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不是我們手中的風箏

發(fā)布時間:2020-09-10

我們的幼兒園活動方案。

校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孩子的教育工作離不開這兩個大家庭!不管是幼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良情況,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那么,教師除了教學,還有哪些責任與義務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孩子不是我們手中的風箏”,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孩子不是我們手中的風箏

前幾天有位朋友送了一套“樂高”的玩具給lulu。之前一直覺得lulu玩樂高還早了點。但這次lulu看到后很感興趣,于是決定陪他一起玩。

1、完成一輛摩托車

這輛摩托車的拼裝并不復雜。我讓lulu幫忙找零件,由我來組裝。主要是想讓他學會看圖紙。

2、完成一輛小汽車

這輛小汽車是在第二天完成的。由于第一天摩托車進程十分順利,lulu很有興趣。這次我鼓勵他自己拼。他的小手還是很不聽使喚的,我在旁邊主要是指導和幫忙。但在幫了幾次忙之后lulu很自然地在我伸手的時候放棄了自己的努力。

3、完成大汽車

這部汽車是整套玩具中最復雜的一個,開頭我還是讓lulu嘗試但由于復雜,在多次的失敗之后他對拼裝不再那么有興趣了。為了保持他對樂高的興趣我們打算以我們組裝、lulu幫忙的方式,用一個晚上的時間拼好了。之后用這3輛車玩了很久的“警察抓小偷”的游戲。lulu重新有了興趣。endrikfelipe.com

4、完成“戰(zhàn)士”

今天帶lulu去反斗城,lulu對樂高中的“戰(zhàn)士”系列產(chǎn)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雖然這套玩具適合的人群是6~16歲的孩子,在他的堅持和旁邊銷售小姐的蠱惑下我們還是買下來了。但我們和lulu的約定是“要自己拼裝起來,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叫爸爸媽媽幫幫忙”。晚飯后lulu很認真地開始了他的工作。我們僅僅在旁邊作一些必要的指導,不斷地提醒了自己“動口不動手”“鼓勵+鼓掌”。漸漸地,lulu要我們幫忙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有時甚至還會因為我們的“幫忙”而生氣。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lulu用自己的堅持完成了所有的步驟,同時他也品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成功的驕傲”---而這恰恰是我們無法給與他們的。

從這里我們看到了lulu的堅持和他的潛力。我們往往把他們當成是小孩子,在不經(jīng)意間他們長大了,可以去完成很多我們無法想象的事情。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是,放開我們的手,讓他們成為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小鷹,而不是我們手中的風箏。

孩子交往出現(xiàn)問題時,家長怎么做

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處于發(fā)展過程之中,當他們在交往中出現(xiàn)問題時,要用孩子的方式而不是成人的方式去解決。成人常常會用所謂“成熟”的方式去干預兒童的朋友圈規(guī)則。比較突出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成人的“吃虧理論”,另一個是成人的“自我強大理論”。成人怕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吃虧”而變得“窩囊”,于是當孩子遇到人際矛盾與沖突時稍有不快,成人就急于去安慰孩子,替孩子做主,甚至要為孩子“打抱不平”“討回公道”。長此以往,孩子越來越依靠大人,結(jié)果很可能會變得膽怯、不自信,甚至“窩囊”。

有的家長則用“自我強大理論”來回避孩子在交往過程中遇到的煩惱,教育孩子只有把自己變得優(yōu)秀與強大,才能讓同伴服氣,因而減少與同伴交往的機會,獨自增強自己的其他本領,等有朝一日讓大家對自己“刮目相看”。但是兒童的朋友圈恰恰不是這樣的。他們建立朋友圈的主要規(guī)則是“有趣”,也就是說相處帶來輕松與快樂,就可以成為好朋友。這個“有趣”也許是孩子的新玩具有趣,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但是到了4歲以后,孩子越來越靠自己的個性特點和交往能力給人帶來快樂,而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我們是不是在細節(jié)中侵犯孩子的權(quán)利?


在幼兒園的一日常規(guī)中,教師應該把尊重、寬容、人道、公平等倫理責任灑到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把關愛、理解、欣賞、耐心等倫理情意鐫刻在每一個幼兒的童年里,讓幼兒園的每一個教育細節(jié)都合乎倫理規(guī)范。然而在具體的實踐中,我們常常由許多細節(jié)看到幼兒園缺少對幼兒的尊重。

用編號代替幼兒姓名

小班的集體教學時間,教師拿著花名冊進行人數(shù)點到。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教師用點名冊上幼兒對應的編號取代了他們的姓名。教師每叫到一個數(shù)字,幼兒就會舉手,要是叫到的數(shù)字沒有得到回應,教師就用筆在紙上標記。

午餐時間,保育員把飯菜盛好放在了桌上,教師為了讓午餐環(huán)節(jié)更有秩序,采用的是根據(jù)花名冊的順序讓幼兒分批入座的形式。被叫到對應編號的幼兒搬起小凳子坐到指定的桌子進餐。編號在前面的幼兒聽到自己的號碼開心地站起來,但是編號排在后面的幼兒被叫到時臉上明顯表現(xiàn)出不高興的神情,垂頭喪氣地走到了桌子旁坐下。

這種現(xiàn)象在幼兒園很普遍,師幼日常交流中用編號取代幼兒的姓名,沒有充分地尊重幼兒,沒有真正地踐行“以幼兒為本”的理念。為了節(jié)省時間和保持一個好的秩序,教師用隨處可見的數(shù)字編號來命名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幼兒,這不利于他們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識的建立和鞏固。

