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誠實的故事。
家園共育講究的是快樂專遞,開心學(xué)習(xí)!教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幫助孩子們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園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孩子的“傷疤”爹媽別去碰”,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直以來,不少家長總是津津樂道孩子小時候的各種“糗事”,須不知,說者無意,聽著有意,久而久之,這些“糗事”會成為孩子的包袱,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尤其是中學(xué)生,他們就像冰凍的楊樹枝條,缺少彈性和耐性,突遇外力,咔嚓一聲就斷了。到那時,家長可能就悔之不及了。因此,平日里,家長應(yīng)有意識地注意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避免觸碰孩子們心里的“底線”。
底線一:某些丟人的毛病
孩子往往對諸如尿床之類的“毛病”十分敏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
底線二:某些心理疾患
對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經(jīng)罹患過的諸如孤獨癥、抑郁癥、多動癥等與心理有關(guān)的疾患,孩子往往更為敏感。如果大人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復(fù)。即便疾病已痊愈,當著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樣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線三:曾經(jīng)的過失
一些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曾經(jīng)的過失”,也會使得某些孩子長期耿耿于懷,只要有人提起,他們便會有“被揭傷疤”之痛。這些“曾經(jīng)的過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戲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鍋,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時候愛哭等等。
底線四:被體罰的經(jīng)歷
被打、被罵、被罰站等體罰往往是孩子“沒齒難忘”的痛苦經(jīng)歷,因為不僅皮肉受了苦,心靈也可能受到創(chuàng)傷。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體罰,但在旁人面前頻頻提及過去的“受辱史”,仍然會使他陷入極度尷尬之中難以自拔。
底線五:身體缺陷
如平足、色盲、矮小、過胖、過瘦、眼小、臉丑等生理或身體上的缺陷,盡管是“明擺”著的,但如果大人時不時提及也會使孩子失意。即便說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時瘦得皮包骨或樣子像難看的“小老頭”,也會讓孩子不快。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妻子去幼兒園接兒子,看見老師正帶著孩子們做游戲。妻子向兒子招手,兒子看見了,但沒有像平常那樣興高采烈地跑過來,而是嚴肅地擺擺手。
妻子感到奇怪,就站在門邊看。原來,小朋友們排成一隊,扮作火車,而我兒子那時是車站“站長”。當兒子吹響哨子時,火車才能“嗚嗚”地開動。
“火車”開走后,兒子仍站在那里,認真地等著。妻子因為有事,急著回家,就向老師說明情況。老師笑瞇瞇地點點頭,叫我兒子過來。兒子不愿意,說:“我不能走!火車還沒回來呢!”
妻子只好再等。為了早點帶他回家,妻子從挎包里摸出巧克力,朝兒子搖晃,兒子雖然看見了,但就是不過來。
“火車”終于開過來了。妻子又叫兒子,兒子說:“乘客還沒出站,我不能走!”妻子急了,直接進門,想抱兒子回去。兒子掙脫她,說:“我還要叫火車讓道!不然,它們會相撞的!”
妻子不再理他,硬是將他帶出幼兒園,弄得兒子一路上哭哭啼啼。
晚上,妻子對我說起這件事,并批評在場的兒子,說:“小孩子,要聽話,以后別叫媽媽等得著急!”兒子竟然還沒有忘記自己的“站長”身份,說:“但是,我要守在那里,不然火車會出大事的!”
當時我很感動,堅決支持兒子的做法,“嚴厲”批評妻子強行帶走兒子的錯誤行為。
事后,妻子很不滿:“你就是這么當爸爸的?!”我解釋道:“在我們成人世界里,有多少像孩子做游戲這樣認真的?哪怕只有一半人,我們的社會就能大變樣!”而且,當一個孩子認認真真做游戲的時候,千萬不要去打擾他,讓他自小擁有一種嚴謹、認真、追求完美的精神——有何不妥呢?
