁,使家長們意識到“家長是寶寶的第一任老師”,成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寶寶,家長們應為孩子起到身教的作用。同時,結合語言教研,指導家長創(chuàng)設家庭活動區(qū),為家長提供分類擺放玩具的幾種方法(標記法、分類法、激勵法),指導家長積極參與幼兒的游戲活動,游戲中出現(xiàn)問題,家長要學會細心觀察,宜疏不宜堵,自然而然的向正確方向引導孩子,使之在親子活動中感受到親情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常規(guī),加強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

以上就是我在工作中培養(yǎng)幼兒常規(guī)的點滴體會,希望能為全區(qū)幼兒教師提供一些借鑒和幫助。

淺談國家新政與擇園


最近看了關于教委出臺的教育政策,在這里主要幫大家理解一下國家政策的變化。很欣喜地看到,國家的教育政策在逐步向正確的道路上修正。:

過去我們的學前教育,收到小學教育壓力的影響,好的教育模式沒有辦法在國內落實。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終于看到了一絲曙光,讓學前教育也可以正常地發(fā)展。

很多家長可能都知道,學齡前兒童應該以游戲為主,在玩中學,應該發(fā)展孩子的優(yōu)勢智能等等。卻迫于高考加分等原因,讓孩子從小就學習可能孩子根本不感興趣的鋼琴、舞蹈等,甚至好好的大班不上,跑去讀學前班,給孩子非常大的壓力。

從這些政策的改變上,我能夠讀出的兩點,供各位家長在選擇幼兒園的時候參考:

1、語文的學習變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孩子的閱讀習慣。那么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面,幼兒園老師從字母、單字開始教孩子,隨后教單詞,再句子,最后使用的模式,會讓孩子從很小的年紀對學習就非常反感。而全語言的思路,雖然是來自于美國,最早用于英文的學習,但在中文的學習上,一樣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讓孩子能夠在真實情境下,根據使用的需要而學習。從整體到局部,而非傳統(tǒng)教學的局部到整體。孩子學習語言的動力來自于他本身對于語言使用的需求,動力顯而易見。

因此,家長選擇幼兒園,針對語言學習方面,能夠融合全語言教學思維的幼兒園會更好一些。

2、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勢智能而不是嘗試彌補孩子的弱勢。這個跟我們國家未來高考的改革方向也是吻合的。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未來學習的專業(yè),才能讓大學看到孩子的突出表選。

但是請家長注意,全語言和多元智能不是教學模式,也不會是教材,都只是一種教育思維。如果一個幼兒園說自己采用的教學模式是多元智能或者使用全語言教材,那么這樣的幼兒園基本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可能還不如傳統(tǒng)幼兒園呢。

新政策:

最近,國家教育部先后出臺了有關高考的學業(yè)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加分項目瘦身與自主招生三個重磅文件,引起社會極大關注,也帶來很多猜測。

對于此,從幼升小到高考的家長都應全面貫穿理解,不能僅就某一個年級或學段割裂式地看待,錯誤地局部認識可能會在不適應中導致孩子升學、考試被搞得“傷痕累累”!對此文件我們的分析是至少有8個激變要早應對。

一、高考加分項目歷史上最大幅度縮減,分數更重要了。

教育部文件規(guī)定:

1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重大國際體育比賽集體或個人項目前6名、全國性體育比賽個人項目前6名”、“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的考生,均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2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3取消科技類競賽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huán)境科學實踐活動)、“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一、二等獎,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huán)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獎項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4取消省級優(yōu)秀學生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省級優(yōu)秀學生稱號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5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被認定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以上加分占歷年高考加分項目的54.55%。

二、得語文者得高考,語文在12年的基礎教育中、在中考和高考中第一重要。

高考改革后,三門統(tǒng)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qū)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后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qū)分度也會較大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qū)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說得語文者得高考一點都不過分!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小學不抓,中高考就會后悔,到時候想抓也來不及。未來語文的地位就像原來小升初中奧數的決定性作用一樣,而比奧數更能一錘定音。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語文。閱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小學入學前后第一重要的習慣,并將一直持續(xù)下去!

