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家園共育:孩子倔強、固執(zhí),我們該怎么辦?

發(fā)布時間:2020-06-28

家園共育。

家庭有家庭的好處,學校有學校的妙處,兩者結合,可以讓教育更有意義!家長與教師需要多溝通交流,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那么,家園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課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園共育:孩子倔強、固執(zhí),我們該怎么辦?”,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分析:

孩子固執(zhí)只是表面現(xiàn)象,成長需要一個過程,孩子出現(xiàn)問題是不可避免地并且是伴隨著一定的原因。當家長了解了孩子的動機,抱著理解的態(tài)度,不和孩子硬碰硬,巧妙地用其他辦法調和,結果就會不一樣。

原因:

1、有的孩子很小就有固執(zhí)的性格成分,這里面有遺傳因素,而大部分是跟早期家庭教育不當有關。

造成孩子性格固執(zhí)普遍有三種原因:

慣出來的

有些家長過于疼愛孩子,無條件滿足孩子所有要求,有些甚至是不合理的。時間長了,孩子就形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錯誤認識,愿望沒有得到滿足的話,就會大哭大鬧。這個時候家長妥協(xié),就助長了孩子的固執(zhí)。

批評出來的

有些家長對孩子非常嚴格,希望他們成為人上人,只要孩子稍微有點過失就批評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逆反心理,即使知道自己錯了也要反抗,進而形成倔強的脾氣。

暗示出來的

孩子有時因某種特殊原因耍些小性子、發(fā)個脾氣很正常,卻被家長認為“犯倔,任性”,人前人后講孩子怎么不聽話,給孩子貼標簽,久而久之,孩子接受暗示,真正變得固執(zhí)了。

2、孩子進入“執(zhí)拗敏感期”

孩子兩歲以后,自我意識不斷發(fā)展,主觀意識越來越強,喜歡說“不、我就要”。這表明孩子已經(jīng)進入“執(zhí)拗敏感期”,這不能說是壞脾氣,他只是不想再像以前那樣,事事都要依靠你、聽你的指揮、安排。

他開始有自己的獨立愿望,自以為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了。而且,他希望別人也能知道這一點,但往往很多想法和行為會與成人的主張產(chǎn)生沖突。

他們的思維發(fā)展能力有限,無法去分析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這個時候,他會非常委屈、失望,語言表達能力又不夠,只好用哭鬧來表示反抗。

破解方法:

【招數(shù)一】面對孩子倔強,不要一味壓制

一個想要自己做主、不肯妥協(xié)的孩子,其實長大之后更容易成為具有獨立性格、自信和堅強的人。如果家長總是想方設法讓他屈服,一味壓制,他的反抗可能就會越強烈,而且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固執(zhí)等人格特征。

如果孩子的執(zhí)拗是合理的,比如他堅決不讓你給他穿鞋,你就讓他自己穿好了。先讓他自己做一回主,當他意識到自己并不是無所不能的時候,會重新回來找你幫忙的。

當然,遇到這種情況,你需要有一點富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如果孩子的固執(zhí)不合理,可以采取暫時不理睬的態(tài)度,裝作若無其事,等孩子平靜下來再跟他講道理。

【招數(shù)二】面對孩子倔強需靈活處理

家長要分清哪些事情能允許孩子自己做主,哪些事為了避免出現(xiàn)危險,應巧妙誘導孩子不做。

比如孩子想自己穿鞋,或者非要穿紅毛衣而不想穿綠毛衣,你就沒有必要和他較勁。給他一定的自由,滿足他想獨立的愿望。家長既要理解孩子,又要給他立一些規(guī)矩。

【招數(shù)三】對于孩子倔強帶來的后果不要諷刺

在孩子無法自己穿好衣服而又回來求你幫忙的時候,不要說:“我早就跟你說過,你自己穿不上的?!蹦憧梢哉f:“穿不上沒關系,媽媽很樂意幫助你?!?/p>

讓他明白,在自己做不到的情況下,接受一下別人的幫助并不是什么壞事。學習本身就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如果孩子意識不到這一點,今后怎么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呢。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家園共育:寶寶精神不集中怎么辦


