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當是積極的,而不是選擇壓抑孩子!家長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態(tài),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孩子的情緒調控能力培養(yǎng)”,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孩子的情緒調控能力培養(yǎng)
孩子的情緒調控能力比較薄弱,主要表現(xiàn)為幼兒情緒的易激動性(容易爆發(fā)激情)、易感性(情緒容易被周圍事物所左右)和易表現(xiàn)性(內心體驗和外部表現(xiàn)的一致性)。情緒調控作為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內容,不一定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因而需要教育和培養(yǎng)。
情緒調控和知識系統(tǒng)及認知能力一樣,是一種必須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的知識和技術,而這種學習又不同于認知教育,它更多地強調感受、感知、體驗、理解和反應,更多強調情感經驗的積累。
家庭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聯(lián)系起來的情感共同體
每個家庭都有特定的情感氛圍,表現(xiàn)為家庭內部的一種穩(wěn)定的、典型的、占優(yōu)勢的情緒狀態(tài)。父母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善于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表現(xiàn)得愉快、喜悅、樂觀向上,不僅能使孩子生活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得到關心愛護,獲得愛和尊重的體驗,從而心情愉快,產生主動向上的積極情感,而且也為孩子處理消極情緒提供榜樣,對孩子學習情緒、理解情緒和處理情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和睦是培養(yǎng)幼兒初步情緒調控能力的前提。如果父母之間經常爭吵,家庭關系緊張,孩子極易產生焦慮不安、自卑、恐懼等不良情緒。
父母之愛應當是一種理解、尊重、理智的愛。孩子是自己情緒情感的主人,家長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情感體驗,父母和子女之間需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溝通和應答,而不是”統(tǒng)治”,即家長以強制的手段去監(jiān)控、阻礙孩子的情緒表達。當孩子鬧情緒時,父母唯有首先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表達其情緒的需要,才能撫慰孩子的情緒。在家庭氛圍中,父母要克服自身情緒的不良表達方式,如暴躁、武斷、獨裁以及動輒施以威脅或懲罰,應當設法跳出親子關系中因父母與子女的不平等性產生的權力陷阱,認清孩子情緒的真正動機,以理智的方式博取孩子的信任,成功地疏通親子溝通的渠道。
發(fā)展孩子的情緒智力,應當特別重視家庭情感氛圍的作用和影響,要在血緣親情的基礎上建立起理解、寬容和和諧的家庭氛圍,有目的地幫助幼兒實現(xiàn)情緒的宣泄。
促進孩子的情緒發(fā)展
培養(yǎng)孩子初步的情緒調控能力,應該讓孩子全面體驗各種情緒,以豐富孩子的情感世界,既要有積極的情緒體驗,又要有消極的情緒體驗,只有當孩子面對一些負面的消極情緒時,才有可能實踐情緒調控的學習。家庭可以做下幾方面工作:
設立規(guī)范:面對孩子的各種需要,要客觀分析,滿足合理要求,拒絕不合理要求。
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孩子會獲得消極的情緒體驗,會表現(xiàn)出某種過激情緒反應。應當預先與孩子共同設定一些規(guī)范,逐步培養(yǎng)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進而使孩子在實踐活動中,運用這種能力的情緒表達方式做出價值評判。只有孩子能夠對自己的情緒做價值評判時,才具有實現(xiàn)情緒調控的可能性。當然生活中也應教育孩子適度節(jié)制各種欲望,抵制各種誘惑,讓孩子有需要得到滿足的體驗,又有需要得不到滿足的體驗,這樣慢慢就能正確對待需要和滿足的關系,慢慢地就能學會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加以適當調節(jié)。
創(chuàng)造與同伴交往條件: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與同伴交往,如果長時間獨處,會產生莫可名狀的孤獨感,渴望交流又得不到交流的狀況,可能導致慢性的情緒壓抑。積極與同伴交往不僅可愉悅孩子的身心,也為孩子提供實踐情緒調控的機會。同伴是孩子最有效的榜樣,同伴的榜樣對孩子有較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模仿。幼兒可以從同伴身上學習如何調控情緒。盡管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難免會發(fā)生一些小沖突,卻能使孩子們學會如何與別人協(xié)調,如何抑制自己不合理的愿望,如何處理同伴關系等。
孩子有喜愛游戲的天性,游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使孩子愉快地、心甘情愿地服從角色分配,服從規(guī)則要求,要想參與就必須約束自己行為,否則會遭受排斥,失去參與活動的機會,這有助于訓練并逐步形成孩子的情緒控制機制。另外,游戲本身就是幼兒松弛緊張情緒、宣泄消極情緒的有效方式,在游戲中幼兒會借助于動作、語言、角色扮演來體驗積極情緒,發(fā)泄消極情緒,在內心產生一種滿足和快樂的感受。
教給孩子自我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由于幼兒注意力很容易發(fā)生轉移,消極情緒狀態(tài)持續(xù)時間不一定很長,這也表現(xiàn)出一種對情緒的無意識調節(jié)。面對孩子的過激情緒,家長可以講究策略,運用冷處理,設法轉移幼兒注意力等。但同時應幫助孩子學習主動自覺地控制情緒。如教給孩子一些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比如告訴孩子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時,就在心里暗暗說 “不能打人”或“不能摔東西”;或者在不愉快時想一想別的愉快的事情。
讓孩子學會“善待批評”
讓孩子在幼兒時就學會接受批評,無論對個體完整人格的塑造,還是對促成事業(yè)的成功,都具有相當積極的意義。具體建議:
教育孩子雖然應該表揚為主,也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既聽到正面肯定,也聽到反面的批評。注意批評一定要語氣溫和,分析中肯,以更多的表揚為前提,如:“寶寶昨天學走路一點不怕累,怎么今天就怕累了?”有意識地早早“引進”批評,可以幫助孩子下意識體會到:批評和表揚同樣常見!在嬰幼兒時期就能適應批評的孩子,長大以后往往也較能適應社會,包括擁有正確對待他人的批評和非議的平和心態(tài),擁有較強的承受挫折能力。
