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媽媽生,姥姥養(yǎng),爺爺奶奶來欣賞?

發(fā)布時間:2021-08-25

幼兒故事欣賞。

家園共育講究的是快樂專遞,開心學習!教師與家長在教育中,應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我們的陪伴,有時候陪伴才是最有意義的教育!那么,家園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媽媽生,姥姥養(yǎng),爺爺奶奶來欣賞?”,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據調查,有95%以上的家庭女兒結婚后生下孩子都由自己的父母來幫助撫養(yǎng)或照看。形成這一社會現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解讀“姥姥養(yǎng)”現象

傳統(tǒng)的看法是爺爺奶奶來撫養(yǎng)或照看,但在近年卻被顛覆了,為什么呢?

祖輩對孫輩的撫養(yǎng)和教育被稱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在我國廣泛存在。有調查顯示,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輩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這里的“祖輩”更多地是指姥姥姥爺而不是爺爺奶奶。

在十多年前,爺爺奶奶照看孫輩還比較多見。因為按照傳統(tǒng)觀念來說,孫輩是爺爺奶奶家的人,爺爺奶奶照看孫輩理所應當。但最近幾年,情況卻出現了變化,照看孫輩更多的成了姥姥姥爺。這兩年我曾經在自己居住的小區(qū)里問過一些照看孫輩的老人,確實以姥姥居多。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大概有三點:

第一,現在的年輕父母基本是“獨一代”,他們的孩子是“獨二代”,雙方四位老人都有條件去照看一個孫輩。在當今社會,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是“平等”的。在姥姥姥爺看來,女兒女婿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孫輩,“外孫”“外孫女”的概念變得淡了,有的孫輩還跟了姥爺的姓,甚至有的孫輩稱姥爺姥姥為“爺爺”“奶奶”,所以在照看“孫子”“孫女”這件事的愿望強烈程度上,姥姥姥爺不比爺爺奶奶差。

第二,年輕媽媽都有自己的事業(yè),所以產假結束后,很多年輕媽媽就會再回歸職場,孩子交給誰來照顧?當然首選雙方四位老人。但對于年輕媽媽來說,把孩子交給自己的媽媽似乎會更舒心一些,畢竟跟婆婆不如跟媽媽相處得輕松自在、無拘無束。另外,岳父母住在女婿家,跟在自家基本沒有兩樣,而公婆住在兒媳家卻有些不同,在他們看來,自己有點“在親戚家做客”的感覺。所以,姥姥養(yǎng)順理成章。

第三,老人也心疼自己的女兒,再加上已經退休,有大把的清閑時間,可以專心致志地幫女兒照看孩子。另外,老人也有足夠的育兒方法,所以在處理各種細節(jié)問題上,總比女兒有辦法。再有,自己的人生已經走過了大半,經歷過了許多事,而且還積累了更多的經驗,在處理起事情來會比年輕人更輕松,更老練。正因為有了這些原因,幫著女兒帶孩子也就顯得更為自然。

一個孩子,既然被媽媽生了,既然被姥姥養(yǎng)了,那爺爺奶奶也只有欣賞的份了。

隔代教養(yǎng)有利有弊

前面提到了隔代教育的一些優(yōu)勢。但凡事都有兩面,有優(yōu)勢就會有劣勢,隔代教育也同樣存在劣勢。

第一,因補償心理而產生“隔代慣”?!案舸鷳T”行為緣起于一種補償心理,也許之前由于種種原因無法給子女更好的生活,現在有了孫輩,就想將之前對子女未表達出來的愛都補償到他身上。但這種補償卻會將孩子寵壞。

第二,思想觀念陳舊。比如,有的老人會給孩子講鬼怪故事,這很可能會影響他的心理健康;還可能給孩子傳遞一些諸如“不干不凈吃了沒病”這樣的老觀念,不僅影響他的身心健康,也使他很難與新時代的思想建立聯系;等等。

第三,重養(yǎng)育而不重教育。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不注意對孩子的教育;一味地嬌慣、溺愛孩子,把孩子培養(yǎng)成“小皇帝”“小公主”;對孩子的事情包辦代替,不舍得讓孩子去做事,忽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縱容孩子的不良行為,讓自己成為孩子的“避難所”;只想讓孩子自由玩樂,忽視規(guī)矩、禮儀方面的教育;等等。

雖然老人幫忙照看孩子,但做子女的卻不可以把關于孩子的一切責任都推給老人去承擔,比如,教育的問題。其實,無論是誰在主導帶孩子,全家人都應該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達成一致,并且要密切配合。很多時候,在教育這件事上,老人和子女之間存在著觀念上的差異。舉例來說,有的老人可能比較注重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和培養(yǎng)孩子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而子女可能比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養(yǎng)和個性發(fā)展。這時候,雙方要多溝通,統(tǒng)一教育認識,然后擇善施教。

帶孩子,其實是父母的職責

作為年輕的父母,不要認為自己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是一種輕松,是一種讓自己解脫的方式。事實上,育兒是自己的事,任何人都不能替代。隔代教育終究離不開一個“隔”字,很多教育內容,由我們來做與由老人來做,其效果會大不相同。畢竟親子教育中的“親”,意味著父母對孩子的親近,父母的親自教育要更為深刻。所以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并不能等同視之,親子教育必不可少。

但隔代教育終歸是祖輩對第三代的跨界教育,諸如父母親情一類的情感是隔代老人所無法給予的。而且無論是做榜樣還是講道理,父母起到的作用都要勝過老人。相比而言,父母的教誨對孩子會更有威力。孩子也更喜歡父母都在身邊的感覺,這樣他的情感發(fā)育才會健康,情感世界也才會完整。而孩子與父母形成的強烈的親子感情紐帶,也是維系一個家庭完整和諧的重要所在。

所以,年輕的父母不要小瞧親子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要用無所謂的態(tài)度對待親子教育,要理智地將隔代教育擺到正確的位置上。

在“媽媽生,姥姥養(yǎng),爺爺奶奶來欣賞”的今天,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如何做呢?第一,面對孩子,要做負責任的父母,讓他感覺到親子之愛,要教他愛父母,愛姥姥姥爺,也要愛爺爺奶奶;第二,面對雙方的老人,要有一顆感恩心,懂得去感恩老人一生的辛勞,養(yǎng)兒育女,有苦勞,更有功勞;第三,面對自己,要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并銘記一點:做父母是我們一生最偉大的事業(yè)。

(文/魯鵬程,本文刊登于《時尚育兒》雜志2014年10月刊)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中英不同的爺爺奶奶做比較


中英不同的爺爺奶奶做比較

沃克夫婦倆已經退休,住在格拉斯哥城南。他們有六個子女,除了剛結婚的小兒子住在同一座城市外,其他五個都不在身邊。沃克醫(yī)生:“我們很知趣,不要去搶奪孩子的母愛和父愛。我們這樣做,是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長。”我們也不做孫兒孫女的保姆,只能算個育兒參謀。

老人不是孩子的保姆

沃克夫婦主張做父母的必須自己帶孩子。

因為:

1.老人不是保姆,他們應享受晚年的快樂;

2.老人的教育觀不一定符合現代的年輕人;

3.老人不要剝奪孩子的母愛,讓他/她有更多時間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世間沒有任何東西能替代母愛和父愛。

與此相反的是,中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總是認為退休后沒事干,雙方爭著領孩子,結果往往弄得自己吃力不討好。

過段日子去看看孩子

是不是老人不與孫兒孫女在一起就不愛他們,不關心他們?事實絕不是這樣!