家長:可樂三歲半,小女生,好動。幼兒園的老師反映不太遵守常規(guī),不按老師的口令行事。去上舞蹈課,老師說:“老愛東張西望,搞小動作。”今晚我上舞蹈課時我從外面的大玻璃窗看她,只見她一會兒摸頭發(fā),一會兒跳高,一會兒又拿手指著玻璃窗上的字再念。反正,沒跟著老師的動作做,也沒有認真聽音樂,不是因為她不愛跳舞,這點我能肯定,但為什么做她喜歡做的事情也這樣呢?雖然不專心,但老師還是往可樂的額頭上貼了小星星?;氐郊遥覇査骸皩殞?,你為什么不認真聽課啊?媽媽在外邊看見你不認真了。”她答我:“我不認真為什么老師還給我小星星”我愣了一下,說:“也許老師是想給旁邊的小朋友的,不小心給錯了你?!笨蓸罚骸昂冒?,那我下次改正吧!”話是這樣說,但我知道她又是:可以認錯,永遠不改。

老師:看了你的描述,可把我笑得不得了。你寶寶可真是太“聰明加可愛了”了。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三歲半左右的寶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就五分鐘,一般上課時都要“調動孩子的無意注意”來進行教學活動的,孩子東張西望很正常,如果想寶寶上課時更加專注一些,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明確地告訴寶寶,上課時應該怎么做,而不是說出寶寶沒有做好的地方。

比如,可以用講故事的方法,告訴寶寶,上課時眼睛看老師,耳朵聽老師說話,小手不亂動,和老師一起做一起說等等,這些上課時的“常規(guī)”是要多多提醒寶寶的。如果還沒有很認真地幫助寶寶明確上課時的正確做法,那孩子當然會出現(xiàn)兒童的正??蓯坌袨榘?,所以,如果大人還沒有明確地告訴寶寶正確的做法,就不要先怪寶寶沒有做好。

2、家長和老師的鼓勵性語言

具體地說,叫做“描述性表揚”,就是當寶寶有一點點進步的時候,就及時進行描述性表揚:“寶寶,老師說寶寶上課時,眼睛認真的看著老師,能主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能夠主動隨著老師一起做動作,小手沒有動來動去,而是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上課沒有看別的地方念字,而是看著老師,聽老師說,認真的聽音樂?!?/p>

以上這些就是描述性表揚,說的具體,具體到手、眼、腳怎么放,說出具體做法。這樣具體的說出來,是為了讓寶寶更加清楚的知道正確的做法,我們常常會說:“上課時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鄙险n時怎么做才是“一心一意”呢?說的具體一些吧!我們不是要讓寶寶變得嘴巴會說“好好上課,認真聽講”,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寶寶能夠做得到上課時認真聽講。所以,說的具體再具體,具體到寶寶真的明白媽媽和老師的意思。

除了及時的、鼓勵性的,描述性的表揚以外,媽媽還可以用情感來鼓勵寶寶:比如,媽媽說:“寶寶,今天媽媽聽老師說寶寶上課的時候眼睛認真的看著老師,媽媽看到寶寶在做某某動作的時候,認真的跟著老師一起做,媽媽感到很高興,我的寶寶上課真認真,我寶寶很努力的在認真學習,媽媽看到了,感到很自豪!媽媽希望寶寶以后上課都這樣認真努力。媽媽相信寶寶一定可以上課更認真的?!?/p>

要明確告訴寶寶,什么樣的行為是被贊賞的,具體的描述性表揚會讓寶寶更加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這比批評來的更有效。記住哦,說的時候請用認真的態(tài)度,看著寶寶的眼睛說話,還可以一邊說,一邊用手愛撫寶寶的身體或者臉蛋,這樣子效果更好。

3、通過活動,增強訓練和增強寶寶的注意力。

排球、夾豆,或在一堆東西中挑出某一樣東西,這樣的訓練,都有助于八寶專注力的提高。特別是排球,道具簡單又方便,一定要好好練習,當寶寶剛開始學習排球的時候,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寶寶的眼睛是很難跟著球的方向而運動”的,也就是我們大人說的“排球時不看球”。這便是很明顯的“手眼不協(xié)調”的表現(xiàn)。對于三歲半的寶寶來說,玩穿珠、油泥、自己端湯、聯(lián)系夾豆、雙手及單手排球等等,都是訓練手眼協(xié)調,提高專注力的好活動。

孩子太倔強怎么辦


《孩子太倔強怎么辦?》

趙教授:你好!

我的兒子四歲多了。他的性格倔強。有時輔導他做作業(yè),你叫他這樣做,他偏不這樣。有時很生氣,但我又不想打他強制他。您說該怎么說服他呢?