①學會認真傾聽
不論批評有多尖銳、多不中聽,都應該要求孩子認真傾聽。因為只有認真傾聽,才會發(fā)現(xiàn)其中也許確實有幾分道理,最后才能虛心予以接受。從而讓孩子漸漸明白:認真傾聽別人的批評,不僅是一種文明的表現(xiàn),而且也是自我完善的必要方法。
②傳授冷處理技巧
教育孩子對批評的合理成分虛心接受,列出改進的辦法或措施。當然,對批評者的感謝,更能體現(xiàn)出接受批評的誠意。要求孩子掌握的”冷處理”技巧,包括不要對批評者反唇相譏,不要“自衛(wèi)反擊”,不要夸張等,相反,要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冷靜地分析出盡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③不必委屈接受
如果批評不符合事實,應當允許孩子做出解釋,因為讓孩子虛假地表示接受批評,但心里大感委屈,實際上不僅于事無補,還可能引發(fā)負面影響。要讓孩子明白:解釋的目的,不是推卸責任,要求孩子保持解釋時心平氣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④對批評一視同仁
要教育孩子:只要批評有道理,即便批評來自小伙伴,即使對方做得也不怎么好,自己也應當虛心接受。
孩子學會了”善待”批評,批評完全可以如同表揚一樣,鼓勵孩子前進,能起到表揚難以達到的警示作用。
情緒調控能力,是情緒智力的重要品質之一,這種能力能及時擺脫不良情緒,保持積極的心境。幼兒期是情感教育的黃金時期,幫助幼兒形成初步的情緒調控能力,是幼兒情感教育的目標,也是幼兒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兒的初步情緒調控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表現(xiàn)為幼兒能對自己情緒中對人對己可能產生不良影響的情緒沖動加以適當調控,如孩子對任性、侵略性、攻擊性等偏頗情緒的適當調控;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幼兒能適當?shù)卣{節(jié)情緒,并常常鼓勵自己保持高興愉快的心境。概括來說,就是既有控制,又有宣泄,把情緒調控在一個相稱的范圍內,以促進情感的健康發(fā)展。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的能力
孩子偶爾耍一下小脾氣是可以的,他們的情緒也是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罷了,父母們應該很清楚。當今社會流行這樣一句話:“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庇醒芯勘砻?,影響一個人的成才,情商占80%,智商僅占20%。對于孩子的學習來說,情商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影響因素。
不過,對于愛子心切的父母來說,往往只希望自己的孩子體會到持續(xù)的快樂、開心等正面的情緒,不希望孩子經歷憤怒、嫉妒、沮喪、失望、悲傷、焦慮、不耐煩等負面情緒。有些父母甚至還會給這些負面情緒貼上道德的標簽,如果兩個小朋友因為爭搶玩具發(fā)生打鬧,我們總喜歡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簽,而沒有意識到孩子是因為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搶奪而產生的憤怒情緒,借由身體語言進行表達的行為表現(xiàn)。
其實,情緒是沒有道德意義上的對錯的。只要我們是正常的人,就不可能避免遇到這些負面情緒。如果孩子無法了解這些感受,他就不能學會認知自己的這些情感,當別人經歷這些情感的時候,他也無法去理解,更談不上管理好自己的這些情感。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只會發(fā)泄自己的這些情緒,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0—5歲是培養(yǎng)孩子情商的關鍵時期。人們 EQ的形成開始得極早,嬰兒已經開始感受和學習,進而在整個童年期逐漸形成,建立我們已有的觀念,孩子腦部的發(fā)展在0-5歲時是一生最快速的,特別在情感能力的學習方面。如果父母在孩子五歲的時候就訓練他們管理自己的情緒,這些孩子在八歲時,他們的身心狀態(tài)會更好,他們的學習和與同伴的社會交往會表現(xiàn)更好,身體也會更健康。
由于認知能力和心智水平逐漸提高,小學階段的孩子比學齡前的孩子更能理解自己的情感,能識別情感背后的原因,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幫助孩子逐步學會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么,我們究竟如何培養(yǎng)孩子管理情緒的能力呢?
讓孩子學會暫停自己的情緒
“沖動是魔鬼”,我們很多人都深有體會,當人在情緒而非理智操控的情況下,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往往會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在情緒激烈的時候,我們要讓孩子學會從潛意識做主掌控的“沖動反應”狀態(tài),進入到意識做主掌控的“理性回應”狀態(tài)。只有在意識主宰的情況下,人才有辦法去做新的選擇,才能夠有效地去解決情緒問題。
那么怎么才能從潛意識狀態(tài),就是情緒控制的狀態(tài)進入到理智控制的狀態(tài)呢?最重要的一點是學會暫停,讓自己先冷靜,然后再處理自己的情緒。比如喜歡在生氣的時候動手打人的孩子,可以讓孩子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預先設置只要舉起手,在腦子里馬上就會有聲音大聲喊“?!保?/p>
我教給伊伊的暫停方式是,讓她給自己設置一句話,當情緒非常激動的時候,就下意識地說:“我很生氣了!”聽到這句話,別人就會明白她快要控制不住了。這句話也是在告訴別人需要趕快離開現(xiàn)場了。
引導孩子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的情緒波動暫停以后,父母就要讓孩子察覺自己的情緒,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么。這就需要父母成為一個積極的傾聽者,認可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壓制孩子的情緒;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感受。我們還要幫助孩子用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找到一些恰當?shù)呐c情緒對應的詞語,說出自己的感受有利于讓孩子更清楚地識別自己的情緒。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教孩子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