名字是幼兒自我概念的最好呈現(xiàn),它是編號和代號取代不了的重要標志。名字象征著個體的尊嚴,正如馬斯洛說的,“記住學生的名字就是對他們?nèi)烁竦淖鹬兀菍λ麄冏鳛榘嗉壋蓡T的肯定和認可”,幼兒期待聽見自己的名字從教師和同伴的口中說出,這是自尊的一種表現(xiàn)。教師持有的教育觀和兒童觀會深深影響其教育行為,我們知道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倫理把“尊重”二字置于一個極高的位置,教師應該無條件地尊重幼兒,保證幼兒權(quán)利最大化。因此在幼教實踐中應杜絕此類用編號代替幼兒姓名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每一個教育場合說出幼兒的名字是在尊重幼兒的過程中一個簡單而又重要的開始。

午餐環(huán)節(jié)不許幼兒說話

午餐時,教師除了會介紹當天的菜肴搭配,監(jiān)督幼兒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鼓勵幼兒愛惜糧食,幫助個別幼兒進餐,還會提出一條進餐規(guī)則,那就是吃飯時不允許幼兒說話。老師多半喜歡用“快吃,不聊天”“再聊天就吃不完了”“不許說話,聊天的人多吃一碗”等來鼓勵幼兒專心吃飯,約束幼兒養(yǎng)成吃飯不說話的習慣。

“食不言”成為大多數(shù)幼兒園進餐環(huán)節(jié)中一條或明或暗的規(guī)定,它暗示幼兒趕緊吃飯、快快吃飯,這不僅壓抑了幼兒說話的權(quán)利,還阻隔了幼兒之間的交流行為,帶有明顯的強制性。吃得快的孩子被允許自由活動,這導致幼兒形成錯誤觀念,即吃飯是阻礙自由活動的負擔,吃得越快越好。一些幼兒為了能夠自由活動,囫圇吞棗式地把飯吃完,而教師卻只關注吃得慢的幼兒,不去擔憂那些吃飯過快的幼兒是否會因為速度影響他們的消化吸收。在一種壓抑的氛圍中進食,可能會引起幼兒對吃飯活動的反感和食欲不振,甚至會造成厭食、畏食情緒。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齊克森默海的研究表明,在飲食的過程中,人們心情愉快可以讓思維保持活躍狀態(tài),樂于接納新想法,富于創(chuàng)造性和聯(lián)想力?;诖耍處煈摌?gòu)建和諧的進餐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尊重幼兒的說話權(quán)利,與幼兒一起進餐以樹立科學進餐的榜樣。讓幼兒邊吃邊聊,不僅可以體驗進餐的愉快,有助于增進食欲,還可以為幼兒多方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剝奪幼兒的公開課參與權(quán)

中班的幼兒正在老師的帶領下參加戶外活動,隔壁班的老師過來挑選幾個小朋友參加公開課。老師就對小朋友們說:“誰想去上公開課???”有25個小朋友舉起了手,可公開課只要從這個班挑選15個,老師就對小朋友們說:“摸到頭的小朋友可以去參加公開課?!边@樣,這個班級里就有10個小朋友失去了參加公開課的資格和機會。而且,教師不是隨機抽取幼兒,被摸到頭的幼兒大多是教師認為乖巧、聰明、會配合老師的。

老師在挑選幼兒上公開課時,已經(jīng)給幼兒貼上了標簽,那些“聽話、能干、機靈”的幼兒是優(yōu)秀的,而那些“調(diào)皮的、多動的、能力差”的幼兒是不優(yōu)秀的。在老師們看來,如果讓所有的小朋友去上公開課,那些不優(yōu)秀的幼兒也許會在上課時給老師帶來麻煩,讓公開課的效果大打折扣,還可能會影響班級幼兒的整體水平甚至是幼兒園的聲譽。如果僅僅本著為了達到良好的效果的目的,一些幼兒可能在幼兒園永遠無緣公開課。幼兒教師的做法,剝奪了一些幼兒和其他幼兒接受同等教育和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傷害了幼兒的情感,不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幼教工作者有什么樣的兒童觀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在教育觀的指導下就會產(chǎn)生對應的教育行為。每個幼兒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權(quán)利,機會面前人人平等,教師對每個孩子應該一視同仁,公平地對待每個幼兒,使幼兒在公平的氛圍中健康成長。公開課的呈現(xiàn)不僅要向上級或者同行公開教師們高效傳授知識的教學技能,關注和重視每一個幼兒的專業(yè)情意,還有就是公開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水平,公開教育教學活動是否合乎倫理規(guī)范。

替換幼兒的回答

上午10點,某幼兒園的中班的語言教學公開課,主題是用什么方法制服兇惡的老虎。教師和藹地問幼兒:“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大老虎趕走呢?”有一個幼兒舉手說:“用五指山把它壓死?!苯處燑c頭:“對呀,我們可以用石頭,請坐!”緊接著教師在教學板上呈現(xiàn)出之前準備好的石頭該案例中的教師可能因為上公開課比較緊張,想要把準備的材料全部使用上,于是會將貼近標準(石頭)的幼兒回答(五指山)直接換成預設的答案。

但是這一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師沒有尊重幼兒的想法和表達,將其回答直接偷換掉,這帶來的后果可能有:幼兒覺得因為自己回答錯了,老師才把答案換掉,自信心嚴重受挫;幼兒看到自己動腦筋想出的答案被老師無視,自尊心受到打擊,等等。這一小小舉動不僅傷害了師幼之間的感情,降低了師幼言語互動的質(zhì)量,削弱他們參加集體教學的積極性,限制幼兒思維的發(fā)展,甚至還可能會抹殺幼兒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識。