我是鐵路人

趙教授回答:

這位家長:您好!我首先要表揚您:盡管有時候孩子很讓您生氣,您也堅持不打他不強制他,你守住了這個底線,這一點非常好。這是對孩子的尊重,是以兒童為本的具體體現(xiàn);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性格。

“倔強”,是一種性格。即性格剛強不屈,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為外力所改變。按照自己的脾氣,不聽別人的指導來做事。這種性格,有時候是積極的,有時候卻是消極的。我理解,這個“倔強”是個中性名詞。這位家長所說的“倔強”是作為貶義詞使用的,好像是孩子故意跟家長對著干。

遇到這樣的小孩子,最好不要打罵,不要強制他做他不樂意做的事。要是養(yǎng)成了“打他”他才聽話,強制他他才去做的習慣,事情可能按照家長的意志做了,但這是很有害的。孩子就會消磨、甚至喪失自覺性、主動性,形成被動、消極的性格,也很有可能會在無意中養(yǎng)成他屈從于強權的奴性。

這里,我有一個問題:我真弄不明白,怎么,四歲的孩子會有什么作業(yè)呢?好象在教育部的幼兒遠教育大綱里,沒有留作業(yè)的規(guī)定。如果是幼兒園老師留的作業(yè),要問問他們是根據(jù)什么文件留的作業(yè)?就是四歲的孩子,在幼兒園里也還是以游戲為主,是游戲性的作業(yè)?還是書面作業(yè)?我實在鬧不清楚。

如果作業(yè)是不該留的,小孩子抵制、對抗,也不能說是孩子的錯,家長不該強制孩子做不該做的事。

小孩子性格倔強,有先天的成分,就是父母的遺傳。父母性格倔強,孩子也會接受遺傳。孩子要是積極、主動做該做的事,這是優(yōu)點。要是本該做的事卻頑固地堅持不做,家長不希望,也不喜歡孩子這樣的倔強。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以孩子為鏡子,先照照自己,家長要是自身就有這種現(xiàn)象的話,得先從自身做起,先改變自己。小孩子性格的倔強,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家長的影響。

平時,家長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經(jīng)常表現(xiàn)得很強勢,這對孩子會是一種“暗示”,暗示的作用是自然而然地發(fā)揮的。不是家長有意教孩子倔強,而是孩子學了家長的樣子。

有時候,家長管教孩子不聽從,家長很不高興,甚至很生氣,就跟孩子“較勁”。孩子越是不聽從,不服從,家長就越堅持。家長非要以自己的“權勢”把孩子給“鎮(zhèn)住”不可,“整服”不可。要不,家長怎么會有威信呢?這是不少家長的想法。

其實,我不大贊成這種想法和做法。

如果遇到孩子犯強時,實在是扭不過來,怎么辦?

第一,盡量說服教育,打通思想,啟發(fā)自覺。這就要看家長的本事、功力了。

第二,如果說服教育行不通,可以策略一些,改變思路,把要孩子做的事改為跟孩子做游戲,用一種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孩子做。小孩子畢竟是小孩子,一般還是比較活泛,沒有大人那么“頑固軸”。

第三,如果還是行不通,有的時候,就需要家長思想“活泛”一點兒,來個腦筋急轉彎,對孩子做“暫時”的退讓,調整自己對孩子的要求,以緩解對抗、對峙的狀態(tài)。這不是屈服于孩子,而是“戰(zhàn)略“上的退讓。

孩子的情緒正處在激動狀態(tài),無論家長說什么,怎么說,他就是聽不進去,跟孩子沒完沒了地較勁,這沒有什么實際價值。一方面,會使家長更加生氣,孩子也會忍受很大的委屈,“兩敗俱傷”。何必非要這樣做呢?

家長是成年人,是教育者,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中,家長是矛盾的主導方面,應當比孩子更理智一些,克制力更強一些,更能自主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大人跟小孩子較勁,非徒無益,還會有害。家長太過倔強,會在無意之中進一步強化孩子的“倔強”。家長先做點兒讓步,等孩子情緒平靜下來了再說,肯定會好說好商量。

必須明白,家長管教孩子,是為了讓孩子聽從、服從,不是跟孩子賭氣,不是跟孩子爭個高下、強弱。跟孩子發(fā)生矛盾生真氣,真生氣,那表明家長還不成熟,還需要進一步修煉。

家長希望孩子聽從、服從教導是應該的,但不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逆來順受、言聽計從、惟命是從、看人臉色的“乖孩子”。真要是孩子成為那樣的孩子,將來有一天,您會著急的。因為孩子沒有了絲毫的主觀能動性,遇事就等家長說話、命令;如果家長不說話,不命令,孩子就不去做,就像木偶似的,拉一拉動一動,不拉不動。要是那樣的話,您說您著急不著急?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多鼓勵、誘導孩子自己主動想,主動做,并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給孩子以發(fā)揮自覺性、主動性的機會。平時,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置在培養(yǎng)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上,多動點兒腦筋,多想點兒辦法。而不要在如何把孩子給“鎮(zhèn)住”和“制服”上瞎耽誤工夫。

家園共育:孩子一輸就哭,你會怎么辦?


