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寶寶養(yǎng)成吃飯的好習慣。
如果孩子有厭學情緒,那家庭就起了中間作用,安慰并鼓勵孩子!不管是幼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良情況,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那么,家長可以在哪些方面幫助到教師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寶寶從“模仿”變成習慣》,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寶寶該到睡覺時間,怎么哄就是不睡,甚至哭鬧;正餐不吃愛吃零食;怎么糾正就是改不掉吸奶嘴、吸手指頭的習慣;玩具總是丟滿地,不會愛惜……孩子生活上,這些看似不太嚴重的行為,如果不適當糾正,可能影響到孩子未來人格發(fā)展。
嬰幼兒時期,孩子的模仿力極強,不管是大人、同伴、喜愛的玩偶或是電視節(jié)目,孩子很容易被其所吸引,進而模仿。生活中孩子有些不當?shù)男袨榱晳T,大部分是受到周圍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習慣所影響,特別是父母親。這些看似不太嚴重的行為,卻造成家長和孩子間相處困難,甚至對孩子未來性格的養(yǎng)成造成困擾。
寶寶這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如不趁孩子還小時糾正,將可能影響他未來人格發(fā)展。父母在幫助幼兒改正壞習慣時,要先了解幼兒這些行為習慣背后真正的原因,然后再對癥下方、尋求解決方法,讓孩子能逐漸遠離這些不良習慣,使家長和孩子間的相處能更加的順利。
由模仿養(yǎng)成習慣
寶寶常可以聽到一些家長在談論,為什么別人的寶寶都會乖乖吃飯、睡覺、收拾玩具……可是我的寶寶怎么教都教不好,總是要弄到破口大罵、生氣,才可以解決。
成長中的幼兒,在生活中常會出現(xiàn)一些不好的行為和習慣是很普遍的。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一般幼兒容易出現(xiàn)的壞習慣,除了由模仿而來外,絕大部分還是受到父母的影響,如大人睡眠時間晚、吃飯時間不固定或邊吃邊看電視、用完東西隨手放置等。嬰幼兒時期孩子的模仿力極強,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為孩子所吸引、模仿,進而造成一些習慣的養(yǎng)成。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整理了行為習慣:怎樣讓孩子從模仿中走出來,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模仿是兒童對自己身體行為上的一種確認,就像是孩子可以停在某一種系列的動作中,然后將此動作重復出來,最終形成自己的能力。
寶寶出生后幾個月后就已經(jīng)有了模仿能力,標志著他和周圍的人有了一種關聯(lián),正是這種關聯(lián)溝通了寶寶的自我世界和外面世界。
寶寶最初的模仿可以理解為爸爸媽媽和孩子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它是親子交流的第一步,孩子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把你當成了偶像,對你絕對地信任。
一、模仿的形式
1歲以內,孩子特別喜歡模仿別人說話。因此,在對寶寶說話的時候,讓他看到你的口型,這樣寶寶會慢慢模仿你說話的樣子,盡早學會說話,可能還會學會你說話的語氣、語速、語調。
到了2歲,孩子更喜歡模仿一些你的行為,像是洗臉、梳頭、推車等,不僅僅是模仿,很多時候還會有些創(chuàng)造性的動作。不過,模仿也不一定是好的,爸爸媽媽要明白控制和規(guī)避風險。
自己在用刀,剪刀的時候要跟孩子說清楚,這是危險的東西,只有爸爸媽媽才可以用。3歲之內,有些動作千萬不可以讓寶寶模仿,比如開火做飯、開微波爐、用打火機、插電源等。
二、模仿的意義
對寶寶來說,要是寶寶看到某一行為但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的話,可能會非常困擾。像是有的孩子模仿摔倒,再摔倒、再摔倒,每一次摔倒都帶著巨大的喜悅。
爸爸媽媽不明白孩子為什么重復這樣毫無意義的舉動,就會制止孩子。而這個制止的過程恰恰破壞了孩子敏感期的正常發(fā)展,從而妨礙孩子智能和認知的發(fā)展。