雖然老人與孫兒孫女住在一起,但對他們的成長非常重視,有時打電話給他們詢問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過節(jié)日或孩子生日就寄或送禮物給他們,路近的過些日子就去看望他們。

英國的祖父母的想法是,喜歡孩子并不一定要整天與孩子泡在一起,其實過段時間見次面,孩子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讓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出現一些驚喜。

中國的老人喜歡與孩子整天泡在一起,認為就是享受天倫之樂。

安排時間帶孩子看看風景

帶孩子外出的時間一般會選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有時開車帶孩子一起去山地,看山川河流、茂密樹林和飛禽走獸;有時開車去海島,看汪洋大海、洶涌波濤和熱鬧海港……

這種方式既加深了老人與孩子的感情,又讓孩子在自然環(huán)境中學到很多的知識。因為孩子的好奇心強,看見什么都想知道,于是他們問什么,老人就答什么,并且啟發(fā)誘導孩子對自然科學產生興趣。

可中國老人往往不這么想,他們認為孩子小,外出后,萬一出什么事,自己無法向自己的孩子交代,而關在家里則是最安全的。

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不與老人生活在一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為了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父母有時忙碌起來顧不上孩子,孩子必須學會處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沒有了對老人的依賴,孩子就得迫使自己記住大人的做法,訓練自己面對的問題。所以一般孩子長大后獨立處事能力比較強。

要是這種觀念給中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知道了,絕對會義憤填膺。因為,我們的老人以為,孩子小,每一件小事都需要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實際上,有數據表明:中國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外國孩子要遲5-6年。

當年輕爸爸媽媽的參謀

當孩子出生之后,年輕的父母缺乏養(yǎng)育孩子的知識和經驗,老人便成了他們的育兒參謀,不但教給他們具體的細節(jié),還要作示范。

在孩子成長不同階段,提醒年輕父母要注意對孩子進行什么方面的教育。例如:生理、心理、智力和孩子的興趣愛好等方面如何幫助指導幼兒健康發(fā)展。另外建議年輕的父母:家里有了孩子不要養(yǎng)寵物。西方人視貓狗為寵物,如同人一樣珍貴,一般人家里都養(yǎng)貓養(yǎng)狗。但是為了小孩子,年輕父母還是忍痛割愛,必須把心愛的寵物送走……

不能讓有以下行為的爺爺奶奶帶孩子


爺爺奶奶帶孩子的話如果有以下問題最好就不要讓他們帶孩子。1、挑撥孩子和爸爸媽媽的關系。有的老年人很在乎孩子和自己的關系,為了確保孩子和自己最親,總是有意無意地說媽媽有多嚴厲,媽媽不要他了之類的。對孩子進行情感綁架。這是對孩子最糟糕的。

2、固執(zhí)己見,決不妥協(xié)。老年人因為年齡大了接受新鮮事物慢了,很多時候難以接受新的科學育兒理念。這并不是最嚴重的,問題是有的老年人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正確,絕對不聽任何勸告,無視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我認識一個老太太,非要堅持把孫子吃的食物先咀嚼過再喂。不管兒女怎么勸說這樣不衛(wèi)生就是堅持己見。人家認為自己帶大了幾個兒女,都沒事。所以不改。

以上兩點是“道”,有這兩點的話就絕對不能讓老人帶孩子了。

其實老人帶孩子多多少少會有溺愛和嬌慣。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接下來再來說說“術”上會對孩子產生嚴重影響的。

1、對孩子限制太多。老年人因為體力關系沒法跟上孩子的腳步,所以對孩子有很多限制。我在公園鍛煉時,見過老年人一邊向旁人抱怨孩子身體不夠結實愛生病。一邊不允許六歲的孫子跑跳。在安全的公園小花園都不可以跑,還是很同情那個孩子的。

對于這種老年人帶孩子,家長一定要在周末帶孩子多多活動。鼓勵孩子探索,否則孩子會變得膽小、也得不到恰當的鍛煉。

2、有的老年人特別護短。會直接去責罵和孫子起爭執(zhí)的孩子。女兒幼兒園有一個奶奶帶大的小女孩。曾因孫女做夢夢見某同學欺負她就告訴了奶奶xx欺負她了。奶奶不問清楚直接就去對那個孩子破口大罵。最后全班沒有人愿意和她孫女一起玩了!這對孩子的人際交往和自信都很不利。

其實讓不讓老人帶主要還是客觀條件所限。如果可以還是父母自己帶最好。如果不可以,那就盡量少計較。

與爺爺奶奶起沖突?巧解隔代育兒6個小問題


兩代人生活在一起,畢竟生活觀念、養(yǎng)育觀念都有差距。不過,這些問題并不致命,而且,還有很多辦法可以巧治呢!

問題一:沖奶粉的水總是太熱

老人的理由:溫水沖不開奶粉,而且孩子胃弱,應該喝熱奶。

處方一:自己在家自己沖,不用老人動手。孩子喝慣了溫奶,以后再喝熱奶會不適應,老人也只能用溫水沖給孩子喝了。

處方二:告訴老人沖奶粉的“絕招”:先放一半溫水,放入奶粉,蓋好奶瓶使勁搖勻。再倒入另一半水,就不怕奶粉化不開了。

偏方:一邊向老人抱怨這奶粉太貴,一桶要好幾百塊錢;一邊再解釋是因為現在的配方奶粉里添加了很多營養(yǎng)成分,能使寶寶聰明。而這些營養(yǎng)成分最怕熱水,水一熱就全被破壞了,好幾百塊錢也就全浪費了。老人一般都心疼錢,又都希望孩子聰明,估計以后就不敢再用熱水沖了。

問題二:輔食總是做得太咸

老人的理由:孩子要開味覺,而且吃咸的也有勁。

處方一:老人吃鹽多了對心臟、腎臟都不好。先把這個觀念普及給老人,不要直接就說給孩子做輔食的事,只說希望他們少吃咸的。等他們接受了這個觀點,再跟進一步:孩子這么小就吃這么咸,估計沒長大就得高血壓、心臟病、腎病……

處方二:帶寶寶去體檢的時候帶上老人,主動問醫(yī)生關于輔食如何做、要不要咸一點等問題。醫(yī)生說的“寶寶不能吃咸”的話就會成為“圣旨”,比你勸老人一百遍都有用。

偏方:寶寶嬌嫩的皮膚難免會起一些疹子、痘痘。如果你帶寶寶去看病,即使不是因為吃得咸的原因,回來也要“傳達”醫(yī)生的話:“要是再吃咸的,臉上的痘痘會越來越多,還治不好,會變得很難看?!闭l不希望自己的孫子、孫女白白凈凈的呢?