相信有不少孩子都這樣:在游戲或比賽中輸了就大哭大鬧,甚至會拒絕參加其他活動!

其實競爭意識,本身并非壞事。但是孩子因為年齡小,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游戲或比賽中,總害怕輸,希望通過得到周圍人的認可,來獲取“安全感”;越是這樣,心思反而越不在事情本身上,進而影響發(fā)揮,越來越逃避那件事,也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其實,孩子沒有錯,怕輸是一種正常心理,而問題的關鍵在于,父母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從容面對遇到的挫折。

為什么孩子“輸不起”?

1.孩子的“去自我中心化”過程尚未完成

2歲左右開始,孩子常常表現(xiàn)出以自我為中心,在看到別人比自己好時,就會難以接受。其實這是因為孩子開始發(fā)展獨立的自我意識,但是缺乏對外在事物和自身缺乏客觀的認識。

孩子的“去自我中心化”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家長的理解和幫助。如果粗暴地對待孩子“輸不起”的行為,孩子只能感受到更深的挫敗感,其不當行為也很難得到糾正。

2.家長的輸贏觀直接影響孩子

盡管家長都希望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但實際上為了孩子能上一個好學校,許多家長依然是“不惜重金”。

同時,家長還會在不自然的情況下,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做比較。這其實是家長的一種焦慮情緒的表現(xiàn),這種焦慮會在無形中傳遞給孩子。家長的種種比較會加深孩子的挫敗感,讓孩子逐漸失去自信心;當孩子在競爭中落敗,產(chǎn)生沮喪情緒時,就難免會發(fā)脾氣,表現(xiàn)為我們看到的“輸不起”。

如何解決孩子“一輸就哭”問題?

1.傾聽孩子,允許孩子發(fā)泄情緒

作為家長,我們要先將自己的心態(tài)放平和,然后試著去理解孩子。每一次失敗都會給孩子帶來了挫敗,失望、沮喪的情緒。孩子發(fā)脾氣時,家長需要靠近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允許孩子發(fā)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比如,我們可以抱著孩子說:“我理解你想贏的心情,輸了比賽,你感到很失望、難過?!被蛘咧皇呛唵蔚乇е⒆?,讓他進行情緒的宣泄。也可以拿自己的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在學習和工作中也會遇到各種失敗和挫折,也會傷心難過,你感到情緒低落是很正常的,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誠,想到自己崇拜的爸爸媽媽也會犯錯,心理壓力自然就會減輕。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大哭大鬧的時候,應該阻止孩子,殊不知,這些情緒對于孩子來說意義重大。在家長的關注下,孩子痛快地發(fā)脾氣,就能重新感受到家長的關愛,從而排除煩惱,變得放松和樂于合作。

當我們真正傾聽孩子,他就會逐漸學會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因為孩子將學會我們對待他的方式,將來他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

2.以身作則,陪伴孩子慢慢成長

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每一次他跌倒了、遇到挫折了,父母都會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其實這才是鍛煉孩子抗挫折能力,讓孩子不怕輸?shù)母?。讓孩子感覺到:無論如何,爸爸媽媽都愛我,會幫助我。

這樣做,一方面,孩子既不會認為自己特可憐、特委屈,也不會削弱了對挫折的承受力。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有一個面對失敗該有的樂觀勇敢的態(tài)度——不再害怕遇到這樣的挫折;即使遇到了也會去勇敢的面對,因為他知道,不管他遇到什么挫折,爸爸媽媽永遠會一直在他身邊鼓勵支持他的。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坦然面對孩子遇到的挫折,因為我們的態(tài)度,決定了孩子面對挫折時的態(tài)度,陪伴孩子慢慢成長。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作為家長我們要以身作則。如果家長在工作和生活中對輸贏過于計較,孩子就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模仿是孩子學習的重要途徑,所以要想孩子能“輸?shù)闷稹?,家長就需要具有寬闊的胸懷,在為人處世上不要斤斤計較,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3、孩子平靜時,一起總結經(jīng)驗

