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育兒知識:為孩子學做“狠心”父母

發(fā)布時間:2020-06-20

教育孩子筆記。

如果孩子有厭學情緒,那家庭就起了中間作用,安慰并鼓勵孩子!不管是幼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新的起點,新的方向,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斷成長!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育兒知識:為孩子學做“狠心”父母”,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乍看這個題目挺嚇人,當父母的愛孩子還來不及呢,怎么會做個狠心的爸爸媽媽?其實,所謂狠心的父母,一是面對孩子的不足及哭鬧要堅持說“不”;二是父母針對孩子的性格弱點及時糾偏不能姑息。

為了孩子學做狠心父母

教育孩子的關鍵期是從出生到3歲以內。這段時期也是孩子的性格及生活習慣成型期。如果過了這個最佳時期,糾正起來會很困難。

對孩子的哭鬧說“不”

記得女兒1歲時因家人過分疼愛,使她養(yǎng)成了用哭做武器以達到目的的習慣。孩子變得很任性,慣壞的孩子將來很難管教。于是我與家人商量要讓孩子懂得哭鬧不能解決問題,遇事要講道理。如果她吃飽、睡好,沒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只是無理取鬧,就要對孩子的哭鬧說“不”。雖然每當此時是父母最心疼最難熬的時候,但只有狠狠心堅持住才能讓女兒改掉用哭鬧做武器的壞毛病,才能為以后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與女兒“斗爭”了幾個星期,女兒終于懂得無理哭鬧是沒有用的,不再動輒就用哭鬧做武器了。

每次對孩子說“不”時我注意三點。

一、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對孩子講道理之前先要弄明白孩子的想法。然后針對孩子的思想告訴她我們的想法,讓她明白為什么不可以。YJs21.coM

二、有些道理需要平時的潛移默化及點滴積累。這樣,孩子才能理解一些規(guī)矩是必須遵守的,一些命令是必須服從的。

三、與女兒做朋友,經常與女兒交流,并把女兒作為家庭的重要成員,家里家外的大事小事對女兒講一講。這樣孩子對大人的一些想法和要求就更容易理解,避免或減輕孩子對管教的逆反心理。

糾正性格弱點越早越好

最難做到的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性格弱點如何糾正。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孩子越小,性格還沒有定型,越好糾正。糾正不良性格是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需要父母的狠心和耐心。

具備一個好的性格對孩子將來成長很重要。如何讓她變得開朗大方呢?我想最好的辦法是盡量帶她多接觸人、接觸社會。只要能夠邁出第一步,孩子就會發(fā)現(xiàn)并沒有什么可怕的。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育兒知識:中班的孩子學什么呢?


轉眼孩子們進入中班年齡,注意力比過去集中了,參與活動的時間也相應變長。隨著孩子的不斷發(fā)展,他們能動能靜,反應變快,動作敏捷,求知欲望也更加旺盛。他們更加熱衷于依靠自己動手操作來探索和感知身邊的奧秘。

不過,活潑好動的特點也會慢慢呈現(xiàn)在中班的孩子身上,哪怕過去文文靜靜,也會在中班的時候變得喜歡動動手,伸伸腿,做做小動作,自由奔跑等。雖然看上去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甚至顯得比小班時候更加無拘無束。但請家長們一定要抱有120分的耐心去看待這一現(xiàn)象,那是孩子發(fā)展中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班上學期的孩子需要學什么,如何有效的引導他們,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中班上學期的發(fā)展目標:

1.學習使用筷子、毛巾、手帕、便紙等,學著自己穿脫鞋襪、衣褲,會折疊并放在指定的地方。

2.喜歡參與各項活動,學著通過模仿、練習調整自己的動作。

3.了解一些危險的標志和信號,并能做出反應。

4.喜歡去大自然,學習用簡單的觀察方法,有目的地感知周圍的自然物和自然現(xiàn)象。

5.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規(guī)則,并學著遵守。

6.愿意在成人的引導、幫助下從圖書、畫冊、雜志中收集一些信息,并大膽交流。

7.結合日常生活,學習數(shù)的對應。認識數(shù)字,初步理解數(shù)量、顏色、重量等概念。

8.了解家庭的主要成員,知道他們的職業(yè),并體驗與家人的親近之情。

9.喜歡參加游戲活動,愿意在游戲中用動作、語言簡單表現(xiàn)自己對人、事、物的感受,并學習一些簡單的交往方法。

10.學著遇到事情能與同伴請求、商量。注意傾聽、理解他人的意思。

11.對身邊熟悉的人和弱小的同伴表現(xiàn)出關心,愿意與同伴或他人分享玩具。

12.喜歡繪畫活動,嘗試使用不同的繪畫材料,有初步的想象能力。

有了這樣一些目標,我們的爸爸媽媽是不是心里有了點底呢?中班的孩子語言連貫性提升很大,交往也出現(xiàn)了他們特有的偏愛和模式,隨著自理能力的提高,老師和家長需要統(tǒng)一的是:在教育中盡可能放手,讓孩子多依靠自己帶來力量去嘗試、去思考,少責備多鼓勵,耐心地在實際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確的交往方式和方法。成為孩子需要的領路人和支持者。