三、幼升小、小升初、中考擇區(qū)、擇校重要,擇班同樣更重要了。

教改前擇區(qū)、擇校最主要的是獲得更多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教改后擇班的重要性會被進一步強化。

教改后小學、初中弱校、強校間的差異被生源升學的最大化均等性所弱化,趨同性變得越來越明顯。

高考考試制度變?yōu)椤?+3”、學業(yè)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和自主招生四者的結合。

其中最重要的3+3和學業(yè)水平考試這兩項,反映在教學中必然的唯一選擇是:不久北京及全國的中學校都將展開“分層教學”和“走班制”教學,這就會出現(xiàn)“同班不同學”的現(xiàn)象,因此,未來一個學生進了任何中學除了獲得這所學校的名頭外,要想得到更大的好處關鍵在班級的選擇上,而班級的選擇雖然是自由的但卻是完全按照分數進行的,不同分數的班講課的難度、進度、師資、教材、考題、生源等都是不同的。

所以,教改后你進了什么學校相比較教改前已經不那么重要了,而能夠進什么班將起更關鍵和最直接的作用。家長們不要再被名校的光環(huán)所籠罩了,此名校已非彼名校,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已經完全改變,我們的思想觀念要徹底轉變了!

四、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興趣要常態(tài)化,放棄功利化導向,越早越好。

雖然以后的高考取消了文藝、科技、體育等特長生的所有加分,這些興趣愛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實這是重大誤解!

家長們必須要了解到:最多兩年以后,高考錄取將不再區(qū)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連考試大綱也要取消,大學的錄取將完全按照專業(yè)進行,學什么樣的專業(yè)與孩子的興趣、愛好直接相關,人學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干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就充滿樂趣也更容易成功、成才。

要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對什么感興趣,就要從小學開始進行常態(tài)化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

原來很多家長帶孩子學文藝、科技、體育特長主要是為了小升初升學,功利性很強,現(xiàn)在功利性因為小升初升學模式和直升校的緣故已經被極大弱化了,但與孩子的前途、未來的關系卻被強化了,所以學特長的出發(fā)點、目的都會不一樣了,后者變得更重要了,越早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特長所在,家長就會越輕松、越坦然、越自信,孩子今后的出路也越平順。

五、教改后,高中校都會“大亂”,學校的實力是關鍵。

所謂的“大亂”,是指各個高中校要在幾乎所有的方面做出與改革配套的調整,是全面的改變而不是局部的。

比如:分班、分層、一年多考課程的設置、安排、師資調配、課時設置、教室利用、課程研發(fā)、學業(yè)課程與高考課程的配置、綜合素質評價制定、實施等等。

都會與以往完全不同,對每所中學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在這其中學校的綜合實力是最關鍵的,對學校的要求遠勝過對每個學生的要求。

拿北京市為例,教改后,特別是中考名額分配出臺實施后,北京市幾乎所有普通高中校的生源水平都會同一性地普遍下降,對北京的孩子來講力拼中考進入各級各類重點高中校對高考追求更優(yōu)質大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得多,各個學科富有實力師資的保證是各校制勝的最關鍵因素。

對普通高中校而言,更優(yōu)的師資是保障“差生”能超越自身能力有更好、更高起點的決定性因素。

六、高考不再分文理科了,各區(qū)縣學校的真實差距家長做到清清楚楚地了解。

高考改革后最重要的學科是語文、英語、數學,語文會更凸顯,因此高考改革的走向更偏“文”。

以北京為例:從近3年的高考成績看,朝陽區(qū)文科一本率25%左右、海淀區(qū)文科一本率29%~34%,東城區(qū)文科一本率平均為41%~45%、西城區(qū)文科一本率為48%~51%,其他區(qū)縣與這四個城區(qū)的差距都較大、很大。相對來講,教改后相對來講對這四個區(qū)更為有利,可以按照比例依次排序。