不要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跟分析大道理,孩子是聽不進去的。我們可以等到孩子情緒平靜時,再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分析比賽中孩子的不足之處以及優(yōu)勢,總結經(jīng)驗,商量解決的辦法,以便下次吸取經(jīng)驗教訓。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在乎你能取得怎樣的名次,你只要努力過,盡力了就行?!爱斎唬@樣的表達一定要是發(fā)自內心的,真正去欣賞孩子做出的努力。否則,你明明很在乎結果,卻說不在乎,孩子一定會靈敏地感覺到你的真實想法,而這時,無論你怎么寬慰孩子”媽媽不在乎,你也不要在意“,那都是無效的。

所以,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去享受過程,如果孩子需要的話,協(xié)助他一起明確自己的目標,樹立信心,做好孩子的親友團,而不是裁判。

家園共育:孩子過度依賴家長,什么都要家長幫忙怎么辦?


很多寶寶2-3歲的時期,不會自己獨立做事,總要大人陪在一起。如果告訴他大人在處理事情,讓他自己玩,他反而鬧得更厲害,說自己不會玩,你陪我玩。平時吃飯也是這樣,讓他自己吃,飯稍微有點燙,孩子。你幫我吹一吹。家長跟他講道理,他總是會鬧。這種情況,是不是很多家長都在遭受這樣的困擾?

一、這種情況和寶寶喜歡纏著大人的問題都是非常相似的。

大部分孩子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因為過度陪伴導致了依賴,沒有安全感,失去了獨立性。

因此,首先家長要意識到這些問題的根源不在孩子身上,在父母身上。要讓孩子學會獨立,避免依賴。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去玩耍。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做到的,這需要長期的引導。

二、很多家長的問題在于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一直守在邊上,包辦代替。覺得孩子小,以后再教他,以后再讓他自己獨立。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反而獨立就成了一個問題,依賴成了主要的行為方式。他總是在想:“這件事我自己做不了,你幫我,你陪我?!彼砸虢鉀Q這樣的問題,預防是最重要的。

三、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幫他建立安全感,培養(yǎng)獨立性。避免什么事都依賴,鼓勵他自己主動的去做自己要做的事。

不要總是盯著孩子、抱著孩子、擔心孩子,和孩子寸步不離。白天陪著,晚上陪著,吃飯陪著??偸菗暮⒆幼陨戆l(fā)展的能力。這樣,到了孩子三四歲以后,就會出現(xiàn)依賴,安全感差,希望陪伴,希望幫忙。

四、那么一旦有了依賴,父母如果只是簡簡單單的批評、說教也起不了作用。所以必須耐下性子,從自己出發(fā)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走進獨立處理事情的狀態(tài)。

讓孩子從一些簡單的事開始,幫助他入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家長需要創(chuàng)新的小游戲,不要立刻說我陪你玩,先鼓勵孩子自己去玩。然后對孩子的玩法表現(xiàn)出好奇,表達一種鼓勵賞識的狀態(tài),這對于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五、那么,幼兒園對于小朋友過度依賴家長都有哪些正面的影響,以及爸爸媽媽送小朋友去幼兒園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送孩子去幼兒園

到了孩子入園的年齡,媽媽一定得送他去幼兒園,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孩子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而且在幼兒園里的集體生活中,孩子較易感受到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樂趣,雖然在入園開始的一段時間會出現(xiàn)不適應的現(xiàn)象,但只要堅持,孩子會逐漸習慣的。

離開幼兒園時要微笑著跟孩子說再見

送孩子到幼兒園時,要微笑著和孩子說再見。想到要一整天見不到孩子,所以當與孩子說再見的時候,父母的心情都很復雜,但請不要讓孩子知道這些,因為當你要離開的時候如果表現(xiàn)得很難過,孩子也會感到難過的。這種情形下,他們更不愿與家長分開了。

跟老師溝通

讓教師在幼兒園跟小朋友說,誰在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師就獎小紅花。你也可以用下小紅花,孩子都是想讓自己做最好的,用不了幾個月,不給小紅花他也一樣自己做。

對幼兒園放心

如果您對幼兒園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和不信任,潛移默化中就會將情緒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對爸爸媽媽產(chǎn)生更多的依賴和依戀。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教育。孩子最終能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共同影響。所以,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孩子的問題,一定要從家長自身及家園環(huán)境來尋找問題的根源,從而找到解決的方法,幫助孩子調整這種行為。

家園共育:面對哭鬧的孩子該怎么做?