育兒知識:父母做調整有益于減少親子沖突


我想帶給父母的最后一個觀念是:通過調整自身的某些態(tài)度,可以避免與孩子之間很多沖突的產生。

在我們的社會,為人父母更多地被認為是影響孩子成長和發(fā)展的一種方法,而無關父母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為人父母常常意味著要養(yǎng)育孩子,孩子需要進行調整以適應父母;只有“問題兒童”,沒有“問題父母”,甚至可以說不存在有問題的親子關系。

然而,所有為人父母者都知道,在與配偶、朋友、親戚、上司或同事的關系中,有時候為了防止嚴峻的沖突或維持一段健康的關系,自己也需要做出改變。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通過改變自身對待他人行為的態(tài)度,進而變得更加接納他人的行為風格。你可能曾經對朋友習慣性的遲到感到不愉快,但是在這幾年中開始接納它,或者付之一笑,然后以此開你朋友的玩笑。你不再對此感到不快,而是將它作為朋友的一種特點接納了。朋友的行為并沒有改變,只是針對這種行為的你的態(tài)度改變了。你調整了自己,改變了自己。

同理,父母也一樣可以改變對待孩子行為的態(tài)度:

唐娜的媽媽變得更加接納女兒想要穿短裙的需求,因為她回想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不顧媽媽的反對,追逐穿迷你裙和及膝靴的潮流的情景。

里基的爸爸變得更加接納三歲兒子過度活躍的特點,自從他在和其他父母的討論群中聽說“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當中,這種行為是非常典型的”。

父母應該明智地意識到通過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可以減少自己不接納的行為的數(shù)量,從而可以更加接納孩子或接納孩子的行為。

你可以更加接納自己嗎?

許多研究表明,一個人接納他人的程度和接納自身的程度之間存在直接聯(lián)系。一個能“如其所是”接納自己的人,也會對他人有更多的接納。反之,那些對于自身很多特性都無法忍受的人,通常會發(fā)現(xiàn)他人身上有很多令自己無法忍受的地方。

父母需要問自己一個犀利的問題:“我對自己本來的樣子有多滿意?”

如果最誠實的答案顯示對自己這個人缺乏接納,父母需要重新檢驗自己的生活,尋找方法,從自己取得的成就中找到更多滿足。有高度自我接納、自尊的人通常是有所作為的成功者。這些人懂得運用自己的天賦,知道怎樣發(fā)揮潛能、怎樣達到目標,他們是實干家。

父母若通過獨立的、有效的努力滿足自己的需求,不但能夠接納自己本身,而且不需要從自己孩子的行為中尋求對自我需求的滿足。他們不需要他們的孩子在某種特定方式下成長。自尊較高、以自己的獨立成就作為堅實根基的人,對孩子以及孩子的行為會更加接納。

如果父母很少或者無法從自身的生活中獲得滿足和自尊,必須很大程度地依賴別人對自己孩子的評價來獲得滿足,則往往不太能接納孩子——特別是害怕孩子的某些行為會讓他們看上去是糟糕的父母。由于這“間接的自我接納”,這類父母將要求他們的孩子按特定的方式表現(xiàn)。一旦孩子背離其愿望,他們更可能不接納孩子,對孩子感到失望。

養(yǎng)育“好孩子”——學校的尖子生、善于社交、體育達標等等——對很多父母來說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他們“需要”為他們的孩子感到驕傲,“需要”他們的孩子以特定的行為方式表現(xiàn),好讓自己在別人眼里是優(yōu)秀的父母。從某種意義上說,很多父母是在利用孩子帶給自己自我價值和自我尊嚴。若是父母沒有自我價值和自尊的其他來源,他們的生活將局限于調教出“好”孩子這一件事。這種情況會讓他們十分依賴孩子,并強烈要求孩子按照某種特定方式行事。

他們是誰的孩子?

很多父母對于把孩子塑造成某種預先設定好的樣子抱有強烈企圖。他們所持的理由無非是“畢竟他是我的孩子,不是嗎”,或是“難道父母沒有權利按照他們認為最好的方式去影響自己的孩子嗎”。

那些認為自己“擁有”孩子的父母會覺得自己有權利按特定方式塑造孩子,也因此會更傾向于當孩子的行為偏離既定模式時,對其行為表現(xiàn)出不接納。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甚至非常不同的個體——完全不屬于父母——的父母一定能夠更多地接納孩子的行為。因為在他們那里沒有模式,沒有給孩子預先設定好樣子。這樣的父母能夠更加充分地準備好接納孩子的與眾不同,更加能夠允許孩子成為他天生就能夠成為的樣子。

懂得接納的父母愿意讓孩子編寫自己人生的程序;不那么懂得接納的父母感覺有必要為孩子編寫他的人生。

很多父母把他們的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xù)”。這種想法經常導致父母極力影響孩子成為他們定義中的孩子,或是變成他們自己期望卻未能長成的模樣。近來,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討論了很多關于“分離”的話題。大量累積的證據(jù)表明:在健康的人際關系中,一個人能夠允許別人于自己是“分離”的存在。這種分離的態(tài)度存在得越多,就越不需要去改變他人,且更能容忍他人的獨特性和行為上的差異。

在P.E.T.(父母效能訓練)課堂上,我經常需要提醒父母們:“你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命,現(xiàn)在要讓孩子擁有它。讓他自己決定,他在你給予他的生命中想要做什么?!奔o伯倫在《先知》一詩中很好地闡述了這個原則:

你的孩子并不真正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兒女。

他們借你而來,但非從你而來,

盡管他們和你同在,但并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灌輸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

你大可以努力讓自己像他們,但別設法讓他們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停滯于昨日。

只要認識到孩子不是自己生命的延續(xù),而是獨立的、獨一無二的個體,父母就能夠改變自己,去減少自己不能接納的行為。一個孩子有權成為他能夠成為的人,無論和父母本身有多么不同,或是和父母的偉大藍圖有多大的差別。這是孩子不可剝奪的權利。

你真的喜歡孩子嗎?