智能發(fā)展的阻礙必然會伴隨相應的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這都是成人后大腦平庸的一個早期的現(xiàn)象。當人們模仿他人表情的同時,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更容易了。神經(jīng)生理學者發(fā)現(xiàn),大腦具有使人擁有模仿能力的神經(jīng)細胞--鏡像神經(jīng)元,鏡像神經(jīng)元能讓人通過模仿,推己及人從而更加體諒他人。
三、如何引導不同年齡的寶寶模仿
孩子從一歲開始,就會主動去模仿別人的行為。爸爸媽媽在這個階段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習慣,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過也不必盡求完美,因為孩子不只是模仿你而已。孩子會走路以后,非常喜歡去外面走走,可以看到更多的東西。
對于好奇的人事,尤其是喜歡的人,孩子會主動去模仿,因為模仿是人類對于“喜歡”最原始的表達。這時,父母不能用嚴厲的語言來命令孩子不要去模仿了,而是用商量和誘導的方式引導孩子去模仿好的方面。
孩子天生愛模仿,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模仿生活中的各種聲音,比方說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如果孩子一下子學不會,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一些幫助。讓孩子的觀察力和注意力得到鍛煉,由孩子的好動、愛模仿來培養(yǎng)孩子的動作協(xié)調,以及靈敏的思維力和表達能力。
四、寶寶總是喜歡模仿別人怎么辦
3-6歲是幼兒智力開發(fā)的關鍵時期,要抓住這段黃金時期。孩子喜歡模仿,觀察能力很強,但孩子一直模仿他人的行為,沒有自己的主見,其實也是不好的,爸爸媽媽應該多加關注。
雖然說3周歲的寶寶喜歡模仿,但同時他又具有強烈的逆反心理,不喜歡被支配,總是追求獨立自主,喜歡自我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辦事。
如果寶寶喜歡盲目從眾,胡亂模仿,最好采取以下的措施:
1、給寶寶說胡亂模仿別人的壞處
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寶寶:如果一直模仿別人,別人會看不起你,認為你一點都不聰明,是一個“跟屁蟲”。
2、鼓勵寶寶動腦筋想辦法
爸爸媽媽可以跟寶寶講:“我們的寶寶很聰明,只要學會動自己的小腦筋,一定會順利完成的!媽媽永遠是你堅強的后盾!”
3、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思維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積極幫助孩子,讓孩子學會思考,引導寶寶靈活地思考問題,并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
寶寶愛模仿
吃完中飯不久,我有點困了,就對寶寶說:“彤彤,我們去睡覺吧!”“好,巧虎要睡覺了?!彼е苫⑵嵠嵉赝P室跑去。爬到床上后,她馬上拿來被子說:“被子,巧虎蓋?!苯又?,拍了拍巧虎,說:“喔喔了?!辈灰粫?,只見她迅速地爬下床,我正納悶,怎么回事???沒想到,她到桌子旁拿了個尿包,又爬了上來。我以為,她要讓我?guī)兔Q尿包。因為平常睡前,一般都是給她換個新尿包的。沒想到,她幫巧虎掀開被子,拿著尿包翻來覆去地弄著,口里說著:“巧虎,尿包打起來!”看她那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真讓人感覺好笑呀!
下午,我?guī)蛯殞毾戳嗽?,在洗衣服。寶寶跑過來說:“衣服洗澡澡了!”我也笑笑說:“是??!媽媽在幫衣服洗澡澡!你到客廳里看巧虎吧!”寶寶在客廳里邊看巧虎邊玩,嘴里不停地說著話,那話我沒幾個聽得懂的。從洗手間出來,看見她蹲在地上,把巧虎放在胸前抱著,兩只小手抓著巧虎的雙腳,嘴里說著:“噓噓,噓噓……”看她那表情,儼然像個巧虎的“小媽媽”,真有意思呀!
這段時間,寶寶越來越會模仿大人說的話,做的事了??吹降摹⒙牭降膬焊枰捕紝W得很快,小孩子的記性真好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喜歡拿自己孩子和別人比較、當著孩子宣泄不滿、當眾批評孩子、做事拖拉……你可能沒注意到,孩子正在模仿和學習你。為了孩子,這10個壞習慣趕快改掉!
