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體游游戲。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游戲成為幼兒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兒園游戲保證幼兒天性不受到壓制,滿足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內在需要。在幼兒園的游戲中,幼兒才是游戲的真正主人,主動權應轉向幼兒。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有趣的幼兒園游戲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中班幼兒積木游戲中的問題解決”,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文/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王晶 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 于開蓮
積木游戲是幼兒園常見區(qū)域游戲之一,游戲材料主要以原木色積木為主。積木本身具有較高的操作性、較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因此積木游戲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更為自由的探索空間。一方面,幼兒在游戲時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去嘗試不同的搭建方法;另一方面,幼兒在這種高度自主的游戲中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搭建問題。那么,幼兒在積木游戲中會遇到什么類型的問題,他們是怎樣認識這些問題的,又是如何解決的?本文基于筆者對北京市一所幼兒園中的96名中班幼兒在自然情景下進行積木游戲的觀察研究,分析總結了中班幼兒積木游戲中的問題解決。
支撐問題
積木的功能是搭建,而搭建的過程就是積木與積木之間相互支撐并保持整個建筑物穩(wěn)定的過程。積木之間能否穩(wěn)定支撐取決于積木的重心是否平衡、積木之間的接觸面積比例是否合適、建筑物是否搭建在水平面上等。在積木游戲中,幼兒經(jīng)常發(fā)出這樣的疑問:“怎樣才能把房子搭得更高?”“再放一塊積木后,房子會不會倒?”同樣,他們也會有這樣的行為:
“小心翼翼地進行堆高”、“試探性地把積木放上去又拿走”、“當建筑物快倒的時候,下意識地用雙手去扶”等。這些疑問和行為都說明幼兒在努力探究著積木之間穩(wěn)定支撐應具備的條件。一個典型的支撐問題就是如何搭出一階一階的樓梯。
某幼兒搭了一個兩層的房子。“我要給我的房子做一個樓梯” ,于是,他開始搭樓梯。他將兩塊單元積木垂直疊放在一起,但是發(fā)現(xiàn)沒有出現(xiàn)“一階一階”的效果;之后他改變兩塊積木之間的接觸面積,將兩塊積木“錯位疊放”,出現(xiàn)了預想的效果;但是在繼續(xù)疊放第三塊積木的時候,整個樓梯就倒了。
搭樓梯的過程不是簡單的堆高,它涉及平面和水平的概念、積木之間支撐接觸面積的比例問題、積木的重心問題等。所以搭樓梯對于中班幼兒來說是一個相對較難的問題。在這個案例中,問題的初始狀態(tài)是堆高的時候總是倒塌;目標狀態(tài)是搭出一階一階的樓梯。
形狀組合問題
形狀組合是指一個圖形可以由幾個相同的其他圖形組成,也可以由幾個不同的其他圖形組合而成。比如,一個長方形可以由兩個小長方形組成,也可以由兩個三角形組成。在積木游戲中,當建筑物還沒有搭完但是某些形狀的積木已經(jīng)用完時,幼兒就會嘗試尋找其他形狀的積木進行形狀組合來代替需要的積木。
某幼兒在搭建菜地的柵欄時,單元積木用完了。他先后用了柱形積木、大半圓形積木來搭建柵欄,但是發(fā)現(xiàn)效果都不好。于是又嘗試用三角形積木,他先放一個三角形積木,然后又試著在上面疊放一個三角形,這時他發(fā)現(xiàn),兩個三角形正好能組合成一個長方形。隨后他又按照這個模式組合出很多單元積木來完成搭建。
在這個案例中,幼兒遇到的問題是如何用已有的積木形狀組合出單元積木的形狀,以此來完成搭建。問題的初始狀態(tài)是柱形積木、半圓形積木都不能很好地組合成單元積木;問題的目標狀態(tài)是重新組合出單元積木。
匹配問題
積木的匹配問題是指在搭建過程中如何選擇大小、形狀適宜的積木來完成合理的搭建。它包括積木與積木之間的匹配、積木與配件之間的匹配,也包括個別積木與整體建筑之間的匹配。能否選擇一個大小、形狀都適宜的積木影響著搭建的質量和整體效果。
某幼兒搭好房子之后想為房子裝一個門。他拿了一個雙倍單元積木,這時旁邊的一個幼兒說:“你不能用這個,因為房子只有這么高,門不能用這個(雙單元積木),得用小的。”該幼兒拿著雙倍單元積木在房子周圍比劃來比劃去,發(fā)現(xiàn)真的不合適,于是就去尋找小一點的積木。
在這個案例中,幼兒遇到的就是個別積木與整體建筑之間的匹配問題。問題的初始狀態(tài)是雙倍單元積木太高,而房子的門太矮,二者不搭配;問題的目標狀態(tài)是選擇與房子的門大小、寬窄合適的積木來完成搭建。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到,中班幼兒開始傾向于選擇適宜的積木來使他們的建筑物看起來更符合現(xiàn)實的比例。
連接問題
積木游戲中的連接問題是指如何連接兩個高度不同的平面。當幼兒初步有了空間概念,知道“上面、下面,里面、外面,高處、低處”,并且有整體意識,或者對“斜面”感興趣的時候,就會樂于給房子加一個滑梯,就會考慮到小汽車如何從較高的車庫里開到較低的公路上。而在進行這些操作時,幼兒就會遇到如何連接兩個高度不同的平面的問題。
由于單元積木有厚度,所以修出來的高速公路總是與地面不在一個水平面上。每次小汽車從高速公路上開下來的時候都容易翻車,于是幼兒開始想辦法連接這兩個不同高度的平面。之前他用過斜坡式積木,不過他是把兩個斜坡式積木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長方形來使用的,這一次經(jīng)過嘗試他發(fā)現(xiàn)了斜坡式積木的新用途。
在這個案例中,幼兒遇到的是連接兩個高低不同的平面的問題。問題的初始狀態(tài)是公路與地面高低不同,如何連接以避免小汽車翻車;問題的目標狀態(tài)是順利連接這兩個平面。
圍合問題
積木的圍合是指至少用四塊積木形成一個包圍圈,把一塊空間完全地包圍在里面。如何進行圍合也是在初步形成空間概念,對“里面、外面”有一定的認識之后,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在中班幼兒積木游戲中,最常見的“圍合問題”就是如何搭出“有四面墻的房子”。初步搭房子的時候,幼兒總是僅僅運用架空的技能把一個雙倍單元積木用兩個圓柱架起,或者用多個雙倍單元積木進行堆高搭出一面墻,而不能搭出至少擁有四個面的三圍空間。
某幼兒在搭建房子的時候遇到了如何進行“圍合”形成房子的基本結構的問題。起初,他用四個雙倍單元積木和八個圓柱體通過架空和排列搭建了“一面墻”。但是他發(fā)現(xiàn),僅有一面墻,小動物是沒法居住的,他需要再搭建一個有“里面”和“外面”之分的空間結構。于是他開始探索如何將現(xiàn)有的“一面墻”變成“一個空間”。他想了一會兒后便開始進行操作。他在已有的那面墻對面用一樣的材料搭了一面一樣的墻。之后,又找來兩個四倍單元積木再次運用架空的方法將兩面墻進行連接。這樣一個空間結構就出現(xiàn)了。
在這個案例中,問題的初始狀態(tài)是小動物的家只有“一面墻”,小動物沒地方??;問題的目標狀態(tài)是為小動物搭出有“里面”“外面”之分的房子。