1、幫助孩子積累表達感受的詞語。父母是孩子的情感導師,我們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機會教孩子掌握一些表達感受的詞語,讓孩子懂得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比如,當孩子被作業(yè)難住時,可以對孩子說“你現(xiàn)在很郁悶吧!這道題好像很難”;當孩子被別人欺負時,可以對孩子說“你現(xiàn)在很傷心吧!”;當孩子被誤解時,可以對孩子說“你是不是很委屈啊”等等。
2、告訴孩子一些關于感受的身體反應。我們可以教給孩子一些基本常識,讓孩子了解當遭遇某種情緒的時候,身體會有什么樣的反應。比如,當人們害羞時,臉會變紅;當人們憤怒時,會咬牙切齒;當人們沮喪時,會垂頭喪氣;當人們高興時,會手舞足蹈等等。
3、利用可視化材料來幫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通過繪本、視頻、照片或圖片等可視化材料,聲情并茂地告訴孩子別人經歷的不同感受。比如,“這張圖片中的阿姨正在為丟了手機傷心不已,眼淚快要掉下來了”;“電視里的小朋友找不到爸爸媽媽,害怕得大聲哭了”;跟孩子一起讀繪本的時候,可以討論故事中的人物的感受, “艾瑪奶奶走了,思達是不是很難過啊”等等。
4、教孩子通過觀察別人的面部表情或身體語言來識別他人的感受。我們經常會帶孩子出去玩或去超市購物等,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孩子多留意一些場景,觀察和識別他人的情緒。比如,很多人一起排隊時突然看見有人插隊,讓孩子觀察被擠到后面的人的反應,了解他人生氣的感受。
5、利用機會讓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我們既可以利用真實場景,也可以通過玩游戲的方式,來為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描述自己的情緒。比如,“你是不是還在為弟弟搞亂了你的抽屜難過呢?你生氣了嗎?”;“如果你的金魚死了,會很傷心嗎?”等等。
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不分對錯的,都是人性的體現(xiàn)。任何人都會體會到快樂、痛苦、抑郁、嫉妒等令人愉悅和令人傷心的情緒。而父母卻往往不希望孩子表達自己的不良情緒,但如果我們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孩子就會去壓抑這些不良情緒。
情緒是可以面對的,不需要被壓抑的,是可以被接納的,疏導的。當我們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他們的情緒,并引導孩子學會自己調節(jié)和控制情緒,孩子的情緒表達就會向良性發(fā)展,自控能力就會逐步增強。
伊伊的很多愛好,往往讓我們這些成年人看不懂。她每次出門,最喜歡撿拾地上的樹葉和石頭,常常把這些分文不值的東西帶回家。這些成人眼中的“垃圾”,卻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寶藏。
她還專門準備了一個盒子來裝她撿來的東西。而愛干凈的外公,往往看不慣伊伊的這些行為。有一次,趁大掃除的時候,外公把伊伊的寶藏進行了徹底清除,她眼里的很多“寶貝”都被外公扔進了垃圾桶。
伊伊知道后,跟外公大哭大鬧了一番。一邊哭一邊指責外公:“我的東西,你為何不經過我的允許,就把它們扔掉了呢。你趕快去垃圾桶撿回來?!钡韧夤聵侨タ吹臅r候,這些“寶貝”已經被清潔工拉走了。伊伊只好氣得跺腳,我能明顯感受到孩子的傷心和對外公的氣憤。
“寶貝,這些東西是你辛辛苦苦撿來的,有一次為了撿一塊漂亮的石頭,還差點掉進水里了。如果是我,也會很珍惜這些寶貝的。現(xiàn)在已經被拉走了,你就是把地板跺穿也沒有用啊!爸爸知道,你一定很難過,對嗎?”伊伊慢慢停止跺腳,非常傷心地哭著點了點頭。
我接著對她說:“但外公也是為了讓家里變得更整潔,才會收拾這些東西的。你現(xiàn)在無論怎么對他生氣,那些東西都不會長腿跑回來的。外公每天都給我們拖地抹屋,買菜做飯,是不是很辛苦的???”
聽到這里,她若有所思,由剛才的大聲哭泣轉為低聲抽泣,還哀求說:“爸爸,你能不能告訴外公今后不要亂扔我的東西?。克鲜前盐业臇|西扔到垃圾桶?!蓖夤迷谂赃吢牭?,趕緊答應她以后一定先問問她再收拾。
為了轉移她的注意力,我馬上接著外公的話說道:“伊伊,爸爸以后帶你去更多的地方旅游,然后撿更多的寶貝回來收藏。如果把你的收藏箱擠破了,那該怎么辦???”
聽說要帶她出去旅行,伊伊馬上破涕為笑:“我們明天就去廈門玩吧!媽媽說那里的海灘有很多貝殼,我要撿一大箱回來?!?/p>
“寶貝,哪有這么快呢?爸爸答應你,春節(jié)后我們全家都去廈門海邊曬太陽,撿貝殼。”說完,我們還進行拉鉤確認。吃了定心丸的她,又手舞足蹈地跑去給全家人通報我們的旅行計劃。
讓孩子體驗父母如何管理情緒
言傳身教是訓練孩子管理情緒的一個重要方式,我們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去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升孩子對情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在真實的場景中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我在教育女兒的時候,也會遇到情緒崩潰,控制不住的時候。比如,有一次,伊伊對別人出現(xiàn)很不禮貌的舉動,我讓她一個人反思,但是她非但沒有認識到錯誤,反而情緒激烈地說:“你不是我的爸爸了,我沒有爸爸了!”這句話讓我怒火中燒。面對這個令人生氣的場面,我是這樣調節(jié)自己情緒的。
首先,我大聲地說:“你這樣說爸爸很生氣”,然后我離開她,讓自己先冷靜冷靜。
其次,當我冷靜以后,我以觀察者的身份重現(xiàn)了當時的場景,當我教育孩子的時候,因為我采取的教育方式,孩子很抵觸,說了很傷人的話。我覺得很生氣,有挫敗感。
接下來,我剖析了產生這些情緒的原因,我會有這樣的情緒,是因為覺得她怎么會這么沒有禮貌,而且不知好歹,我處罰她了,她還不改正。我其實最需要的是孩子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能改正錯誤。
然后,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女兒不是故意和我作對,是因為我的做法讓她情緒激動,她是在無法控制的情況下說出那番話的,而且還不是她的真心話。
最后,我的建設性行動是:我要采取一個她樂于接受的方式,讓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能改正自己的錯誤。于是,我改變了最初強硬的讓她自己反省的方式,而是先告訴她爸爸其實很愛她,不能忍受她說的不要爸爸的話。而且,爸爸還很生氣她的不禮行為貌,因為講禮貌是表達對別人的尊重,是每個人都要做到的,我還順勢講了一個沒有禮貌的小猴子的故事。
結果,女兒很配合,她的情緒也完全平復,而且最后我也達到了我的初衷,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愿意做出改變。
敏銳的思維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是需要嚴格的訓練和培養(yǎng)。人們通常認為聰明的孩子與生俱來就思維敏銳,其實不然。事實上,聰明的孩子因為能迅速回答出問題而不善于思考或懶于思考。相反,反應較慢的孩子卻常常在深深地思索。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敏銳思維的能力呢?