1、自己勤儉,對孩子卻大手大腳
害處:有的家長省吃儉用,對孩子卻出手大方,以為這樣是愛孩子,可除了讓孩子學會奢侈、不懂回報和付出、沒有良好的理財意識,反倒不能讓孩子明白一些他該學會的品質,如節(jié)約、有計劃的支出等。
改變方法:愛孩子不是給他昂貴的東西,而是給他合適的。從小教會孩子理財,懂得感恩和回報、明白節(jié)儉的道理,才是給孩子最好的。
2、沒有禮貌
害處:家長平時“出口成臟”,或者總做些沒有禮貌的事情,孩子自然會有樣學樣,在長期的模仿中逐漸把這些舉止變成自身行為的一部分,成為一個沒有禮貌的人。以后無論是在人際關系上,還是在學業(yè)、事業(yè)上,沒有禮貌都將成為孩子的絆腳石。
改變方法:審視自身的行為,爭取做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人。在教育孩子上,言傳、身教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
3、帶著孩子一起看電視劇
害處:有些家長喜歡帶著孩子一起看電視,因為這樣既能照顧孩子還能自己娛樂,兩不耽誤。但是很多電視節(jié)目并不適合孩子觀看,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錯誤的認知,而且長期看電視多孩子的視力發(fā)育非常有害。
改變方法:給孩子看的電視節(jié)目一定是要適合孩子的發(fā)展階段的、內容健康的,而且小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也要嚴格規(guī)定。最好用玩游戲等來取代看電視。
4、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
害處:總喜歡拿別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較,首先可能會讓自己出現(xiàn)心理落差,從而在教養(yǎng)上對孩子過于嚴苛,或者因為總是對孩子說“你看XX怎么樣”之類的話,讓孩子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別人孩子身上,很容易受外界影響,沒有信心、自卑。
改變方法:不要總是用別的孩子的標準衡量自己的孩子,讓孩子順著自然的方式自由發(fā)展,只要他沒有出現(xiàn)滯后、遲緩的情形,就不必過于擔心。
5、過于愛護孩子
害處:你心疼孩子,所以什么也不讓他做,但這樣實際上就是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機會,讓他沒有學習的機會,得不到鍛煉,孩子就很難學會照顧自己的技能,同時出現(xiàn)依賴的思想,變成一個“懶惰”的小孩,將來也很難適應集體生活。
改變方法:給孩子一些自主的機會,在他的能力范圍內,給他分配一些事情,讓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獲的道理,也讓他學會該有的能力。孩子動手是學習最有效的途徑,過于愛護孩子實際上是害了孩子。
6、帶著孩子一起玩電腦
害處:有的家長既想玩電腦又得照顧孩子,于是“兩全其美”地帶著孩子一起玩游戲,但是電腦的輻射對孩子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大腦的發(fā)育很不利,強烈的視覺和聽覺刺激都會傷害孩子,也容易造成頸椎等骨骼發(fā)育問題。
改變方法:孩子接觸電腦太早并不是一件好事,不僅能力達不到,也沒有好處,雖然很多家長想讓孩子盡早接觸電腦,但也一定要適齡適量才好。
7、當著孩子宣泄你的各種不滿
害處:工作有壓力了、朋友間有誤會了、夫妻間出現(xiàn)爭執(zhí)了,你都毫不隱瞞地向孩子傾訴,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對。這樣做不僅解決不了問題,也會造成孩子的負面情緒,同時也讓他慢慢學會找別人的毛病,而不能審視自身的錯誤,學會錯誤的處理事情的方式。
改變方法:你可以用公正的態(tài)度向孩子述說,告訴他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但是別指望孩子替你解決,你也要盡量試著給孩子更積極的印象。
8、說謊
害處:有時候,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說謊,甚至為自己的謊言沾沾自喜。這一切,看在孩子的眼里,會是什么樣的?首先,孩子會覺得說謊不是錯,那么他也可能擁有這種“品質”;其次,會讓他因不解,而對父母的認識產(chǎn)生偏差。
改變方法: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敷衍孩子,承諾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無論孩子在不在場,都爭取做一個有誠信的人。
9、做事拖拉
害處:有些家長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的,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這樣的做法延續(xù)到孩子身上,容易讓孩子也沒有時間觀念,對不守時、遲到之類的不良事件都沒有正確的認識,日后就很容易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
改變方法:從小給孩子灌輸時間觀,讓他們了解時間重要性。平時做事一定要按計劃進行,嚴格按規(guī)定時間完成,不要總是“來日方長”。
10、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
害處:看看左右無人、無車,就隨意亂闖紅綠燈,這樣不僅威脅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也讓孩子不重視交通規(guī)則,存在僥幸的心理。沒有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孩子,無論出門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險。
改變方法:不論是否帶孩子出門,都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平時也盡量告訴孩子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重要性,告訴他,這樣做實際上是在保護自己。