改變空間大小問題
積木游戲為幼兒感知空間的概念提供了豐富的機會。積木本身就是一種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都占據(jù)一定空間的物體,一塊積木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所占據(jù)的空間大小取決于擺放它的方式方法。所以幼兒搭建的建筑物的空間大小不僅取決于積木的擺放方式,也取決于積木的大小或首尾連接后積木的大小。
中班幼兒在積木游戲中往往會因為某空間內不夠容納他想要放的物品去擴大空間;或是用長板為房子加蓋房頂時由于長板不夠長而去縮小房子的空間。由于幼兒的思維具有狹隘性,所以無論是去擴大空間還是縮小空間,他往往都不能意識到?jīng)Q定空間大小的真正因素是什么。因此如何改變建筑物的空間大小成為幼兒積木游戲中的一個問題。
某幼兒用圓柱和四倍單元積木為小恐龍搭了一個家,但是由于圓柱之間的距離太近了導致圍合后形成的空間太小,小恐龍不能住進來。老師提示說:“我剛才去小恐龍的家了,小恐龍跟我說,你給它搭的家它不是很喜歡,因為太小了,不夠它住的?!庇變嚎戳丝纯铸埖哪P桶l(fā)現(xiàn)恐龍真的很大,于是他開始把四倍單元積木從中間往外推,試圖擴大里面的空間。但是還沒推幾下,建筑就倒了。
在這個案例中,幼兒遇到的問題是如何擴大空間。問題的初始狀態(tài)是房子的空間太小,小恐龍住不進去;問題的目標狀態(tài)是擴大房子里面的空間。
研究中,以上六種類型按照出現(xiàn)次數(shù)的多少依次為支撐的問題、形狀組合的問題、匹配的問題、連接的問題、圍合的問題和改變空間大小的問題。支撐問題是中班幼兒積木游戲中的主要問題。
問題解決的第一階段是理解和表征問題,只有當問題解決者對所研究的問題有了一個心理上的表征時,問題解決才真正開始。紐厄爾·西蒙認為對問題的表征就是構成一個“問題空間”,而這個問題空間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問題的初始狀態(tài)——開始時的不完全的信息或是令人不滿意的狀況;二是問題的目標狀態(tài)——希望獲得的信息或狀態(tài);三是操作——為了從初始狀態(tài)邁向目標狀態(tài)可能采取的步驟??傊?,能否對問題情境建構起一個準確的心理表征是問題解決的關鍵。中班幼兒在積木游戲中對問題的表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水平。
有問題,無意識水平endrikfelipe.com
“有問題,無意識”是指出現(xiàn)問題,但是幼兒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處于這一水平的幼兒由于受到自身水平和能力發(fā)展的限制,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搭建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更不能確定問題到底是什么,所以對于他們來說不需要采取任何問題解決的策略。
有意識,回避解決水平
“有意識,回避解決”是指出現(xiàn)問題,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但是回避解決問題。處在這一水平的幼兒能夠看到游戲中的問題,有時甚至能主動提出問題,但是不去解決問題。這一水平的幼兒在面對問題時通常有三種表現(xiàn):其一,是把出現(xiàn)問題的建筑拆掉,重新搭建;其二,是改變最初的游戲情景來回避解決問題,例如,某幼兒搭了一個賽車跑道,設置了爬坡的障礙,這時另一名幼兒說:“小汽車不能跳,過不去這個樓梯的?!贝钆艿赖挠變合肓讼胝f:“我這個不是汽車走的公路,是人的跑道,人能跳?!逼淙欠艞壌罱?,不再進行游戲。
無效表征和解決水平
“無效表征和解決”是指出現(xiàn)問題,能夠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但是不能找到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因此不能采取有效的策略解決問題,或采取的策略不能解決問題。處于這一水平的幼兒能夠找到問題的初始狀態(tài)和目標狀態(tài),只是不能意識到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因此也不能順利使問題從初始狀態(tài)邁向目標狀態(tài)。
有效表征和解決水平
“有效表征和解決”是指出現(xiàn)問題,能夠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并且能夠有效地表征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策略。處于這一水平的幼兒能夠發(fā)現(xiàn)積木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且能夠很好地分析問題,找到關鍵性的信息,然后進行相對應的操作來解決問題。
幼兒們用四倍薄板積木圍起一個正方形作為恐龍的家。幼兒甲說:“這個圍墻太矮了,恐龍?zhí)吡?,它們會跑出來的?!薄笆堑氖堑?,我們得搭一個讓恐龍進得去出不來的家?!币艺f。“那我們就在這個圍墻上面再搭一層。”丙說。說著孩子們開始用單元積木和雙單元積木加高圍墻。(單元積木和雙單元積木比四倍薄板積木相對較厚、較重)但是在加高的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就是剛要把單元積木或者雙單元積木搭在四倍薄板積木上時,它就倒了,一點也不穩(wěn)?!斑@個老倒,怎么辦?”甲說。(看到了問題的初始狀態(tài),即圍墻不穩(wěn))“你想一想它為什么這么容易倒呢?”老師追問道。甲看著倒了的圍墻說:“因為上面的積木太大太沉了?!薄耙驗樯厦娴姆e木比下面的積木寬?!币艺f。(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性信息,并且準確地理解信息的含義)于是幼兒甲就把上下積木的位置進行調換。(進行有效的操作,有目的地解決問題)經(jīng)過調整以后,圍墻穩(wěn)固多了,不倒了。(實現(xiàn)了問題的目標狀態(tài),圍墻站穩(wěn)了)
問題解決的第二階段是尋求解答,即尋找問題解決的策略。問題包括三個成分:給定信息、目標和障礙。問題解決的第一階段完成了對這三個成分的識別和理解。問題解決的第二個階段就是要尋找一種方法,來克服“障礙”,實現(xiàn)從“給定信息”向“目標”的轉化,完成問題解決。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積木游戲中遇到的問題,中班幼兒的解決策略通常包括以下幾種。
回避問題策略
回避問題策略是研究者在進行觀察時發(fā)現(xiàn)的一個相對特殊的問題解決方式。它是指幼兒在遇到問題,并對問題做出初步表征之后,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很難解決,之后就會想辦法回避直接面對這個問題。一般的回避方式有三種:其一是改變積木游戲情景以使問題自然解決;其二是放棄目前的搭建,重新開始游戲;其三是放棄搭建,不再進行游戲。
嘗試錯誤
“試誤說”是一種問題解決的模式,它認為問題解決是由刺激情景與適當反應之間形成的聯(lián)結構成的,這種聯(lián)結是通過嘗試錯誤逐漸形成的。幼兒在面對任何問題的時候,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試一試”。通過一系列盲目的操作,不斷地嘗試錯誤,從而發(fā)現(xiàn)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形成刺激情景與反應的聯(lián)結,最終解決問題。