會說話與詞匯量相比,不少年輕父母關(guān)心前者多于后者。然而,如果您的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成語、短語等,他的語言將會更生動,與人交流的效率也會更高,更有助于增強孩子自信心。
案例:兒子隆隆學(xué)說話真是個令人吃驚的過程,好像昨天他還只會叫“媽媽”,而今天他就會蹦出一些詞,甚至一些短句,連我都不知道他是從哪里學(xué)來的。我不禁感到欣慰,因為從此以后隆隆就能夠表達一些意思了。但是,令我失望的是,有時我根本無法聽懂他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譬如隆隆能夠清楚地說出“我要吃餅干”這樣的話,但是還無法找到詞匯來表達他的挫折、悲傷或者害怕,這時他仍舊只能又踢又鬧……
專家分析:孩子學(xué)會說話,這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孩子的大腦在10歲前捕捉和反饋信息的能力比一生中任何一個階段都要強。
如果能在這個階段,通過極其自然、溫和、有效的方式幫助他拓展詞匯量,對孩子而言,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不過,需要講究方法。
方法1:媽媽要“喋喋不休”
有研究證實,寶寶如果與“喋喋不休”的媽媽在一起生活,就會更快、更多地學(xué)到口頭交流的技能。而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與語言狂人的媽媽生活在一起的寶寶相比,2歲時,前者比后者多掌握296個詞匯,也就是說,同寶寶說的越多,他相應(yīng)接收到的也就越多。
提示:多說話是建立在高質(zhì)量的基礎(chǔ)上的。父母在對孩子說話時,一定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并且要及時糾正孩子的不恰當用語,這對他學(xué)習(xí)語言是非常重要的。
方法2:引導(dǎo)孩子更多說話
很多時候,都是父母對孩子說話,常常只要確定自己說的話讓孩子聽到了,或者得到孩子“是”或者“不”的答案就足夠了。其實,這是遠遠不夠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只有在一來一往中才能更好地學(xué)會說話,所以應(yīng)該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與父母對話的機會。
提示:不妨給孩子一些開放性的、引發(fā)性的話題,并且不要在孩子剛剛表達自己觀點后就馬上開口。此外,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媽媽應(yīng)蹲下身來,與孩子保持平視,眼睛應(yīng)注視著孩子的眼睛。通過這樣的肢體語言告訴孩子:媽媽在認真聽你說話,這對孩子是最好的鼓勵和贊許。媽媽的態(tài)度會幫助孩子更多地開口,去演練他每天學(xué)到的新詞語。
方法3:名詞入門豐富詞匯
名詞通常是孩子掌握的第一類詞匯,研究表明,在任何一個國家,20月齡的孩子掌握的幾乎全部是名詞。所以,媽媽可以直接從名詞入門,凡是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全部稱呼出它的學(xué)名,慢慢地,再從名詞配合動詞,并增加形容詞來逐漸豐富語句。
提示:媽媽也應(yīng)通過閱讀和實踐來不斷豐富自己的詞匯量,譬如無論是看報還是看電視,找出那些不一樣的表達方式,然后嘗試改變自己常用的表達方式,對媽媽來說,也許同樣可以在其中體驗從未經(jīng)歷過的樂趣。
方法4:多朗讀控制看電視
在生活中多給孩子朗讀故事或兒歌,可以培養(yǎng)孩子對文字、詞匯和語言的感覺,并增加詞匯量。在故事情節(jié)的幫助下,使孩子自然而然地領(lǐng)會詞匯的含義和用法,這是最好的學(xué)習(xí)方式。同時要讓孩子接觸各種風(fēng)格的文字,尊重和保留原來的用詞,能幫助孩子接觸到更多的新詞匯。
提示:語言是一種符號,每個詞語與特定的事物和動作相對應(yīng),使人通過文字可以聯(lián)系到它的含義。而電視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因為語言所提及的內(nèi)容已經(jīng)被畫面展示出來,這就會限制孩子對詞匯的想象和思考。而聲音節(jié)目則能刺激孩子頭腦中“詞匯-形象”的對應(yīng)思考,這種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過程,是非常有利于孩子大腦發(fā)育的。
漁夫看到船邊有條蛇,口中正銜著一只青蛙。漁夫動了惻隱之心,把青蛙從蛇的口中救了出來。但漁夫又為蛇將挨餓而難過,便拿出一瓶酒,往蛇的口中滴了幾滴。蛇高興地游走了,青蛙也為重獲新生而高興,漁夫則為自己的善舉而感到快樂。他想,這真是皆大歡喜!沒料到,僅僅過了幾分鐘,漁夫聽到有東西在叩擊他的船板。他低頭一看,那條蛇又回來了,而且嘴里咬著兩只青蛙——它來討要更多酒的獎賞!