我認識一些父母,他們說自己喜歡孩子,但是他們的行為非常清楚地表現(xiàn)出他們只喜歡某一種特定類型的孩子:看重體育的父親常常會不喜歡一個興趣和天賦都與體育無關的兒子;看重外貌的母親會不喜歡一個不符合社會定義的女性美的女兒;那些生活因音樂而充實的父母,常常會對自己沒有音樂興趣的孩子表現(xiàn)出深深的失望;重視學術能力和學習成績的父母,會對一個缺乏此種智慧的孩子造成無法修復的心理損傷。

如果父母意識到孩子未來的道路和方向有無限的可能,他們不接納的行為就會變少。我經常告訴父母們:“不要希望你的孩子成為某種特定的樣子,只要期盼他有所成長就好了?!庇辛诉@種態(tài)度,父母就會感覺到越來越多的對每個孩子的接納,并且在看著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充滿喜悅和興奮。

你的價值觀和信仰是唯一正確的嗎?

盡管比起孩子來父母無疑年長且擁有更多的經驗,但并不是以往的經驗和知識就讓他們掌握了通向真理的唯一道路,或者使他們擁有足夠的智慧可以在任何時候明辨是非。誠然,“經驗是個好老師”,但它并不總是可以教導我們什么是對的;有知識好過無知,但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也并不一定總是智慧的。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很多在親子關系中陷入大麻煩的父母都是是非觀念極其強烈且嚴格的人。我們可以看出:父母對自己的價值觀和信仰越是確信無疑,就越有可能強迫孩子接受他們(通常也會強迫其他人接受)。同時相對地,這類父母容易不接納那些背離了他們的價值觀和信仰的行為。

那些價值觀和信仰體系更加靈活有彈性、更加具有可滲透性、更容易變通、更少“非黑即白”觀念的父母,對于那些背離了他們的價值觀和信仰的行為,他們的接納度要遠遠高得多。據(jù)我觀察,這類父母也較少把愿景強加在孩子身上,或是試圖把孩子塑造成他們預先設計好的模樣。他們會比較容易接受他們的兒子剃光頭,盡管他們自己不會贊成留這樣的發(fā)型;他們會比較容易接受孩子不同的著裝風格,或是對學校權威的反抗。這類父母似乎接受了“改變是不可避免的”這一事實?!吧粫雇耍膊粫谧蛉铡?,一代人的信仰和價值觀未必是下一代人的信仰和價值觀。我們的社會確實需要進步,一些事情是要堅決反對的,不合理的壓制和強制的權威應該被堅決抵抗。擁有上述觀念的父母會發(fā)現(xiàn)孩子有更多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合理的以及可以接受的。

你的首要關系是夫妻關系嗎?

美國很多父母向他們的孩子,而不是配偶尋求首要關系。特別是一些母親,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孩子帶給她們滿足感和愉悅感,而這些感覺更應當從婚姻關系中獲得。將親子關系視為首要關系,常常導致父母“把孩子放在首位”“為孩子做出犧牲”,或者對孩子最后可以“出人頭地”寄予非常大的希望。因為對這些父母來說,親子關系是他們很大的一筆投資。孩子的行為對這些父母有著過于重大的意義,孩子的表現(xiàn)如何至關重要。這些父母覺得他們必須一刻不停地對孩子進行看護、指導、引導、監(jiān)督、判斷和評價。他們很難容忍他們的孩子犯錯誤,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過失。他們感到他們的孩子必須受到保護,以遠離失敗的經歷和遭遇所有可能的危險。

高效能的父母能夠與他們的孩子建立一種更為輕松、隨意的關系。他們視婚姻關系為首要關系。孩子在他們的生活中占據(jù)了重要的位置,但僅僅處在第二位——如果不是第二位的,也不會比他們配偶的位置更為重要。這些父母似乎允許他們的孩子擁有更多的自由和獨立。他們喜歡與他們的孩子在一起,但僅僅是在有限的時間里——他們也喜歡與他們的伴侶單獨相處。他們的投資不僅僅在孩子身上,也在他們的婚姻上。因此,孩子表現(xiàn)如何或者取得怎樣的成就,對他們來說沒有那么地至關重要。這些父母更傾向于認為孩子擁有自己的生活,應當被給予更多的自由來塑造自己。他們似乎沒有那樣頻繁地糾正他們的孩子,也沒有花那么多時間監(jiān)督孩子的行為。當孩子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會出現(xiàn)在孩子身邊,但是在他們沒有感到強烈的被需求時,是不會不請自來地介入孩子的生活的。這些父母無疑是關心孩子的,卻并不焦慮。他們給予孩子關注,卻不會讓孩子透不過氣。他們的態(tài)度是“孩子就是孩子”,因此他們更能接受孩子的真實樣子——就是孩子。對于孩子的不成熟或性格缺點,高效能的父母會更經常地感到好笑,而不是痛心。