創(chuàng)造家庭思考環(huán)境
從娃娃開始及時引導.有位母親通過朗讀簡單的詩詞引導她5歲的孩子思考問題。她先讀一首詩:如果世界上堆滿了餡餅,如果海水全部化為墨水,如果所有的樹都結滿面包和奶酪,那么,我們喝什么?然后,她問孩子:“一個句子以‘如果’開頭,是不是意味著它不是真的?”由此引起孩子聯(lián)想出一連串問題。培養(yǎng)孩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將使孩子終生受益。
提出問題讓孩子思考領孩子去博物館,與孩子一同閱讀,同孩子一起看電視的時候,要有意識地提出問題促使孩子發(fā)揮想象力。參觀博物館時不要走馬觀花,簡單地欣賞作品,不妨提出“恐龍如果復活了,地球會變成什么樣”之類的問題。
全家參與
只要引導得法,在自己家的小天地中即可取得良好思維習慣的最佳效果。孩子的年齡不論大小,也應創(chuàng)造機會使他們說出值得一聽的主意來,這并不需要安排正式課時。一家人圍聚一桌共進晚餐,議論一天中發(fā)生的種種事情,這就是一個指導孩子最好的機會。
講笑話
幽默風趣能在笑聲中使孩子們懂得對事物的評判標準遠非僅有一種。一個奇妙的雙關語之所以能引起哄堂大笑,就因為它從不同的側面去理解詞意。
打破傳統(tǒng)觀念
人類進步的歷史狀是不斷徹底改變傳統(tǒng)觀念的歷史。愛迪生發(fā)明電燈前,人們滿足于油燈照明;若不是計算機帶來根本性變革,會計們只能夠終日在紙張、筆墨、帳簿中忙碌。孩子們很少受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更敏銳于對“從來如此”的事情提出質疑。父母應該鼓勵孩子一輩子都保持大膽質疑、勤奮探索的習慣。
提出違背常規(guī)的問題
能提高孩子思維能力的問題是趣味性強、令人迷惑。激發(fā)想象力、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要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可以試試提出這類問題:要是所有汽車全部漆成黃顏色的,會有些什么正面效果,反面效果?”(好處是可以降低汽車的油漆成本;壞處是在停車場難找車子。)
準確表述
準確表述不僅能防止誤解,而且能使思維更敏銳。準確辨別詞意是項艱巨的智力訓練。它能幫助孩子弄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這里介紹一個家庭游戲:蒙住一個孩子的眼睛,讓另一個孩子在兩幅相似的畫中挑選一幅進行描述。然后解開蒙布,讓被蒙住眼睛的孩子指認出所描述的是哪幅畫。那些描述往往很模糊,孩子搞不清究竟是哪幅畫。這種游戲既可教會孩子更準確地表達,又可教會孩子更細致地觀察事物。分頁標題
盡可能地聽取不同意見
小孩子大多數(shù)只顧說出自己的想法,沒有耐心去等待別人把話說完和簡單地重復說過的內容。由于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就容易忽略那些能開闊視野的見解。因而要引導孩子聽取別人的意見。例如孩子說鄰居家的小伙伴是“笨蛋”,就要讓他去問問哥哥、姐姐對那個孩子的評價。這就可能使孩子看到自己未曾想到過的方面。同樣,讓孩子留意新聞、廣播等等對同一事實的種種不同分析,對孩子學會集思廣益大有好處。
堅持不懈
小孩子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學會邏輯思維。這就像學騎自行車,頭一兩次剛學會一點,可轉眼之間就全忘了。但一旦最終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你一輩子都忘不了。
思維需要苦練,但苦有所值,苦有所得。
導語:老一輩的人經?!罢Z重心長”地對后輩說:比起我們來,你們可幸福多了,生活在蜜罐里啊,以前我們怎樣怎樣,而現(xiàn)在你們又怎樣怎樣……老人們說得多,我卻神經麻木,感覺不到自己的幸福?,F(xiàn)在馬路是寬了,但車卻多了,到處都堵車,這是幸福嗎?房子是大了,但能活動的戶外空間卻小了,這也是幸福嗎?幸福究竟什么呢?相信很多像我一樣的成年人都會神經麻木感覺不到。其實幸福感也是需要培養(yǎng)的,它很早就在我們的心里慢慢發(fā)芽,慢慢成長……
越來越多新奇有趣的玩具,越來越多花樣翻新的游藝活動,越來越高水準的物質生活,寶貝的每一個要求都能及時得到滿足……但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寶貝對幸福的感覺變得那么淡漠?快樂真的就是幸福嗎?怎樣才能培養(yǎng)寶貝感受幸福的能力?
芊芊自然樸素的幸福觀
芊芊從1歲多就是個小汽車迷,現(xiàn)在已經2歲半了,對汽車的專業(yè)知識和熱愛與日俱增,不管是圖片還是實物,他都能準確無誤地說出汽車的名稱和原產國家,當然由于語言發(fā)展所限,他發(fā)明了一些富有個人特色的代替詞匯:說不好“千里馬”就用“馬馬車”代替,說不好“奔馳”就用“馳啊馳”代替。有一天,爸爸媽媽帶他去商場,他又在汽車玩具柜臺不走了,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型的“馳啊馳”,他看著這個汽車不停地“哼哼”笑,媽媽問:“你為什么笑?”他說:“我笑這車?!薄斑@車怎么啦?”“漂亮!”“你想要不?”“想要!”“給你買一個吧?”“不買,家里有了?!笨墒桥R走的時候,他還要跑回柜臺再看一下,“哼哼”笑笑。售貨員驚訝地說:“這孩子像個小大人,真懂事!”