翻看一本管理方面的小書《一生必知的101個管理寓言》,看到了這則寓言。
漁夫的本意是希望蛇不再捕捉青蛙,但是由于憐憫而給了它幾滴酒——這是獎勵而不是懲罰,結(jié)果事與愿違。你獎勵了什么行為,就會得到更多這樣的行為。所以,這則寓言要告訴我們的是,別去獎勵那些錯誤的行為。
作為父母,很多人的第一反應(yīng)是,在育兒中有沒有這樣的事情呢?
不光有,還不少呢,媽媽們常在不經(jīng)意間變成那個愚蠢的“漁夫”!
比如,有些媽媽很怕孩子哭鬧,孩子一哭,媽媽就覺得自己沒做好,內(nèi)心有愧疚。于是馬上給孩子許諾買糖買玩具。這樣強化了孩子的錯誤行為,讓他發(fā)現(xiàn)哭鬧能換來很多“好處”,以后會更多地采用這一“秘密武器”。
懂點道理的媽媽也未必就做得很好,她們也許不至于孩子一鬧就哄,但是當她們狠狠批評完孩子,孩子又認了錯。她們便馬上找些好吃的來表揚孩子“知錯就改”。其實她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這瞬間的情緒轉(zhuǎn)換孩子很難消化,孩子沒辦法清晰地理解媽媽的獎勵是針對自己哭鬧還是認錯?
所以,媽媽需要認識到,孩子的錯誤都是有原因的,他最需要的,不是懲罰或獎勵的手段,而是應(yīng)該告訴他,怎樣做是正確的。
從兩歲開始,要為孩子制定規(guī)則,“危險”和“妨礙他人”的事情不可以做。規(guī)則一旦制定,就要堅持,不能根據(jù)媽媽的心情好壞來執(zhí)行。
錯誤行為被制止時,孩子很可能會哭鬧,那是他發(fā)泄負面情緒的一種方式,是正常的。媽媽可以耐心等他哭完(但別離開孩子),然后告訴孩子,媽媽愛你,但你剛才那樣做不可以,應(yīng)該怎樣。
有一點非常關(guān)鍵,對于4歲以內(nèi)的小孩子,不要講太多的道理,成人的正確行為比說教更有效。比如,孩子不肯洗手,不用長篇大論地講如何洗手才干凈的道理,只要媽媽帶著孩子一起洗手,堅持幾次,孩子自然能學(xué)會。
至于孩子認了錯,媽媽應(yīng)用簡短的話語表示肯定,不要急著馬上給予物質(zhì)獎勵,好東西不妨留在合適的時機慢慢消化。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父母的育兒信條,他們希望孩子登上“塔頂塔尖”,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心思和金錢。他們允許自己平凡、平庸,卻無法忍受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但是,關(guān)鍵問題是:他們弄錯了“起跑線”!“起跑線”并不是早早給孩子報一堆培訓(xùn)班,在孩子不到一歲就教他識字、英語、唐詩、數(shù)數(shù)、鋼琴、繪畫......
現(xiàn)實里,很殘酷的事實是: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這個起跑線甚至從孩子還未出生時就開始發(fā)揮作用,潛移默化地左右了孩子的人生。
家庭一點一滴小事積淀成孩子人生的大事
確切地說,家庭環(huán)境、父母的知識素養(yǎng)、教育觀念、為孩子提供的教育環(huán)境、父母期望、父母對孩子的評價、親子溝通方式、父母的社會資源等,統(tǒng)統(tǒng)都會在孩子身上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
父母的智商和情商,決定了孩子的起點。這里有基因的遺傳作用,很難改變。
父母的經(jīng)濟能力和人脈,決定了孩子的彈跳高度。在智商相差無幾,孩子都聰明伶俐的狀態(tài)下,父母的資源可以幫助孩子達到更高的高度。
父母對養(yǎng)育孩子的認知,決定孩子什么時候發(fā)力。人生雖然是長跑,但有人早跑了,也許他會乏力,會累,但誰也不能保證你的孩子在后半程就可以爆發(fā)。
父母的眼光和毅力,會發(fā)掘孩子的天賦和特長。未被埋沒的優(yōu)異稟賦和特長絕對會為孩子的人生加分不少。
父母的脾氣和性格也會對孩子產(chǎn)生巨大影響。你太強勢孩子會唯唯諾諾,你太焦慮孩子會有壓力,你管太多孩子會叛逆……
在這個階層固化的環(huán)境下,教育從來就不是“小孩自己努力”就可以達到的事情,你看得見或者看不見的地方,都是貧富的比拼。你覺得富人的教育是靠真金白銀上點補習(xí)班,出幾趟國出來旅游就可以的?錯!優(yōu)質(zhì)人脈、思維方式、教育理念和陪伴時間都遠比人民幣更深刻地影響著你的孩子,并悄悄地完成財富的代際傳遞!