問題三:不太講衛(wèi)生,孩子、大人衣服一起洗

老人的理由:過水為凈。

處方一:雖說老人幫著看孩子,但是自己能做的事情還是要自己做。而且,這樣還能落個“勤快”的好名聲。

處方二:買個兒童專用洗衣機,只需把寶寶衣服上有污漬的地方揉搓一下,然后統(tǒng)統(tǒng)放入小洗衣機里,再用嬰兒專用肥皂粉漂洗幾遍就可以了。

偏方:跟老公演個對手戲,或者找一次老公沒把寶寶衣服漂洗干凈的時候,跟老公把后果描述一遍,從孩子可能會出現皮膚過敏講到細菌感染……當然,老人應該能聽見你們的“辯論”。

問題四:給寶寶買品牌洗發(fā)水、擦臉油就是亂花錢

老人的理由:便宜的一樣用。

處方一:告訴老人:“便宜的我也買過??墒墙o寶寶用過后他老是抓頭、抓身上,都快要抓爛了。再說,一年頂多也就用一兩瓶,如果把身上抓出毛病去看病就更貴了?!?/p>

處方二:可以找那些又便宜又好用的,比如郁美凈就非常不錯,很多媽媽推薦。

偏方:不讓老人知道價錢,或者告訴他是單位發(fā)的、朋友送的。

問題五:總是給孩子多穿衣服

老人的理由:穿得少容易凍著。

處方一:全家一起出去玩或者運動的時候,找一個老人覺得熱要脫衣服的機會:“我怎么沒覺得熱呢?哦,是因為您活動了。估計寶寶好動,所以肯定總覺得比咱們熱?!崩先擞星猩砀惺艿臅r候說服工作更容易。

處方二:根據天氣情況自己準備好第二天要給寶寶穿的衣服。

偏方:告訴老人孩子穿得多就不愛說話,不愛運動就會發(fā)育緩慢,行動遲緩,就會比別的孩子笨。以后上幼兒園受委屈,再大點兒體育不達標就上不了重點學校……

問題六:把好的玩具藏起來,只給他玩些破玩具

老人的理由:那些好的玩具等他不糟蹋了再玩。

處方一:現在孩子的玩具非常多,選擇那些摔不壞、撕不爛,對寶寶又沒有安全隱患的玩具,老人就大可不必擔心寶寶糟蹋玩具了。還有,要及時把那些壞掉的玩具修好或扔掉,這樣可以避免老人給孩子玩,也避免了安全隱患。

處方二:告訴老人,給寶寶買的玩具都是適合他這個年齡段的,專門針對開發(fā)這個年齡段智力的玩具。如果現在不玩,會比別的小朋友智力開發(fā)上落后。老人一定不想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寶寶智力差。

偏方:經常強調:現在國家實行計劃生育了,我們只能生一個!玩具已經買了,如果現在不給寶寶玩,他大了又不會再玩,那不是更浪費?!

在育兒問題上,和老人沒必要板著臉講大道理,也沒有必要爭執(zhí)。一個玩笑,一個合適的說話機會,一個善意的謊言都可以輕松解決很多矛盾。育兒生活也正是由許許多多這樣的矛盾組成的,只要你心態(tài)輕松,盡力而為,這些小問題不會影響你們三代人和諧、美滿、幸福的生活。

端正爺爺奶奶的思想讓早教更順的進行


現在,政偉表現出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了,只要他不想做就會表現出反抗。這種反抗在我們看來是一種表示意愿的反抗,可是在爺爺奶奶的眼里卻是一種不聽話的表現,而他們處理這種反抗的時候,用得最多的就是嚇唬,或者是罵,再不行就打。可是這種方式不僅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讓政偉叛逆的心理越來越重。就比如說把尿吧。以前因為奶奶記性不好,帶政偉的時候總是頻繁的把尿,政偉哪里受得了啊,沒辦法小小的政偉只能反抗。到現在,政偉現在一聽說要給他把尿,就會大喊大叫,寧愿尿在褲子里也不愿我們把。

就像今晚一樣,當我準備去上夜班的時候,政偉就想要便便了,但是只便了一點就不便了,奶奶總認為,政偉的便還有,所以就把著不放,政偉就用力的反抗,反抗沒有用就大叫,而在一邊的爺爺就嚇唬政偉再叫就打了,爺爺越說要打,政偉更是叫得大聲。這就是以前老一套教育,總以為,罵打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墒悄睦镏肋@樣的方法只能使越來越反叛。為了讓爺爺奶奶能意識他做法的錯誤性,要該好好談談了,可是怎么談才能讓他們更好的接受,我仔細地琢磨了很久。

晚上,正好我下班的回來,政偉已經睡了,爺爺奶奶都在客廳里看電視等我,我一看這是很好的機會,馬上找了張凳子坐在他們身邊。(平時兩老都是很慈祥、和藹的老人,再加上他們對我像待女兒一樣,而我也特別敬重兩位辛苦了大半輩子的老人,所以幸運的是我們一直能像父女,母女一樣相處,,再加上兩老平時都是很支持我對政偉的早教,這為這次談話做了很好的鋪墊。)

首先我對辛苦了一天的爺爺奶奶特別是奶奶,表示了感謝,同時對他們特別是爺爺能支持我對政偉的早教的行為表示了感動。這是我打心眼里想對他們說的。

其二我特意詢問像政偉不聽把尿的現象有沒有在政偉爸爸一代發(fā)生過,他們說有,我又問他們怎么解決,他們說不聽就打,罵(我心里暗叫:真糟糕,這么不好的思想竟然深深的植入他們腦海里)我又問他們打罵后沒有用呢?他們都不說話了。我又說爸媽,其實我知道你們都是很愛政偉的,我也是,為了他能順利健康的成長,我們是應該對他嚴格要求??墒悄銈冊诓宦犜挼臅r候嚇唬他,或是打他,罵他,這是沒有用的,這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加劇了他性格上的叛逆。爺爺奶奶靜靜地聽我分析著。如果我們換一種方法,在他不聽把尿的時候就先不把,但是要告訴他如果有尿尿就要叫爺爺奶奶,同時在玩他的時候注意看他的表情,如果他很安靜的一動不動一般就是要尿尿了,這時候抱他起來,能把到的話一定要好好表揚他,我相信這樣的一來,政偉就不會怕把尿了,你們可以試一下這個方法,行不行。

爺爺奶奶都表現出思考的樣子,我想他們是在想我的話吧。希望通過這次交談,爺爺奶奶都能端正思想。

只生不養(yǎng)隔代教育存分歧


現如今,年輕一代父母“只生不養(yǎng)”現象普遍,據上海市婦聯等單位近期發(fā)布的《京滬穗家庭隔代喂養(yǎng)調查報告》顯示,49.9%以上的家庭,幼兒的喂養(yǎng)和照看依賴于(外)祖父母。雖說老人經驗豐富,在某些方面比父母更懂得養(yǎng)育孩子,但現實中,2/3的隔代喂養(yǎng)家庭在教養(yǎng)孩子上存在分歧,且由(外)祖父母喂養(yǎng)的幼兒,更易有三心二意、挑食偏食等不良習慣。墨守成規(guī)、知識陳舊老人喂養(yǎng)經驗亦是雙刃劍

再過幾天,遙遙(化名)就1歲5個月了,但牙才出了4顆。這是咋回事?遙遙的奶奶和媽媽一起帶她到醫(yī)院檢查,結果缺鈣。

“牙齒(個數)=月齡-4~6,以此計算,她應該長11~13顆牙,4顆牙顯然太少。此外,她的囟門也沒閉合,空隙很大,還有肋緣外翻、X形腿。”河南省圍產醫(yī)學會委員朱曉華問道:“遙遙缺鈣如此嚴重

,平時是咋吃的?”