平時走在路上,要是看見別人吃或玩什么新鮮玩意兒,他會站在那兒一動不動,眼睛直勾勾地望著人家,還問:“這是什么?”如果別人給他,他卻不要。可轉過身來,他還會問媽媽:“這是什么?”媽媽給他買了他才會吃,有時他也會主動說:“咱也買吧!”鄰居幾個老人夸芊芊:“這孩子長大有出息!”
漸漸地,芊芊開始有了自己的幸福觀,他總結道:“媽媽,你說什么最舒服?屙臭臭的時候肚子疼,不舒服,屙完就舒服了;睡覺的時候不想睡,不舒服,睡著就舒服了;彈琴的時候累,不舒服,彈完就舒服了?!笨傊?,他體驗并明白了能忍得一時之痛將會獲得更大更爽的幸福感!
芊芊產生了擁有“馳啊馳”的愿望,如果媽媽給他買一個,當時他的愿望立刻得到滿足,他的感覺一定更加快樂;如果媽媽鼓勵芊芊接受別人給他的東西,當時他的愿望也立刻得到滿足,他的感覺也一定更加快樂。但是如果這樣的話,擁有快樂的芊芊就缺乏了感受幸福的體驗和能力,而且這種感受是不依賴物質而存在的,也不是稍縱即逝的暫時快感,而是克服眼前困難、在心理上戰(zhàn)勝自我的巨大勝利以及由此帶來的自豪和成就感!可見,得到很多快樂的寶貝未必產生了相應的幸福感,快樂本身并不等于幸福。
快樂是建立在健康的身體和心理需求基礎之上的自然感官享受。幸福則是超越自然感官限制而獲得更大價值的精神愉悅。可見,感受快樂比感受幸福所需要的能力低級多了,寶貝只要擁有健康的感官功能和自然的身心需求,一旦得到外界的滿足,快樂就到手了;可寶貝與外界相互作用的時候,未必總是有求必應,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快樂便不翼而飛,于是有的寶貝可能與各種消極體驗“結盟”了:發(fā)泄、生氣、苦惱、急躁、焦慮、緊張、憤怒、攻擊、賭氣……
可是有幸福感受能力的寶貝則調動各種積極因素來擺脫困境:他發(fā)揮想象力幻想一件比眼前更美的事物,自言自語編一則故事為自己搞笑,擺弄一下其他玩具分分心,或者干脆“王顧左右而言他”……他總有辦法讓自己快樂起來,因為快樂主要來源于自己的心里而不是外面的世界,做到這一點的寶貝就與幸福“手牽手”了。
可見,快感是靠不住的,幸福感才靠得住。父母不僅要奉送給寶貝快樂,更要培養(yǎng)寶貝感受幸福的能力。
1、積極應答而不立即滿足
1歲以內的寶貝屬于感覺型、沖動型的,他有什么要求不會用語言表達,通常就用哭聲表達自己的生理需求以及渴望媽咪關注和愛的需求,而在成人文化里,哭聲是難過痛苦的信號,怎么能讓寶貝難過痛苦呢?媽咪就在身邊,隨時都能響應寶貝的呼喚,于是寶貝的哭聲越少就越增強媽咪的成就感,1年多以后,媽咪就納悶了,寶貝怎么那么缺乏耐心、那么不擅長等待呢?怎么稍不如意就大發(fā)脾氣呢?可別總以為寶貝天生就是這脾氣,其實,主要因為你一直就在“培養(yǎng)”他的急脾氣。
如果用延遲滿足的方式,寶貝的耐心和脾氣就會鍛煉得好多了。當寶貝用哭聲召喚你吃奶的時候,你遠遠地用聲音答應著:“媽咪就來了——”你“踏踏”的碎步告訴寶貝你馬上就到,到了之后你拿著奶瓶再跟寶貝聊兩句:“寶貝餓了,該吃奶了!”“寶貝吃奶,白白胖胖?!边@樣可以拖延幾秒鐘以培養(yǎng)他的延遲滿足能力,而且簡短的哭聲也鍛煉寶貝的肺活量。這是積極應答寶貝的最好方式。二話不說、立即滿足是充滿愛心但缺乏教育用心的方式,而消極冷淡、對寶貝的應答不理不睬則是愛心媽咪永遠都不會做的事情。
2、拒絕而不懲罰
2歲左右的寶貝懂得一些事理了,身體運動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增強了,于是他可能要嘗試一些方式來挑戰(zhàn)媽咪的愛心和耐心,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權益,可有些方式是不安全、不禮貌甚至蠻不講理的,媽咪一定要拒絕寶貝,但是拒絕不等于懲罰。研究發(fā)現(xiàn),懲罰也能培養(yǎng)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但不是自我延遲滿足能力,而是外在延遲滿足能力。即大人在眼前的時候,為了逃避懲罰帶來的不安,便在表面上服從大人,大人一走,他就恢復原樣了。自我延遲滿足能力是寶貝內化了大人的要求,變成安心和樂意控制自己的行為規(guī)則,所以大人不在身邊,他也知道應該怎么做。
拒絕就是明確堅定地告訴孩子“不”,同時提示他更好的行為規(guī)則和方式,懲罰則是對寶貝所犯的錯誤本身特別關注,用大聲訓斥、打屁屁或者打手等方式使自己得到發(fā)泄、使寶貝感到害怕,但是問題本身并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媽咪要把握好拒絕與懲罰的界限,讓寶貝在拒絕而不懲罰的教育方式中滋長自我延遲滿足能力。
3、維持和諧美滿的婚姻關系
感受幸福的模式在家庭中是可以代代相傳的。寶貝以后的生活內容將跟現(xiàn)在的爸爸媽媽截然不同,但是對生活內容的評價是幸福還是不幸福,親子之間卻有驚人的相似。有一項調查報告發(fā)現(xiàn),媽咪感覺婚姻關系和諧的,寶貝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發(fā)育得更好,這已經為寶貝感受幸福奠定了基礎。
家長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情緒
現(xiàn)在大都是獨生子女,許多年輕的父母們只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而忽視了孩子的心靈也需要體貼。研究發(fā)現(xiàn),在愉悅的情緒中,孩子愿意學習,做什么事都積極,因此,孩子的智力水平也就會提高,反之,情緒不好時,則不愿學習,活動也不積極,孩子的智力發(fā)育也就遲緩,個性發(fā)展也會出現(xiàn)故障。不僅如此,情緒與健康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大量事實證明,情緒愉快對身體的健康十分有利。那么,我們怎樣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情緒呢?