千篇一律的表揚

賞識教育有其重要價值,但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幼兒園教師的表揚非常不具體,方式單一固定,沒有針對每一個幼兒和具體的行為。以案例中的表揚句子為例,“很棒”等這些詞語都是比較空洞、簡單、單調(diào)的。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發(fā)展狀況和能力水平都有差異,教師如果采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評價和表揚每一個幼兒,結(jié)果不僅不會讓他們產(chǎn)生滿滿的自信自尊,反而會降低部分幼兒的積極性。千篇一律的表揚是有害處的,再加上有些教師對那幾句話不斷地進行重復,幼兒從中感受不到任何的成就感和愉悅感,他們甚至會覺得老師在說謊騙人。

現(xiàn)在賞識教育在幼兒園逐漸得到普及,越來越多的教師會用鼓勵和表揚代替批評,這種現(xiàn)象固然好,因為表揚是對他人的優(yōu)點、長處、正向行為給予肯定的評價和贊賞,可以讓幼兒產(chǎn)生自信、自尊和愉悅感。但是,在表揚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個性特點,聯(lián)系他們的具體行為,將關愛、呵護和理解落實到每一個幼兒身上。

在放手中守護孩子茁壯成長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身子女,全家六口人圍著一個孩子,孩子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真的是異常寶貝。伴隨而來的是孩子自理能力差、自私、不懂分享、任性等等不良行為。

帶了幾屆小班,感覺孩子的自理能力變?nèi)趿?,比如到了吃飯時間,有點小朋友自己拿著調(diào)羹開吃了,有的就蕩著手看著老師,還有的嘴里喊著:老師我不會。天啊,小班的孩子竟然一半是要大人喂飯的。通過和爸爸媽媽們的交流,我了解到確實很多孩子在家都是喂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有的說孩子自己吃的太臟了,到處都是飯,有的說不喂就不肯吃,甚至還有媽媽說:我們家孩子從出生到現(xiàn)在自己沒有吃過飯,都是奶奶喂的。這不禁讓我思考,這些真的都是孩子的問題嗎?難道大人就沒有責任嗎?在我看來,小朋友這個不行,那個不會,其實主要責任在爸爸媽媽身上。找出問題我就開始尋找契機,找個什么機會和爸爸媽媽們交流最合適呢?很快,機會就來了,十月頭,孩子們?nèi)雸@已經(jīng)滿一個月了,我們要召開一次新生家長會,我決定在家長會上和我們的爸爸媽媽交流交流。

家長會前,我認真做了準備,拍下了孩子們自己吃飯的視頻、照片,孩子們挑戰(zhàn)自己的視頻等等。在家長會上,我提出了培養(yǎng)小朋友們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議,分析了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有什么好處等,說了后我請爸爸媽媽們觀看了《自己吃飯,香香》的視頻。視頻中記錄了小朋友自己拿著調(diào)羹吃飯的實況,有的一手拿碗一手拿調(diào)羹,吃的香香的;有的狀況百出,吃的到處都是飯,但還是自己在吃;有的吃飯慢條斯理;有的狼吞虎咽。看得爸爸媽媽們?nèi)炭〔唤?,紛紛拿出手機記錄。思哲媽媽說:“這個視頻看得我好激動啊,我們思哲在家都是喂飯的,沒想到他在幼兒園自己吃的這么干凈,看來回家后我也要要求他自己吃飯了。”我馬上乘機提出我的觀念:放手,也是愛。緊接著我又播放了視頻《勇敢者之路》,視頻記錄了小朋友在老師鋪好的小椅子上攀爬的過程,看好后我請爸爸媽媽們說說有什么感想,有的媽媽說:“在家我們從來不這樣爬的,總覺得有危險,孩子一有爬高的傾向就馬上制止了,真沒想到這么簡單的爬,孩子竟然這么開心?!边€有的爸爸說:“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卻不知道孩子到底要不要,我們回家真的要反思反思了?!庇谑俏矣謴娬{(diào)了一遍:放手,也是愛。

的確,放手也是一種愛,孩子總要長大,我們總有老去的一天,與其孩子長大埋怨你,不如趁現(xiàn)在,趁自己還有時間與精力守護他時,培養(yǎng)他各方面的意志,在放手中守護孩子茁壯成長。

好孩子不是夸出來的


我們小時候,育兒理論是,什么都是孩子的錯。

這個小孩不聽話;那個小孩不用功;這個小孩調(diào)皮搗蛋;那個小孩撒謊騙人。

70、80后,很少聽到?jīng)]有挨過打的孩子。拎起來打屁股是正常的。用皮帶綁起來抽,拿著搟面杖輪,甚至直接扇耳光,也都有聽說過。

我也挨過打。打得最重的那次,是五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50分。我媽按著我,我爸打,拿塊小木板,噼里啪啦,伴隨著我拼命的嚎叫聲,記憶深刻。我皮厚,屁股沒有被腫,后來小升初,我數(shù)學96分。

終于輪到我們做父母,結(jié)果育兒理論變成了,什么都是父母的錯。

父母沒有盡到責任,沒有精心專心,沒有有效陪伴,沒有教養(yǎng)內(nèi)涵,沒有經(jīng)濟能力去買幾百萬的學區(qū)房,沒有掙得贏家人生,你看人家王思聰。

頭頭是道,句句在理,還真是這么回事兒??墒窃趺绰?,怎么心酸,請允許我先去墻角里哭一會兒再來。

我是一個焦慮的母親,自從有孩子以后,一直自發(fā)自覺的拼命努力學習??戳撕芏鄡和逃龝镏v的都是正面鼓勵,積極贊美,用心陪伴;附著圖文并茂的介紹,如何開發(fā),如何獎勵,如何鼓舞,如何正面引導,但是沒看到哪本書,有提到懲罰,就算提到,也是僅僅是在陳述弊端。

一句話現(xiàn)代育兒理論的基點是:孩子們都是天使,懲罰天使的必然是魔鬼。你是不是想下地獄?