另外,對一些中學也會帶來不小影響。其中,海淀區(qū)最受益的是101中學、對西城區(qū)來講最受益的是北師大二附中、東城區(qū)是二中、朝陽區(qū)是朝陽外國語學校等。八中、八一學校歷來高考,同校文理差異在重點校中最大,2014年八一中學理科一本線超過96%,文科一本線只有89%,這在北京市重點校中是罕見的;八中2014年高考,文科全校平均分僅為608分,還不及知名度遠遜于它的161中學的621分、13中620分、廣渠門中學612分、15中610分。

七、綜合素質評價進入高考是好事,但別太在意,不會起決定性作用。

對高考的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本來早就該有,人的發(fā)展畢竟不能僅僅看考試分數。教育部文件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做了以下規(guī)定: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yè)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yǎng)和社會實踐5項。

1、思想品德

重點是學生參與黨團活動、有關社團活動、公益勞動、志愿服務等的次數、持續(xù)時間;

2、學業(yè)水平

重點是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選修課程內容和學習成績、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成果等,特別是具有優(yōu)勢的學科學習情況;

3、身心健康

重點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主要結果,體育運動特長項目,參加體育運動的效果,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表現(xiàn)等;

4、藝術素養(yǎng)

重點是在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書法等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興趣特長,參加藝術活動的成果等;

5、社會實踐

重點是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次數、持續(xù)時間,形成的作品、調查報告等。

這五項中除了學業(yè)水平外,其他絕大部分內容都帶有主觀性和可人為操作性,很難有客觀標準,目前更缺乏誠信的監(jiān)督機制和懲戒體系。因此,文件也規(guī)定綜合素質僅供大學錄取時參考,毫無疑問的必然結果是:大學錄取首先看高考分數,當分數相同時,綜合素質評價內容才會起附屬作用。

對此,有一部分專家、學者認為,從2015年以后的高考將從“挑分兒”向“選人”過渡。這是很片面的,屬于盲目樂觀,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在挑分兒為先的前提下,向選人靠近,但不可能取代。綜合素質評價進入高考錄取參考因素后,各個中學必將建立人人有份兒的、龐大的、復雜的評價機制,目前沒有任何相關標準,也會大量增加各個中學的工作負擔,怎樣防止“千人一面”是一個關鍵點之一,要不然增加了負擔卻全都流于了形式。還有一點很重要,高考結束后,各大學錄取時間很短暫,要求大學錄取工作人員耐心閱讀每個考生“不知真假”的綜合素質評價內容,是極其龐大而痛苦的工作,這樣錄取的參考性會大打折扣,分數幾乎的唯一性不可避免。

八、高考改革男孩更苦,女孩更樂。

男孩受自身生理特點的影響,頑皮,比女孩更難約束自己,好習慣的培養(yǎng)比女孩更困難。語文變?yōu)榈谝粚W科后,女孩的自我約束和紀律性,使她們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家長、老師的建議去按部就班地提高語文水平。而男孩大多數一般還會依然故我?,F(xiàn)在考上知名大學的女孩本來就比男孩多了,高考改革后女孩更是如魚得水了。

因此,男孩的家長們就得更操心點了,早點培養(yǎng)他們的好習慣,特別是閱讀習慣??傊趺凑f也不能讓男孩子在這關鍵的一輪中再輸掉一局吧!

淺談教師如何與幼兒進行語言交流


-->

市二幼凝霞園區(qū) 何顯西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他們,而了解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與幼兒交談。交談是父母、老師與孩子之間重要的交往方式,孩子需要老師與家長共同的教誨,更渴望能和父母、老師進行平等而深入的交談。交談能使孩子學到很多知識。心理學研究表明:3~6歲的幼兒是語言發(fā)展最迅速、最關鍵的時期。也是人生學習語言效益最高的年齡階段。幼兒在這個時期不僅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而且還接受積極合適的語言訓練,其語言發(fā)展的潛力將會得到充分發(fā)展。但長期以來,我們對幼兒時期的語言及口語表達的培養(yǎng)卻被舊的傳統(tǒng)觀念束縛著,較多地局限在每天的教學活動之中,因此,幼兒的語言口語表達能力提高慢,培養(yǎng)的效果差。我在近兩年的實踐中,根據3~6歲幼兒認知和語言發(fā)展水平及年齡特點,把培養(yǎng)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融于正式教育與非正式教育活動中,融于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中,融于老師教育與家庭中。通過一日生活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及托兒所和家庭中全方位地開展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孩子在掌握詞音、詞匯和口語表達能力方面有明顯的進步。孩子肯動腦筋、會提問、活潑大方、開朗、愛說、要說,逐步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情感,用語言來調節(jié)自己的動作和行為,基本上能運用語言一人交往。語言成了這一階段孩子社會交往和思維的工具,孩子口語表達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因此,父母、教師與孩子良好的語言交流,對孩子口語表達能力及的發(fā)展,良好性格的形成,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一、創(chuàng)設說的環(huán)境,盡量引導幼兒多看、多聽、多說。