一、建立寬松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長期處于愉快心理環(huán)境下的孩子,往往表現(xiàn)為精神振奮、性格豁達、活潑樂觀、充滿自信。相反,一個壓抑的家庭氛圍,孩子就會表現(xiàn)為缺乏熱情、性格內向、感情脆弱,甚至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因此,和諧的家庭是孩子良好情緒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境和因素。
二、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教養(yǎng)。
在生活中,給孩子制定有規(guī)律的生活,如定時、定量的飲食,適當?shù)乃?,合理搭配身體的動靜活動,這樣,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穩(wěn)定平和的良好情緒。
三、對孩子的愛撫。
許多觀察和研究證明,父母長期愛撫、關心孩子,給孩子體貼入微的照顧,滿足各種合理要求,能夠引起孩子的安全感、依戀感,有助于孩子形成活潑、開朗、信任、自信的性格情緒特征,同時,還使孩子與父母在共處時總能引起良好的情緒反應。這是使孩子產生良好情緒的基礎。
四、父母為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要合理地、自然地顯示個人的喜怒哀樂,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過分的悲傷、壓抑或憤怒。父母能自由地表達情緒,兒童亦會受到感染。
五、與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關系。
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內心情緒感受,做一個和孩子知心的朋友,如果孩子碰到了某些問題,父母應與孩子共同分擔,同時,也要給予孩子表達情緒的機會,幫助孩子合理的發(fā)泄情緒,可采取讓孩子適度地宣泄或與孩子促膝談心,使其達到心理平衡。
六、在游戲中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情緒。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的正?;顒?,是培養(yǎng)其良好情緒的時機。父母應利用空余時間多陪孩子游戲,使孩子在游戲中產生愉悅的心情,同時,對人和事都有一種美好的情緒感受。而不要在孩子興趣濃時,無道理地訓斥孩子,或強令孩子中止游戲,否則會使孩子產生不滿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對其心理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應該重視對孩子情緒的培養(yǎng),使其具有良好、積極的情緒,從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父母要重視孩子的情緒培養(yǎng)
對于孩子來說,當事情沒有向著自己所希望的樣子發(fā)展時,他們就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情緒穩(wěn)定的培養(yǎng)是形成良好性格的前提。因此,情緒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
一、讓孩子坦然面對失敗很多孩子在失敗后,情緒會顯得很低落。教孩子如何正確面對失敗,正視失敗的勇氣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和孩子做游戲的時候,家長不妨故意輸?shù)魩状危尯⒆涌纯醋约菏侨绾蚊鎸斱A的??梢赃@樣說,“雖然我輸了,但這個游戲還是非常有趣,也許下一次我能贏呢?!弊尯⒆诱J識到,所有的游戲都是有輸有贏的,只有這樣游戲才會有趣。
二、讓孩子懂得分享
小孩子往往不能忍受別人和自己分享每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這與自私不同,而是天性使然。父母必須正視孩子的這一特點,在別的小朋友來家里玩之前,幫孩子把最喜歡的幾樣玩具收起來。父母的做法告訴孩子,你尊重他所喜歡的東西,但分享也是游戲的一部分。同時告訴孩子,小朋友不會把寶寶的玩具帶回家。
三、做到公平裁決
如果您的小家伙為了玩具和小伙伴打起架來,您應該立刻上前制止,然后告訴兩個孩子:你們要輪換著玩。這種說法比“讓著弟弟”要好得多,因為對孩子來說,后一種說法并不公平也難以接受。你需要扮演裁判的角色,以確保每隔一段時間兩個孩子便交換玩具。
四、事先打好“預防針”
被命令的感覺會讓孩子沮喪,因此家長在某件事情將要發(fā)生之前應該讓孩子知道接下來會出現(xiàn)哪些情況,這樣就能讓寶寶覺得掌握主動權的是自己而不是爸爸媽媽。比如,“我們再玩三次滑梯就該回家了”,或者“吃完雪糕我們到外面去玩?!?/p>
五、制定好規(guī)矩當孩子感到事情不在自己掌握的時候就容易大聲哭鬧、亂發(fā)脾氣。而規(guī)矩能給與他們必要的安全感。比如,當和小伙伴正在進行的某項游戲結束的時候,我們可以規(guī)定孩子與其他小朋友握握手;或在回家之前再讓他自由活動一會兒等等。
六、讓孩子休息一會兒
完成一種活動,準備開始另外一種活動之前,父母可以帶著孩子找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休息一會兒,平穩(wěn)一下心情。雖然這樣做有點耗費時間,但可以有效避免孩子過于興奮。
七、經常給予表揚
如果孩子能夠不哭不鬧乖乖地跟著父母從小朋友家或者游樂園離開,我們就應該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剛剛的表現(xiàn)是正確的。我們可以說,“寶寶那么聽話,真讓媽媽驕傲”,或者,“今天玩得真高興??!”小孩子都喜歡正面的評價,因此家長對于正確行為的關注和鼓勵能激勵孩子將優(yōu)點保持下去。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能力
由于語言對幼兒的發(fā)展,尤其是智力的發(fā)展意義重大,故家長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創(chuàng)造條件,讓兒童有充分交往與活動的機會。語言是在交往中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只有在廣泛交往中,幼兒感到有許多知識、經驗、情感、愿望等需要說出來的時候,語言活動才會積極起來。
2、幫助幼兒擴大眼界、豐富生活、增加詞匯。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幼兒生活范圍狹小,生活內容單調,語言發(fā)展就遲緩,語言就貧乏,因此要組織豐富多樣的活動,幫助幼兒擴大眼界,增長詞匯。
3、加強語言訓練。
成人語言規(guī)范的榜樣作用。
1、理解孩子。
幼兒有自己獨特的心理,如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想象有時和現(xiàn)實混淆;以無意注意為主,自制力差等等,也有他們自己獨特的興趣,且興趣不穩(wěn)定。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多讀一點幼兒心理學、幼兒衛(wèi)生學等方面的書,從理論入手了解孩子,只有理解了孩子,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教育。