如果說,我們那一代是嚇大的,現(xiàn)在的孩子就是哄大的。

懲罰成了一個禁忌的話題,縮頭縮腦的沉浸到陰影里面。每個熊孩子都是寵愛一身,滿腹經(jīng)綸的小皇帝。天文地理,國學英語,無所不知,可是行為粗魯,自私冷漠,無視規(guī)矩。

父母徹底淪落成了給孩子們打工的奴隸,威嚴掃地,毫無控制力。

帶孩子去參加試聽課,開課之前,十幾個孩子滿地亂跑,大喊大叫。有個六七歲的男孩子,跑到講臺上,邊扭屁股邊脫褲子,讓大家都看到里面的小內(nèi)褲。他媽媽就坐在人群里面看著他,用自己的手指刮自己的臉,意思說羞羞。

他的舉動成功的引起所有小孩子的注意,小孩子們都圍著他笑。他把褲子拉上去又脫,反反復復脫三次。孩子的媽媽,一直坐在人群中,開始是用手勢表示羞羞,后來見不管用,索性扭過頭去不看自己的兒子。

作為媽媽,我明白,這個媽媽不是不想管,管不了。她比誰都更明白,若是出言制止,將會當場上演一出怎樣的鬧劇。

當她的兒子終于第三次把褲子提上去的時候,這個媽媽居然做鼓掌的樣子,對于提上褲子的動作,表示鼓勵。

我相信這個媽媽一定也讀了很多的育兒書,因為都說教育要,正面鼓勵,耐心引導,積極贊美,才會不傷害孩子脆弱心靈中,任意一個小小的角,才會讓孩子自由成長,快樂童年,人生陽光。

我確信所有的人做了父母之后,對孩子說過的最多的話,絕對不是“我愛你”,而是“不行”,“不要”,“不可以”!

而且,流血流汗的努力拼命,實現(xiàn)自己更美好的價值,是一件從來沒有被編進人生的程序的事情。人類的價值觀完全是后天社會屬性的表現(xiàn)。吃飽喝足,少出力,多偷懶,找個地方躺下來曬著,才是人性的本能。

所以,從我這個粗魯母親的角度來看,在育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絕對不是如暴風雨一樣猛砸下來的贊美和鼓勵,也不是永遠細聲慢語的耐心陪伴。育兒中最重要的是:制定規(guī)矩,透明公平,獎罰分明。

孟子三千年前就說過: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我婆婆在她的院墻邊種了很多薔薇,每年她都要花很多時間去修理。薔薇科的植物都帶刺,修理一整墻的薔薇,并不是一件美事。

有一次我問:“讓它長成自然的樣子,也省了你的事兒,不好么?”

我婆婆搖頭:“養(yǎng)花,七分靠管,三分靠剪。單澆水施肥是不行的,剪不能隨便亂剪,但是想要它盛開到荼蘼,就要及時剪?!?/p>

人也是一種動物。教育的本質(zhì),其實是在努力泯滅人類骨子里面存留下來野蠻天性,把一個軟軟,瞇著眼的小動物訓練成一個遵守規(guī)矩的人。整個社會規(guī)范也不過就是一堆堆人給自己制定下的規(guī)矩,框定了自己,也方便了自己。

所以人在江湖,想走得快,想吃的開,絕對不是張揚自我,恣意妄為,而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有一次我一個人帶著兩孩子趕火車。子覓看見別的小孩吃巧克力,她也要。我包里有巧克力,但是檢票的時候,抱著她,牽著思迪,拉著箱子,背著自己的包,還垮了一個袋子。我實在是沒辦法掏出巧克力,撕開袋子。還要提防著她不會把巧克力掉地下,或者化在手里,摸得滿臉都是巧克力。我給她說:“等一會兒,上了車就給你?!?/p>

也許是餓了,也許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里面,她煩躁不安,被拒絕后,就開始發(fā)脾氣,坐到地上,嚎啕大哭。

火車站的地有多臟,我就不形容了。我試圖去把她拉起來,她全身的力量,拼命往下拽。子覓是個很胖的小妞,那時三歲,差不多三十斤了,跟個秤砣一樣,根本拽不起來。

一個卷毛混血兒在地上嚎叫,恨不得全候車廳的人都來圍觀。人越多她哭的越厲害,我怎么提也提不起來。所有人的票都剪完了,再不走就晚了。

我沒辦法,咬著牙,使勁的把她提起來,她還想再往下墜,還沒等她再坐下去,我手起手落的就狠狠的在肉屁股上拍了一巴掌。

子覓被震住了,一下子就止住了哭聲,驚恐地看著我。

我把她抱起來,讓她勾住我的脖子,我厲聲厲氣地說:“不許再哭了。抱住我,我們上火車。”

旁邊思迪看到媽媽發(fā)脾氣了,也是有些驚恐。跟著我拼命的跑,沒有和平常一下,喊累喊跑不動。

我如逃難一樣,跑上車。還沒坐定,火車就開了。

我是個粗魯?shù)哪赣H,思迪子覓,我都打過屁股和掌心。不過現(xiàn)場拎起來,當著人的面揮手就是一巴掌的次數(shù)非常少見,所以這一次,我一輩子都會記得。

我想如果把這拍了視頻,請專家點評??隙〞f,今天子覓的表現(xiàn)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她能坐在地上哭,那是因為平常的時候,我對她放任。打孩子是不對的,尤其當烏泱泱好幾百號人。還會有更有效的建議是,最好不要一個人帶著兩個幼齡孩子的出門,火車站是非常危險的地方,總要有個照應……