(一)多看

3~6歲的幼兒是以無意注意為主,因此,老師為孩子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就必須是直接觀察到,直接能接觸到的外界物體,從而積累經驗、不斷豐富詞匯。如:在開學時把教室布置成“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我的家”等情景。由老師根據情節(jié)制成圖書、貼絨、剪貼等,讓孩子觀看,從而萌芽孩子喜歡上幼兒園、以及高高興興上幼兒的愿望;在盥洗室貼上一些簡單的標簽,從中讓孩子看后知道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總之,在幼兒園的四周墻上,布置各種圖片讓孩子利用過渡活動、自由活動時間等看看、說說;在散步時,邊走邊問:“這是什么?馬路上還有什么車輛?”要求能力強的孩子用連慣地語句進行回答,對那些口語表達發(fā)展較慢的孩子,則要求他們講出車輛的名稱即可;在教孩子排隊洗手、走路、搬小椅子等活動中,先讓孩子觀察事物,老師一邊操作一邊用角色的語氣、豐富的表情、幽默的語言為孩子示范表演,然后請孩子學著做學著說;另外,看電視、錄像也是孩子獲得知識的有效手段之一。只有通過以上途徑孩子才會擁有豐富多彩的語言。

(二)多聽

培養(yǎng)孩子注意地聽,是發(fā)展孩子口語的先決條件。孩子學習口語首先要學會聽,能夠聽得準確,聽得懂,才有條件正確地模仿-----說。我們讓孩子聽成人講故事(選擇的故事內容要簡單,形象要生動鮮明)、邀請同伴互相傾聽,還讓孩子聽各種聲音,如:樂器的聲音、自然界的聲音(風聲、雨聲、雷聲……)、動物的叫聲、生活中的聲音(打樁聲,各種交通工具的鳴笛聲……),聽后讓孩子模仿想象,效果特好。

(三)多說

給孩子創(chuàng)設說的環(huán)境(來園、晨間、自由活動、游戲、上課、離園等)。老師為孩子提供的說的環(huán)境都是輕松的、自由的,這樣孩子說才會無拘無束。如:當孩子每天來園時,教師除了熱情接待外,還應引導孩子用比較響亮的聲音說“×××老師早,×××小朋友早,爸爸、媽媽再見”;在進餐前洗手,通過念兒歌,不僅能學習洗手的方法,而且能規(guī)范地說做的動作;當個別孩子對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只能用點頭、搖頭來表示時,老師應耐心地引導她們說,如大小便、喜怒哀樂等;又如:區(qū)域游戲活動,不論是智力角、語言角,還是美工角,孩子通過活動,寓教于樂,樂意接受,做到開心開口、開竅,尤其是在語言角中孩子敢想、敢說,教師將“小貓、小兔、小猴”等玩具安置在桌面上,襯托些背景就成語言主題“動物園”,孩子在參觀動物園中自然學會了許多詞匯和句子。

二、激發(fā)孩子說話的興趣,引導幼兒多練說。

(一)鼓勵幼兒同伴之間相互學習練說

3~6歲的孩子常常會出現(xiàn)自言自語,同伴相互間語言模仿。如午睡起床以后嘰嘰喳喳講個不停,有的互相模仿,有呼喚同伴,有小聲念兒歌,有的求老師幫助,也有的向同伴或老師講述某個問題,表現(xiàn)出在集體活動和自由獲得中積極說話的態(tài)度。要知道這種自發(fā)生成的談話活動和同伴間的自發(fā)模仿和相互交談會給孩子帶來許多樂趣,提供相互間語言交往和學習的機會。