這類父母無疑比前面那類更善于接納——會令他們不高興的行為比較少。他們沒有那樣強烈的需求去控制、限制、指揮、要求、警告和說教。他們可以允許自己的孩子擁有更多的自由——更多與自己的分離。前一類父母則比較不善于接納,他們需要去控制、限制、指導、要求等。因為親子關系是他們的首要關系,所以這些父母有著強烈的需求,要監(jiān)督孩子的行為和設計孩子的生活。

為什么那些與配偶的關系不令人滿意的父母會發(fā)現(xiàn)自己較難接受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非常需要孩子為他們帶來歡樂和滿足,而這些恰恰就是他們的婚姻關系中缺失的。

父母能夠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嗎?

P.E.T.課程能否改變父母的態(tài)度?父母能夠學會更多地接受他們的孩子嗎?以前我對此曾有過懷疑。然而近年來,我的想法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見證了許多人,通過個人和家庭心理咨詢或治療、自助團體、閱讀、觀看錄像帶和聽錄音帶,其態(tài)度和行為發(fā)生了極大改變。大多數(shù)專業(yè)人士(和父母)現(xiàn)在都接受了一個觀點,即:當人們有機會學習和練習溝通與沖突解決技巧時,就會有很大的改變。

下面這些語句,摘自我們從父母們那里收到的信件和評價表:

——我們真希望在好幾年前,當我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前,就已經學習了這門課程。

——我們現(xiàn)在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就像對待朋友一樣地尊重。

——我感到十分幸運的是我學習了這門課程。更重要的是,我對整個人類的視野有所拓寬。我更能接受其他人,不再像過去那樣看待他們。

——我一直都很喜歡孩子,而現(xiàn)在我也在學著尊重他們。P.E.T.對我而言并不只是一門關于育兒的課程,而似乎是一種生活方式。

——我自己都難以置信,我竟然對我的孩子如此不信任。當我發(fā)現(xiàn)他們能夠比我更好地處理他們的情緒和問題時,我感到自己的肩上卸下了一副重擔。我開始為自己而活,于是重新回到了校園?,F(xiàn)在我成了一個更快樂的、自我滿足的人,也因此成為一個更好的家長。

并非所有父母都能完成態(tài)度上的轉變,成為更能接納孩子的父母。一些人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婚姻并不是那么幸福美滿,因此,夫妻中的一個或者雙方無法成為高效能家長。他們或者因為把太多的時間投入到婚姻沖突之中,所以缺乏時間和精力;或者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接納孩子,因為無法接納作為丈夫和妻子的自己。

另一些父母發(fā)現(xiàn)自己很難擺脫他們從自己父母那里繼承的沉重的價值觀體系,這導致他們現(xiàn)在過多地評判且無法接納自己的孩子。仍然有許多父母無法修正他們“擁有”孩子的態(tài)度,或是無法摒棄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所預想的模樣的目標。

對一些難以改變自己基本態(tài)度的父母,學習P.E.T.的經驗會為他們打開一扇尋求其他幫助的門——團體治療、婚姻咨詢、家庭治療,甚至是個人治療。這些父母中有很多人都說在接觸P.E.T.之前從未想到過向心理學家或精神醫(yī)生尋求幫助。很顯然地,父母效能訓練課程為他們帶來了更多的自我意識,以及改變的動力和愿望。

經驗告訴我們,在養(yǎng)育富有責任感的孩子方面成為更加高效的父母是需要花費一番努力的——它需要勤奮地學習、耐心地實踐。不過試想一下:有什么工作不需要付出努力呢?

學做合格稱職的父母


我作為幼教崗位上的一員,同時也是兩個寶寶的媽媽,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個家長給予孩子什么,孩子就會回報以家庭什么,那我們到底該為孩子做些什么呢?從事多年家長工作的我總結出以以下之自省:

1.用心陪伴,做孩子的“小玩伴”。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家長每天都忙于工作,總認為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愛,但卻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0-6歲是孩子情感培養(yǎng)的關鍵期,孩子需要父母多給予其言語上的鼓勵,肢體上的愛撫。陪伴孩子不是簡單的一句空話,而要成為孩子們玩伴,哪怕和他一起拼個積木、講個故事、聊聊天,在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中增進親子感情,也能夠獲知孩子所需。錢可以再賺,游戲可以再玩,但孩子的陪伴一旦錯過了,他們就真的長大了!