頓悟
頓悟說認為,人遇到困難時會重組問題情境的當前結構,以彌補問題的缺口,達到新的完形,從而聯(lián)想起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頓悟的特點就是在一籌莫展時恍然大悟,突然意識到該怎么做,從而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例如,幼兒在搭建桌椅的時候,把一個單元積木平放當作桌子,把二分之一柱形積木立著放當作椅子。但是他發(fā)現(xiàn)椅子比桌子還高,于是他開始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他拿著充當椅子的二分之一柱形積木一會擺在這兒,一會擺在那兒,發(fā)現(xiàn)都不行;后來他又拿來半單元積木放在桌子旁邊,發(fā)現(xiàn)也不是很合適。偶然間他把二分之一柱形積木放倒,這時他發(fā)現(xiàn)這個積木放倒以后的高度很合適做椅子,就這樣,這個問題解決了。
手段-目標策略
手段-目標是指將問題解決的目標劃分成許多子目標,從而將問題也劃分成許多子問題,然后通過解決每一個子問題來完成每一個子目標,從而達到終極目標。這種策略要求幼兒有一定的計劃性和目的性,并且達到一定的認知水平。
三個幼兒在給房子加蓋房頂時,長木板不夠了。(問題出現(xiàn):長板數(shù)量不夠)女孩甲說:“沒有這么長的木板可以放在這兒了,怎么辦?”旁邊的一個男孩子說:“你們可以用兩個短木板代替一個長木板?!保ǔ霈F(xiàn)第一個子問題:如何用短板代替長板)女孩甲追問道:“短木板中間有縫兒會掉下來的?!保ǔ霈F(xiàn)第二個子問題:如何解決短板會掉下來)這時女孩乙說:“可以找個東西托著它點?!薄坝檬裁赐兄?,圓柱已經(jīng)用完了。”女孩甲問道。(出現(xiàn)第三個子問題:用什么托著短板)過了一會,女孩乙說:“用這個摞起來托著吧?!彼弥鴨卧e木說。
觀察模仿同伴
模仿是學前幼兒進行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他們通過模仿來學習知識技能,獲得對周圍世界的基本認知。在積木游戲中,每當幼兒遇到問題或老師提出問題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環(huán)顧四周。甚至在沒有遇到問題的時候,有些幼兒也樂于關注受歡迎程度較高的幼兒所搭的建筑,并進行模仿。模仿的過程會促進他們對問題的表征,準確地認識到問題的初始狀態(tài)及其原因,并幫助他們盡快解決問題。
研究中,以上六種策略中幼兒使用次數(shù)最多的是嘗試錯誤策略,占到策略總數(shù)的40.5%;其次是回避問題策略,占到策略總數(shù)的21.4%。試誤和回避問題是中班幼兒積木游戲問題解決的主要策略。■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游戲擴展閱讀
搭積木是幼兒非常喜愛的一種游戲,孩子在游戲中既可玩得愉快,又可獲得知識,還能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收益是多方面的,積木所展現(xiàn)的幾何形狀是豐富多樣的。因此,利用積木讓幼兒認識幾何形體十分合適。特別是我班幼兒年齡小可以讓他們認識平面圖形。如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大一些的幼兒可增加認識幾何體,如正方體、圓柱體等等。具體做法如下:
1、讓幼兒通過視覺觀察形體物征、觸覺感、知形體物征,如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三角形的邊和角,從而知道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2、在許多積木中,辨別不同的形體,如讓幼兒按指示取積木,用三角形的積木搭房頂?shù)取?/p>
3、給積木分類:讓幼兒把同一形體的積木放在一起,并用語言說出每一積木的形體。
4、給積木排隊:如按大小順序給方塊積木排隊,按粗細順序給圓柱積木排隊等。
5、摸積木,將積木放在箱子里,讓幼兒將手伸進箱子,按指示摸積木,如摸一塊長方體的積木,通過觸覺辯別幾何形體的不同特征。
6、數(shù)積木在幼兒用積木搭好一樣東西以后,可以讓他們計算每個形體的積木用了多少塊,大一些的幼兒還可以要求他們用紙筆記錄下來,這樣既可以辯別形體,又可以進行點數(shù)活動和練習寫字。
積木和玩具在幼兒園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舉辦的“幼兒園游戲視頻案例研討活動”中,我園五人團隊進入了游戲現(xiàn)場。我們觀察的是中班積木游戲。我們借助各種策略,對幼兒的建構目的、建構過程及其建構技能、認知水平、團隊合作狀況進行了重點觀察和解讀。
案例描述
建構區(qū)內共有五名幼兒。我們按服裝和發(fā)型特征把他們叫作小點、小紫、小平頭、小蘑菇、小黃。我們先通過作品來回憶一下他們在這45分鐘游戲時間里主要做了些什么。
游戲開始,小點和小紫為一組。他們你一塊我一塊,默契地搭建了區(qū)域內最大的建筑,把四座亭子依次從高到低有序地排列在同一軸線上,給人以美感。我們把它稱之為“公園”。
小蘑菇和小平頭專注地搭著火車站,單獨建構的小黃陸續(xù)拆掉自己搭建的房子并主動加入了火車站的搭建。此后,小黃又單獨在“火車站"的旁邊搭建了房子。
游戲進入后期,因“火車站”倒塌,小蘑菇和小平頭的情緒受到一些影響,但他們仍繼續(xù)搭建??匆娦↑S搭建的房子,兩人走到小黃旁邊一起搭建了Z字形路,將小黃的作品圍合在其中,并向小紫和小點搭建的公園處延伸,此時游戲結束。
分析解讀
一、搭建目的處在典型的“邊想邊搭”階段
研究表明,幼兒積木游戲行為的目的性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即從最初的無意識擺弄逐步向實現(xiàn)自己意愿的計劃性行為發(fā)展,通俗地說,就是循著“先搭后想——邊想邊搭——先想再搭”的次序發(fā)展。
所謂“先搭后想”,那是初期接觸建構材料時幼兒對材料的探索.一旦無意搭建的結果誘發(fā)了幼兒的想象,他們便會對其形象命名,小班幼兒一般處于該階段;所謂“邊想邊搭”,是指幼兒開始有了想要搭建什么的意圖,但限于搭建水平,在搭建過程中因總是搭不好而不斷改變意圖,直至最后搭成什么算什么,中班幼兒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該階段;所謂“先想再搭”,則是指幼兒自始至終為實現(xiàn)自己的意圖而有計劃地搭建,即使受制于搭建技能,常常因搭得不滿意而不斷完善甚至不斷重來,其意圖基本不變,該狀態(tài)大多為大班時期幼兒的水平。
下面,我們通過對該案例中五個幼兒的建構過程和作品來重點了解幼兒建構行為的目的性。
活動開始,小蘑菇和小平頭邊輕聲交流邊取材料開始搭建。不到一分鐘,他們放棄了該搭建活動。一會兒,小蘑菇抓著圓柱體積木在地上豎著敲擊了幾下,可能是受這個動作的提示,小平頭開始進行架空搭建,從搭建四根房梁到搭建房頂,再到裝飾房頂,然后進行房子四邊的延伸(像是自動扶梯),最后進行四周的圍合。他們把它稱之為“火車站”,建構這個作品耗時28分鐘。
小點和小紫的狀態(tài)是比較專注和默契的。我們看到,他們時而更換積木位置,時而拿著積木思考,時而交頭接耳,小點還躺著休息了一會兒,然后起來繼續(xù)搭建。過程中,他們的作品倒了好幾次。從一塊積木到一個面,到平鋪鑲嵌越來越大的面,再到架空拱門,他們不斷修正建構行為,不斷斟酌所用材料,不斷修正建構思路。由上可見,該組幼兒建構行為的目的性水平具有中班后期的典型性特征——出現(xiàn)了少量的“先想再搭”的行為,但大部分仍是“邊想邊搭”的行為。因此,我們認為,他們的建構目的處在由“邊想邊搭”向“先想再搭”過渡的階段。