(二)幫助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語言隨時練說

日常生活是孩子學習語言的基本環(huán)境,在自然情境中豐富詞匯,發(fā)展幼兒口語簡便易行,極富實效。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多是常用的反復出現(xiàn)的,但不是每個孩子聽一聽、講一講就能掌握的。只有在多次運用后才能真正理解詞意,做到正確使用,此時老師就要善于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如:在穿衣時,教孩子正確說出衣服的名稱;在盥洗時,教孩子說出盥洗用具、五官或身體各部分的名稱;在散步時,主動向孩子介紹所見到的能理解的事物,同時豐富有關詞匯,如這輛摩托車開得真快!孩子也會跟著說“摩托車,開得快”等;這樣既是向孩子介紹了摩托車的名稱,又是在教孩子說完整句;當發(fā)現(xiàn)孩子說話發(fā)音不準、用詞不當、口吃或有語病時,老師要通過示范及時予以正強化;當孩子的句子過于簡短時,老師可以引導其擴充句子。

(三)引導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輕松地練說

游戲活動是孩子喜愛的活動,它的活動性和廣泛性的特點,符合孩子的興趣,可以比較容易地把他們吸引到學習活動中來。通過游戲練習詞語的運用,目的和要求都在“玩”的過程完成,孩子非常感興趣。如:游戲《猜猜看》,把玩具放進一個大口袋或大箱子里讓孩子猜猜是什么物品,并大聲地說出來,無論猜出、猜不出,成人都要正確地告訴孩子物品的名稱。游戲《打電話》,能有效地促進孩子語言交流能力的發(fā)展。電話現(xiàn)在已經相當普及,當成人在家打電話時,可以讓孩子在一邊聽你是怎樣接電話,怎樣與人談話,怎樣與人告別等。有了以上生活經驗之后,老師便可以利用玩具電話與孩子練習打電話。老師要話語簡單明了,結合孩子熟悉的事情來說,要耐心地聽孩子說話,鼓勵他多說。

(四)采用多種形式的語言教學活動,讓孩子更多的機會練說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進行的集體教育活動,設計這類活動的出發(fā)點是提高本班孩子語言發(fā)展的一般水平,欲達到語言發(fā)展目標是大多數孩子力所能及。語言教育活動類型有傾聽、表達欣賞文學作品、聽說游戲、智力游戲、早期閱讀等,通過師生互動,扮演角色來完成。如《小動物找吃》老師以飽滿的情緒、投入的神態(tài)、形象生動的語言講述故事,以情緒感染孩子。此時,孩子會對故事的內容感到特別親切,不僅能專心地聽,喜歡聽、聽得懂,而且還能用語言自然地對老師說:“小兔不吃桃子,愛吃蘿卜,小貓不吃青菜,愛吃小魚……“較快地學會了小動物之間的對話。

(五)通過家長在家庭活動中的引導,進行家園同步練說

與孩子說話,應不放過任何機會,隨時進行。孩子起床,可問他夢見什么;放學回家,可問問孩子在幼兒園里的情況;晚飯后休息,可聊聊白天的見聞。洗衣服做飯時,可邊做邊聊;看電視、閱讀時,也可以就節(jié)目或書本的內容簡單地談談,還可以提些問題讓孩子思考。節(jié)假日與孩子逛商店、游公園,可見事論事……總之,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要盡量和孩子多說話,即使是嬰兒,經常與其逗話,嬰兒也會變得異?;顫?。孩子需要家長的關心。

我們通過家訪和向家長調查孩子在家庭中的詳細情況,許多家長認為幼兒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中度過的,因此,在家中對幼兒進行語言、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條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其主要方式有:

1、指導家長利用雙休日,帶孩子到親戚、朋友家作客時,首先要求孩子能主動向客人打招呼,在適當的時候,念念熟悉的兒歌,唱喜歡唱的歌曲給大家聽;利用休息日帶孩子到商店、公園、動物園,通過與成人交往和對自然景物的認識,培養(yǎng)孩子口語表達能力。