家園共育:面對哭鬧的孩子該怎么做?

孩子就是孩子,一言不合就開哭!不管你是因為心疼孩子,還是覺得煩躁不堪,總而言之,這個時候,只要你一個沒承受住,你就會發(fā)現(xiàn),在和孩子的這場“爭斗”中,你又輸了,你又妥協(xié)了。一次,兩次……時間一久,孩子就會發(fā)現(xiàn),僅僅只是哭鬧而已,就能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于是,哭鬧就成為了孩子的武器。但是,小朋友當眾撒潑任性,大人真的很尷尬的。對此,你們有沒有遇到過呢?

孩子為什么會任性?

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有時候,孩子哭鬧僅僅只是因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還小,他不知道該怎么和爸爸媽媽表明自己的愿望。當然,有些孩子當眾胡鬧可能是被關注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哭鬧只是不想被冷落。

過于溺愛的結果

過分的關愛,更容易讓孩子養(yǎng)成依賴的心理,特別是現(xiàn)在的家庭里多是只有一個孩子,全家人都圍著孩子一個人,無微不至、事事躬親。一旦孩子犯了錯,就各種袒護、遷就,不能狠下心正面教育,長此以往,孩子不任性才怪。

管教缺乏一致性

家里每個人都在管教孩子,管教的方式和力度自然也會產(chǎn)生沖突,特別是孩子任性的時候,若是有人嚴厲,有人偏袒,孩子有了靠山,自然會越來越任性。

哄騙教育的惡果

有的家長或老師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時,就隨意哄騙孩子而不去兌現(xiàn)承諾,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很失望委屈,對成年人失去起碼的信任,以后不管大人說什么都不會聽了……

模仿的結果

當孩子看到別人的任性行為時,總會感到好奇,若是對方的任性行為,還得到了不錯的結果,那孩子就會進行模仿,進行試探,看自己這樣做會不會也能得到“好的結果”。

孩子任性怎么辦?

冷靜,不要亂了節(jié)奏

孩子任性哭鬧,沒關系,別因為尷尬慌了神,記住,沒那多人有閑心一直盯著你看!孩子任性的時候,你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亂了節(jié)奏。冷靜面對孩子,要讓他知道撒潑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后慢慢平復孩子的情緒。

擺明你的態(tài)度

孩子任性哭鬧很可能是因為想要某個玩具,或者是不想做某些事情,但是,不管什么原因,你都要明確的告訴孩子,哭鬧是不行的,你不會因為孩子哭鬧而答應他的要求!這樣也能讓孩子更快地意識到胡鬧是行不通的。

不給孩子任性的機會

每次跟孩子交流互動都是一次相互的考驗,他在考驗我們,我們也在考驗他。如果小朋友一哭鬧,就給他糖吃。那么下次活動就別指望他老實待著了。撒潑哭鬧的噩夢一定會再次上演,任性既然能換來糖果,當然要多任性幾次。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一旦他的注意力被別的東西吸引,就會馬上忘掉現(xiàn)在的事情。如果孩子一直哭個不停,怎么勸都沒用的話,你可以給他擦擦臉,然后說點兒別的事情,等給他擦完,他也鬧完了。

孩子沒有自信我們該怎么辦


很多父母都很苦惱,自己的孩子沒有信心,做什么都是膽膽怯怯的,也很少主動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孩子不自信,自卑,即使腦子很聰明,反應靈敏,但是在學習中稍遇困難和挫折就會發(fā)生問題。很多家長以為孩子 的自信心是長大以后自己培養(yǎng)的,其實不是的,自信心形成的重要時期是幼兒階段,孩子的自信息也離不開父母的培養(yǎng)。小編提醒家長可以先通過以下幾種方面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賞識點滴

父母的評價對孩子產(chǎn)生自信心理至關重要。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要信任和尊重孩子,經(jīng)常對他說“你真棒”,孩子就會看到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進步,認為自己真的很棒。

相反,如果父母經(jīng)常否定和打擊的孩子,經(jīng)常 批評孩子說“你怎么那么笨、你這不行那不會”,孩子也會否定自己,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從而產(chǎn)生自卑感。

所以說,父母在評價孩子的時候要多注意自己的語氣和說話內容,有孩子的長處感到高興,不要為孩子的短處 感到氣餒,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和其他孩子的長處比,讓孩子知道每個人身上都有長處,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評價。