2.言傳身教,做孩子的“好榜樣”。

父母的行為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人民日報》曾發(fā)表《清潔工如何培養(yǎng)出博士兒子》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該篇報道中介紹了熊玉香當清潔工愛崗敬業(yè)、含辛茹苦把兒子拉扯大,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樹立了她躬身示范、愛崗敬業(yè)的模范形象,這些都以實際行動時刻影響著孩子。這就是:身體力行勝過千言萬語,這種“無為而教”,值得所有“望子成龍”的父母深思。

3.善待問題,做孩子的“守護人”。

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慣性思維的父母總是單方面覺得孩子做的不夠好,而從來不曾深思問題的根源在哪里。曾看到這樣一段視頻:家長和孩子分開單獨采訪,評價一下你的媽媽(孩子),并給她(他)打分,絕大多數(shù)的媽媽都說自己的孩子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打的分數(shù)也不高,而所有的孩子都給媽媽打了滿分。相比之下孩子比大人更寬容,所以我們要學會多從他們的角度分析問題,更多的接納、包容和理解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父母不要一味看重分數(shù),更要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讓我們的孩子成為最優(yōu)秀的他自己!家庭教育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們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素養(yǎng),平時和孩子的交流中要多一些傾聽、多一些鼓勵,孩子是快樂的,人格才是健全的。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讓我們用不懈的努力去追求,用平和的心態(tài)去等待,為了孩子一起努力吧!

育兒知識:父母不要隨便給孩子扣帽子


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學好,而且最好優(yōu)秀于別人,他們覺得這是為孩子好,殊不知,如果在這過程中,不能清醒認識到自身教育并做出反省,往往成了父母的“自以為是”,對管教孩子有害無益,雖然出發(fā)點雖然沒有錯,但在教育過程中,卻往往會出現(xiàn)不尊重孩子成長規(guī)律,而違背教育原則的事情發(fā)生,而如果這樣,不但教育效果不好,還會惡化親子關系,到頭來,父母會感覺頭痛,覺得自己一番“苦心”無用武之地,管孩子咋就那么難呢?

其實,我現(xiàn)在也有一番“苦心”沒得到好報,那就是,我希望小容小韜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卻見效甚微,如果孩子“不懂禮貌”,甚至有些“榆木疙瘩”的感覺,你會著急嗎?

說來簡單,就是打招呼的問題。兩人從不到兩歲上幼兒園,還不會說話時,我就開始教兩人“見了老師要問好,然后回家時要跟老師說‘再見’!”,這個規(guī)矩呢,兩人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領會到了,不會說話時,也會擺著小手來表示“再見”了??墒?,兩人對此并不在意,經常需要我提醒,甚至一直到現(xiàn)在四歲,還經常顯得那么“不懂事”,那就是不喜歡主動打招呼,甚至每次放學回家,老師都要主動跟兩人說,“小容小韜再見!”,可即使這樣的熱情,都提名道姓了,兩人都懶得應對。

唉,咋這么“沒禮貌”呢?

但我一般不會把這頂“沒禮貌”的帽子往兩人頭上扣,或者說,“你們要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或者“你們這樣真沒禮貌!”然后就強制糾正過來。我覺得小容小韜這樣的表現(xiàn),不是因為不懂事,只是不想而已。我們都喜歡孩子懂事有禮貌,頭腦靈活,待人周到,大家也看到了嘛,研究都調查顯示,一個人的成功,智力方面的因素只占10%,占90%的其它兩大方面是情商和努力。有禮貌應該屬于情商范疇吧?你看看,社會上那些有頭有臉的人物,待人接物多圓滑呀,有強大的社會關系網(wǎng)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可是,就小容小韜這個樣子,還社會關系呢,連最起碼的“再見”都懶得說。

我不往兩人扣帽子,是不想給兩人一些空洞的壓力,一是希望兩人有一天能自己認識到,跟別人保持互動或者友好有多么重要,相處是一門學問,人在社會上,早晚都會有自己和別人的相處方式。二是我不喜歡用我所認為的待人方式去影響孩子,應該怎樣做,我其實已經很清楚的告訴兩人了,那么怎樣去實施,那是兩人需要去克服并實現(xiàn)的事情了。三是亂扣帽子其實是對孩子的不信任或是不了解,你知道嗎?父母的很多鞭策和鼓勵有時候并不能給孩子帶來力量,效果可能經常相反,你越鼓勵,孩子越退縮,因為你的態(tài)度已經在表明,孩子,你自己根本不行!

所以,適當?shù)墓膭钣斜匾?,孩子明白了,就不需要說太多了,說太多就表明父母對孩子的表現(xiàn)已經不淡定了,而孩子能很明白的就能洞穿父母的心理,那就是,父母的話充滿希望,其實是對我很失望了。

那天,我陪兩人在青草河公園散步,碰見一退休老同事,因為以前在一個辦公室,所以非常熱情的聊了一會兒,老同事自然非常喜歡小容小韜,龍鳳胎嘛,就算不是熟人,也喜歡看一看。可是,兩人很淡定的站在那里,對老同事的熱情皺著眉,簡直一幅不耐煩的樣子。出乎意料的是,同事一轉身,小韜就跟我說,“爸爸,我沒叫她‘奶奶‘!”。我吃了一驚,呀,小韜怎么知道我希望他叫老同事“奶奶”呢?關于這一點禮貌,我以前只告訴兩人兩件事,一是見到老師熟人要問好,走時說再見;二是見到爸爸媽媽的同事,男的叫叔叔,女的叫阿姨,老的叫爺爺或奶奶,這是最起碼的禮貌。原來,我說的這兩點兩人早就領悟了,只是行動上沒有表現(xiàn)出來而已。不但如此,雖然沒表現(xiàn)出來,但兩人對我心里對他們的期望真是了如指掌呀,否則,小韜怎么會這樣準確的跟我說“我沒叫她‘奶奶’”呢?我在想,很多父母覺得他們了解孩子,而事實是,孩子更了解父母,他們知道父母要對他們說的話,他們知道父母對他們的期望還有父母將以何種態(tài)度來對待他們。

所以,扣帽子有用嗎?比如如果小韜沒叫老同事“奶奶”,我便給孩子們扣上“沒禮貌”的帽子,雖然是想讓他們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但對孩子來說,這是多么大的打擊和不信任呀,而事實是,孩子們的心里都透亮著呢,他們知道什么是“有禮貌”,并且一直自己在監(jiān)視自己的行動呢。如果父母不適當?shù)募罘炊褪且环N反感了。

那我們父母應該做的是什么?