很有道理,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活在當口,我首先要完成的事,趕上這輛火車。其他的事兒,容我喘過氣來再說。

真實生活中,有很多當口,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如說的那樣,細心耐心,閑庭信步。這就需要成人和孩子之間建立一種相互馴養(yǎng)的默契關系,彼此知道對方的底線,遵守游戲規(guī)則,才能一起快速的走過。

如果說我這次是一個意外事件,那我朋友兒子挨打,則是厚積薄發(fā)的必然。

我朋友的兒子三歲時,喜歡拿家里廁所刷,當作一柄劍迎風揮舞。為了增加效果,自己還會去馬桶坑里沾點水,甩的客廳里一地水點。

讓我們坐下來慢慢說,三歲左右,是從嬰兒期到幼兒期的一個轉(zhuǎn)型。孩子們需要不停的挑釁父母的極限,從中證實自己對于世界的認知,探索自身能力,吸引注意力,擴張自己的根據(jù)地。

給他買塑料劍,木頭劍,甚至干凈沒用過的馬桶刷,爸爸媽媽陪著舞,都沒有用。因為兒子知道,只要他一揮馬桶刷,所有的大人都會朝他靠攏。五千年前,周幽王烽火戲諸,也就這么個效果,不過結(jié)果更慘烈,丟了了整個帝國。

有陣子,他們把馬桶刷藏起來呀。問題是,去朋友家玩,兒子會把別人的馬桶刷拿出來,在別人家的客廳里舞,可以腦補一下尷尬指數(shù)。

如果有可能,我真的很想知道,對此有什么辦法?不是分析原因,不是提出看法,而是有什么有效意見,可以改變這個客廳地板上橫著一個滴水的馬桶刷的問題?

后來我朋友有一次,把兒子提起來,褲子拽下來,朝著屁股啪啪啪一頓。兒子白白的屁股上,全是紅色的巴掌印。打完之后,他把自己鎖洗手間里,看著自己嗡嗡發(fā)麻的手,對著鏡子說:“你真是個不稱職的父親。”

從此兒子知道,玩馬桶刷會屁股疼。在自己長得比爸爸高之前,這個家里還是老爸的地盤。偶然還會偷偷再玩一下,阿姨警告:“再玩,我就去告訴你爸爸?!眱鹤右荒槻粷M,摸摸屁股,也就放棄了。

現(xiàn)在兒子已經(jīng)十歲了,問他為什么那么愛玩馬桶刷。已經(jīng)長到一米五的半大小子一臉迷茫地搖頭,“怎么可能?你們在污蔑我?”

我并不是在推崇懲罰孩子,我是推崇制定規(guī)矩。規(guī)矩制定后一定要嚴格遵守,不可以輕易放棄。

成人不應該依仗自己更高更大更強壯更有力,把懲罰作為一種優(yōu)于孩子的特權(quán)。但是在育兒的問題上,懲罰也不應該是一個有意被淡化的話題。懲罰是一個鋒利的寶劍,可以切肉,也可以切手指頭,但是就因為怕切到手指頭而鎖到抽屜里面,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如果說,規(guī)矩是壘起來的墻,懲罰就是孩子們失控后,撞到墻上的蘑菇包,撞得越狠,記得越牢。孩子都是一個個的小人精,這次在這里撞到了,知道了疼,下次絕對盡早拐彎,只留個優(yōu)美背影。

這個世界原本沒有天生出來的好孩子。每個好孩子都是七分的贊美,三分的懲罰,十分守規(guī)矩。

父母和孩子,雙方協(xié)定,共同認可,在一起制定規(guī)矩。言必信,行必果,對于父母也對于子女。

契約精神,始于孩提。

孩子寫字不是教出來的


孩子并不是上學之后才開始學寫字的!早在上學之前,他的精細動作發(fā)展就在為書寫所需要的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做準備,他對文字的整體體驗,也預備了書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常識。孩子就是有一連串不純熟的筆觸及自創(chuàng)的符號探索中,漸漸奠定了書寫能力,請別為了你的驕傲,犧牲孩子的探索能力。

安安爸興高采烈地拿著兩張寫滿了字的作品來找我?!澳憧矗@是安安寫的,她自己要求我寫給她看,然后再照著描!”

“啊,真不錯?!蔽易焐线@么說,心里卻想,“又來了,其實是你想要她寫吧?!惫徊怀鏊希@位愛女心切的爸爸,又向我咨詢有沒有專門幫助幼兒學寫字的帖或興趣班。

家里有個聰明孩子,3歲能讀,4歲會寫,父母多么驕傲呀。但事實是怎樣的呢?

別走進書寫技能培養(yǎng)的誤區(qū)

過了暑假,又有許多孩子將升入小學,為避免入學后的書寫困難,父母希望孩子在入學前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由于漢字筆畫多、結(jié)構(gòu)復雜,對幼兒來說,是一項不小的挑戰(zhàn)。若方法不當,不僅徒勞無功,還會影響孩子對漢語學習的熱情。那么,請注意下面三種常見誤解。

1.越早學習書寫越好。

可能許多父母都已經(jīng)忘了自己兒時學習漢字書寫的經(jīng)歷,并沒有意識到,書寫其實是一項精細的,大腦與肌肉的聯(lián)合活動,它需要高度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和精確的力量調(diào)控。所以,培養(yǎng)學齡前兒童書寫能力必須要結(jié)合兒童的生理和認知發(fā)展特點。事實上,兒童手指的小肌肉群發(fā)育完善是比較滯后的,并不適合過早的進行書寫訓練。