2、家長重視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語言環(huán)境,對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其主要方法有:經常與家長交流、溝通,并作適當的指導,要求家長不要用“糖糖、飯飯、囡囡、噓噓”等嬰兒用語與孩子交流,抓住孩子掌握語言、口語的最佳期。家長與孩子語言交往,要如同托兒所老師與小朋友交往一樣,要語言規(guī)范“一次到位”,如“飯飯—吃飯、囡囡—寶寶、噓噓—小便”等。同時指導家長讓孩子多開口講,來提高孩子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的發(fā)展。

3、家長與幼兒交談的重視程度較好的,幼兒的智力發(fā)展水平與語言發(fā)展水平皆優(yōu)于重視程度不夠的家長。說明善于溝通的家長中,家長的言語,家長的循循善誘給了幼兒學習語言的范本,家長的言語指導對開啟兒童智力也有極大的益處。因為幼兒通常會碰到具體問題而向父母請教,父母的及時啟發(fā),會引導幼兒想得更深、做得更好。以后碰到類似的問題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三、教師和家長應尊重幼兒,不打斷孩子的話

當孩子說話時,不可輕易地打斷孩子的話,要耐心地、盡可能地讓孩子把話說完。如孩子說:“媽媽,我想看……”母親知道孩子想看動畫節(jié)目,便打斷孩子的話“想看動畫片嗎?不要動,讓媽媽來開電視機?!遍L此以往,孩子會養(yǎng)成說半截話的習慣,孩子想說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老師和父母往往忽視這類問題,不注意聽完孩子所說的話。經常這樣,會挫傷孩子說話的積極性。

四、多多鼓勵孩子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允許孩子申辯

良好的交流應該是雙向的。為此,老師、父母應注意培養(yǎng)孩子說話的興趣,尤其是對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更要想辦法激發(fā)他說話??烧乙恍┖⒆酉矏鄣耐婢?,同孩子一道玩,邊玩邊與孩子交談;交談時,應多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如可以問孩子:“小花貓的肚子餓得咕咕叫,到哪里去弄吃的呢?”孩子會說:“小花貓餓了會去捉老鼠吃?!薄暗侥睦锶プ??怎么捉呢?”或引導孩子多看、多想,讓他有話可說;還可以找?guī)追鶊D片給孩子看,看后讓孩子講給家長聽,引發(fā)孩子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平時要引導孩子多觀察,這樣,孩子的話才能逐步多起來。

申辯也是一種權利。有的家長喜歡那種俯首貼耳“聽話”的孩子,家長怎么講,孩子就怎么做;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打罵孩子,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還會使孩子滋長一種抵觸情緒,為扯謊、推脫責任埋下惡根;孩子申辯本身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與父母交流的過程。如果家長能有意識地找一些問題來與孩子辯論,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

同孩子說話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快樂。與孩子進行良好的語言交流,不但會培養(yǎng)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思維的敏捷性以及與同伴之間的語言交往能力,也會使二十一世紀的孩子更聰明。

二00三年十一月

淺談小班幼兒的趣味數學教學


[標簽:數學]幼教精華資訊免費訂閱

導讀:根據數學科的教育計劃,許多游戲是讓小朋友在室內進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創(chuàng)編一些包含數學練習的室外體育游戲呢?因為那樣既可以滿足幼兒戶外活動的需要,同時也能進行數學練習。

小班幼兒由于其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游戲和運動,而數學由于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和運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動中學,就既可滿足幼兒的游戲和運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根據這一理論設定,在組織小班數學活動時,我就著手進行數學知識與游戲運動相結合的實驗。結果表明,讓幼兒在游戲、運動中學數學比單純的數學集體活動和操作活動效果要好。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經驗和體會:

—、在游戲中學數學

教育家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游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游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游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游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游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采用游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復的練習也因游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