不用懷疑你的一言一行正在被你的孩子學習、模仿著……——————————————————人的許多良好品質與行為習慣都是在兒童時期養(yǎng)成的,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因此,父母的言行舉止,甚至脾氣秉性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家長的習慣最容易被孩子模仿,做了很多事情以為是為孩子好,但卻在不知不覺中“帶壞”了孩子……1、沒有禮貌如果家長平時有“出口成臟”的習慣,或者總做些沒有禮貌的事情,孩子很有可能會有樣學樣,在長期的模仿中逐漸把這些舉止變成自身行為的一部分,成為一個沒有禮貌的人。以后無論是在人際關系上,還是在學業(yè)、事業(yè)上,沒有禮貌都將成為孩子的絆腳石。改變建議:審視自身的行為,爭取做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人。在教育孩子上,言傳、身教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2、自己勤儉,對孩子卻大手大腳有的家長省吃儉用,對孩子卻出手大方,以為這樣是愛孩子,但這可能除了讓孩子學會奢侈、不懂回報和付出、沒有良好的理財意識外,也不能讓孩子明白一些他該學會的品質,如節(jié)約、有計劃的支出等。改變建議:愛孩子不是給他昂貴的東西,而是給他合適的。從小教會孩子理財,懂得感恩和回報、明白節(jié)儉的道理,才是給孩子最好的。3、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家長總喜歡拿別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較,首先可能會讓家長自己出現(xiàn)心理落差,從而在教養(yǎng)上對孩子過于嚴苛,或者因為總是對孩子說“你看XXX怎么樣”之類的話,讓孩子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別人孩子身上,很容易讓孩子受外界影響,沒有信心、自卑。改變建議:不要總是用別的寶寶的標準衡量自己的孩子,讓孩子順著自然的方式自由發(fā)展,只要他沒有出現(xiàn)滯后、遲緩的情形,就不必過于擔心。4、過于愛護孩子你心疼孩子,所以什么也不讓他做,但這樣實際上就是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機會,沒有學習的機會,得不到鍛煉,孩子就很難學會照顧自己,同時會出現(xiàn)依賴的思想,變成一個“懶惰”的小孩,將來也很難適應集體生活。改變建議:給孩子一些自主的機會,在他的能力范圍內,給他分配一些事情,讓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獲的道理,也讓他學會該有的能力。孩子動手是學習最有效的途徑,過于愛護孩子實際上是害了孩子。5、帶著寶寶玩電腦/看成人劇有的家長既想玩電腦/看電視,又得照顧寶寶,于是“兩全其美”地帶著寶寶一起玩游戲/看成人劇,很多成人節(jié)目并不適合孩子看,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錯誤認知,且長期看電視,對孩子的發(fā)育不利;電腦的輻射對孩子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大腦的發(fā)育很不利,強烈的視覺和聽覺刺激都會傷害寶寶,也容易造成頸椎等骨骼發(fā)育問題。改變建議:孩子接觸電腦/電視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一定要看,也要選適合孩子的發(fā)展階段,內容健康,且時間也要嚴格規(guī)定,最好還是用親子游戲來代替。6、當著孩子的面宣泄你的各種不滿工作有壓力了、朋友間有誤會了、夫妻間出現(xiàn)爭執(zhí)了,都毫不隱瞞地當著孩子面抱怨,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對。這樣做不僅解決不了問題,也會造成孩子的負面情緒,同時也讓他慢慢學會找別人的毛病,而不能審視自身的錯誤,學會錯誤的處理事情的方式。改變建議:可以用公正的態(tài)度向孩子訴說,告訴他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但是別指望孩子替你解決,你也要盡量試著給孩子更積極的印象。7、說謊有時候,家長在說謊也是被孩子看在眼里的,這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后果?首先,孩子會覺得說謊不是錯,那么他也可能擁有這種“品質”;其次,會讓他因不解而對家長的認識產(chǎn)生偏差。改變建議: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敷衍孩子,承諾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無論孩子在不在場,都爭取做一個有誠信的人。8、不守交通規(guī)則看看左右無人、無車,就隨意亂闖紅綠燈,這樣不僅威脅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也讓孩子不重視交通規(guī)則,存在僥幸的心理。沒有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孩子,無論出門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險。改變建議:不論是否帶孩子出門,都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平時也盡量告訴孩子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重要性,告訴他,這樣做實際上是在保護自己。9、當眾批評孩子有的家長為了挽回面子或其他的原因,總是在寶寶犯錯的時候當眾責罵他或者羞辱他,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覺得自卑。也會影響親子間的情感,同時這樣的做法并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變建議:孩子犯了錯誤要及時指出來,但態(tài)度一定要溫和,告訴他為什么錯了,你的目的是讓寶寶改正錯誤,并不是當眾打擊他。10、不愛運動這大概是大多家長的通病,自己不愛運動,自然就不會帶著孩子一起運動,甚至忽略運動對孩子發(fā)展的重要性,讓孩子成為一個小胖墩,或者因為缺乏運動而導致某些技能發(fā)展滯后。改變建議:多運動是利于自己也利于孩子的事情,所以平時盡量抽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做些運動和游戲,既鍛煉了身體,也培養(yǎng)了親子感情。11、做事拖拉,沒有時間觀念有些家長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的,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這樣的做法延續(xù)到孩子身上,容易讓孩子也沒有時間觀念,對不守時、遲到之類的不良事件都沒有正確的認識,日后就很容易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改變建議:從小給孩子灌輸時間觀,讓他們了解時間的重要性。