原來,遙遙媽休完6個月產假就上班了,女兒的吃飯問題全托付給了她奶奶,偶爾才喂女兒一次母乳。要說,奶奶做飯也很精細,稀飯、面條,變著花樣做,沒有虧待孩子。然而,她給孫女的飲食安排里卻忘了重要一點——補鈣,既不常讓孩子喝配方奶,也沒讓孩子吃過魚泥及肝泥,咋能不缺鈣!

“在喂養(yǎng)上,老人的確有很多優(yōu)勢?!敝鞎匀A說,其一,老人親自參與過一個甚至幾個孩子的養(yǎng)育過程,實踐經驗肯定比年輕人多,比如遇到孩子頭疼腦熱等問題,他們不會像新手爸媽那么慌張;其二,祖父、祖母輩的人大都功成身退,有的是時間在家照顧孫子輩;其三,父母工作壓力大,普遍缺乏耐心,而生活安定的老人則恰好相反。比如做菜泥、魚泥等輔食,老人不僅有耐心,也有時間做。

你可能要問:既然優(yōu)勢如此多,為何還會出現遙遙的缺鈣事件?

“老人喂養(yǎng)多是經驗之談,其中一些可能已過時甚至被科學證明是錯誤的,但由于他們接受新事物能力差,易墨守成規(guī),就會存在不科學喂養(yǎng)的隱患?!敝鞎匀A說。

但是,相比而言,隔代養(yǎng)育在喂養(yǎng)上還是利大于弊,祖父輩們若能及時吸收新的科學喂養(yǎng)知識,更能揚長避短。

事事代辦、過度保護阻礙孩子自理能力、獨立性發(fā)展

然而,在教育孩子、培養(yǎng)孩子良好性格等方面,隔代養(yǎng)育就可能弊大于利了。

“從自理能力和個性上,你很容易判斷一個孩子是父母帶大還是隔代養(yǎng)育的。”省實驗幼兒園保教主任徐菁說,通常,隔代養(yǎng)育的孩子自理能力差一點,甚至不會自己吃飯;他們的個性也比較極端,要么膽小,要么霸道。

為什么會這樣?

鄭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副教授許慧說,俗話說“隔代親”,老人比父母更溺愛、遷就孩子。然而,兒童早期是要發(fā)展很多技能的,如果老人事事代辦或過度保護,只能讓孩子錯過探索新事物的最佳年齡,阻礙自理能力和獨立性的發(fā)展。

徐菁舉例說,2~3歲是語言發(fā)育的關鍵期,但往往孩子的一個動作,老人就能猜出他的所求,便立即滿足他,長此以往,孩子少了表達需要,會影響語言發(fā)展。

“由于生理的原因,老年人一般喜靜不喜動,這樣會不自覺地限制孩子的活動,不利于孩子的身體發(fā)育、個性發(fā)展、能力增強?!痹S慧說。

經常讓孩子待在家里,接觸新鮮事物和與人交往的機會自然少了,可能導致視野狹小,不敢面對生人,缺乏探索欲和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固執(zhí)、退縮、膽小等性格。

此外,老人多關注孩子的吃穿,卻很少和孩子進行心靈交流,可能造成孩子孤獨、冷漠的性格。

1歲6個月前父母要和孩子最大程度地相處

現實生活中

媽媽育兒三大“慢”養(yǎng)攻略


養(yǎng)育我們的小孩,就像成長,就像花開,需要時間,需要我們靜下心,慢慢來,不要急。

這是一個飛快發(fā)展,急速變化的時代,這是一個時間寶貴,效率至上的時代,這也是一個匆忙得讓人焦灼的時代。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我們很容易像巨大水泥攪拌機里的石子,身不由己地跌跌撞撞地跟著快速運作。這樣的匆忙和催促,也帶進了我們對孩子的養(yǎng)育當中。

成長只能是緩慢的,被人工添加劑催熟的果蔬,樣子好看,卻缺乏真正的營養(yǎng)與口味。緩慢在植物那里是成長的基本準則,但是在當今的人類社會,卻成了稀缺元素。

所以有時候,媽媽必須提醒自己,慢一點兒,慢慢來。

生活的慢養(yǎng)

急著要求孩子控制大小便:“怎么又尿濕了褲子?再這樣要打了啊!”——兒童一般要2 歲左右才會從生理上和心理上接受如廁訓練,在此之前出現尿濕褲子的情況都是正?,F象,何況不同的孩子發(fā)育快慢也不一樣。過早強迫訓練孩子規(guī)律排泄,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精神負擔,甚至遺留長期的身心問題。

“媽媽太忙了沒空做飯,去吃點炸雞炸薯條吧!”孩子的味覺還沒有完全發(fā)育成熟,容易偏愛快餐店里高糖高油高鹽的口味,如果經常吃快餐,一旦養(yǎng)成味覺習慣,他會覺得天然的食物沒味道,不好吃。媽媽做的飯,比起快餐來說當然很“慢”,很麻煩,要買,要洗,要切,要煮,但除了營養(yǎng)全面,烹制過程放心,飲食的心理習慣也是最重要的所在,一家人快快樂樂聚在一起用餐的時間,天然的甜味清香代表了媽媽的耐心與愛心。而快餐,因為來源迅速,會給孩子一種錯覺,食物來得很方便,只要想吃,就應該馬上吃到,體會不到對食物的珍惜,和對他人勞動的感恩。

還有,這樣的話語會不會讓你感到熟悉?“快點吃別磨蹭了!”“快點穿衣服,我來幫你拉拉鏈!”“玩具,就得像媽媽這樣收拾,瞧,又快又好!”……

關于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德國從事“7 歲兒童認知世界”課題研究的教育專家多納塔艾申波茜認為,一個7歲的孩子,應當有這些本領:單獨修理一件東西(修補圖書、給玩具按一個螺絲釘);能整理物品,分門別類地使用紙箱、塑膠袋、抽屜和木匣;研究過皮包上的拉鏈和門上的鎖,會使用插銷和鑰匙;不會將自己不小心反鎖起來;擰過螺絲,替電器換過電池;能傾聽別人把話說完,排隊時也能夠耐心等待;體會過等待的滋味,懂得不是所有愿望都能立刻實現……這一切,都需要孩子親自去體驗才能學習,是旁人催促不來的。

心靈的慢養(yǎng)

急著要孩子學會分享,謙讓:“快!把玩具讓給弟弟!好孩子不自私!”——別忘了,在孩子的成長路途上,建立“我的”物權意識是十分可貴的一步,只有先明白什么東西是“我的”,才能開始建立“你的”“她的”分享的概念呀。怎么能強迫孩子跳過這一步呢?