1、結合日常生活活動設計數學游戲

日常生活活動在小班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從家長的心理需要考慮,他們也希望老師更多地關注幼兒的生活護理而不是學習,所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中就是小班數學老師必須面對的一個課題。據此,我設計了一些游戲,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如:吃餅干的時候,小朋友大多關注的是“吃”這一活動,不會考慮別的更多的東西,我就啟發(fā)幼兒動腦筋讓餅干“變魔術”,一會兒變成三角形,一會兒變成圓形,一會兒變成正方形,這樣,在吃餅干這一生活環(huán)節(jié)中,小朋友們關注的就不再僅僅是吃,同時也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培養(yǎng)了幼兒動腦筋的習慣,還避免了浪費餅干的現(xiàn)象。

2、結合幼兒感興趣的特例設計數學游戲

小班幼兒由于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于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一次,組織幼兒看魔術表演,我發(fā)現(xiàn)在整個過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觀看。這說明,小班幼兒不是不能相對時間長一點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視內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兒的內容和形式就能讓幼兒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受這一生活特例的啟發(fā),在幫助幼兒進行數學知識復習時,我就采用了“變魔術”的方法,比如:將顏色和圖形結合起來進行復習,我故意用夸張的動作將各色圖形藏到背后,嘴里說:“一、二、三,變、變、變!”小朋友都睜大眼睛靜觀到底變出什么來,注意力高度集中,練習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運動中學數學

有人說,幼兒是在摸、爬、滾、打中認識周圍世界的,由于年齡原因,小班幼兒更喜歡運動,順應這一年齡特點,我注意將數學練習和運動即體育游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運動中學數學,收效也很明顯。

1、對現(xiàn)有體育游戲進行改編

許多現(xiàn)成的體育游戲注重的是對幼兒基本動作技能的訓練,因其簡單有趣,深受幼兒的喜愛。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豈不是既練習了動作技能又鞏固了數學知識?可謂一舉兩得、兩全其美。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有意識地對現(xiàn)成的體育游戲進行改編,將數學練習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個傳統(tǒng)的體育游戲,我結合“1”和“許多”的教學和3以內的點數,在原來的游戲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許多下”、“拍三下”等,讓幼兒練習邊雙腳跳邊回答:“跳一下”、“跳許多下”、“跳三下”。改編后的體育游戲更切合教學實際,也更有利于幼兒掌握數學知識。

2、根據需要創(chuàng)編體育游戲

根據數學科的教育計劃,許多游戲是讓小朋友在室內進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創(chuàng)編一些包含數學練習的室外體育游戲呢?因為那樣既可以滿足幼兒戶外活動的需要,同時也能進行數學練習。實踐證明,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創(chuàng)編一些易組織的體育游戲是可行的。如:結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學,可創(chuàng)編《我給球兒來排隊》的室外游戲;結合圖形的教學,可創(chuàng)編體育游戲《跳房子》等。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理論,有學者提出了讓幼兒從“在操作中學數學”向“在社會情景中學數學”變革的理論,我想,讓小班幼兒在游戲中、在運動中學數學也算是學習這一理論的一點實踐經驗和體會吧。

幼兒教師隨筆:有效組織幼兒集體教學活動


幼兒集體教學活動是作為和“生活活動、戶外活動、游戲活動“相配合、共同構成幼兒園一日生活的一類活動。因此幼兒集體教學活動

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興趣、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和教育目的、教學大綱,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幼兒的學習活動。

我覺得一日生活中,對教師基本功要求比較高當屬幼兒的集體教學,幼兒能力發(fā)展參差不齊,性格差異,在集體活動中,教師要呵護到每一個孩子,讓每個幼兒參與活動,獲得一定的情感態(tài)度,知識經驗或者能力的發(fā)展,都對教師提出很高的要求。那沒有經驗的老師要怎樣組織有效地幼兒集體教育好活動?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知識經驗、教具學具、活動場地,選擇適宜的教學活動形式和教學方法,教師對知識點的充分、正確的理解和把握,飽滿的熱情,把自己的熱情帶到課堂,通過融洽的師生關系,把自己想要傳達給孩子的潛移默化讓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掌握。

在幼兒園中我們進行生活課程:一日活動皆課程,幼兒園本身就是保教結合,保育教育分不開,在保教過程中滲透教育,比如等待吃飯學一首吃飯的順口溜、小兒歌,既增加了趣味,也可以為吃飯做準備,提前安靜下來,做到時間銜接,因為課程的內容來源于幼兒的生活。