一是提醒

不管是什么原因,是害怕還是不習慣,或者是忘記,最起碼的禮貌應該保持的,所以,只要有可能,即使兩人不情愿,我也會具體到行動上告訴兩人,“快跟老師說‘再見’!”或者當別人主動跟兩人打招呼,我會提醒兩人說,“你們要回應‘你好’,明白嗎?”,原則上的東西我就不講了,比如要懂禮貌呀,做好孩子呀什么的,具體的行動比這些空空的話語有用多了,至少它能讓孩子明白應該怎樣去做。

二是溝通

比如小韜剛才跟我說“我沒叫她‘奶奶’!”時,我就故作驚訝的問,“對啊,你怎么沒叫她‘奶奶’呢?”小韜說,“因為我害怕?!卑Γε率裁囱?。不過,也可以理解,對于不熟悉的人,小容小韜是很戒備的?;蛟S熟悉后,會主動叫“奶奶”吧?這時候就可以順勢鼓勵一下了,“那你以后再見到她,叫“奶奶”好嗎?”,小韜有些猶豫,但還是努力點了點頭。

三是幫助孩子去實現(xiàn)

教育孩子時,要具體事例具體說,這樣才更有指導性,孩子也更易于去實現(xiàn)。就像我們夸獎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或者“你真勇敢!”,或者“你真漂亮!”等等,這都是一些空話,或許在我們大人心里,我們知道這些話的標準,但對孩子來說,是空的,他們不知道“好孩子”具體表現(xiàn)在哪,比如很多孩子認為只要做父母喜歡的事就是“好孩子”,而失去了對事情本來就應該具有的態(tài)度。要避免這一點,夸獎時就要具體到一件事情上,比如小容小韜爭玩具,我勸小韜先讓給小容,小韜最終同意后,我會說,“小韜讓小容先玩,真是好孩子!”這就表明,小韜因做這件事而是“好孩子”,跟聽爸爸的話是兩碼事?;蛘呶乙笮∪荽魃习l(fā)卡,我會說,“小容戴上這個發(fā)卡真漂亮!”那小容就會很明白的把“發(fā)卡”和“漂亮”聯(lián)系到一塊兒。如果不是具體事情具體說,只經常說,“你真一個好孩子!”“你真懂事!”等等,那時間長了,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對這些評論會慢慢失去喜悅,并懶得理會了。

所以,如果要幫助孩子實現(xiàn),不管這頂帽子好或壞,都不要隨便扣,根據(jù)事情實話實說就好了。

其實,關于“禮貌”這件事兒,小容小韜已經進步好多了。兩人不是那種嘴巴很乖,很會說的人,或許每個孩子有什么特點,小時候就已經表現(xiàn)出來了。但我們也應該相信學習的作用,還有引導的力量,關于如何做才更有“禮貌”并適合自己的行為方式,相信小容小韜會自己慢慢去體會并實現(xiàn)的。

育兒心得:和孩子一起,學做爸爸


育兒心得:和孩子一起,學做爸爸

每個孩子的降臨都給這個家庭帶來歡樂,同時也給爸爸媽媽帶來挑戰(zhàn)。

漸漸的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身上的缺點逐漸暴露出來,成為每個家長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何教育孩子成了作為父母心頭煩心之事。

學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前幾天看書看到這么一句話:“別以為生了孩子就是父母了?!焙⒆右驗樽詮暮⒆咏蹬R以后,沒有經過任何的培訓,我就自然晉升上崗做了爸爸,也永遠不會下崗。但是如何養(yǎng)育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又懂得多少呢?當然這是一個非常深奧的問題,每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情況,作為父母的也不是什么都能學得會的。

相反,孩子長大了,有時候會來教育你了。有時候雙休日了,想多睡一會了,孩子就會跟你說,太陽曬屁股了,要起床了。你在電腦前工作時間長了,孩子會跟你說,你玩電腦時間太長了,應該休息了。

所以,我們不要小看小孩子,我們父母應該去看一些書,學學如何做父母。如果真的有難度的話,可以在生活中,學學做父母的樣子,給孩子多一些正面的榜樣作用。

學做規(guī)矩,有條件地滿足孩子

一位心理輔導老師說過一句話,3歲以前的孩子要給予無條件的滿足和愛,給孩子以安全感。但是過了3歲,就應該給孩子有條件的滿足。

在生活中,對于孩子合理的要求,作為家長應該給予滿足,提高孩子的幸福指數(shù),讓孩子體會到爸爸媽媽都很在乎的。對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家長就要斟酌處理方式了,不能粗暴解決,也不能輕易妥協(xié)。當然這也是每個家長最難拿捏的一件事情。