“不許哭!眼淚擦掉!男子漢有什么好哭的!”急著控制孩子的感情渠道,掐斷孩子體驗自己情緒的機會,讓孩子覺得,哭,生氣,難過等等負面情緒是不對的,是很可怕的……

“挑這個!那個玩具那么小,不值錢!”急著替孩子做決定,以“都是為了你好”的名義傾注不由分說的愛,會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與判斷能力。尊重孩子的選擇,才能讓孩子逐漸學會選擇,并懂得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見不得孩子煩惱、哭泣,急著想幫孩子解決問題,急著問:“在學校受欺負了?”“你為什么不……?”其實,更好的辦法是認同孩子的感覺,讓孩子體驗自己的情緒,幫助他慢慢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盲目猜測與下結論,快是快了,可是孩子養(yǎng)成不愿意說出自己的想法,等別人來猜,猜不到就委屈的性格。

讓我們慢慢來。不必急著控制、糾正,容許孩子犯錯并從錯誤里學習,給他們嘗試的機會,而不是急急地把他套入自己的心理模式,給孩子機會知道,在別人面前自由、毫不害羞地把自己想法清楚地表達出來,是最可貴的權利。

學習的慢養(yǎng)

社會發(fā)明了一個講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把媽媽孩子們的生活安排得奮勇向前,沒有余地。快快快,學這個!快快快,學那個!“別人孩子學鋼琴,咱也不能落后!”“圍棋奧數心算也別落下!”早慧開發(fā)課程和無休止的興趣班蠶食了孩子的周末,也蠶食了童年的歡樂。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學習是有敏感期的,媽媽注意觀察,當敏感期到來,給與適當條件,不增加過多壓力,不剝奪孩子學習的權利,孩子自然就會學得很好。但是,如果孩子全部生活內容都是枯燥的學習,學習就不再是愉快的而是痛苦的,那就會壓抑得孩子的敏感期遲遲不來,甚至消失,孩子學習就會感到很吃力了。過早獲取與認知能力不相符的知識,反而影響腦部發(fā)育與智力開發(fā),把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從腦部驅逐出去。

過早追求成績,也容易讓孩子把旁人的關注作為榮譽,不再關注自己內心的感覺。

所有的孩子,生來就有強烈的好奇,以學習為樂事,順勢而為,耐心引導,他就能通過欣賞、發(fā)現、創(chuàng)造,體驗天賦帶來的愉悅與自由的感受。

所以媽媽們,不用急急地逼迫孩子學習這個學習那個,唯恐浪費了光陰,給孩子發(fā)現自己性格和興趣的時間,留白天地寬。

美國著名的數學家諾波特維納,控制論的創(chuàng)始人,3 歲會讀能寫,14 歲大學畢業(yè),18 歲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他的父親,是哈佛大學斯拉夫語系的教授,13 歲就會好幾種語言,雖然天賦極佳,但他始終不承認自己是“神童”,也不準別人稱呼兒子維納為神童,更沒有提前讓孩子進入哈佛大學。他經常告誡兒子:“不要急于求成,年輕時多學東西比多出成績對你更有幫助!”

人生不是五十米短跑,無謂“輸不輸在起跑線上”,只要不讓孩子“累倒在起跑線上”,保存學習的興趣與好奇心,這將是孩子一直向前的動力。給孩子打好心理基礎,讓孩子具備生存的智慧和能力,遠重要于給孩子增加尚未能抵抗的壓力,催促他們成長。世界很大很大,人生很長很長,慢慢來,一個人總有巨大的空間與時間,長成獨特的人,長成自己。

慢養(yǎng)學習有方法

1、由于年幼的小孩注意力只能持續(xù)一個相對短的時間,所以每次學的時間不能長,長了就會讓孩子失去興趣,感到厭倦。慢慢地教,慢慢地學,一天進步一點點,不急。

2、每天形成規(guī)律,固定一個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比學習成績更為重要。孩子最容易接受有規(guī)律的安排,所以最好每天安排在固定時間段進行。

3、堅持,堅持,再堅持。就像資深鋼琴教師達達說的,跟我學琴的孩子,我有一個要求,就是,從此以后,你一生,都要每天花10 分鐘來練琴。讓孩子知道,當你決定做一件事,你就要習慣,每天貢獻給這件事10 分鐘,它就這么地簡單,卻又這么地堅定——每一天,你都要為你的夢想和目標付出10 分鐘。

4、將難度大的任務拆成容易的小任務,一步一步來。

5、鼓勵孩子與自己縱向比較而不與同學橫向比較, 不夸獎100 分, 也不催促孩子爭奪名次,對成績抱有平常心,孩子會對事對人充滿信心。

6、強調孩子的努力過程,而不是結果:“寶寶今天花半個鐘頭的時間耐心地試了各種積木組合,自己搭了棧道和停車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進步。

7、有針對性,比如說:哇,寶寶認得“山”這個字了!——而不是:“寶寶真棒!真聰明!”

8、化學習為有趣的游戲。比如“寶寶兜里有2 塊糖,媽媽再給2 塊,現在寶寶有多少糖了?”這樣可以一直算下去,“奶奶又給了5 塊糖,碰見小朋友,又吃掉2 塊……”無窮無盡的愛與創(chuàng)意。

養(yǎng)男孩,3歲后媽媽要“退位”


男孩子身上陽光開朗的性格由爸爸的言傳身教來培養(yǎng)更合適,三歲后,媽媽不妨后退一步,把位置讓給老公。

男孩天生不一樣?

別再抱怨你家的小男孩過于淘氣,男孩旺盛的活力是天賜的!美國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營養(yǎng)學研究小組發(fā)現。孕婦體內有一種化學信號刺激她們的食欲。懷上男孩的孕婦比懷女孩的孕婦平均每天多攝入8%的蛋白質,9%的碳水化合物,11%的動物脂肪和15%的植物油:同一研究還證明。男孩出生時體重略高于女孩。平均來說。男孩比女孩重100克。造物主在男孩身上“添加”了高出女孩15倍之多的睪丸素,而使人情緒平靜的血清素,男孩卻比女孩要低得多。因此,男孩天生就比女孩好沖動,喜歡冒險,更具有攻擊性。

男孩子身上陽光開朗的性格由爸爸的言傳身教來培養(yǎng)更合適,可是繁忙的工作和多重家庭角色讓“父親”很容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席。作為媽媽的你如何做才能讓你的小男孩更陽光呢?