幼兒建構目的性水平的發(fā)展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并存在個體差異。教師應尊重其規(guī)律,并接納個體差異,耐心地等待孩子的自然成長。
二、嫻熟地運用架空、鑲嵌等技能并獲得認知方面的發(fā)展
積木游戲由于材料開放、易拆易建,幼兒可以任意組合,象征性地滿足自己的各種意愿,從而獲得創(chuàng)造的快感。幼兒不僅能從積木游戲中體驗到積極的情緒,還能從不斷提高的建構技能中獲得認知方面的發(fā)展。建構游戲的最大特點就是最終會產(chǎn)生一個有形的成果,也就是建構的作品,所以,幼兒積木游戲的建構水平可借助于作品分析來判斷。
研究表明:一般來說,作品分析有兩個主要指標,一是搭建技能,包括延長、壘高、架空、平鋪、圍合等。二是這些搭建技能中蘊含的認知發(fā)展.比如,同樣是架空,有的體現(xiàn)出了對稱性,有的則沒有,有的在形狀、顏色或者數(shù)量上出現(xiàn)了多維對稱,有的則可能只有形狀對稱而顏色不對稱:同樣是圍合,有的選擇同一種形狀或顏色的積木,表現(xiàn)出根據(jù)形狀和顏色分類的水平,有的甚至已經(jīng)出現(xiàn)有規(guī)律的排列方式,但也有的可能還處在無意擇形擇色階段。
在該案例中,小點和小紫在建構時用了單層架空、雙層架空的技能,還經(jīng)常用目測的方法判斷兩塊積木之間的距離。他們在同一軸線上搭了四個亭子,從前往后,依次從低到高,看上去雄偉壯觀。當“公園”的地面不平整時,他們多次用了鑲嵌的技能進行調整。其中,他們采用雙層圍合、鑲嵌的技能搭了一面精美的墻。小平頭和小蘑菇搭建了“火車站”,下面用幾根柱子架空,做成屋頂后再裝飾,屋頂很重,但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倒塌。他們除了運用架空技能外,還用對稱的方式來砌圍墻。
通過觀察分析,我們覺得該組幼兒的建構技能和認知水平相當不錯,他們的搭建行為中出現(xiàn)了架空、圍合、鑲嵌、架高等搭建技能,并滲透了對稱、比較等多種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作品看上去均衡,表現(xiàn)出很強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和美感。
在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的建構經(jīng)驗、技能及認知水平是綜合發(fā)展的,并且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豐富幼兒有關長短、大小、輕重、粗細、形狀、顏色等方面的經(jīng)驗,提高幼兒目測、比較、模式排序等方面的認知水平,將有利于幼兒建構水平的發(fā)展。
三、呈現(xiàn)了以兩人為主的小型合作模式
在建構游戲中,玩伴之間盡管可以事先協(xié)商建構的主題,但如何搭建、建成什么樣子,則取決于每個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和內在構思。由于建構是一個不斷調整想法和做法的過程,每個幼兒的經(jīng)驗、想法和建構水平不同,加上語言表達的限制,因此合作起來比較困難。
最初,幼兒只能分別搭建各自的單體作品,隨著建構水平的提高,才會產(chǎn)生搭建者和輔助者的初步合作,即一個幼兒主要搭建,其他幼兒幫忙取送材料,直到幼兒能夠事先計劃和構思一個相對復雜的多體作品或者能看圖搭建,他們才會協(xié)商分工建構一個復雜作品的各個組成部分。這是建構游戲中幼兒合作的基本狀況。
為了觀察和分析幼兒建構游戲中的合作狀況及水平,我們對該案例采用了網(wǎng)絡快速記錄法,即用最直觀的符號及時記錄游戲現(xiàn)場互動情況。如,我們重點用動作及語言這兩個要素來快速記錄幼兒與同伴、幼兒與作品間互動的次數(shù)和狀況,其中,用“+”來表示動作,用“0”表示語言,用“一”表示合作互動主體,形成了以下圖表: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五名幼兒自然地形成了以小蘑菇和小平頭、小點和小紫組成的兩人合作小組。他們對“火車站”“公園”的命名表明他們對建構目標有了共識,因而促成了合作行為的形成?;泳W(wǎng)絡圖表明。小蘑菇和小平頭的語言互動次數(shù)最多,小點與小紫的動作互動最多、默契度最好。即使是單獨游戲時間最長的小黃與同伴的語言互動也有5次,動作互動有9次,使兩人合作小組變成了三人合作小組,時間長達11分鐘。他既享受單獨游戲的樂趣,又作為輔助者偶爾進入同伴的游戲,與同伴進行初步的合作,體現(xiàn)了中班幼兒典型的合作行為特點。顯然,這是一個和諧的無群體互動的小組,幼兒間的合作主要體現(xiàn)在個體之間的互動上,小平頭的三次推倒作品的行為也沒有影響整個區(qū)域的活動。
游戲后期,Z字形路的延伸與圍合使兩個作品即將連接,可能也預示著幼兒將從搭建單體作品最終聯(lián)合成較復雜的多體作品,展示了群體合作的發(fā)展趨勢。這可能也是中班后期幼兒合作能力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推進幼兒的合作行為,比如通過開放性問題引發(fā)幼兒群體間的互動。
積木是幼兒園里最常見的“玩具”,也是幼兒的基本學習材料之一,因其使用方法靈活多樣,深受不同年齡幼兒的喜愛。本案例中,我們就完整看到了幼兒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的過程。但也因為這一“靈活多變”的特性,積木區(qū)的組織與指導困擾著許多教師。宋老師提供的案例向我們展現(xiàn)了教師如何通過觀察兒童在積木區(qū)的搭建行為,介入幼兒的游戲,實現(xiàn)積木游戲的教學價值。或許可以帶給我們大家一些思考和啟示。
通過“計劃”支持幼兒的行動
幼兒進入大班以后,游戲之前制訂一份“行動計劃”尤為重要。本案例中,教師“為了能讓幼兒產(chǎn)生合作搭建的愿望”,參與了幼兒制訂計劃的過程,以提問為支持,引發(fā)幼兒之間的討論和協(xié)商。討論中,當幼兒第一次有了“想搭一個不一樣的”想法時,教師及時抓住時機,首先為幼兒呈現(xiàn)了真實的高架橋圖片,幫助幼兒更直觀地理解高架橋,及時為幼兒補充了經(jīng)驗。然后,鼓勵幼兒用繪畫的方式將計劃表征出來,為促進幼兒符號表征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契機。
當游戲快結束時,幼兒認為任務已經(jīng)完成的時候,教師又一次提醒幼兒對照計劃。此時,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基本還是兩兩或獨自完成搭建”,從而推斷“幼兒大體上是傾向于和對同樣事情感興趣的小伙伴一起做游戲的”。因此,教師就為他們創(chuàng)造合作探索、學習和支持的氛圍,比如請幼兒“想辦法把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就為幼兒提供一個思考建筑物之間的關聯(lián)、彼此合作的契機,也為接下來的主題建構活動奠定了基礎。
制訂一個行動計劃,并將其付諸實踐,這一過程不僅讓幼兒學習討論與協(xié)商,學會接納別人的意見,還能幫助幼兒理解計劃的意義,明白計劃與接下來的行動之間的關聯(lián),促使幼兒不僅會“動手”,還要會“動腦”,養(yǎng)成行動之前要想一想的學習習慣。
通過“發(fā)現(xiàn)”幫助幼兒拓展經(jīng)驗、解決問題