每個年齡層的孩子能力發(fā)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因此關注幼兒以《指南》為依據,所有的教學都必須是有據可循的。正確的選擇和處理教材,教學內容符合幼兒經驗,教學內容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作為一名新老師,上好課最重要的是備好課。備課一般都要從備孩子,一定要了解幼兒年齡發(fā)展的特點,根據幼兒能力和認知的水平寫好教案,比如說小班,他的能力達不到同時看圖講述5張圖片,大班兒童在同一節(jié)課,又要學歌又要創(chuàng)編舞蹈,需要學習的內容太多,幼兒進行活動就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第二是要備老師,老師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老師自身的知識點一定要正確。在上課之前要把孩子所能想到,都想出應對的措施,如果答案不確定,一定要告訴孩子,下課我給你們查一查,查到之后再及時告訴孩子。還有最后一點,所有新任教師都可能會有一個缺點就是對教材內容挖掘不夠,很多時候我們講課停留在表層,那孩子他可能自己理解的會比我們達到表現(xiàn)的還要少,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孩子一瓢水,要深入挖掘,把教材讀透吃透,做到孩子真正的啟蒙者。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淺談幼兒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體會》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筆記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活動組織與實施方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淺談民間體育游戲的設計與組織原則 民間體育游戲是為了發(fā)展幼兒的基本動作,讓幼兒掌握各種基本動作的技能、技巧,鍛煉幼兒身體、促進身體各機能發(fā)展以及增進健康。民間體育游戲具有競爭色彩,幼兒通過努力可以不斷達到更高的競技水平,通過勝負的差異...
    2019-12-19 閱讀全文
  • 區(qū)域活動教學淺談 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區(qū)域活動的創(chuàng)設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可以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
    2019-12-16 閱讀全文
  • 淺談活動區(qū)游戲的觀察與指導 整理了關于幼兒游戲專題論文《淺談活動區(qū)游戲的觀察與指導》,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玩”是每個孩子都感興趣的,愛玩是他們的天性。我們要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在玩中獲得發(fā)展。  孩子們的活...
    2019-12-19 閱讀全文
  • 淺談區(qū)域游戲與主題活動游戲的融合 摘要] 《綱要》指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我們選擇"區(qū)域游戲與主題活動融合的策略"作為貫徹《綱要》的切入點,就是遵循這一基本原則。在幼兒園的日常教學研究中,吸收新鮮的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經驗,改變...
    2019-12-19 閱讀全文
  • 淺談游戲與小班美術教學的優(yōu)化結合 導讀:小班幼兒的思維屬于直覺行動性思維,因此他們在美術活動中,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兒一樣會先想好了再畫,而是畫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時畫上幾筆就不愿意動手了。這時,教師可以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化語言提示、指...
    2019-12-19 閱讀全文

民間體育游戲是為了發(fā)展幼兒的基本動作,讓幼兒掌握各種基本動作的技能、技巧,鍛煉幼兒身體、促進身體各機能發(fā)展以及增進健康。民間體育游戲具有競爭色彩,幼兒通過努力可以不斷達到更高的競技水平,通過勝負的差異...

2019-12-19 閱讀全文

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區(qū)域活動的創(chuàng)設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可以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

2019-12-16 閱讀全文

整理了關于幼兒游戲專題論文《淺談活動區(qū)游戲的觀察與指導》,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玩”是每個孩子都感興趣的,愛玩是他們的天性。我們要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在玩中獲得發(fā)展。  孩子們的活...

2019-12-19 閱讀全文

摘要] 《綱要》指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我們選擇"區(qū)域游戲與主題活動融合的策略"作為貫徹《綱要》的切入點,就是遵循這一基本原則。在幼兒園的日常教學研究中,吸收新鮮的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經驗,改變...

2019-12-19 閱讀全文

導讀:小班幼兒的思維屬于直覺行動性思維,因此他們在美術活動中,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兒一樣會先想好了再畫,而是畫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時畫上幾筆就不愿意動手了。這時,教師可以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化語言提示、指...

2019-12-1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