后退一步,把位置讓給老公

結構式家庭治療的大師李維榕說:親子不如遠子!這個說法來自她幾十年的家庭治療經驗:媽媽和兒子過于“黏糊”,讓爸爸沒有立足之地的家庭,最容易養(yǎng)出有問題的孩子。

對于有男孩子的家庭來說,從3歲開始,媽媽就應該自覺“退位”,讓父親登上男孩的心理舞臺,成為重要的榜樣人物,而不僅僅是當媽媽的你。

如果在家庭中,媽媽霸占了這個席位,在家表現得像“老大”,而爸爸卻“俯首稱臣”,沒有話語權,你其實就是在告訴他,男人就該是這樣的。

資料表明,媽媽與兒子相處的時間一般是跟女兒相處時間的1.5倍。兒子在某一時期,會對母親產生過多的依戀,弗洛伊德稱之為“戀母情結”。要讓戀母不變成男孩的一個情結,家庭的三角關系就必須變化,媽媽要懂得“屈尊”,讓爸爸變成家庭里的中堅力量——爸爸是男性、屬陽的太陽,媽媽是女性、陰性的月亮。一個男孩很難沐浴著月光長成一個陽光少年,他必須吸收來自爸爸的太陽光輝,才能形成開朗的心態(tài)。

“不要跳!”,“安靜點!”,“給我坐好!”……這可能是媽媽對男孩子說得最多的話,如果孩子不聽話。你會非常惱火,求助于書籍和專家,尋找讓他聽話些的方法??扇绻⒆诱娴囊?guī)規(guī)矩矩聽從了你的指令,你可能又發(fā)現,他變成了那種膽子小、容易緊張的男孩,如何把他變得野性點,可能又成了你面臨的一個新難題。

要在這個矛盾中求真理,媽媽們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能按照自己女性的原則標準,要求孩子那么順從聽話。在城市里,男孩子的冒險和探險的機會越來越少,天性容易被扼殺,媽媽們如果還去做更多“要聽話”的要求,男孩子就更難彰顯自己的天性。想要培養(yǎng)一個真正的陽光少年,你不得不忍受他在沙發(fā)上狂奔亂跳,忍受他拆掉你的手提電腦,忍受他登高爬梯……總之,忍住對自己的安靜和安全被攪亂的焦慮,讓你家男孩的天性有自由的生長發(fā)展的機會。

5個恰當的愛讓他更陽光

1.小男孩需要多抱抱

在孩子(無論男孩女孩)1歲半之前,怎么寵愛都是不過分的,特別對于男孩,因為他們跟成人對視的時間更短,成人要特別注意多抱男孩,讓他們的肌膚得到觸摸滿足,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2.男孩需要獨立的空間

男孩成長到大約2歲,就開始了獨立的第一步。從這時開始,父母要有意識地給他創(chuàng)造適當的獨立空間。2~5歲的男孩會越來越多地顯露自己的個性,這時,孩子容易發(fā)火。爸爸媽媽不要過多壓制他的反抗,而要多多理解他,否則可能會阻礙他內在自我的發(fā)展,破壞他一生的性格。

3.理解男孩的特殊表態(tài)方式

由于體內睪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憤怒,更需要發(fā)泄,所以,在對你不滿意或者他心情不好時,他就摔門、砸東西、喊叫、甚至敲墻。其實,這是小男子漢成長中的正常行為。你應該告訴他什么是更好的表達方式,他有能力、有責任也有時間去調整自己。同時給他發(fā)泄的機會,允許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樣東西比如沙發(fā)或者沙袋等,讓他捶打。

4.理解男孩的固執(zhí)

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嘗試,這也是睪丸素的作用。從襁褓期開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樣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歡接受別人的建議和幫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卻還是要堅持不斷地嘗試。男孩子對自己情緒的處理,也比女孩子緩慢許多。這時,媽媽應該相信我們的小獵人對自己的判斷能力,并且給他足夠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如果你硬要他不做某件事,或者強迫他接受你對他的幫助,才會使他產生真正的挫折感。

5.男女有別,他的注意力真的不如你

你說了好幾遍,他也沒聽見。你覺得他是故意不聽你的話,所以你很生氣。但事實是——他就是沒聽見。男孩的聽力不如女孩好,特別是在他們非常專注地干一件事的時候,根本聽不到第二種聲音。這時,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這種噪音。你應該走過去、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對他溫和地講話,他才容易把注意力轉到你身上。

父親角色缺人怎么辦?

在夫妻關系不好的情況下,媽媽要特別注意母子關系的分寸。如果你因為跟老公缺少愛,所以給兒子過度的關注和關愛,肯定會對他造成較大的負面心理影響。其實,兒子心理健康的最好滋養(yǎng)品,不是你如何愛他,而是你如何跟老公相愛。假如你已經是單親媽媽,或者真地完全放棄了要跟老公進行感情建設。那么,你得精心給孩子選擇一些優(yōu)秀的男性偶像,在他心理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給他一些不同的男性作為榜樣來效仿。

窮媽媽思維,養(yǎng)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洗衣做飯,上下學接送,經常找老師溝通,有求必應。風里來雨里去,為什么孩子成績依然不好?和我關系越來越差?”

我想起作家Autumn QT的的一次演講,關于她媽媽的。

QT是典型的雙職工家庭孩子,父母30多歲才回城,考入大學,根本沒時間照顧她。

媽媽早早教會她如何劃火柴,點煤氣,用蒸鍋熱飯菜,燒開水等等雜活。

參加課外活動,少年宮、少科站、少年報社,都是自己坐公交車去,媽媽也從來不問她學了什么。

“有一次媽媽中午下班,來學校接我,跑到教室一問,同學們說她在樓上,晚上媽問我,你今天怎么在樓上啊?我回答,你今天去了高一,我已經高二了,我媽恍然大悟,哦,你已經高二了?!?/p>

02

讀者問她:“那您小時候是不是過得艱難?!?/p>

她點了點頭,說是。

但是她說:“我很慶幸我的父母是雙職工父母,她們教會了我很多?!?/p>

有一次,媽媽從菜市場買魚回來,突然驚呼一聲:“哦,賣魚的少找我5分錢?!?/p>

那時6歲的她,最深的印象是,哇,我媽媽記得錢包里每一分錢。

這讓她從小就對財務數據非常敏感,長大后,對現金流異常清楚。

有一次參加麥肯錫的面試,她隨口說出來的幾組數據讓面試官驚訝不已,她說,都基于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

這是一個媽媽某一個瞬間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多么巨大。

上小學的時候,媽媽凌晨每天5點起床,買菜、做飯,然后搭單程2小時的公交車去做飯。

很少看電視,總是在燈下看書,寫字,洗洗刷刷,縫縫補補。QT說:“我很少看到我媽媽年輕時,躺在沙發(fā)上當土豆的樣子?!?/p>

媽媽的這個習慣,一直影響著她。

QT直到現在仍然沒有葛優(yōu)躺在沙發(fā)上過,她很反感這種看起來很懶散的姿態(tài)。

媽媽攢了錢,買了大件,300元的沙發(fā),900元的冰箱,3000元的電視,買一次,都是整個家庭的節(jié)日,和消費升級。全家人歡呼雀躍。

“我跟著他們,感受一次次畢業(yè)、考級、升職、加薪、買房買車、消費升級的成就感。我覺得生活充滿希望,因為他們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這些童年的記憶對QT的影響非常大,:“我知道生活是可以追求道的,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以通過努力得到?!?/p>

她讀書,考研,從中國農村到美國頂尖學府;她學英語,從超爛的英文水平,到可以在外企生存,成為麥肯錫的頂尖員工。

最重要的是:“他們給了我物質與精神的安全感與方向感。生活是應該努力的,生活是值得努力的,生活是可以掌控的,生活是樂趣不盡的?!?/p>

這是一個全職媽媽給自己女兒的財富。

03

回到那個讀者的問題,為什么你付出一切,孩子非但不領情,而且效果極其差呢?