從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幼兒找到了搭建斜坡的規(guī)律——搭建上坡時支撐的積木越來越高,下坡時支撐的積木越來越矮。幼兒能順利完成坡道的建設,也和教師之前在班級里開展的集體探究活動“斜坡”有關系。這說明,區(qū)域游戲與集體教學活動之間可以形成循環(huán)與互補。有效整合集體教學和區(qū)域游戲,可以幫助幼兒建立整體性經(jīng)驗,實現(xiàn)經(jīng)驗的擴展與改造的有機統(tǒng)一。
本案例中,幼兒遇到的困難并不在“斜坡”,而在于“縫隙”。當幼兒多次嘗試失敗后向教師求助,教師并沒有給幼兒提供直接的答案,而是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注意細節(jié)、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進一步追問,促使幼兒開始思考是什么導致“縫隙”出現(xiàn)。最后,幼兒決定從高架橋的下坡處開始一邊檢查一邊彌合縫隙,終于自己解決了問題。
幼兒往往意識不到自己在操作中存在的問題。教師的適時介入幫助幼兒注意到“問題”,會為幼兒自己解決問題提供思考的線索。幼兒如果能自己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學到的東西就會更有意義。
另外,當發(fā)現(xiàn)幼兒此次搭建的這個房子確實“和之前的房子不一樣”,最大的特點是“圓角”代替了“直角”,教師馬上意識到幼兒開始關注建構作品的藝術美,嘗試結構的多種可能性來表征出不同造型的房子,表現(xiàn)出獨特的審美,體現(xiàn)了幼兒的自主創(chuàng)造。在充分認識到幼兒的這一發(fā)展需求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幫助幼兒擴展經(jīng)驗,為幼兒提供觀察、欣賞“天壇”“故宮”“教堂”等風格和造型各異的建筑物,幫助幼兒建構更為豐富的造型結構經(jīng)驗,還可以引發(fā)幼兒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物進行討論,幫助幼兒認識和理解人類生活與建筑環(huán)境的關系。
在建構活動中,大班幼兒往往更多關注建構作品的高度、造型,容易忽略連接處的細節(jié)。引導幼兒注意問題、關注細節(jié),有助于幼兒理解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認識到各積木連接處的緊密直接影響到建構物整體的穩(wěn)定和平衡,可以促使幼兒在生活中進一步探索和發(fā)現(xiàn)物體保持平衡和穩(wěn)定的方法,認識和體會系統(tǒng)中力的相互作用。
通過“描述”幫助幼兒反思
大班幼兒熱衷于討論自己的建構物,教師如果能為幼兒提供一個可以分享討論的開放機會,鼓勵幼兒描述和解釋幼兒自己的行為,除了可以有效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的發(fā)展,還可以提高幼兒的“元認知”能力。
本案例中,在幼兒分享回顧時,一名幼兒說:“高架橋的斜坡連不上,我們從最高的地方開始檢查,發(fā)現(xiàn)每一個斜坡連接都不能有縫,最后一個大的縫,我找到一塊積木把它正好填上,這個橋面就變平了!”他不僅說清楚了問題,還講明了自己用了什么方法,是怎么解決的問題,說明這名幼兒有著非常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
但并不是每名幼兒都具備這樣的能力。對于幼兒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相對較弱的幼兒,教師可以問幼兒:“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你是怎么解決的?”“你用了什么好辦法?”通過問題支架,幫助幼兒建立一個表述的邏輯順序,逐步學會有邏輯地表達。教師需要在這一過程中認真傾聽幼兒的陳述,適時幫助幼兒補充不完整的描述。對于不愿意在集體面前表達或者膽怯的幼兒,教師可以允許幼兒說不出來,畫出來。當幼兒把自己的想法畫在紙上,再借助繪畫表達時,描述往往會變得順暢?;蛘咭部梢韵癖景咐械慕處?,鼓勵幼兒到現(xiàn)場,邊操作邊描述,也會降低幼兒的緊張感。
教師還可以將幼兒的建構作品用照相機或攝像機記錄下來,讓幼兒互相欣賞引發(fā)評議,以促進幼兒之間的經(jīng)驗交流、反思和相互學習??傊斢變簶酚诜窒碜约旱膶W習經(jīng)歷并能描述和解釋自己的行動時,說明幼兒理解了他們遇到的問題或現(xiàn)象。只有幼兒真正理解了的東西,才對他們未來的經(jīng)驗建構具有意義和價值。
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首先以觀察者的身份觀察幼兒的搭建情況,觀察幼兒在遇到問題時是如何解決的;進而,才是幼兒游戲中的參與者、支持者,適時幫助幼兒注意細節(jié)、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向困難發(fā)起挑戰(zhàn);通過進一步回顧幼兒已經(jīng)做過的事情,幫助幼兒理解操作的“意義”;鼓勵幼兒相互學習,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
正如布魯斯所說:“豐富的積木游戲并不會自然發(fā)生,只有在成人的努力下,使自己的行動具有強有力的催化作用,豐富的積木游戲才會發(fā)生。”只要教師能認清、重視積木的教育價值,讀懂和理解幼兒的游戲,積木便不再只是簡單的玩具,而會成為促進幼兒學習、引導幼兒心靈與思想的高質量媒介。
中班游戲活動積木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嘗試在游戲情境中進行有目的的構建,探索發(fā)現(xiàn)積木因不同的連接方法而呈現(xiàn)的奇妙變化,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游戲活動課,快來看看積木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游戲情境中進行有目的的構建,探索發(fā)現(xiàn)積木因不同的連接方法而呈現(xiàn)的奇妙變化。
2.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積木若干、毛毛蟲圖片、絨布毛毛蟲玩具等。
活動過程:
一、自由搭建
1.回憶與交流:你用積木搭過什么?
2.幼兒嘗試用7塊積木自由搭建。
3.欣賞作品。
教師分析
從自由搭建和作品展示引入,引導幼兒關注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所產(chǎn)生的不同效果,以此感受積木的多變性。
二、搭毛毛蟲
(一)游戲一:搭一條毛毛蟲
1.(教師出示毛毛蟲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其特征,并提出搭建要求)也用7塊積木搭一條毛毛蟲。
2.(幼兒交流)你是怎樣搭毛毛蟲的?怎樣把毛毛蟲的身體連接起來?
(二)游戲二:毛毛蟲變長了
1.(教師引導幼兒相互比較,看看誰的毛毛蟲最長)
2.(教師提出搭建要求)讓你的毛毛蟲變得更長。
3.(幼兒“修改作品”后,再次比較并交流)你的毛毛蟲是怎樣變長的?
小結
積木連接的孔越少,毛毛蟲就越長。
(三)游戲三:會扭動的毛毛蟲
1.(教師出示絨布毛毛蟲玩具)請大家觀察一下,積木搭出來的毛毛蟲和絨布毛毛蟲在形狀上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
積木搭出來的毛毛蟲是直的,絨布毛毛蟲是可以扭動的。
2.(教師引導并提出搭建要求)讓你搭建的毛毛蟲扭動起來。
3.(幼兒再次“修改作品”后交流搭建體會)你是怎樣讓毛毛蟲扭動起來的?