平時做事一定要按計劃進行,嚴格按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不要總是“來日方長”。12、脾氣大,隨時發(fā)這首先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增加他的恐懼情緒,也不利于孩子心理建設。同時會讓孩子也成為一個暴躁的人,不能很好的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父母的爭吵會給孩子提供一個壞榜樣,讓他學會攻擊性行為,如說臟話、粗話改變建議: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是在沒辦法控制的時候,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隨時爆發(f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huán)境弗洛尹德認為,一個成年人的價值觀、性格氣質、行為取向等,背后的動機都跟童年的經(jīng)歷有關。人最隱秘的記憶,往往跟在童年、特別是六歲以前植入的味覺、嗅覺有關。所以孩子從出生到六歲,一定要形成一種美好的世界觀。他得看好的東西;聞好的東西;聽好的東西;接觸美好的人,才能自己做一個好人很多人都已知道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了,那我們再往深想一層:這個‘榜樣’的行為,是由心而發(fā)還是只做做樣子又有多大的區(qū)別呢?這個問題可能思考的人不會太多,我曾經(jīng)看過對此分析的一段話,今天分享出來謹言慎行,不如完善自我。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父母謹言慎行,處處為孩子做好榜樣,孩子自然會從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受益。但如果僅僅是為了教育孩子提供一個復制的樣本,而非自我要求,便又走上了歧途
孩子復制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言行舉止,更重要的是這些言行背后的心境、態(tài)度、思維、品格意識層面的言行,不足以掩飾潛意識層面的實質內容,在孩子面前惺惺作態(tài)是沒用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洞察父母的真實想法。而做父母很重要的一個境界是,既能夠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也明白“我是誰”比要求孩子“成為誰”更重要。一位對自我要求較高的家長,真正在意的是自我完善,而非教育孩子.
孩子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家長走出愛的誤區(qū)。過分呵護剝奪的是孩子獨立承擔困難與挫折的機會,而這恰恰是形成良好意志品質與行為準則的必由之路。家長退一步,孩子進一步,這才是成長的自然法則。
一位出差在外的家長,因為孩子習慣了每天有人叫醒才起床,不得不定點給家打電話完成“任務”,否則孩子很有可能上學遲到。
另一位家長無需坐班,眼睜睜看著孩子在鬧鐘響過依然沉睡,一直睡到兩節(jié)課過后自然醒來,面對孩子的驚慌失措,家長平靜地告訴他:自己的問題就得靠自己解決。孩子從此再沒有將自己的事“分攤”給大人。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引用一位名人的話提醒望子成龍的家長:成功教育從習慣養(yǎng)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資本,一個人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養(yǎng)成一種壞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清它的債務。
孫云曉特別指出,如果我們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哪怕點滴不良習慣容忍遷就不加指正,就可能因非智力因素殘缺限制其發(fā)展。
怎樣科學引導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
孫云曉教授的公式是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用減法。培養(yǎng)孩子讀書習慣,結合孩子興趣特點先選擇故事書,由淺入深,由短到長,貴在長久堅持。剛上學的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F(xiàn)象。一位細心的媽媽觀察寫作業(yè)的兒子,一會喝水,一會撒尿,不到一小時出來四、五次。這位媽媽看在眼里卻沒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寫作業(yè)前給孩子提了個建議:坐下前把該辦的事辦好,我看你寫作業(yè)時出來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果真少出去一次;過幾天媽媽又提議再減少一次,孩子又輕松做到了。家長的要求依次遞減,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業(yè)寫完,既幫孩子克服了不良習慣,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孩子的自信心。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寶寶從“模仿”變成習慣》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幫助寶寶養(yǎng)成吃飯的好習慣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整理了行為習慣:怎樣讓孩子從模仿中走出來,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模仿是兒童對自己身體行為上的一種確認,就像是孩子可以停在某一種系列的動作中,然后將此動作重復出來,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喜歡拿自己孩子和別人比較、當著孩子宣泄不滿、當眾批評孩子、做事拖拉……你可能沒注意到,孩子正在模仿和學習你。為了孩子,這10個壞習慣趕快改掉! 1、自...
不用懷疑你的一言一行正在被你的孩子學習、模仿著……——————————————————人的許多良好品質與行為習慣都是在兒童時期養(yǎng)成的,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