能給孩子人生理想多大支撐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家庭給孩子足夠支撐,孩子將少走很多彎路。
理想被現(xiàn)實壓彎的那些娃,多是來自經(jīng)濟困難的家庭。有調(diào)查顯示,父母的收入水平與孩子所就讀的專業(yè)有直接關(guān)聯(lián)。
不被金錢捆綁,才有更充分的自由去選擇
在經(jīng)濟拮據(jù)的情況下,人肯定最先想到的是如何才能多賺錢,生活被迫茍且,哪里還顧得上詩和遠方。而那些富人家的孩子,從來不必考慮房子、車子,更不用背著貸款艱難前行。他們進入一個行業(yè)完全可以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有充分的自由去選擇。他們著眼長遠,根本不會讓眼前的小利益捆綁住自己的手腳。他們考慮更多的也是行業(yè)的經(jīng)驗、積累到有效人脈、學(xué)習(xí)行業(yè)規(guī)則,時機成熟就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
擁有越多的人,才越不怕失去
窮人家的孩子輸不起,更沒有機會可以耐心等待,生活的壓力讓他們對眼前利益考慮的更多。一個家庭能給孩子的人生理想、自由發(fā)展提供多大支撐,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這個孩子的人生方向。
成功不光靠自己努力更取決于站在誰的肩膀上,財富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社會資源與人脈。
你以為富人真的是只有“錢”嗎?財富只是一個表象,更重要的是社會資源與優(yōu)質(zhì)人脈。有人說得很現(xiàn)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和站在柴火垛上,能一樣么?
富窮存在心態(tài)上的差別
有時,窮人在自身混得不好的情況下,更愿意抱怨社會,恨自己沒有人脈,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而富人則較少怨天尤人,更多從自身找原因,抓住下一個機會默默努力。所以說,與其說很多富二代繼承的是錢,不如說他們繼承了這種心態(tài)。他們站在了父輩的肩膀上,眼界更高、思路更開闊、更容易獲得較高的事業(yè)起點。
要是拼不過“別人家爸媽”,你還能給孩子什么?
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根深蒂固,作為父母,我們當然要更努力,努力生活的更好,努力給予孩子更好的成長條件,這樣孩子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拼不過,就拼教養(yǎng)
在拼爹拼媽的時代,對于孩子的愛和陪伴,也許是貧富家庭之間差別最小的一個部分,正所謂窮養(yǎng)富養(yǎng)都不如教養(yǎng)。
教養(yǎng)不是富人的專利,跟家境一點關(guān)系也沒有,但卻是孩子一生成長的天花板,決定著孩子一生的行程。孩子生于貧窮之家,擁有了教養(yǎng),他知道自己怎樣的立足現(xiàn)實和發(fā)展自我;教養(yǎng)是一個讓孩子在心身等方面得以全面發(fā)展的系統(tǒng)工程。
拼不過,就拼性格
性格也是重塑人生的一張非常重要的牌?!靶愿窀淖兠\”并不是空穴來風(fēng),幸運的人總是具備某些性格特質(zhì)。例如:更外向、更開放、更輕松、,擅于交際,喜歡聚會,因而接觸面更廣、認識的人更多,大大增加了碰到“好運氣”的機會;幸運的人較少體驗到焦慮、憤怒、抑郁和罪惡感等負性情緒,總是對生活充滿好奇,愿意嘗試。
所以如果拼不過“別人家爸媽”,請給孩子好的教養(yǎng)、好的性格,這是每個父母都可以做到的。
沒有翅膀的孩子就要奮力奔跑
雖然努力不一定能逆襲,但不努力肯定是沒機會,況且即使是比我們孩子背景好、條件好、更優(yōu)秀的富二代還在那么拼命,我們有什么理由讓自己的孩子養(yǎng)尊處優(yōu)、滿足現(xiàn)狀?