所以一般來說,對幼兒園小班的孩子,主要幫助他們學習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坐姿。此時,“涂鴉”依然是他們最為“得心應手”的方式;到了中班,可以讓他們適當?shù)鼐毩曇恍h字的基本筆畫,學習數(shù)字的書寫。不求孩子寫得有多么漂亮,大致上的書寫順序掌握就夠了。要知道,讓這個年紀的孩子把筆畫的輕重都體現(xiàn)出來,屬于“強人所難”,因為他們的協(xié)調(diào)能力還不足以靈活控制自己的手勁;進入大班后,可以開始教孩子學寫自己的名字和一些簡單的常用字,比如“人、口、日、水、山”之類的。

2.孩子連描紅都描得那么糟糕,將來肯定寫不好字。

許多家長會讓孩子通過描紅學習寫字,其實,描紅這種方式究竟是否有助于兒童對書寫技能的掌握,至今仍是一個頗受爭議的問題。

孩子的描紅不到位,并不一定是他們心不在焉,或是故意寫成那樣,而是與孩子的動作協(xié)調(diào)能力直接相關。這就類似孩子做填色游戲一樣,他們明明很認真、很專心地用畫筆填色,可還是會涂到線條以外。這是因為他們肌肉的精細運動和動作的協(xié)調(diào)能力還未發(fā)展完善,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能力都將逐步提高。

3.教了很多次,孩子還是b、d不分,肯定不正常。

兒童在學習寫字的過程中,常常會發(fā)生左右相反的情形,如“人”寫成“入”,“由”寫成“甲”等,拼音中的“b、d、p、q”也反復混淆,甚至許多一年級的孩子還是如此,令父母們擔心不已。其實,這是一個較普遍的現(xiàn)象,將隨著孩子年齡增加和知覺能力的漸趨成熟而自行消除。

父母仔細觀察一下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易混淆的筆畫和字母是存在“鏡像關系”的,對于成人來說,區(qū)分它們當然不存在任何難度,但是對幼兒而言,要準確地進行識別也絕非易事。一種解釋是,在兒童真正開始閱讀之前,準確辨別出這些“莫名其妙”的差異似乎對他們而言實用價值不大。但隨著兒童認知能力和閱讀經(jīng)驗的增長,即便沒有成人的教導,兒童最終也是會識別出差異的。

在孩子學習書寫技能的過程中,父母往往傾向于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孩子,忽視了孩子客觀的生理和認知發(fā)展。其實許多問題的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時間。不過,面對當前日趨激烈的競爭現(xiàn)狀,在子女教育上,大多父母總是抱著“趕早不趕晚”的心態(tài),這也屬人之常情。但我們常常會因為走得太遠、太久,而忘了出發(fā)的目的——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做“壞事”的孩子其實不是“壞孩子”!


做“壞事”的孩子其實不是“壞孩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做很多“壞事”,為了讓孩子懂事聽話,媽媽們開始使用自己的辦法,幫助孩子改掉這些“壞毛病”!

一、孩子亂扔東西,亂拆東西

當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時,當看到孩子把玩具拆得無法再恢復原樣時,很多家長總會對孩子進行一番教育,還警告孩子說:“你再亂扔,我就不給你買玩具了!”“你把玩具都拆壞,沒得玩時可別怪我不給你買!”……這些說教、打罵似乎并未湊效,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其實,幾乎每個寶寶都會經(jīng)歷這個階段。在孩子3歲前,他們會樂此不疲地扔東西,是因為他們想探索不同物品掉落地上時發(fā)出的不同聲音;他們看到能拆的總想拆開一探究竟,是因為他們對未知的東西都充滿了好奇心。

如果家長朋友不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看到滿地的廢棄玩具就采取粗暴批評或嚴厲阻止孩子的行為,便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和好奇心,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面對此種情況,家長朋友們也無須苦惱,只需要告訴孩子什么東西可以扔,什么東西是不可以扔的。不妨給孩子提供一些耐摔耐玩的玩具給孩子,把易碎品、貴重物品或者容易傷害到孩子的物品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即可。

如果孩子是在憤怒的情況下通過摔東西來發(fā)泄不滿的情緒時,家長們就應該制止孩子的這種“抗議”行為了,并利用科學的方式指導他學會用語言來表達他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千萬不要打罵孩子,因為這種訓斥會澆滅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熱情!

二、和小朋友打架

當孩子出門玩耍時,總是會與別的孩子發(fā)生沖突,甚至會動手打別人。很多家長為了避免孩子的這一行為,教育孩子、罵孩子、甚至不讓孩子再出去與別的小朋友玩耍,生怕他再闖禍。

其實,在孩子4歲之前,他們對身體的控制力是非常差的,他們對自己的暴力行為有可能是懵然不知的。他們愛打人并不代表他們的本質(zhì)就是“壞孩子”,有的時候僅僅是因為他們感到好奇或者是不知怎樣表達自己的友好,卻被誤認為打人了。

家長應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助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千萬不能以暴制暴,要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

另外,對于愛打人的孩子,有的父母生怕孩子惹事,就減少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機會,這樣也是非常不妥的。愛打人的孩子更需要多參加集體活動,需要在父母的耐心引導下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正確的社會交往方式。

孩子做的很多“壞事”,有的時候并非是“壞事”,只是發(fā)展中的正?,F(xiàn)象,這更像是一個特殊信號,表明他們進入了一個獨特的發(fā)展階段。

若父母誤解了孩子,很可能會親手阻礙孩子的健康發(fā)展;若父母能夠讀懂孩子傳遞的成長信號,就能夠為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極佳的外界支持!