我想起了一個詞“窮媽媽思維”,何謂窮媽媽思維?窮媽媽思維窮就窮在總以為孩子很窮。

因為覺得孩子窮,不斷給予,強制性給予,干涉、溺愛,也不管孩子到底要不要。

你自以為是的愛,在孩子眼里,都是過度控制。

老奶奶不想過馬路,你非背著人家過去,還口口聲聲說自己的是尊老愛幼,老奶奶罵你都沒有理由;

孩子不需要你的給予,你非強塞著給,仗著是他媽就以母愛為名強行灌輸,孩子只得領了,但并不會感謝你。

窮媽媽思維中,媽媽總是覺得孩子是弱小的,是什么都不懂的,是什么都沒有的。

這樣想,有問題的不是孩子,是媽媽。

孩子真的總是弱小的嗎?

孩子真的什么都不懂嗎?

錯了,孩子其實很富裕,他們很強大,他們懂得很多東西,他們有無限潛能,無限可塑性。

只是在你的打壓之下,他們的潛能遁跡于無形。

你的孩子不窮,很富有,很有潛能,像一座等待挖掘的寶礦。

別用自己眼中的愛,把孩子框進設置好的囚籠里。

真正的好媽媽,如同QT的母親一般,從不強制給予愛,而是走在前面,讓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背影,激發(fā)他自己的潛能。

你所想給予孩子的,先給予自己,孩子自然會看到。

04

一個充滿職業(yè)感的媽媽能給孩子什么?

有個小男孩,媽媽是醫(yī)生,醫(yī)院里病人特別多,媽媽工作非常非常忙,無暇照顧他,于是就只好每天把他帶到醫(yī)院里來,讓他跟著媽媽一起巡查病房。

小男孩每天跟著媽媽工作,發(fā)現媽媽每天上班,都要穿著修身的正裝,帶著職業(yè)領帶,再在外面披一件白大褂。

小男孩問媽媽:“媽媽,你為什么每天都要打領帶啊?其它的叔叔阿姨巡查病房的時候,也沒看到他們打領帶???”

媽媽告訴他:“這樣才能表現出對病人的尊重呀,這樣才能顯示你對這份工作的職業(yè)感,病人才會覺得你安心呀?!?/p>

有一次夏天,醫(yī)院里突然停電,媽媽去各個病房巡查,小男孩也跟著去。

沒有空調,天氣很熱,媽媽系著領帶,帶著口罩,輾轉不同的病房,斗大的汗珠從額頭滑落,小男孩看到媽媽的后背已經濕了一片。

但媽媽沒有絲毫懈怠,一如既往的嚴整、認真、負責。

媽媽對他說:“這是對病人的尊重,這是職業(yè)感。”

05

20年后,小男孩大學畢業(yè),進入一家金融公司,他始終記得那個停電的夏天,媽媽汗水濕了后背,但嚴整裝束巡查病房。

于是,他給自己訂下了很多規(guī)矩:例如常備剪裁正裝,無論什么情況下,去見客戶,一定穿正裝;例如不能遲到;例如當天的郵件,凌晨前一定回復;例如收到的郵件,2小時內必須回復。

后來,這個小男孩成了全球頂尖金融投資家杰西·利弗莫爾。

記者問他:“在您受到的兒童教育中,什么最重要?”

他回答說:“媽媽以身作則教給他的職業(yè)感,最重要?!?/p>

這位媽媽,用一個夏天的展示,組裝了孩子日后人生中的引擎,和工作信條。

無論你做什么工作,一個充滿職業(yè)感的媽媽一定能給孩子最不可動搖的價值觀:你必須充滿職業(yè)感,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杰西·利弗莫爾

06

一個拼命的父親能給孩子留下什么?

媽媽如此,爸爸也一樣。

2007年7月18日,《男兒本色》的發(fā)布會現場。

謝霆鋒把自己在這部戲中的動作戲組合成一個集錦視頻,準備送給即將出生的兒子。

這部戲很多動作戲,而且很多動作戲非常危險,其它演員都用了替身,但謝霆鋒不用,一貫不用。

每場動作戲都親自上陣。當年成龍為拍戲,從香港國際會展中心親身跳下,這次這部戲,謝霆鋒一樣從香港國際會展中心縱身一躍。

他說:“我很慶幸自己在拍這部電影時沒有死去。

因為那些鏡頭實在是已經達到我能做到的極限,比如像撞球一樣彈落在地,在會展中心的頂層跳來跳去?!?/p>

記者問他:“為何如此拼命?”

謝霆鋒回答:“我先做的每一個動作,每一件事情,都是留給我孩子。就是因為快要當爸爸了,我才那么拼命,我不是像你們想像的那么不顧小孩和老婆?!?/p>

而謝霆鋒的另一個愿望就是以后等兒子長大了,帶他去會展中心看的時候,可以驕傲地告訴他:“香港演員只有兩個人從那棟樓上跳下來過,一個是成龍,一個就是你的爸爸?!?/p>

謝霆鋒把這些驚險的鏡頭剪輯成一個短片,送給即將出生的兒子。

“我想要告訴他,你爸爸就是這樣一個演員,努力,拼命,你以后也要做一個努力拼命的人?!?/p>

我一開始覺得謝霆鋒這樣做很殘忍,為什么要給孩子看這么驚險的鏡頭呢?為什么就不能告訴孩子這個世界其實很美好呢?

有了孩子后,我理解了,因為這個世界本身并不美好,而所有的美好,都是自己打出來的。

如果你想告訴孩子,這世界很美好。

你不應該屏蔽美好需要拼命才能獲得這一事實。

劉強東說:“沒什么可以不勞而獲,唯一可以不勞而獲的就是貧窮?!?/p>

謝霆鋒是一個優(yōu)秀的父親,他的優(yōu)秀,不僅在于他為了家庭很拼,更在于他敢把自己的努力與拼命展示給孩子。

07

一個堅持全職的富太太給孩子留下什么?

2015年一期天天向上,來參加節(jié)目的嘉賓是周杰倫的妻子昆凌,汪涵問昆凌:“周董那么有錢,為什么你生完孩子不在家做全職媽媽?反而繼續(xù)出來工作呢?”