小結
兩塊積木只要各連接一個孔,毛毛蟲就可以扭動了。
教師分析
先讓幼兒嘗試用7塊積木搭建一條能連接在一起的毛毛蟲,目的在于引發(fā)幼兒搭積木的興趣;然后再用幼兒自己搭建的作品,通過比較來發(fā)現(xiàn)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可以使毛毛蟲變得更長的秘密;最后用柔軟的絨布毛毛蟲來啟發(fā)幼兒思考硬硬的積木能否搭出一條也能扭動的毛毛蟲。三個環(huán)節(jié)步步推進,始終在引發(fā)幼兒產(chǎn)生認知沖突,從而激勵幼兒大膽探索,在體會積木的多變性的同時體驗游戲的快樂。
三、師幼交流分享游戲感受
活動反思
在設計“百變積木”活動前,我主要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內容的生活化。積木是幼兒最常見和熟悉的玩具,每個幼兒都非常喜歡且百玩不厭。作為一種玩具,能夠獲得幼兒如此喜愛并且持久不衰,本身就說明積木的魅力。但事實上,恰恰是因為積木的多變性特質而讓幼兒很難獲得理想的搭建結果。幼兒在搭積木時,受從自身意愿出發(fā)的自由隨性和有限經(jīng)驗的影響,搭積木活動往往呈現(xiàn)出過度自由而目的性和挑戰(zhàn)性不強的狀況,這一狀況很容易瓦解幼兒搭積木的興趣。教師也大多忽視積木這一玩具背后所隱含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忽視提高幼兒搭積木的興趣和質量。因此,選擇幼兒所熟悉的材料――積木作為活動材料,有利于幼兒與游戲材料的有效互動。
二是目標的適宜性??紤]到中班幼兒剛從小班升上來,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目標設置在:讓幼兒在自由搭建的基礎上,嘗試有目的地搭建;通過發(fā)現(xiàn)并掌握積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來激發(fā)幼兒搭積木的興趣。
三是過程的互動性。作為有目的的教學游戲活動,我主要采用了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用提問或追問的方式與幼兒互動,以此讓幼兒體驗挑戰(zhàn)和成功的快樂。我認為有效的師幼互動,應建立在教師對幼兒已有經(jīng)驗了解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做到既鼓勵幼兒大膽思考和動手探索,又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游戲情境中進行有目的的構建,探索發(fā)現(xiàn)積木因不同的連接方法而呈現(xiàn)的奇妙變化。
2.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積木若干、毛毛蟲圖片、絨布毛毛蟲玩具等。
活動過程:
一、自由搭建
1.回憶與交流:你用積木搭過什么?
2.幼兒嘗試用7塊積木自由搭建。
3.欣賞作品。
教師分析
從自由搭建和作品展示引入,引導幼兒關注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所產(chǎn)生的不同效果,以此感受積木的多變性。
二、搭毛毛蟲
(一)游戲一:搭一條毛毛蟲
1.(教師出示毛毛蟲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其特征,并提出搭建要求)也用7塊積木搭一條毛毛蟲。
2.(幼兒交流)你是怎樣搭毛毛蟲的?怎樣把毛毛蟲的身體連接起來?
(二)游戲二:毛毛蟲變長了
1.(教師引導幼兒相互比較,看看誰的毛毛蟲最長)
2.(教師提出搭建要求)讓你的毛毛蟲變得更長。
3.(幼兒“修改作品”后,再次比較并交流)你的毛毛蟲是怎樣變長的?
小結
積木連接的孔越少,毛毛蟲就越長。
(三)游戲三:會扭動的毛毛蟲
1.(教師出示絨布毛毛蟲玩具)請大家觀察一下,積木搭出來的毛毛蟲和絨布毛毛蟲在形狀上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
積木搭出來的毛毛蟲是直的,絨布毛毛蟲是可以扭動的。
2.(教師引導并提出搭建要求)讓你搭建的毛毛蟲扭動起來。
3.(幼兒再次“修改作品”后交流搭建體會)你是怎樣讓毛毛蟲扭動起來的?
小結
兩塊積木只要各連接一個孔,毛毛蟲就可以扭動了。
教師分析
先讓幼兒嘗試用7塊積木搭建一條能連接在一起的毛毛蟲,目的在于引發(fā)幼兒搭積木的興趣;然后再用幼兒自己搭建的作品,通過比較來發(fā)現(xiàn)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可以使毛毛蟲變得更長的秘密;最后用柔軟的絨布毛毛蟲來啟發(fā)幼兒思考硬硬的積木能否搭出一條也能扭動的毛毛蟲。三個環(huán)節(jié)步步推進,始終在引發(fā)幼兒產(chǎn)生認知沖突,從而激勵幼兒大膽探索,在體會積木的多變性的同時體驗游戲的快樂。
三、師幼交流分享游戲感受
活動反思
在設計“百變積木”活動前,我主要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內容的生活化。積木是幼兒最常見和熟悉的玩具,每個幼兒都非常喜歡且百玩不厭。作為一種玩具,能夠獲得幼兒如此喜愛并且持久不衰,本身就說明積木的魅力。但事實上,恰恰是因為積木的多變性特質而讓幼兒很難獲得理想的搭建結果。幼兒在搭積木時,受從自身意愿出發(fā)的自由隨性和有限經(jīng)驗的影響,搭積木活動往往呈現(xiàn)出過度自由而目的性和挑戰(zhàn)性不強的狀況,這一狀況很容易瓦解幼兒搭積木的興趣。教師也大多忽視積木這一玩具背后所隱含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忽視提高幼兒搭積木的興趣和質量。因此,選擇幼兒所熟悉的材料――積木作為活動材料,有利于幼兒與游戲材料的有效互動。
二是目標的適宜性。考慮到中班幼兒剛從小班升上來,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目標設置在:讓幼兒在自由搭建的基礎上,嘗試有目的地搭建;通過發(fā)現(xiàn)并掌握積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來激發(fā)幼兒搭積木的興趣。
三是過程的互動性。作為有目的的教學游戲活動,我主要采用了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用提問或追問的方式與幼兒互動,以此讓幼兒體驗挑戰(zhàn)和成功的快樂。我認為有效的師幼互動,應建立在教師對幼兒已有經(jīng)驗了解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做到既鼓勵幼兒大膽思考和動手探索,又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活動目標】
嘗試在游戲情境中進行有目的的構建,探索發(fā)現(xiàn)積木因不同的連接方法而呈現(xiàn)的奇妙變化。
【活動準備】
積木若干、毛毛蟲圖片、絨布毛毛蟲玩具等。
【活動過程】
一、自由搭建。
1、回憶與交流:你用積木搭過什么?
2、幼兒嘗試用7塊積木自由搭建。
3、欣賞作品。
教師分析
從自由搭建和作品展示引入,引導幼兒關注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所產(chǎn)生的不同效果,以此感受積木的多變性。
二、搭毛毛蟲
(一)游戲一:搭一條毛毛蟲
1、(教師出示毛毛蟲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其特征,并提出搭建要求)也用7塊積木搭一條毛毛蟲。
2、(幼兒交流)你是怎樣搭毛毛蟲的?怎樣把毛毛蟲的身體連接起來?
(二)游戲二:毛毛蟲變長了
1、(教師引導幼兒相互比較,看看誰的毛毛蟲最長)
2、(教師提出搭建要求)讓你的毛毛蟲變得更長。
3、(幼兒“修改作品”后,再次比較并交流)你的毛毛蟲是怎樣變長的?
小結:積木連接的孔越少,毛毛蟲就越長。
(三)游戲三:會扭動的毛毛蟲
1、(教師出示絨布毛毛蟲玩具)請大家觀察一下,積木搭出來的毛毛蟲和絨布毛毛蟲在形狀上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積木搭出來的毛毛蟲是直的,絨布毛毛蟲是可以扭動的。
2、(教師引導并提出搭建要求)讓你搭建的毛毛蟲扭動起來。
3、(幼兒再次“修改作品”后交流搭建體會)你是怎樣讓毛毛蟲扭動起來的?