有句話叫做“沒有翅膀的孩子就要奮力奔跑”,讓孩子明白:你不勇敢、沒人替你堅強,世界上不是每個孩子都有翅膀,他們可以慢慢飛翔、但你必須奔跑!愈練愈強,獲得強大的生存能力,才可以實現(xiàn)青春的夢想。
俗話說,罵人不揭短。在行事風(fēng)格上,成年人早已熟悉這樣的一套不成文的“潛規(guī)則”―――不要觸碰他人的底線和短處。其實,不止大人有底線,孩子同樣有自己不愿意讓人觸碰的“雷區(qū)”。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年幼無知,不時將觸及孩子隱私或孩子不愿提及的事情拿來調(diào)侃,無形中傷了孩子的心。在早期教育的同時,家長一定要尊重并注意保護孩子的隱私和自尊,切莫在信口開河中無意間“揭”了孩子的“短”,對孩子心理上造成負面影響。
【底線一】曾經(jīng)的“過失”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會有一些小小的“過失”,比如某次游戲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鍋,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時候愛哭等等。這些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過失”,卻會使得一些孩子長期耿耿于懷,只要有人提起,他們便會有“被揭傷疤”之痛。
【底線二】被體罰的經(jīng)歷
被打、被罵、被罰站等體罰往往是孩子“沒齒難忘”的痛苦經(jīng)歷,因為不僅皮肉受了苦,心靈也可能受到創(chuàng)傷。即使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里很少遭到體罰,但在旁人面前頻頻提及過去的“受辱史”,或以之前體罰的經(jīng)歷“嚇唬”孩子,迫使他們聽話,仍然會使孩子陷入極度尷尬之中難以自拔。
【底線三】某些“羞人的毛病”
幼兒小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羞人的毛病或習(xí)慣”,而他們往往對諸如“尿床”之類的詞語十分敏感,總覺得提起來自己就會在同伴面前“丟面子”。所以家長不應(yīng)在孩子的小伙伴們面前提及孩子的“羞人毛病”,更不宜當作趣事調(diào)侃、嘲笑。
【底線四】獨處的小天地
現(xiàn)在,不少幼兒園的孩子也有自己獨處的“小天地”,在里面,孩子們會按照自己的喜好布置物品的陳列或者藏一件心愛之物,并將這個地方視為自己的“私人領(lǐng)地”。如果家長經(jīng)常未經(jīng)孩子同意在其“領(lǐng)地”里“檢查”一番,或者不經(jīng)商量隨意改變孩子原有布置,在孩子看來也是對他們的不尊重。
【底線五】保存的“私房錢”
盡管處于學(xué)齡前的小朋友們并不愛錢,也不太懂得如何使用和理財,但是,逢年過節(jié)時,孩子可能會收到長輩給予的壓歲錢,有些小朋友出于好玩的心理會把一些花花綠綠的鈔票積攢下來。如果家長經(jīng)常對孩子保存的“私房錢”做“結(jié)算”,甚至占為己有,孩子也會感到自己的隱私?jīng)]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護。
相信《孩子的“傷疤”爹媽別去碰》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誠實的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妻子去幼兒園接兒子,看見老師正帶著孩子們做游戲。妻子向兒子招手,兒子看見了,但沒有像平常那樣興高采烈地跑過來,而是嚴肅地擺擺手。 妻子感到奇怪,就站在門邊看。原來,小朋友們排成一隊,扮作火車,而我兒子...
會說話與詞匯量相比,不少年輕父母關(guān)心前者多于后者。然而,如果您的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成語、短語等,他的語言將會更生動,與人交流的效率也會更高,更有助于增強孩子自信心。 案例:兒子隆隆學(xué)說話真是個令人吃驚的...
漁夫看到船邊有條蛇,口中正銜著一只青蛙。漁夫動了惻隱之心,把青蛙從蛇的口中救了出來。但漁夫又為蛇將挨餓而難過,便拿出一瓶酒,往蛇的口中滴了幾滴。蛇高興地游走了,青蛙也為重獲新生而高興,漁夫則為自己的善...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父母的育兒信條,他們希望孩子登上“塔頂塔尖”,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心思和金錢。他們允許自己平凡、平庸,卻無法忍受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但是,關(guān)鍵問題是:他們弄錯了“起跑線...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