2、尊重孩子。
幼兒也有自我意識,有一定的自尊心。家長在平時,要時時處處注意把孩子當作獨立的人、平等的人來對待,切忌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或使自己以一個“家長”的面孔居高臨下地出現(xiàn)在孩子面前,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愿望和選擇,才能使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3、相信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信任,不久能增強孩子的信心,加強孩子對父母的尊重和信賴,同時能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在平時,父母要堅持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交談,利用假期和孩子一起郊游,溝通感情,加強彼此的信任感,同時注意及時肯定、鼓勵
方法一:改變重知識輕能力的思想
很多父母總是以成績的高低來評價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全面發(fā)展,這樣的教育理念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造成很壞的影響。明智的父母不僅重視孩子學習成績,更重視孩子的能力發(fā)展。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改變以考分來判斷孩子的標準,因為孩子的素質不是單純由成績來表現(xiàn)的。在一個強調素質教育的時代,只要求孩子好好學習爭取高分是遠遠不夠的,其他方面的素質也需要父母的培養(yǎng),尤其是孩子的動手能力?,F(xiàn)在社會越來越強調實踐能力的重要性,這是很多終日埋頭苦讀的孩子所欠缺的。
愛迪生小時候成績特別差,被老師譏笑為智商不高的孩子,可是他的母親并不這樣認為,也沒有因此對孩子失去信心,在母親的精心引導和教育下,愛迪生建立了自己的試驗室,每天動手做各種科學實驗,最終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發(fā)明家之一。
愛因斯坦在上小學時,也曾因為學習成績差被老師認為是低能,然而他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了相對論,為世界科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現(xiàn)代社會,是講究孩子能力和各方面綜合素質的社會,成績只是孩子一個階段學習情況的反應,無法證明孩子的全面素質和能力。一個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也許在動手實踐方面有獨特的優(yōu)勢,因此,父母不能片面重視孩子的分數(shù),而忽視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父母要重視發(fā)掘孩子的潛力和能力,沖破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桎梏,將孩子的動手能力教育列為重要的教子課題。
方法二:相信孩子能行
孩子學到書本上的知識只是理論上的,要想孩子真正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和財富,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能行,只有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孩子才能真正地成為天才。
實踐的過程是對孩子綜合能力的檢驗,孩子在實踐中才會真正地發(fā)現(xiàn)和了解自己。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就不敢嘗試或害怕失敗,父母不要對此冷嘲熱諷,而是要鼓勵和支持孩子,讓孩子肯定自己的能力。在父母的信任和鼓勵下,孩子的素質會不斷提高。因此,要想培養(yǎng)出知識和能力兼?zhèn)涞暮⒆?,父母就要給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孩子能行。
海明威是美國著名的小說家,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似乎更有獨到之處。他對小海明威的教育既嚴格又靈活,他會隨時根據(jù)具體情況而改變教育的方式方法。他認為,事事依賴別人,會窒息孩子的才能,不能使其有所作為。
于是,在小海明威4歲的時候,父親嚴肅地對他說:“孩子,別老是跟著我,自己玩去吧!”說著,就給小海明威一根魚竿,鼓勵他說:“你能行,自己去吧。”后來,父親又給他一枝獵槍。小海明威在父親的指點和鼓勵之下,很快就迷上了釣魚、打獵和探險。
最終,在爸爸的信任下,海明威健康長大,并將自己的知識運用到了小說創(chuàng)作中,在豐富的人生體驗的幫助下,他完成了多部杰出的作品。
孩子在自己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會培養(yǎng)出獨立精神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父母把信任傳達給孩子,孩子就會樹立“我能行”的心態(tài),并在實踐中不斷印證這種感覺,最終干成一番大事業(yè)。
孩子學習書本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用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成為自己立足于社會的基礎和資本。所以,空有知識是不夠的,還要學會將知識具體為實際可操作的實踐。這樣才是學習的真正目的。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往往不夠客觀和準確,需要從父母那里獲得對自己的積極評價。
因此,父母的態(tài)度對于孩子來說就顯得格外關鍵。當孩子信心不足時,父母不要吝嗇自己的信任,告訴孩子:“你能行。”
方法三:減少孩子對父母的依賴
孩子如果對父母存在很大的依賴感,事事都依靠父母,即使是自己可以動手做的事情也推脫給父母,就會在心理上產生惰性,難以自覺地動手實踐,甚至在父母的督促下也不愿動手。
父母要減少為孩子做事的沖動,在生活中,只要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就讓孩子自己去做;在學習上,也要盡量讓孩子自己完成,如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父母不要插手,讓孩子自己將學到的知識更好地理解消化,這樣孩子會逐漸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具備較好的動手實踐能力。
王偉的爸爸有一套自己的教子理論,他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孩子的事大人不管,放手由孩子自己來做。
一天,王偉遇到一道數(shù)學難題,拿來問他,他只是給孩子說了三句話:“一是老師是怎么說的就怎么看,二是定義定理怎么講的就怎么做,三是例題怎么運算的就怎么辦?!?/p>
王偉開始不理解父親話語的意思,爸爸耐心地告訴孩子:“告訴你方法,比告訴你一百個答案都重要。如果只是告訴你答案,下次你還是不會,因為你從此對爸爸就有了依賴?!蓖鮽ヂ牰税职值脑?,通過自己的能力獨立把難題解決了。?