小結:兩塊積木只要各連接一個孔,毛毛蟲就可以扭動了。
教師分析
先讓幼兒嘗試用7塊積木搭建一條能連接在一起的毛毛蟲,目的在于引發(fā)幼兒搭積木的興趣;然后再用幼兒自己搭建的作品,通過比較來發(fā)現(xiàn)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可以使毛毛蟲變得更長的秘密;最后用柔軟的絨布毛毛蟲來啟發(fā)幼兒思考硬硬的積木能否搭出一條也能扭動的毛毛蟲。三個環(huán)節(jié)步步推進,始終在引發(fā)幼兒產(chǎn)生認知沖突,從而激勵幼兒大膽探索,在體會積木的多變性的同時體驗游戲的快樂。
三、師幼交流分享游戲感受。
導讀:自選游戲,作為游戲活動的一種形式,最受幼兒歡迎與喜愛,在自選游戲中,幼兒教師的作用則是雙重的------既是教育指導者又是游戲伙伴。所謂教育指導者,實際上包括觀察著、組織者、建議者和活動材料提供者等,而僅指發(fā)出指令要求等,直接控制幼兒的行為。
自選游戲,作為游戲活動的一種形式,最受幼兒歡迎與喜愛,在自選游戲中,幼兒教師的作用則是雙重的——既是教育指導者又是游戲伙伴。所謂教育指導者,實際上包括觀察著、組織者、建議者和活動材料提供者等,而僅指發(fā)出指令要求等,直接控制幼兒的行為。
一、自選游戲中,教師的雙重身份影響幼兒的行為。
1、教師應作為幼兒游戲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游戲的過程。教師要變成孩子,作為幼兒的游戲伙伴,參與游戲過程,與幼兒一起探索操作,相互交往,遵守游戲規(guī)則,與幼兒共享快樂。這可以縮短兒童與成人“兩個世界”的距離,使孩子們覺得親切、適意,從而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和精神心理氣氛。由此,不僅可以使孩子們產(chǎn)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增強對所從事活動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這種環(huán)境氣氛有益于激發(fā)幼兒的獨立自主性,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增強自信,減少對成人的依賴;再就是有益于激發(fā)幼兒的思維,激發(fā)他們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
2、教師又應時刻不忘自己作為教育者的職責,注重對幼兒行為方向性的引導。
教師在成為幼兒游戲伙伴的同時,還須注意發(fā)揮教育者的引導作用,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職責,在游戲過程中有目的地對幼兒施加積極的影響。教師對幼兒游戲予以指導的教育價值就在于引導幼兒行為的方向性。教師是教育者,即社會代表者,他承擔著為國家、為社會培養(yǎng)下一代的重任,應通過教育過程(包括游戲這種教育活動)的事實,逐步實現(xiàn)國家或社會的教育目標,培養(yǎng)出適合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為達此目的,教師就要依據(jù)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與特點施教,將社會要求與幼兒的需要結合起來,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二、自選游戲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促使幼兒發(fā)展。
1、規(guī)范幼兒的行為。教師應通過指導游戲,引導幼兒認識社會知識和行為規(guī)范,如游戲中自立行為的規(guī)范、與人交往的規(guī)范等等,并促使幼兒在游戲中反復實踐,逐步形成習慣,以內化為自身較穩(wěn)定的行為特征,從而促進幼兒個性化社會性。
2、影響幼兒的游戲內容。幼兒游戲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價值傾向性,教師需引導其向健康積極的方向發(fā)展。這就是人們常常提到的,指導要注意“游戲的教育性”。幼兒游戲中可能出現(xiàn)不健康的主題。如,一些幼兒在“娃娃家”模仿成人抽煙、喝酒、打麻將;一些幼兒在理發(fā)店學大人裝扮等。對此,教師應注意將幼兒的興趣引向積極健康的方向。如,引導幼兒觀察家長在家活動、醫(yī)生如何為病人治療等,啟發(fā)、豐富其生活經(jīng)驗,使他們學習模仿好的行為方式。
提高活動的質量。教師還需通過引導,促進幼兒活動質量的提高,使游戲得以深入開展,并促使幼兒在游戲中身心不斷發(fā)展。有的幼兒游戲無目的,不知道玩什么,活動中常常無所事事,或是頻繁變換活動類型及材料;有的幼兒在游戲中常常無意識的擺弄材料、旁觀等。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建議、提示玩法、提出行為要求、提供范例或是與之共同游戲等指導方式,引導其學習自選游戲,自定游戲內容主題,逐步增強行為的目的性,并激發(fā)幼兒不斷嘗試、探索,提高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有時候在游戲中會出現(xiàn)停頓、玩不下去或情節(jié)貧乏、主題單調的情況。如“娃娃家”成員不停切菜,僅僅滿足于簡單的重復性動作。教師就要加以引導,促進其對生活的觀察,擴展其知識經(jīng)驗,或是進一步指導幼兒的游戲技能,使游戲不斷深入。再有,一些幼兒往往出于個人習慣或是因一定的個性特點,活動興趣單一,每次游戲總是選擇那幾樣。教師就要激發(fā)其對多方面事物的興趣,既鼓勵發(fā)揚其長處,又彌補不足,促使幼兒個性得以在游戲中全面和諧發(fā)展。
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戲本身所具備的主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等主題活動的基本特征就能得以充分體現(xiàn)。因此我們就在日常游戲中注重改善氛圍、利用玩具、現(xiàn)代游戲、民間游戲等為特點的策略體系,并在教學中不斷地加以發(fā)展、完善。通過游戲我們可以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積極主動性;以及同伴關系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戲可以促進幼兒和諧全面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幼兒的同伴關系與處理問題的能力
同伴關系指在游戲中幼兒在一起玩和游戲?,F(xiàn)在的獨生子女在家一個人玩游戲,到了幼兒園與同伴一起玩;首先要得懂謙讓、合作、分享;以及解決游戲過程中的問題和同伴間矛盾不統(tǒng)一的問題,這種不統(tǒng)一來自幼兒家庭環(huán)境、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個別差異,那么游戲就可以幫助幼兒擺脫自我為中心,向社會合作型發(fā)展。
每個游戲的規(guī)則是每個幼兒必須遵守的,游戲對幼兒誘惑,會使他們控制自己的行為而遵守規(guī)則,也讓幼兒從新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幼兒在與同伴游戲中掌握了規(guī)則,從而形成人際協(xié)調的合作關系。例如:游戲“小魚游”它的規(guī)則是,每個幼兒邊念兒歌邊一個一個從“魚網(wǎng)”下鉆過。但是,頑皮的幼兒難以遵守,老師請幼兒講講游戲的規(guī)則,頑皮的孩子為了能再次參加游戲而只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游戲的規(guī)則有的是明顯的規(guī)則,有的是隱蔽的規(guī)則,幼兒必須按照規(guī)則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用規(guī)則協(xié)調關系。游戲的興趣使幼兒愉快的服從游戲規(guī)則,約束自己。
二、游戲能使幼兒語言能力得到提高
語言本身是一種概括化的符號,是代表一類事物的象征。幼兒不是簡單的學習語言,而是學習用組合的方式把語言作為思想和行為的工具。游戲提供了語言表達的環(huán)境。游戲中同伴的交流使他們能夠相互表白,逐漸學會表達,豐富詞匯,而游戲中的兒歌更是趣味性強;有節(jié)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戲“炒黃豆”,兩個幼兒在游戲的同時用語言表達“炒、炒、炒黃豆,噼嚦吧啦翻跟斗?!庇秩缬螒颉伴_火車”一個人當火車頭,發(fā)出鳴·········拉著說:“嘿嘿我的火車馬上開”,大家問“哪里開”?領頭的小朋友說:“天津開········?!庇變撼鴥焊柽厔幼?,使他們心情愉快,增進了同伴間的情感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是主體性游戲的一個主要內容
教師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包括游戲空間組織,游戲材料的提供,游戲氛圍的形成,把教育氛圍具體化、物質化,是幼兒在教師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節(jié)中更愉快地開展游戲。
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心理環(huán)境即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自主的;寬松愉快的心理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大膽的按自己的意愿反映生活,表現(xiàn)生活,并積極進行各種嘗試與探索,使他們真正的從游戲中獲得快樂、獲得發(fā)展。二是物質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游戲的玩具和材料,這是幼兒開展游戲的物質基礎。玩具的投放是很富教育性的教練要研究玩具,材料投放的數(shù)量與時間,根據(jù)各班幼兒的不同特點;適時、適度、適量地投放,就會對幼兒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身心和諧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與影響。