增強自信

讓孩子做一些他能夠完成的任務,比如說自己鋪床、收拾房間、自己盛飯等等,他做到了就要表揚他,也可以幫他做一些比較困難的事情,如洗衣服、幫助媽媽做家務等,會做了更要表揚,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早上起床和晚 上睡覺要讓他自己穿脫衣服,鍛煉獨立性。

父母要知道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長處和短處,短處也不要加以責備,創(chuàng)造良好的機會和條件讓孩子去嘗試和發(fā)現(xiàn),發(fā)展孩子的各種能力,并 在孩子取得成績時,及時表揚,充分肯定進步,才能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chǎn)生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

培養(yǎng)自信

想要鼓勵孩子,最重要的是:不要諷刺他,使他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不要過分地贊揚他,以免產(chǎn)生驕傲情緒。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必須時刻顧及到這一點:不要使孩子失去對自己的信心。

同時,我們應該知道, 如何鼓勵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試著做一件事而沒有成功時,我們應避免用語言、用行動向他證明他的失敗。我們應該把事和人分開,做一件事失敗了并不意味這個孩子無能,只不過他還沒有掌握技巧而已。

一旦技巧掌握, 他就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我們采取指責的態(tài)度,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傷害,這個時候就不象掌握技巧那樣簡單了。孩子可能永遠做不成這件事情。對父母而言,我們自己首先不能泄氣或失去信心。

獲得自信

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條件是讓孩子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而過多的失敗體驗,往往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

因此,家長應根據(jù)孩子發(fā)展特點和個體差異,提出適合其水平的任務和要求,確立一個適當?shù)哪繕?,使?經(jīng)過努力能完成。他們也需要通過順利地學會一件事來獲得自信,另外,對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關心。如對膽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識地讓他們在家里或班級上擔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大膽自信。

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像人類賴以生存的陽光、空氣那樣,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發(fā)展。

鼓勵、贊揚對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難,積極嘗試,奮力進取,取得更多的知識和經(jīng)驗,爭取更好的成績。另外,我們還可心幫助孩子,發(fā)揚優(yōu)點,以已之長,克已之短的方法來培養(yǎng)、提高孩 子的自信心、

家園共育:賞識我們的孩子


家園共育:賞識我們的孩子

身為父母,我們都是高中教師,對高中生的心理還算比較熟悉,處理起這些高中學生的事情來也還算得心應手,但談到教育自己的小孩子,我相信我們每位家長都會有過感到痛苦的時候,特別是在孩子開始懂事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之后。

4月份過去了,我們的兒子已經(jīng)過了四周歲了,做事情有時會固執(zhí)己見,不聽長輩的勸告,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都要花較長的時間、通過耐心教導讓他改正壞習慣。但有些不是很好的習慣卻不能徹底改掉。教來教去,很多時候弄得自己傷透腦筋。為此,作為父母的我們開始好好研究以前自己用過的教育資料,也開始學習新的教育理念。

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我們在回顧一些教育影片,如美國電影《師生情》、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找到了些教育孩子的智慧;我們在學習一些教育資料,如宿茂臻老師的“舉左手與右手的故事”、周宏老師的《賞識你的孩子》、馮恩洪老師的“及格+特長”模式教育中學會了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

總結起來也就是讓孩子時刻品嘗到成功的甜頭,而不是失敗的苦頭;多鼓勵,少埋怨。這些說起來簡單,但要真正做起來并不簡單,這要求我們做父母的在教育過程中要融入情感、融入道德、更要融入智慧。因為我們應該意識到離開情感的教育是失敗的,離開道德的教育是危險的、離開智慧的教育是失去活力的。

孩子愛罵人該怎么辦


孩子到了6歲以后,自我意識開始增強,開始逆反也會有打人、罵人等行為出現(xiàn),不論什么原因,爸爸媽媽都不應忽略,但也不能一看到寶寶罵人、打人,就一味訓斥孩子、或者打罵,先要分析一下原因,要注意和反思大人的言行對寶寶所產(chǎn)生的影響。

寶寶動手打人,大人要先嚴厲地告訴寶寶。 不許這樣做再耐心細致地向寶寶講明道理:有事可以找老師或爸爸媽媽幫助解決,打是沒有用的,打人不是好孩子。然后領寶寶一起向被打人先表示歉意和慰問。再讓寶寶主動承認錯誤,保證以后不再打人。

可以利用故事、兒歌及其他形式向寶寶灌輸?shù)览恚v解行為標準。使寶寶慢慢知道,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如果寶寶好打人、罵人、搶東西的毛病通過教育一時還難以改正,還可以采取短時間地不讓她游戲權利或將好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暫時沒收的方法,使孩子認識到打人對自己對別人都是不好的,大家不喜歡,只有不打人了,小朋友們才樂意和他玩,幫助他改正缺點。