孩子如果現(xiàn)在想買一個玩具,會事先跟我說,爸爸我想買一個什么玩具。我一般會問她為什么要買呀,到底有沒有用,然后根據(jù)情況說星期天去買一個,或者你生日的時候再給你買,或者你做好什么事情了再給買,孩子也會很開心地答應下來。

學習尊重孩子,循序漸進

客觀上,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在每個父母的心里,卻都是那么完美,容不得別人說些不好的。但是看著孩子這里或哪里的不足,心頭也比較的著急。

要正視孩子存在的不足,不要輕易埋怨孩子,尤其是學習上面的事。孩子的學習有一個學習、理解的過程,如果孩子某一些方面確實欠缺,那么作為家長應該多關心孩子,不要給予過重的心里負擔,另一方面要幫助孩子一步一步去克服彌補不足。

比如,前階段學校要孩子跳繩,孩子一個也不會,孩子媽媽教她一小時,還是一個也不會跳,媽媽就有一些急躁了,不要教了,讓我去教了!但是這時候,孩子學得也不耐煩了,我跟她說,爸爸小時候也不會跳的,我們用繩子玩跳繩的游戲,以后每天我們都練幾分鐘,她要玩電腦了,讓她練幾分鐘,她要吃東西了練幾分。幾天后從幼兒園回家,她高興地告訴我她能跳1個了,我陪她高興了半天,而且以后幾天,天天回家練習,而且越跳越多了。

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也接觸到一些孩子,看似很簡單的事情不會做。確實孩子的個體差異不同,有些事情孩子竟然做不了,這就需要家長不要急躁,幫助他一步一步地學習,多花一點時間肯定會好起來的。

最后引用一句近幾年內非常熱門的話,這個世上有兩件事情不能等,一是孝敬父母,二是教育孩子。如何教育孩子,教無定法,沒有可以照搬照套的方法,每個父母都只能自己摸索,但是無論怎么說,作為孩子的父母,在工作之余,多陪陪孩子,和孩子交交心,在孩子的成長路上陪伴他一起走下去肯定是不會錯的。

父母必備的基礎育兒知識


父母必備的基礎育兒知識

一、別忽略“孝親”教育

世界著名教育家蘇姆林斯基的實驗學校里有一行醒目的大字:“要愛你的媽媽!”親情教育和孝敬教育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對3~6歲孩子進行親情感恩教育,讓孩子在感受愛的同時,也學會對家長付出愛。

二、八秒鐘擁抱法

今天說的這種8秒的擁抱法卻是有講究的,每天在寶寶開心并樂意的情況下緊緊擁抱寶寶大約8秒的時間,讓他感受到你的愛。同時堅持每天用笑容面對你的寶寶。我個人覺得這個方法值得注意,于是決定由即日起實施,可總是今天抱了,明天就忘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三、有關寶寶玩具的問題

不知道別的媽媽是否和我一樣,寶寶的玩具又多又雜。我把它們統(tǒng)統(tǒng)放在塑料大箱里,任由樂樂愛玩那個就自個兒去取哪個,最多也就把玩具分成幾批,隔一段時間換一批,讓樂樂有些新鮮感。但還是每天為丟得滿屋滿地的玩具頭痛不已。原來專家說玩具不是這樣給寶寶玩法的。要把所有的玩具收好,放好。每次只給寶寶1到2樣或2到3樣,而且要讓寶寶自己選擇,玩過了就指導寶寶把玩具放回原處。讓他養(yǎng)成好的習慣,如果他沒有物歸原處下次就讓他找不到這件玩具。這樣寶寶就長記性,媽媽也可省心多了。

育兒知識:孩子不專注,也許我們可以這樣做


有位媽媽曾經跟我抱怨說,老師啊,我家寶貝吃飯時做不了三分鐘就要玩玩具玩玩具時也一樣注意力不會超過兩分鐘,更別說專注的看一會兒書,甚至是貼完一個故事,當孩子在本應該專注的時候,開小差父母就會責怪孩。此不專注不認真,即使孩子不專注、不全是孩子的錯父母的責任甚至更大,當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在玩兒的過程中更表現(xiàn)專注力在這一階段是孩子專注力形成的關鍵階段,

據(jù)調查顯示,孩子是有一定專注力的孩子,四歲時大約為十二分鐘,五歲時大約為十五分鐘七至十歲能夠達到二十分鐘。十至十二歲可以達到二十五分鐘十二歲以上能夠保持在三十分鐘以上,當孩子沉浸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的時候,就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專注的習慣,但可惜的是,孩子在專注的時候往往會受到很多干擾,而這些干擾大多數(shù)來自父母,我們做父母的是否得好好想一下。在孩子玩玩具時是否把五花八門的玩具都擺在孩子面前,而讓孩子無從選擇在孩子沉浸于搭積木玩模型的時候,是否迫不及待的跑過去幫忙在孩子認真看書的時候,是否時不時的噓寒問暖,別看這都是些小事情,卻會在孩子專注于某事造成干擾,不打擾對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很重要。