四、教師與幼兒的交流影響著幼兒的發(fā)展
幼兒從早晨來園開始,晨檢、游戲、進餐、午睡等一日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在和教師進行密切的交往。在這些交往中,幼兒會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態(tài)度,如果教師把幼兒當作有獨立人格的人,愛護他們的自尊心;尊重他們的人格,這樣幼兒感到老師是自己最親近的人。例如:游戲“老狼幾點了”有的幼兒不原做“老狼”,他們知道“老狼”是專門吃小動物的。這樣,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選擇說:“你們是看其他小朋友玩的多開心呀!”當他們看見其他的孩子玩得很高興時,自己也想積極參加了,教師的語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多以肯定的語氣鼓動幼兒,讓孩子樹立信心,重新參與游戲。
游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形式。它不僅能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的發(fā)展,而且幼兒在游戲中相互交往讓他們逐漸懂得了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幼兒在游戲中與同伴交往,才能真正體會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學會站在他人立場上看自己,意識到自己是和他人的關系,逐漸學會服從人們之間關系的準則,而克服自我為中心,做一個適應社會需要的人。
整理了關于幼兒游戲專題論文《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能力》,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幼兒喜愛游戲,不僅是幼兒身心特點的反映,更是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需要,《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綱要》中還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應寓于生活、游戲之中,游戲不僅使幼兒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得到再現(xiàn),而且為幼兒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首先是動手、動腦能力的發(fā)展
在組織幼兒玩“小小服裝店”的游戲中,我和幼兒共同設計了一系列操作性活動。如讓幼兒從家中收集各種舊掛歷,設計組動腦筋設計出裙子、褲子、襯衫等不同款式的服裝;裁剪組按樣裁剪;描繪組進行圖案裝飾;繡花組再給服裝錦上添花,一件件精美的服裝真是惹人喜愛。為了節(jié)省用料,追求式樣新穎、圖案美觀,他們還找來一些圖書作參考,整個活動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其它的各種手工制作,科學探索等游戲活動中都能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再是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游戲對幼兒語言的掌握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許多事實已經(jīng)表明,我們決不能依賴大量說教來發(fā)展孩子的語言,因為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就在于使他們有機會以各種方式練習說話。在游戲中,同伴之間的交流使他們相互表白,而貪玩和玩得更開心的欲望,能激發(fā)他們用在其它場合中難以說出來的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種種想法。如各種角色游戲中,幼兒以不同的身份相互對話,模仿了諸如老師、父母、醫(yī)生、營業(yè)員以至警察等各種角色的對話,豐富了幼兒的詞匯量及完整表達語言的能力。 幼兒在游戲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或表述不清,經(jīng)老師的指導或自己平時的觀察模仿,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越來越強,于是幼兒在不斷的游戲——觀察——再游戲的過程中不斷的發(fā)展了自己的語言。
三是運動能力的發(fā)展
生命在于運動,幼兒的運動能力表現(xiàn)為對肌肉的控制力,身體的平衡力,動作的協(xié)調性等。這種能力的發(fā)展正是在游戲活動中得以實現(xiàn)的。如在體育游戲“栽樹”中,通過讓幼兒過山洞,過草地,過小橋等。發(fā)展幼兒的鉆、爬、平衡等能力,促進幼兒大肌肉群的發(fā)展,使動作趨于協(xié)調。各種體育游戲中,包含了如攀登、追逐、跳躍、跳繩、滑滑梯等形式的運動,幼兒的運動能力伴隨著游戲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四是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我們知道,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是從感知開始的,沒有任何其它活動能比他們在游戲中獲得的感知更深刻的了。在游戲中,幼兒通過眼看、耳聽、口嘗,手摸等各種感官的參與,來了解各類事物的性質,經(jīng)過這樣實踐所感知的事物印象就深,記得也牢。如在認識沉浮的游戲中,通過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如:泡沫、鑰匙、石子、木頭、蘋果、土豆等,讓幼兒在玩水游戲中觀察這些物體的沉浮情況,通過親自感受、體驗,幼兒的印象就比較深刻,也收到了比較令人滿意的效果。
五是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在游戲中既有角色之間的關系,也有游戲組之間的關系,這為幼兒提供了頻繁交往的機會。如在“小小百貨店”的游戲中,營業(yè)員熱情的接待顧客,在買賣過程中正確的使用禮貌用語,主動介紹商店里一些貨物的特點等。出人意料的是趙宇小朋友在當營業(yè)員時,看見一位“老大爺”來買東西,就趕緊對其他顧客說:“你們能不能先讓這位老爺爺先挑選?!笔潞笪覇査麨槭裁催@樣做,他說:“老師,您們平時經(jīng)常對我們說要尊敬老人,所以應該照顧他?!币环N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在這個模擬的小社會中得到展現(xiàn)。
六是適應能力的發(fā)展
角色游戲始終處于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幼兒為了實現(xiàn)游戲目的,就要不斷的適應發(fā)展著的新情況,開拓新領域,玩出新花樣。如在“小小理發(fā)店”的游戲中,幼兒見顧客很多,就主動增加了理發(fā)師,我因勢利導組織幼兒 >開了個“小小智多星會”,讓他們?yōu)檫M一步擴大理發(fā)店的規(guī)模和影響多想辦法,幼兒爭先恐后積極發(fā)言,有的說到電視臺做廣告,有的說畫些宣傳海報貼出去……這不僅促進了“理發(fā)店”游戲情節(jié)進一步發(fā)展,也是幼兒適應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初步顯露。
相信《中班幼兒積木游戲中的問題解決》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幼兒園游戲,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中班體游游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學習目標:1.進一步鞏固對《0—6歲兒童發(fā)展評價量表》中五個項目內容的理解,并能根據(jù)案例進行正確地判斷和評價。2.學習解決孩子沖突的六步法。 學習準備:1.禮品6份。 2.六步法附件人手一份。 學習過...
幼兒園應以游戲為主要活動。 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幼兒離不開游戲,并且幼兒具有親近自然的天性,因此,沙水游戲更是獲得孩子們的喜愛。 教師及時的鼓勵、適當?shù)谋頁P、自然的引導,都能使幼兒從中獲得積極愉快的情感...
幼兒雙語教育在我國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興起了一股英語熱狂潮:雙語幼兒園、國際幼兒園、英語課程、英語興趣班、英語培訓機構紛紛上馬;形形色色的幼兒英語教材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各路人馬也浩浩蕩蕩地加入到幼兒英語...
在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舉辦的“幼兒園游戲視頻案例研討活動”中,我園五人團隊進入了游戲現(xiàn)場。我們觀察的是中班積木游戲。我們借助各種策略,對幼兒的建構目的、建構過程及其建構技能、認知水平、團隊合作狀況進...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