孩子不是出氣筒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自己的情緒問題的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父母自己心情不好時,孩子往往就成了出氣筒,父母會不管不顧的把負面情緒發(fā)泄在孩子身上。孩子無緣無故的成了父母情緒的受害者。孩子的這些負面情緒如果得不到及時釋放,就會被壓進潛意識,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成人之后,那些被壓進潛意識的負面情緒,一旦被觸碰到,就會跳出來傷害其他人。

在我們自由繪畫心理樂園,有一個家長,從小在媽媽的棍棒下長大,媽媽不僅打,而且打完還要罰她挺直了跪1—2小時,如果腰彎了,還要繼續(xù)打。當年打斷的木尺依然放在娘家的柜櫥里。這位在暴力環(huán)境下長大的媽媽,內(nèi)心壓抑了太多的負面情緒,由于沒有正確的出口,最后身體承擔了她的痛苦,身患兩種癌癥。媽媽的情緒無處釋放,孩子理所當然地充當了媽媽的出氣筒。久而久之,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愛表達,到四五歲的時候,孩子已不與外界交往。帶孩子去看心理醫(yī)生,被診斷為有嚴重的自閉傾向。

在家長課堂上,經(jīng)過我的多次啟發(fā),媽媽終于打開了自己的內(nèi)心,向我哭訴了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她說她以前從不掉眼淚,更不會向外人訴說自己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jīng)歷。經(jīng)過多次疏導,媽媽情緒得到了釋放,再也不把孩子當出氣筒了。隨著媽媽的改變,孩子的狀態(tài)有了很大的好轉(zhuǎn),自閉“開了”。所以,父母能夠?qū)W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孩子才能真正健康快樂的成長。

那么父母應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呢?

首先、把自己內(nèi)心深層次的負面情緒清理掉

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你對外界所有的看法,都是你內(nèi)心向外的投射。如果你的內(nèi)心是平靜的,安寧的,那么外邊的世界就是寧靜的,和諧的。當你的內(nèi)心充滿了憤怒,怨恨,恐懼,你就會感覺世界充滿了危機,周圍的人充滿敵意,經(jīng)常有麻煩,容易出問題。我把內(nèi)心的負面情緒比作炸藥庫,而孩子的問題是你炸藥庫的導火索。當你需要爆炸的時候,孩子就會不斷地出問題,充當你的導火索去引爆??梢酝ㄟ^繪畫心理等咨詢方法,清理你的炸藥庫,把你的負面情緒釋放出來。如果你的內(nèi)心沒有了炸藥庫,就不再需要導火索,你看孩子的眼光就變了,孩子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少。

其次、當看到孩子問題想要發(fā)火時,學會向內(nèi)看。

人往往是向外看找別人的問題,總認為是孩子不聽話,是配偶不夠關心,是同事找麻煩等等讓自己發(fā)火。這樣找的結(jié)果,自己的火氣越來越大。如果你學會向內(nèi)看,想一想是自己內(nèi)心的什么東西投射到目前的問題上。當你想發(fā)火的時候,問問自己怎么了?為什么因為一點小事就有這么大的火氣?這時候你的火氣就下去了一半。等你冷靜下來梳理情緒的時候,你的情緒就下來了。

其三、要學會正確表達情緒

當有負面情緒時,要通過正確的途徑和合適的方式表達。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配偶,都需要使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情緒。誰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學會傳達“我”信息,就是告訴孩子或配偶自己當下的情緒和感受,讓他們能夠理解你當下的心情,包容你當下的情緒。你能夠正確的表達情緒,對孩子本身就是榜樣作用,孩子也會像你一樣,有了情緒時會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和釋放情緒。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很多時候卻在無意中深深地傷害著孩子。高興時孩子就是你的心肝寶貝;不高興時,孩子就是你的垃圾箱,出氣筒。你對孩子的態(tài)度一會兒是零上40度,一會兒是零下40度,想一想,幼小的孩子怎么受到了!家長要關注自己的情緒,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是家庭教育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孩子自私小氣不是錯


孩子的社會化過程是不斷學習分享、學會分享和樂于分享的去自我中心化的過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孩子不自私,變大方了。慷慨的孩子很可愛,父母也會覺得很有“面子”。但“無私之苗”并不是一朝一夕長成的,它需要我們耐心等待,著意培養(yǎng),更需要我們了解孩子為什么自私,以及如何讓孩子自愿去分享。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經(jīng)驗與交往經(jīng)歷的增多,孩子會慢慢走出自我中心主義,逐漸學會分享。因此,當我們在擔心孩子會不會成為小氣鬼時,不妨先考慮一下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天生有利己傾向,利他思想與行為的建立是一個逐漸發(fā)展和養(yǎng)成的過程,需要父母耐心等待。當然,不失時機的引導依然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這樣來分享

那么,在孩子學習分享的道路上,父母能做些什么呢?