孩子行為轉變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家長都應該及時鼓勵,使寶寶明白打人、罵人、搶東西不是好孩子,大人不喜歡,有錯就改大人才喜歡。

另外,家里不要有人做和事佬,這種行為不管怎么說都是不對的,方式方法要注意,但是對這樣不好的行為不能姑息,否則養(yǎng)成習慣再改就更難了。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家園共育:孩子倔強、固執(zhí),我們該怎么辦?》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家園共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家園共育:寶寶精神不集中怎么辦 家長:可樂三歲半,小女生,好動。幼兒園的老師反映不太遵守常規(guī),不按老師的口令行事。去上舞蹈課,老師說:“老愛東張西望,搞小動作?!苯裢砦疑衔璧刚n時我從外面的大玻璃窗看她,只見她一會兒摸頭發(fā),一會兒跳高...
    2020-06-04 閱讀全文
  • 孩子太倔強怎么辦 《孩子太倔強怎么辦?》 趙教授:你好! 我的兒子四歲多了。他的性格倔強。有時輔導他做作業(yè),你叫他這樣做,他偏不這樣。有時很生氣,但我又不想打他強制他。您說該怎么說服他呢? 我是鐵路人 趙教授回答: 這...
    2020-11-13 閱讀全文
  • 家園共育:孩子一輸就哭,你會怎么辦? 相信有不少孩子都這樣:在游戲或比賽中輸了就大哭大鬧,甚至會拒絕參加其他活動! 其實競爭意識,本身并非壞事。但是孩子因為年齡小,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游戲或比賽中,總害怕輸,希望通過得到周圍人的認可,來獲取...
    2020-07-08 閱讀全文
  • 家園共育:孩子過度依賴家長,什么都要家長幫忙怎么辦? 很多寶寶2-3歲的時期,不會自己獨立做事,總要大人陪在一起。如果告訴他大人在處理事情,讓他自己玩,他反而鬧得更厲害,說自己不會玩,你陪我玩。平時吃飯也是這樣,讓他自己吃,飯稍微有點燙,孩子。你幫我吹一...
    2020-06-28 閱讀全文
  • 家園共育:面對哭鬧的孩子該怎么做? 家園共育:面對哭鬧的孩子該怎么做? 孩子就是孩子,一言不合就開哭!不管你是因為心疼孩子,還是覺得煩躁不堪,總而言之,這個時候,只要你一個沒承受住,你就會發(fā)現(xiàn),在和孩子的這場“爭斗”中,你又輸了,你又妥...
    2020-07-21 閱讀全文

家長:可樂三歲半,小女生,好動。幼兒園的老師反映不太遵守常規(guī),不按老師的口令行事。去上舞蹈課,老師說:“老愛東張西望,搞小動作。”今晚我上舞蹈課時我從外面的大玻璃窗看她,只見她一會兒摸頭發(fā),一會兒跳高...

2020-06-04 閱讀全文

《孩子太倔強怎么辦?》 趙教授:你好! 我的兒子四歲多了。他的性格倔強。有時輔導他做作業(yè),你叫他這樣做,他偏不這樣。有時很生氣,但我又不想打他強制他。您說該怎么說服他呢? 我是鐵路人 趙教授回答: 這...

2020-11-13 閱讀全文

相信有不少孩子都這樣:在游戲或比賽中輸了就大哭大鬧,甚至會拒絕參加其他活動! 其實競爭意識,本身并非壞事。但是孩子因為年齡小,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游戲或比賽中,總害怕輸,希望通過得到周圍人的認可,來獲取...

2020-07-08 閱讀全文

很多寶寶2-3歲的時期,不會自己獨立做事,總要大人陪在一起。如果告訴他大人在處理事情,讓他自己玩,他反而鬧得更厲害,說自己不會玩,你陪我玩。平時吃飯也是這樣,讓他自己吃,飯稍微有點燙,孩子。你幫我吹一...

2020-06-28 閱讀全文

家園共育:面對哭鬧的孩子該怎么做? 孩子就是孩子,一言不合就開哭!不管你是因為心疼孩子,還是覺得煩躁不堪,總而言之,這個時候,只要你一個沒承受住,你就會發(fā)現(xiàn),在和孩子的這場“爭斗”中,你又輸了,你又妥...

2020-07-21 閱讀全文