王偉的爸爸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用了幾句話就輕松地改變了孩子的依賴心理,這是每位父母都要借鑒的。減少孩子在學習上對父母的依賴,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親自動手能力。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孩子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孩子會在父母的放手中,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成為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的優(yōu)秀孩子。
給孩子提前輸入信息,讓孩子盡早開始積累詞匯。等到孩子發(fā)音器官成熟,他所積累的詞匯就會像噴泉一樣地噴涌出來,他的表達能力將遠遠超過1歲開始學習詞匯的孩子。
1、培養(yǎng)閱讀常規(guī)
當孩子吃飽、睡醒、情緒愉快時,可以讓孩子坐(或臥)在固定的地方,陪他一起閱讀。這種閱讀從孩子3個月齡以后就可以進行了。此時不管孩子是否能聽懂,都應該每天堅持閱讀、講解,閱讀時保持安靜,閱讀中不打岔,不停頓。
2、掌握閱讀時間
3個月齡的嬰兒,可以讓他看單幅掛歷上的小狗等小動物,家長可以讓孩子邊看邊對他說:“這是小狗,看看小狗在干什么?”每天可讓孩子看一兩分鐘,可以重復看同一幅圖片。9—10個月齡嬰兒,可將其抱在手中,選一些嬰兒畫報,讓孩子邊看邊聽家長閱讀、講解,每次約2分鐘。1歲左右的孩子,不僅可以閱讀嬰兒畫報,還可以閱讀單幅圖畫上配有兒歌的書,家長邊講解圖畫內容,邊念兒歌,每次閱讀3分鐘。2歲后的孩子,可以閱讀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讓孩子從小感受精編的圖畫書,邊看、邊聽、邊說,產生想象,每次閱讀4—5分鐘。3—6歲的孩子,閱讀范圍更廣,內容更多,每次閱讀的時間可掌握在10—15分鐘。
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數(shù)學運算能力是數(shù)學思維的重要一環(huán)。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口算能力也是學生學習技巧和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口算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融合了筆算、估算和簡算的技巧,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訓練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功。培養(yǎng)小學生的口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要使他們快速而高效地學習,必須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投入到口算學習中去。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勝、好動的心理特點和精力旺盛、記憶力好的學習優(yōu)勢,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適當運用一些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谒隳芰τ袃煞N重要的訓練方式:一種是學生自己看題目,然后經過運算得出結果,這種方法稱為視算;一種是教師讀題,學生邊聽邊運算,最后得出結果,這種方法稱為聽算。訓練時,教師可以將這兩種形式交叉使用,這樣既可以避免單一形式使學生感到疲勞和厭倦,又可以調動多種感官,提高訓練效果。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競賽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無形之中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引導,形成良性競爭,同時要以表揚激勵為主,千萬不能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切不可出于教學進度的考慮,只注意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要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興趣盎然,熱情高漲,積極投入,從而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
二、口算的方法
口算能力的提高,并非單單依靠訓練就能完成。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口算的方法和技巧,領會一些計算的規(guī)律。在傳授方法時,教師應該逐句講解,分析透徹,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在學生掌握口算方法和一些運算基本法則之后,還要引導學生通過一定的訓練來加強記憶效果和提高運算技巧。例如教師可以建立題庫,每天從題庫中抽出一部分試題讓學生口算,可以采用分組學習、開展“趕比超”競賽,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又能激發(fā)學生大腦的思維活躍度,提高運算速度和準確率。在具體的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敢于大膽嘗試多種運算方法。要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靈活多樣的口算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調動積極性。如運用“湊十法”口算,可以根據(jù)題目的具體要求和運算數(shù)據(jù)來“湊整”,包括加數(shù)“湊整”、減法“湊整”等;運用“分解法”口算,把題目中的某數(shù)“拆開”分別與另一個數(shù)運算等。
三、多練
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學習方法技巧,是為了更好地指導運算。而加深對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則需要一定的練習來鞏固。勤做口算練習,學生才能夠算得又對又快,提高解題能力和答題速度。練習是一個不斷加深理解、熟練運用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練習提高的過程,因此要將勤算勤練貫穿于教學過程和課堂內外。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內的時間,圍繞教學內容,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進行,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掌握方法,熟中求快。課堂練習時,口算題目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梯度,如果同一個題目有多種運算方法,教師不妨從易到難把各種方法都呈現(xiàn)出來,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使所有學生都能積極思維運算,每一個學生都得以提高。
四、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在口算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認真審題。有的孩子在熟練掌握口算方法之后,就難免馬虎大意,沒看清題目就著手計算。
2.算后檢查。即使是再熟練的方法也難免會出錯,所要引導孩子養(yǎng)成算后檢查的好習慣。這樣,既鍛煉了運算思維,又提高了運算的準確率。課堂之外,日常生活之中也要引導孩子從身邊搜集一些素材,常使用口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幫爸爸媽媽計算生活收支、陪媽媽買菜時計算總價等。
總之,培養(yǎng)孩子的口算能力,應該貫穿于整個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全過程。按部就班,循序漸進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口算習慣,從而提高口算能力,發(fā)展記憶能力、思維能力、觀察和分析能力,為以后學好數(shù)學打下良好基礎。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孩子的情緒調控能力培養(yǎng)》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的能力 孩子偶爾耍一下小脾氣是可以的,他們的情緒也是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罷了,父母們應該很清楚。當今社會流行這樣一句話:“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庇醒芯勘砻鳎绊懸粋€人的成才,情...
敏銳的思維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是需要嚴格的訓練和培養(yǎng)。人們通常認為聰明的孩子與生俱來就思維敏銳,其實不然。事實上,聰明的孩子因為能迅速回答出問題而不善于思考或懶于思考。相反,反應較慢的孩子卻常常在深深...
導語:老一輩的人經?!罢Z重心長”地對后輩說:比起我們來,你們可幸福多了,生活在蜜罐里啊,以前我們怎樣怎樣,而現(xiàn)在你們又怎樣怎樣……老人們說得多,我卻神經麻木,感覺不到自己的幸福?,F(xiàn)在馬路是寬了,但車卻...
培養(yǎng)孩子的閱覽是兒童園言語活動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兒童期是言語開展的關鍵時期,培育孩子的閱覽才能對兒童的言語開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小班兒童年紀雖只有3歲左右,但他們已經有了閱覽各種圖書的希望和愛好。 ...
家長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情緒 現(xiàn)在大都是獨生子女,許多年輕的父母們只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而忽視了孩子的心靈也需要體貼。研究發(fā)現(xiàn),在愉悅的情緒中,孩子愿意學習,做什么事都積極,因此,孩子的智力水平也就會...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