1.再耐心一點

家長必須明白,無論孩子是不是獨生子女,無論你對孩子實施了多么高明的教育,孩子都會經(jīng)歷一個從自我中心化到去自我中心化的發(fā)展階段。從自私到無私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斷成熟,逐漸從只能關注自己到能夠自我滿足并有能力去關注別人。

因此,不要輕易地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簽。當孩子不具備分享的能力時,我們需要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2.拒絕也可以

勒令孩子讓出自己心愛的東西,或干脆替孩子做主分割屬于孩子的“財產(chǎn)”,對孩子無疑是一種傷害。只有當分享出于自愿時,才會感到快樂,而不是來自父母或外界的壓力?!白运健币部赡芤虼硕儽炯訁?。

當孩子面對分享任務時,拒絕或接受都是應該被允許的。家長應當尊重孩子的這種選擇。

3.每個人都有

如果有一個適合分享和鼓勵分享的環(huán)境,孩子的行為會更傾向于分享合作。

孩子的無私往往建立在自我滿足的基礎上,讓一個兩三歲的孩子讓出自己手中唯一的東西是很難的事情。但如果相同的東西有很多時,他也許就會考慮分給別人一些。在孩子共同游戲時,同類的物品應準備得充分一些,并在此基礎上讓孩子懂得,分享并不意味著失去,而能獲得很多的快樂。

4.接受孩子的分享行為

溺愛是孩子不良品行的來源之一,也是獨生子女養(yǎng)育中遇到的最大障礙。缺少兄弟姐妹,現(xiàn)在的孩子比過去更難學習分享。

不少父母主動地將好吃好穿好玩的全部讓給孩子,以此來表達對孩子的重視和愛。不料,這樣的行為卻養(yǎng)出了一個個獨食獨占的小霸王。因此,當孩子偶然表現(xiàn)出分享行為時,成人就不應該再矜持著“大愛”情結(jié),做出不必要的推辭,說出類似“寶寶自己吃”“我們不要”等話語。這樣做只能強化孩子的獨享意識。

5.做慷慨的爸爸媽媽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父母一邊在教育孩子要大方,而自己卻又表現(xiàn)得很自私,那自然也不會養(yǎng)育出一個大方的孩子。如果父母行為慷慨,對鄰居熱情,對弱小的人會報以關懷,對遇到困難的人總是不吝嗇幫助,這對孩子而言是無形的教育財富。即使沒有刻意去教孩子如何無私,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做個慷慨的人。孩子的社會化過程是不斷學習分享、學會分享和樂于分享的去自我中心化的過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孩子不自私,變大方了。慷慨的孩子很可愛,父母也會覺得很有“面子”。但“無私之苗”并不是一朝一夕長成的,它需要我們耐心等待,著意培養(yǎng),更需要我們了解孩子為什么自私,以及如何讓孩子自愿去分享。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孩子不是我們手中的風箏》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我們的幼兒園活動方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我們不是木桶的幼兒故事 1、我們不是木桶的幼兒故事 “狐假虎威”這件事,很快在森林里傳為笑談。老虎羞愧不已,覺得抬不起頭來,于是,就躲到了森林的邊緣。 這一天,老虎又在草叢里檢討自己曾經(jīng)的愚蠢行為時,他看見森林里最有智慧的黑...
    2020-06-27 閱讀全文
  • 我們是不是在細節(jié)中侵犯孩子的權(quán)利? 在幼兒園的一日常規(guī)中,教師應該把尊重、寬容、人道、公平等倫理責任灑到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把關愛、理解、欣賞、耐心等倫理情意鐫刻在每一個幼兒的童年里,讓幼兒園的每一個教育細節(jié)都合乎倫理規(guī)范。然而在具體的...
    2021-01-20 閱讀全文
  • 孩子的沉默不是金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孩子的沉默不是金”,希望精彩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到你!“沉默是金”大概是許多人的座右銘,但用到孩子身上我卻覺得沉默不是金。 就拿我班的王子敬來說吧,每次上課,他都認真聽,可是一提問他,...
    2020-07-01 閱讀全文
  • 沒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曾看到一篇報道說:一個孩子面對18只大蝦,旁若無人一氣吃了17只,當她母親舉起筷子要夾最后一只時,孩子竟張口就罵:“你明知道這是我最愛的,為什么還要吃?”而這個因不能獨霸最后一只大蝦,就對媽媽破口大罵...
    2021-02-08 閱讀全文
  • 孩子哭吧,不是錯 楊一男是小一班非??蓯鄣男∧泻?,開學也有一個月了,可他幾乎每天來園都會哭一會兒。如果老師越在乎他、關注他,他哭得就越厲害;相反,老師越不在意,一小會兒他就不哭了。我覺得有時候孩子也需要發(fā)泄自己的情感,...
    2021-12-09 閱讀全文

1、我們不是木桶的幼兒故事 “狐假虎威”這件事,很快在森林里傳為笑談。老虎羞愧不已,覺得抬不起頭來,于是,就躲到了森林的邊緣。 這一天,老虎又在草叢里檢討自己曾經(jīng)的愚蠢行為時,他看見森林里最有智慧的黑...

2020-06-27 閱讀全文

在幼兒園的一日常規(guī)中,教師應該把尊重、寬容、人道、公平等倫理責任灑到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把關愛、理解、欣賞、耐心等倫理情意鐫刻在每一個幼兒的童年里,讓幼兒園的每一個教育細節(jié)都合乎倫理規(guī)范。然而在具體的...

2021-01-20 閱讀全文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孩子的沉默不是金”,希望精彩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到你!“沉默是金”大概是許多人的座右銘,但用到孩子身上我卻覺得沉默不是金。 就拿我班的王子敬來說吧,每次上課,他都認真聽,可是一提問他,...

2020-07-01 閱讀全文

曾看到一篇報道說:一個孩子面對18只大蝦,旁若無人一氣吃了17只,當她母親舉起筷子要夾最后一只時,孩子竟張口就罵:“你明知道這是我最愛的,為什么還要吃?”而這個因不能獨霸最后一只大蝦,就對媽媽破口大罵...

2021-02-08 閱讀全文

楊一男是小一班非??蓯鄣男∧泻ⅲ_學也有一個月了,可他幾乎每天來園都會哭一會兒。如果老師越在乎他、關注他,他哭得就越厲害;相反,老師越不在意,一小會兒他就不哭了。我覺得有時候孩子也需要發(fā)泄自己的情感,...

2021-12-0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