這個疑問,想必很多人都有,周董是中國流行樂壇天王,而背靠這么一個有實力的丈夫,昆凌卻在產后的一個月,就迫不及待復出,出去工作了,有必要這么著急嗎?你也不缺錢呀。

面對汪涵的提問,昆凌當時就不假思索地說:“我想讓孩子以后看到,他的父母都是非常努力工作,積極向上的人。希望孩子長大后能勤奮自強?!?/p>

這個22歲的辣媽,不僅產后一個月復出,并且緊接著馬不停蹄接拍廣告和電影,遠赴日本歐洲取景,同時,一有時間就回家看孩子,竭盡全力,在職業(yè)和家庭中找到平衡。

據說,周董不是沒有提議過,讓昆凌在家照顧孩子,當全職媽媽,但被昆凌拒絕了。

我想,她心里想的是,她不希望孩子長大后,認為父親這么優(yōu)秀,努力奮斗;

而母親,卻在22歲,成了一個全職媽媽;她不希望孩子以后向朋友們介紹父母時說,這是我爸,他曾經是華語樂壇的巔峰歌手;這是我媽,嗯,她就只是我媽。

昆凌一定也會是一個優(yōu)秀的母親:“孩子,我不想催著你去奮斗,我想讓你看到一個優(yōu)秀母親努力奮斗的背影?!?/p>

在這種背影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定不會差。

08

其實,我絲毫不懷疑中國女人的勤奮度。

中國女人的勞動參與率世界第一,中國女人的勞動生產率比印度女人高出不知道多少倍。

中國壓根不缺努力的媽媽,但中國缺懂得給孩子展示自己努力的媽媽。

大多數職場媽媽在工作時,要么把孩子扔給保姆,要么把孩子扔給老一輩,要么把孩子扔在辦公室玩手機,仿佛孩子和自己的工作毫無關系。

寫這篇文章,我想要說的是,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好媽媽,請讓孩子看到你的努力、懈怠、成功、失意。不要隔開他與你的生活,然后在強行賦予他所謂的母愛。

真正偉大的母愛:讓孩子和自己一同優(yōu)秀。

你可以讓孩子參與你的工作:升職了,高興,記得和孩子一起慶祝;離職了,悲傷,也可以適當和孩子說一說。

讓孩子經歷你的成長和變化,在這一個成長和變化中,他能感受到很多東西。

不要在孩子面前隱藏所謂負能量的東西: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掉眼淚也是很正常的,在你能夠控制情緒的時候,適當給孩子傳遞負面情緒。

他會明白,生活是酸甜苦辣皆有的。

敢于承認自己的失?。翰粌H要展示自己的成功,也要展示自己的失敗。他會明白,勝敗很正常。

不要隱藏對于錢的渴望:正確傳遞你自己的金錢觀。

09

QT創(chuàng)業(yè)的同時,也是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

她就經常帶著孩子和自己一起工作,她相信自己忙碌的身影,比對孩子說一百遍“你要努力學習”都更加有效。

讀者問QT:“你會內疚嗎?”

QT說:“其實,有時候會的。但是,深夜燈下,我和先生達成一點共識:我們努力,我們樂觀,我們相愛,我們的孩子,大概不會太糟的。”

是的,你努力,你樂觀,你給孩子展示積極向上的背影,你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你的孩子,不僅不會糟糕,一定更加優(yōu)秀。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媽媽生,姥姥養(yǎng),爺爺奶奶來欣賞?》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故事欣賞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如何關心爺爺奶奶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如何關心爺爺奶奶》,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每天幼兒來園,有的幼兒的書包是爺爺、奶奶拎著,有的幼兒是自己跑在前面,爺爺奶奶在后面邊追邊喊。針對這些情況,我們設計了“如何關心爺爺...
    2021-09-08 閱讀全文
  • 我愛爺爺奶奶 我愛爺爺奶奶 活動名稱:我愛爺爺奶奶 活動形式:分組教學 活動目標: 1.幼兒在互相的交流中,了解老人們年紀大了,做很多事情存在著種種不便。 2.激發(fā)幼兒尊敬老人、關愛老人的情感。 前期經驗的準備: ...
    2019-12-12 閱讀全文
  • 我和爺爺奶奶同過節(jié) 一、活動內容: 我和爺爺奶奶同過節(jié) 二、活動目的: 1、培養(yǎng)幼兒關心老人的情感。 2、體驗與老人同過節(jié)的快樂。 1、增進藝術表現能力,學習運用學過的技能,合理地安排畫面,畫出爺爺奶奶的形象。 三、活動...
    2019-12-12 閱讀全文
  • 聽《爺爺奶奶,你們聽我說》有感 祖輩對于孩子的照顧總是事無巨細、無微不至的,憑借著自己豐富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經驗,他們總是能給孩子自認為最為妥帖的安排和照顧,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該玩兒什么不該玩兒,他們心中自然有數。可是,即便是小...
    2020-09-03 閱讀全文
  • 關心小區(qū)里的爺爺奶奶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關心小區(qū)里的爺爺奶奶》,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關心小區(qū)里的爺爺奶奶(一)教學目的:1學習民間游戲2體會同社區(qū)爺爺奶奶在一起的快樂教學準備:聯系社區(qū)爺爺奶奶教學過程:1邀請社區(qū)...
    2021-09-08 閱讀全文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如何關心爺爺奶奶》,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每天幼兒來園,有的幼兒的書包是爺爺、奶奶拎著,有的幼兒是自己跑在前面,爺爺奶奶在后面邊追邊喊。針對這些情況,我們設計了“如何關心爺爺...

2021-09-08 閱讀全文

我愛爺爺奶奶 活動名稱:我愛爺爺奶奶 活動形式:分組教學 活動目標: 1.幼兒在互相的交流中,了解老人們年紀大了,做很多事情存在著種種不便。 2.激發(fā)幼兒尊敬老人、關愛老人的情感。 前期經驗的準備: ...

2019-12-12 閱讀全文

一、活動內容: 我和爺爺奶奶同過節(jié) 二、活動目的: 1、培養(yǎng)幼兒關心老人的情感。 2、體驗與老人同過節(jié)的快樂。 1、增進藝術表現能力,學習運用學過的技能,合理地安排畫面,畫出爺爺奶奶的形象。 三、活動...

2019-12-12 閱讀全文

祖輩對于孩子的照顧總是事無巨細、無微不至的,憑借著自己豐富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經驗,他們總是能給孩子自認為最為妥帖的安排和照顧,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該玩兒什么不該玩兒,他們心中自然有數??墒?,即便是小...

2020-09-03 閱讀全文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關心小區(qū)里的爺爺奶奶》,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關心小區(qū)里的爺爺奶奶(一)教學目的:1學習民間游戲2體會同社區(qū)爺爺奶奶在一起的快樂教學準備:聯系社區(qū)爺爺奶奶教學過程:1邀請社區(qū)...

2021-09-0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