據(jù)調查顯示,兩歲多左右的孩子開始對周圍的一切事物充滿好奇,當孩子專注的玩的時候,如果周圍的人不去打擾,讓他專注而完整的,做完一件事情,隨著時間的積累,孩子就會養(yǎng)成持久的注意力,當孩子在觀察一只小蟲子時,我們不要為了怕他弄臟衣服,而一把把他拉開當孩子在書桌前看書或畫畫時。提前為孩子的生活需求做好準備,而不是在中途關愛孩子打斷孩子的思路,同時,父母的言傳身教也很重要,爸爸媽媽永遠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如果我們做父母的,在吃飯的時候不停地刷手機,在看電視時,手里還拿著一本書,孩子天生就會模仿,也會學著父母的樣子,在吃飯時,想著玩具做作業(yè)時,想著游戲。上課時,總想著外面的世界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每一個寶爸寶媽都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要讓我們身上一個小小的壞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們給經營好自己給孩子一個優(yōu)質爸媽,當然了,要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平時的訓練也必不可少,注意力不集中一。分析是所有孩子的共性,所以也不用太過擔心心情,我們不妨平時多訓練訓練孩子通過和孩子玩游戲帶孩子玩的過程中,適當考核來鍛煉,提高比如去動物園之后問問他們各個動物的特點等,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要保證孩子充分的營養(yǎng)和充足的睡眠,使孩子有充沛的精力,從事學習活動有此可見,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讓孩子養(yǎng)成專注的習慣,

當孩子專注于一件安全,且適合孩子的事情時,我們父母就老老實實當一個觀眾吧,靜靜的欣賞就好了,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是否真的了解教育之道呢,面對孩子的日益成長,你是否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別擔心我們在這里針對孩子成長各個階段普遍性典型性的問題進行探討,幫助家長們培養(yǎng)出健康優(yōu)秀的孩子。

家園共育《育兒知識:為孩子學做“狠心”父母》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育兒知識:中班的孩子學什么呢? 轉眼孩子們進入中班年齡,注意力比過去集中了,參與活動的時間也相應變長。隨著孩子的不斷發(fā)展,他們能動能靜,反應變快,動作敏捷,求知欲望也更加旺盛。他們更加熱衷于依靠自己動手操作來探索和感知身邊的奧秘。 ...
    2020-09-18 閱讀全文
  • 育兒知識:父母做調整有益于減少親子沖突 我想帶給父母的最后一個觀念是:通過調整自身的某些態(tài)度,可以避免與孩子之間很多沖突的產生。 在我們的社會,為人父母更多地被認為是影響孩子成長和發(fā)展的一種方法,而無關父母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為人父母常常意味...
    2020-09-02 閱讀全文
  • 學做合格稱職的父母 我作為幼教崗位上的一員,同時也是兩個寶寶的媽媽,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個家長給予孩子什么,孩子就會回報以家庭什么,那我們到底該為孩子做些什么呢?從事多年家長工作的我總結出以以下之自?。?1.用心陪伴...
    2020-10-31 閱讀全文
  • 育兒知識:父母不要隨便給孩子扣帽子 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學好,而且最好優(yōu)秀于別人,他們覺得這是為孩子好,殊不知,如果在這過程中,不能清醒認識到自身教育并做出反省,往往成了父母的“自以為是”,對管教孩子有害無益,雖然出發(fā)點雖然沒有錯,但...
    2020-08-03 閱讀全文
  • 育兒心得:和孩子一起,學做爸爸 育兒心得:和孩子一起,學做爸爸 每個孩子的降臨都給這個家庭帶來歡樂,同時也給爸爸媽媽帶來挑戰(zhàn)。 漸漸的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身上的缺點逐漸暴露出來,成為每個家長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何教育孩子成了作為父母...
    2020-08-05 閱讀全文

轉眼孩子們進入中班年齡,注意力比過去集中了,參與活動的時間也相應變長。隨著孩子的不斷發(fā)展,他們能動能靜,反應變快,動作敏捷,求知欲望也更加旺盛。他們更加熱衷于依靠自己動手操作來探索和感知身邊的奧秘。 ...

2020-09-18 閱讀全文

我想帶給父母的最后一個觀念是:通過調整自身的某些態(tài)度,可以避免與孩子之間很多沖突的產生。 在我們的社會,為人父母更多地被認為是影響孩子成長和發(fā)展的一種方法,而無關父母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為人父母常常意味...

2020-09-02 閱讀全文

我作為幼教崗位上的一員,同時也是兩個寶寶的媽媽,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個家長給予孩子什么,孩子就會回報以家庭什么,那我們到底該為孩子做些什么呢?從事多年家長工作的我總結出以以下之自省: 1.用心陪伴...

2020-10-31 閱讀全文

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學好,而且最好優(yōu)秀于別人,他們覺得這是為孩子好,殊不知,如果在這過程中,不能清醒認識到自身教育并做出反省,往往成了父母的“自以為是”,對管教孩子有害無益,雖然出發(fā)點雖然沒有錯,但...

2020-08-03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和孩子一起,學做爸爸 每個孩子的降臨都給這個家庭帶來歡樂,同時也給爸爸媽媽帶來挑戰(zhàn)。 漸漸的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身上的缺點逐漸暴露出來,成為每個家長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何教育孩子成了作為父母...

2020-08-0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